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1-12-24邵子煜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21期
关键词:日常行为健康状况慢性病

邵子煜,罗 萱,郭 晨

(1.南昌航空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3;2.上海大学,上海 200444;3.江西农业大学,江西 南昌 330063)

2019年末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6亿,占总人口的12.6%①,老龄化成为中国目前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而老年人健康状态的脆弱已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挑战。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有75%以上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而生理健康的恶化再加上家庭关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又进一步引发了心理健康问题,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据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以下简称CHARLS)数据可知,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对自我健康状况评价为“好”或“很好”的仅占19.5%。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受到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城乡间的医疗服务、人均收入和教育水平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这也导致了老年人健康出现显著城乡差异[1]。此外,城乡老年人在生活理念[2]、健康行为[3]上的差异也会进一步加大城乡老年人的健康差距。因此,研究影响城乡老年人健康的因素差异,能够有效地看到被平均健康所掩盖的分异情况,这对于有针对性地改善城乡老年人健康、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切实的实践意义。

基于此,笔者使用2013年和2018年的CHARLS数据,运用OLS模型和有序Probit模型分样本回归,探讨城乡老年人②的健康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行对比分析。

1 文献综述

与本文高度相关的文献主要有两类,下面我们分类综述。

1.1 与城乡老年人的健康差异有关

因人口老龄化严重,我国老年人的健康差异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包括城乡差异[1]、性别差异[4]、区域差异[5]和年龄差异[6]等。其中,我国老年人健康的城乡差异不容忽视:①生理健康方面。老年人生理健康一直是人们探讨的热点问题。一部分学者认为,相较于农村老年人,城市老年人面临更多的压力,有更糟糕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所处环境的空气污染更重,在心血管疾病[7]、日常行为能力[1]等生理健康方面更差。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城市老年人较农村老年人拥有更高的收入、更好的医疗服务,这导致农村老年人的工具性日常行为能力、日常行为能力及认知障碍等生理健康方面更差[8]。②心理健康方面。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9]。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要差于城市老人,其原因是城乡老年人在社会结构性资源[10]、家庭关系和经济稳定性[11]等方面存在差异。③自评健康方面。自评健康从心理、生理、社会3个方面对人的健康状况进行了综合的考量,是衡量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12]。杜鹏通过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的自评健康数据对中国城乡老年人口健康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老年人自评健康比农村老年人好。而孟琴琴等利用顺义区家庭卫生服务调查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城乡老年人在自评健康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13]。

1.2 与影响城乡老年人健康的因素有关

目前对于老年人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特征、社会经济因素、健康行为三大方面。多项研究表明,人口特征,包括性别、年龄[14]、婚姻状况[15]和受教育程度[16]等,均会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现有的研究在探讨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时,主要涉及经济收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方面。薛新东等利用2011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和路径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收入对我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自评健康均有显著影响[17];阳义南等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养老保险能显著改善老年人的生理健康状况和主观健康状况[18]。此外,部分学者开始关注既能反映家庭经济生活条件、又对健康有一定影响的生活设施[19],包括洗澡设施、自来水等,研究结果表明生活设施会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健康。此外,社交情况[20]、运动情况[21]和喝酒情况[1]等健康行为也与老年人的健康息息相关。

综上所述,目前相关文献因选取的数据、方法和对象的不同,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且存在一定的不足:①已有文献在研究城乡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因素时,大多以单变量或单维度去探讨健康,目前还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同一样本下不同维度的健康是否受同一因素影响,影响程度如何。笔者以CHARLS中的城乡老年人为样本,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自我健康评价等方面多角度探讨其差异及影响因素,补充回答有关疑问。②已有研究大多以单个年份或混合年份的样本进行探讨,不同年份的城乡老年人健康差异是否不同,其影响因素是否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这有待进一步探讨。笔者利用CHARLS 2013年和2018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解决该问题。

2 数据与模型

2.1 数据与变量说明

笔者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该调查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持,搜集了中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家庭及个人的微观数据,截至2018年,CHARLS全国基线调研样本已覆盖总计1.24万户家庭中的1.9万名受访者。该项目采用了多阶段PPS抽样,并首创了电子绘图软件技术,用地图法制作村级抽样框③。笔者主要使用CHARLS 2013年和2018年全国基线调查数据,对样本进行筛选后,得到有效样本共11 565个,其中2013年6 523个样本,2018年5 042个样本。

2.1.1 被解释变量。为多维度探讨城乡老年人的健康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综合各研究文献,笔者选取了日常行为能力、慢性病、心理健康和自评健康来衡量老年人的健康情况。

日常行为能力是利用ADL来衡量的,具体包括“吃饭、穿衣、洗澡、上下床、上厕所、控制大小便、做家务活动、出门购物、吃药和管钱”10个方面。每个问题的选项均为“没有困难、有困难但仍可以完成、有困难需要帮助、无法完成”。将这4个选项依次赋值为0、1、2、3,最后进行加总。数值越大,代表日常行为能力越差,即健康状况越不好。

慢性病是用老年人曾患有慢性病的总数量来衡量的。慢性病数量是由来自于问卷中健康状况部分的问题,即“是否有医生告诉过您有以下慢性病”,并结合往期访问记录进行更正与补充,最后加总所得。数值越大,代表所得慢性病数量越多,即健康状况越不好。

心理健康是通过抑郁量表反映的抑郁指数(CES-D)来衡量的。CHARLS采取的抑郁量表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22]。根据“我因一些小事而烦恼”等10个问题的回答,即“很少或者根本不会、不太多、有时或者说有一半的时间以及大多数时间”4个选项进行赋值。其中,对2个积极问题(包括“我对未来充满希望”“我很愉快”)的回答依次赋值为3、2、1、0,对8个消极问题的回答依次赋值为0、1、2、3,最后加总。数值越大,则代表受访者心理健康状态越差,即健康状况越不好。

自评健康是反映个人整体健康水平的主观数据,其指标的形成来自问卷中的问题“您觉得现在自己的健康状况怎么样”,对该问题的回答为:很好、好、一般、不好和很不好,分别赋值为1、2、3、4、5,数值越大,代表自评健康状况越差,即健康状况越不好。

2.1.2 解释变量。为考察影响城乡老年人健康差异的因素,笔者引进了人口特征、健康行为和社会经济特征3组变量。人口特征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健康行为包括运动、社交、吸烟和饮酒情况。社会经济变量包括收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家中的洗澡设施和厕所类型。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可知:老年人存在一定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心理健康和自评健康。比较而言,5年间老年人的日常行为能力、心理健康和自评健康均出现了恶化。老年人男女比例较为平均,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大部分老年人倾向于较为健康的行为,如不吸烟、不喝酒。大部分老年人拥有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五年间,老年人收入大幅度提高,家中拥有洗澡设施的老年人数量增加,但整体占比依旧不高,大部分老年人家中厕所类型为蹲式。

2.2 模型

2.2.1 采用OLS模型探讨城乡老年人的健康差异。基本方程如下:

Healthi=α+α1urbani+α2Xi+α3behaviori+α4Wi+εi

(1)

其中,下标i表示样本中的个人i。因变量Healthi为健康水平,包括日常行为能力、慢性病、心理健康和自评健康,核心自变量urban为城市。Xi是个人特征向量,Behaviori是健康行为特征向量,Wi是社会经济特征向量。

2.2.2 分别采用OLS模型和有序Probit模型分样本探讨影响城乡老年人健康的因素差异。基本方程如下:

Healthi=β+β1Xi+β2behaviori+β3Wi+δi

(2)

(3)

其中,方程(2)为OLS模型,Healthi为健康水平,包括日常行为能力、慢性病和心理健康,方程(3)为有序Probit模型,Healthi*为自评健康。下标和自变量定义同方程(1)。

3 实证分析

3.1 城乡老年人健康差异

本文考察了城乡老年人的健康差异,具体结果见表1。城市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普遍好于农村老年人,2018年城市老年人的日常行为能力和心理健康均显著好于农村老年人。比较2013年和2018年可知,老年人健康的城乡差异在逐渐拉大。

表1 城乡老年人的健康差异

3.2 城乡老年人生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差异

运用OLS模型考察影响城乡老年人健康的因素差异,结果见表2。年龄对老年人日常行为能力有显著影响,2018年,年龄越大的老年人日常行为能力越差。2013年,受教育程度对老年人日常行为能力有显著负向影响,这一影响在城市样本中尤为突出。2018年,有配偶较无配偶的农村老年人日常行为能力更好。健康行为方面,运动对老年人的日常行为能力呈显著负向影响,这一影响在2018年城市老年人中尤为突出。2018年,社交较不社交的老年人日常行为能力更好,不吸烟较吸烟的城市老年人日常行为能力更好,而不喝酒较喝酒的老年人日常行为能力更差。可能的原因是该变量未细分,而有研究表明少量喝酒有助于身体健康[1]。社会经济方面,2018年,相较于无洗澡设施的农村老年人,有洗澡设施的群体日常行为能力更好,家中厕所配置更佳的老年人日常行为能力更好。

表2 城乡老年人生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差异

续表2

人口特征方面,年龄对老年人慢性病呈非线性影响。受教育程度仅对2018年农村老年人有显著负向影响。2018年,性别和婚姻状况对老年人慢性病无显著影响。健康行为方面,运动和吸烟情况对老年人慢性病无显著影响,喝酒和社交情况对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有显著正向影响。换言之,不喝酒较喝酒的农村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数量更多,有社交较无社交的农村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数量更多。可能的原因是CHARLS数据中的问题明确指出受访者所患慢性病要经医生诊断,而社交会增强老年人的主动就医意识。社会经济特征方面,2013年医疗保险与收入因素对老年人的慢性病有显著影响,2018年,社会经济因素对老年人的慢性病无显著影响(见表2)。

3.3 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和自评健康的影响因素差异

根据回归结果,得到以下结论:人口特征方面,2018年,高龄较低龄老年人心理健康更好,男性较女性老年人心理健康更优。受教育程度因素在两个年份中均显著,且都为负相关,即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心理状态更健康。有配偶较无配偶的农村老年人心理更健康。健康行为方面,2018年,会运动较不运动的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更好,饮酒较不饮酒的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更优。社会经济特征方面,2013年医疗保险与收入因素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有养老保险较无养老保险的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更差,家中有洗澡设施或厕所配置更佳的农村老年人心理更健康。

4 结论与讨论

笔者使用CHARLS 2013年和2018年的数据,运用OLS模型和有序Probit模型分样本回归,探讨城乡老年人健康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本文的主要结论和政策含义如下:①城市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普遍高于农村老年人,2018年城市老年人的日常行为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均显著优于农村老年人,并且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因素存在较大差异,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应实施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针对性策略,对城乡老年人进行差别化精准化扶持,着重农村老年人日常行为能力和心理健康的改善。②有配偶较无配偶的农村老年人其日常行为能力、心理健康和自评健康更好,因此应鼓励丧偶或离异的农村老年人再婚。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能显著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其中,农村老年人受其影响更大,因而应加大教育力度,重视农村教育,鼓励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提高受教育程度,扩大老年大学规模,设立健康相关课程。③健康行为的改善显著提高了老年人尤其是城市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因此应广泛宣传运动、社交的益处,鼓励老年人多运动、多社交,适时举办老年人运动会,提高其运动热情,并多设置老年人休闲娱乐场所;同时,通过社区、微信推广等渠道宣传吸烟的危害,劝阻老年人吸烟。④洗澡设施和厕所类型均显著影响了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因而应将健康中国战略与厕所革命相结合,加大公共可冲水厕所投放,以此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同时,适当建设公共洗澡设施,宣传清洁的重要性。

[注 释]

①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2/t20200228_1728913.html。

② 参考已有研究,本文将老年人定义为年龄为60周岁及以上的群体。

③ CHARLS全国基线调查数据已对公众开放使用,对调查的详细介绍和数据下载可点击CHARLS官方网站:http://charls.pku.edu.cn/。

猜你喜欢

日常行为健康状况慢性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体适能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日常行为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良好日常行为养成的影响与实施
农村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促进一年级学生好习惯养成的小妙招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