APP下载

活态传承背景下河南省非遗研学产品开发研究

2021-12-24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21期
关键词:研学文化遗产旅游

刘 蕤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旅游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中华文明血脉相传的重要记忆和见证,蕴含着重要的历史、艺术、文化以及科学价值,面对传承队伍老化、珍贵数据资料流失、现代传播媒体的巨大冲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保护和活态传承刻不容缓。在广大的非遗受众中,青少年群体作为潜在传承人和未来的消费者,更应承担起非遗文化传播和活态保护的主力军责任。

总体而言,哈特利教授的《运动、体育休闲与法律》一书是体育法学界为体育院系师生编写的教科书典范。其中有许多值得中国学者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尽管我们对于教科书的优劣标准见仁见智,但是,教科书编纂对于本学科理论的完善,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国学者首先应当改变教育理念,重视教科书,尊重学生,注重学生自主和互动学习之后,借鉴外国学者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编出适合本学科理论的更好的教科书。简而言之,好的教科书就是受学生欢迎的教科书,我们只有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取长补短,才能编写出“受学生欢迎的好教科书”。

研学旅游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综合实践育人的重要创新形式,逐渐成为教育旅游市场的热点,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重要机遇。“非遗+研学旅游”这种全新的结合方式,将充分发掘非遗资源的文化价值和教育因素,既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承与活态保护,又为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更加生动趣味的活动形式。

1 非遗活态传承融入研学旅游的可行性论证

研学旅游的教育性特质为非遗的宣传普及和活态传承开辟了新的道路。非遗融入研学旅游,拓宽了大众宣传途径,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在研学过程中更加了解非遗、懂得非遗、走进非遗,更加系统、深入、全面地学习非遗,从而增强文化认同感,提升文明素养。

1.1 外部环境

1.1.1 国家政策支持。随着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文旅消费供给侧改革亟待推进,“非遗+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形势利好。近年来,国家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明确从研学旅行基地建设、资金扶持、接待体系完善等方面,对研学旅游的开展给予了大力支持[1]。多措并举为积极推进非遗与研学旅游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非遗研学旅游有望释放全新发展活力。

4.1.3 动漫电影讲活故事。引入二维、三维数字动画技术,对梁祝传说、董永传说、木兰传说、老子传说、河图洛书传说等故事进行场景的恢复重现;甚至可将非遗故事制作成动漫、电影,以更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形式面向中小学生群体,推广河南乡土文化,讲述中原故事。

1.1.3 家长观念转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未来准备增加支出的项目中,居民选择比例最高的为教育支出,约占31.5%。而研学旅游的教育性特征使其成为教育产品的一种。家长们“唯分数”“重成绩”的教育理念逐步向“素质教育”“全方位发展”转变,希望孩子走向自然,接触社会,锻炼独立自主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在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中,研学旅游应运而生、蓬勃发展。

1.2 内部动力

1.2.1 根植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诠释历史的“活字典”。将非遗融入研学旅游课程,创作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作品,发掘文化底蕴,走进大众生活,让大众消费者尤其是青少年在感悟中国历史文化遗产魅力的同时,汲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

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数量上来看,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布了4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共计1 372个项目,3 145个子项,其中河南占113项,在全国各省市中位于第14位。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数量上来看,排名全国第7位。从总量上来说,均处于中等水平。

1.2.2 培育广阔市场,助力非遗传承。面临工业化大生产的冲击,加上社会群体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不够,无法理解和欣赏非遗背后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美学艺术价值,多种因素导致非遗的消费市场日渐萎缩[2]。非遗手工制品、非遗表演的受众消费群体狭小,市场需求不足,难以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加上传承人的缺失和断层,也必然限制非遗活化和创新发展[3]。

位于Rue du Faubourg大街的Lemarié羽饰坊收藏有许多珍稀的羽毛,如白鹭与风鸟、兀鹫、天鹅、孔雀的羽毛。这些经过Lemarié“羽毛工人”染色、修剪、卷毛和压碎后,都成为了时装的装饰要素。

1.2.3 打造研学品牌,文旅深度融合。研学旅游的蓬勃发展是文化与旅游、教育与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4]。正在培育阶段的研学市场,亟须专业的团队导师,基于青少年真正的消费需求,创新开发高质量、有内涵、层次丰富的研学产品。而非遗本身就是一种高价值、高品质的研学旅游资源,通过深层次发掘文化内涵、地域特色,将有助于打造地方独特的研学旅游品牌,积极探索文旅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

2 河南省非遗资源现状

2.1 非遗资源的数量与分布

其二,从研究热点主题来看,近十年来研究热点主题一直在不断演变与扩展。根据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分析可知,武术文化研究主要围绕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武术文化保护与发展;中国传统武术自身的现状、困境与发展路径;中国武术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与推广;武术文化的文化精神;学校武术教育中的文化反思;地域武术文化与民间武术文化的发展等几个方面的探索。

全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0个;省级非遗展示传习示范馆(所)80个。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能够系统、全面、精确地做好非遗文化的展示、传承和保护,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教育性。而非遗展示传习示范馆(所)则是充分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起于民间,传播于民间,受益于社会”的重要活动场所,成为交流地方非遗文化、开展特色民俗活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和窗口[5]。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从数量上看,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2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3项,省级非遗项目728项,包括民间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戏曲、曲艺、体育杂技等多个类别;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7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32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2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8个,通过营造一个开放的环境,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活态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也成为青少年进行非遗研学的重要场所。

3) 少穗竹竹笋的呈味氨基酸总量远高于四季竹,约是四季竹笋的1.4倍;其中少穗竹笋鲜味、甜味和芳香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四季竹;2种竹笋的苦味氨基酸含量差别不大。

继河南省教育厅等十一个部门明确提出要在全省逐步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后,河南省研学旅行教育协会、河南省旅游协会研学旅行分会陆续成立,首部研学旅行基地等级评价团体标准发布。在研学旅游线路上,康辉旅行社、中国国旅、中州国旅等已有研学路线产品,如康辉旅行社推出的“寻迹古都——河南六日研学”路线,融入了唐三彩、少林功夫等非遗元素。除旅行社外,河南省官方整合省内研学资源,于2018年召开的研学旅游大会上发布6条主推的研学旅游线路,分别为历史文化穿越之旅、文化遗产探秘之旅、自然生态科普之旅、革命传承红色之旅、中华诗词传诵之旅和中国功夫体验之旅;河南非遗体验馆立足自身优势,推出皮影、毛笔、陶艺、拉胚等非遗项目体验活动;洛阳市非遗中心统筹整合资源,组织洛阳多所小学多个年级的学生,走进洛阳文奇鼓厂,学习体验陈氏制鼓技艺,感悟非遗文化;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如中原福塔则与省内研学机构合作,共同开发研学课程。

图1 河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及地域分布

2.2 非遗资源的类别与特点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类别上分析,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分类标准,河南省非遗资源涵盖了所有门类。以全省11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例进行统计,各类别及所占比重依次为:传统戏剧(29项,占比25.66%);传统美术(13项,占比11.5%);传统音乐(13项,占比11.5%);民俗(11项,占比9.73%);传统技艺(11项,占比9.73%);传统舞蹈(10项,占比8.85%);民间文学(9项,占比7.96%);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9项,占比7.96%);传统医药(4项,占比3.54%);曲艺(4项,占比3.54%)。

4.1.2 故事家擂台赛。鼓励青少年群体充分发挥创意想象,搜集创作并讲述表演自己心目中的非遗故事,提升学习兴趣,激发传承热情。

3 河南省非遗研学产品供给现状

从地域分布上看,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省各地分布较为广泛,以国家级非遗项目来看,113项非遗项目在全省18个省辖市均有分布。除豫剧、曲剧、中州筝派、河南坠子等项目为河南省共有,其他非遗项目分布在省内多个县市区域(见图1)。部分非遗项目还呈现跨区域分布,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太极拳,缘起于17世纪中叶的焦作市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衍生了和氏、河北杨氏、北京吴氏等多家以开创者姓氏命名的众多流派,习练者遍布全国各地,甚至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

地震遗址的资源特殊性,需要我们在进行旅游开发时一定要特别注意,不能单纯地以娱乐性来对景区进行定位,而要注重遗址资源的庄严肃穆,发挥其教育意义以及科研意义。在对唐山地震景区进行开发讨论,基于已有的便利条件对唐山的地震资源提出相应的开发策略,提高保护意识,加强保护力度,明确开发主题,借用新型的营销策略,打造全域旅游,进行唐山旅游品牌的打造。

从具体的研学产品内容上看,目前河南省内大部分研学产品只是将非遗作为一门课程,尚未形成明确以非遗为主题的研学产品体系;整体活动形式仍停留在表面的观看和体验上,难以满足初高中阶段学生更深层次的文化需求;产品设计体验创新不足,非遗资源并没有得到深度利用,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很多研学产品明显就是普通旅游线路披上了“研学”的外衣。总体来说,河南省非遗研学市场仍不成熟,产品线路多呈现以游为主、学次之、研再次之的倾向,主题内涵不够丰富,产品类型有待进一步完善。

励志教育的话语方式可以是师生互动、慷慨激昂、感人肺腑,亦可以是师长教育、平实生动、严肃活泼。不同的教师对励志的释义也有不同的认识与理解,只有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突出励志的主题,学生学有所获,才能凸显励志教育话语方式差异化的成效。

4 河南省非遗研学产品创新开发建议

河南省作为中原文明集大成者,非遗研学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非遗传承人资源优势明显。但从整体上看,整个非遗研学市场优势不明显,发展不完善,缺乏极具创新和吸引力的研学品牌。根据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的分类标准,可创新开发多种类型的非遗研学活动。

4.1 民间文学类研学活动

河南省现有9项国家级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人们口口相传,讲述中原故事,传播善、孝、美等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民间基础和生动独特的魅力。

在手术前,手术后6个月和手术后1年,由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颈椎功能障碍评估治疗评分(JOA评分)。评估总分为17分,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1年,统计两组颈椎管狭窄和颈椎损伤患者术后6个月和1年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脊髓功能改善率=(术后总分-术前总分)总分-术前总分)×100%

4.1.1 非遗传承人为你讲。由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组成的研学导师通过谜语教学、童谣传唱、儿童游戏等形式,融合不同艺术形式,展现生动的现实教学。

从开发非遗类研学课程的角度来看,戏剧、舞蹈、音乐、美术、技艺等类别的非遗资源都具有明显的体验性和娱乐性,能够开发设计互动性强、参与特征明显的非遗研学项目,从而吸引青少年群体的关注和兴趣。

1.1.2 学校积极推进。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要求,全国中小学校积极响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基于学校周边环境资源,针对性地设计开展不同形式、不同主题的研学活动,积累实践教学经验。以惠济区实验小学为例,学校依托惠济区浓厚的农耕文化,组织研发了《走进惠济“OM”实践基地,探索麦子熟了的踪迹》研学课程,通过主题汇报、农耕体验、面粉工厂参观等系列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探寻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树立爱惜粮食意识。

4.1.4 招募志愿者。针对有一定文学基础并对文化传承特别感兴趣的青少年学生,可联合非遗场馆、景区等,以招募志愿者的形式进行研学活动,让青少年们体验民间文学的调查、搜集、整理工作,或参与到景区故事导游词的编撰和志愿讲解中,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培育潜在的优秀传承人。

4.2 工艺美术类研学活动

河南省工艺美术类研学产品主要针对国家级非遗项目中的13项传统美术项目和11项传统技艺项目,开封的汴绣和木版年画、洛阳的宫灯和唐三彩、禹州的钧瓷、淮阳的泥塑、汝州的汝瓷、信阳的毛尖等,无不展示浓郁的地域风情民俗和文化审美。

实施风险管理后的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及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未施行风险管理的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各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及发生率均明显下降(P<0.05)。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2.1 工艺品设计体验。以其自由创作性吸引学生参与体验,在设计制作体验中感受民间艺术文化。同时,开展创新营销,如打造手工技艺“网红”工作室,开发集多项非遗项目为一体的“非遗研学护照”,全部打卡体验完成后可颁发官方徽章等纪念品,扩大宣传推广效果。

4.2.2 “老家河南”文创设计。青少年群体基于对非遗的学习认知,将自身的文化感悟和创意融于艺术品创作中,并在此过程中收获研学的成就感,真正感悟非遗文化的魅力。

4.3 艺术表演类研学活动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中的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曲艺、民俗等项目,可开展艺术表演类研学活动。

4.3.1 传统非遗融入现代演艺。在豫剧、越调、花鼓戏等传统艺术表演形式基础上,融入现代唱腔、热门文化、现代故事,创新表演形式,贴近人们生活,展示“新国潮”文化;依托主题公园景区或者非遗场馆,近距离互动,也可通过实物或者科技显示屏,传授表演技巧,供学生们体验。

4.3.2 走进实景舞台,打造沉浸式体验。充分利用民间音乐、戏曲、舞蹈、杂技等非遗项目,借助光影、烟雾特效、3D投影、VR等技术手段,还可依托自然山水进行舞台搭建,打造一个沉浸式的演艺舞台。

4.4 传统医药类研学活动

依托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展传统医药类研学活动,向青少年普及中医药知识,感受文化魅力。

中密度纤维板15 mm厚的每张约在50~90元之间;18 mm厚的每张则要在70~140元之间了。刨花板东北国营大厂生产的每张都要卖到130元以上,河南、河北和山西地方小厂生产的产品能卖到前者一半左右的价格就算不错了。

4.4.1 听名医讲故事。通过走进中医院、中医药博物馆等,聆听共读名医故事,分享养生健体方法,认知药用植物,体验制作香囊等,既感受传统中医药文化,又能动手动脑。

4.4.2 打造数字化活态展示馆。将河南省医药类非遗项目聚集,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模拟还原药用植物的生产、中药的制作等场景。也可与其他类型非遗项目结合,打造集观赏和体验为一体的非遗主题数字展馆,既有融合声光电、极具仿真感和视觉冲击力的展示,又有老师指导的开放互动式的技能体验。

猜你喜欢

研学文化遗产旅游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与文化遗产相遇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Tough Nut to Crack
研学之旅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