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融合视角下沭阳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2021-12-24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6期
关键词:沭阳县沭阳花木

王 佳

(江苏省中共沭阳县委党校,江苏 沭阳 223600)

沭阳县地处江苏北部,是该地区重要的门户城市。沭阳素有“虞姬故里、苏北宝地、江淮明珠”之称,境内历史源远流长,花木产业特色突出,文化古迹资源众多,拥有大量的生态与文化资源,乡村旅游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沭阳县的乡村旅游发展已经初具基础,但从整体和质效来看,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乡村旅游的发展依然显得十分薄弱,尚欠缺对乡村旅游投入与打造。乡村旅游还存在着资源挖掘整合不够,产品载体严重不足,旅游服务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尤其缺乏独具市场影响力或与周边区域形成差异化发展的精品龙头带动项目。

1.乡村旅游与产业融合

1.1 乡村旅游是以“三农”资源为主要载体的特色旅游,是以乡村的农耕劳动、自然景观、风土风俗风味为基本元素,主要为游客提供游览服务和农事体验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随着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长,乡村旅游发展越来越迅速而且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乡村旅游在推动产业融合、增加农民就业、改善乡村环境、弘扬文明乡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

1.2 产业融合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社会,首先在信息产业领域萌生,始于产业间技术关联,是为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收缩或消失,是技术、产业、服务和市场的融合。现代产业融合概念较为宽泛,可以是不同产业也可以为同一产业不同行业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进行融合,最终初步形成一个新的产业。

1.3 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意义。推动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可以产生多重的效益。通过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传统农业可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农业与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协调发展也可实现绿色生态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与促进经济效益提升的协同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越来越促进工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业本身是以农业和旅游融合为根本特征的,工业因素的加入拓展了整个乡村旅游产业链条的发展,休闲观光结合工业科普,集知识性、趣味性和体验性为一体,可以服务于各个层次的旅游群体。例如沭阳围绕花木这一主导产业,同时还带动发展了花盆、肥料、花木工具、遮阳网、纸箱、保鲜膜、花架、草绳等配套产品,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和配套包装业的发展。还带动了花木产业深加工与销售,从花茶、药材生产、干花工艺品等延伸产品到之相配套的金融服务产业、软件信息产业、餐饮、休闲旅游、运输、服务等新兴产业,转移了农村的富裕劳动力,农民务工突破了传统的单一性、季节性。

2.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沭阳乡村旅游形势分析

2.1 沭阳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2.1.1 生态本地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沭阳县因位于沭水之阳而得名,简称沭,县域面积2298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24个乡镇,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户籍人口198.84万人(2020年末),是江苏省境内陆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份;地处黄淮平原,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地,特别是花木产业比较优势显著;这里坐东拥西,承南接北,是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这里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裕,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土壤肥沃,适宜多种花木生长,是我国南花北移、北木南迁的优质驯化过渡地带,自古就享有“花乡”美誉。新河镇、颜集镇、庙头镇、扎下镇、七雄街道等乡镇所从事的花卉苗木产业,产业链条完整,经济效益较好,影响巨大,而且花木产业发展呈现速度加快和规模扩大的趋势。 沭阳县环境生态优良,拥有丰富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农业基础优势明显,其他农业产业发展呈现区域扩大趋势,几个相邻或相近乡镇抱团发展某一个或几个农业产业项目,品牌效应逐渐形成,影响显著。例如十字街道、北丁集乡的瓜果种植业;高墟、湖东的大米尤其是碱米种植;潼阳镇、茆圩乡的西瓜;章集街道的大沈庄菊花基地;刘集镇的千亩海棠花基地;扎下的千亩油菜花基地等。

2.2 沭阳乡村旅游融合基本形态

2.2.1 以花木为主的田园风光观光模式

沭阳花木产业从2001年的4万亩发展到如今的60万亩,增加了15倍,是江苏省最大的花木生产县,也是全国最大的花木主产区之一。目前,该县已经形成以颜集、新河为中心,南下耿圩、东进扎下、北上庙头的花木产业集群,花木种植品种达3000余种。花木具有高度的观赏性, 以花木为依托,为沭阳开展乡村特色旅游打下了良好的生态基础。近年来,沭阳突出开发以“花木”为主题的旅游产业,紧扣“江苏生态大公园”和“农业在苏北县市最有特色”发展定位,积极打造花木旅游片区,“花木+旅游”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推进沭阳乡村振兴的“加速器”与“新动能”。沭阳花木国际城,扎下盆景园艺园,苏北花卉、新河山荡古栗林,胡家花园等花区旅游项目逐渐打响,特别是古栗林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沭阳花木之乡一日游”入选“50条江苏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2.2.2 以农业种植养殖等为代表的采摘体验模式

主要在传统农业种植养殖基础上的产业延伸,目前主要形式有农家乐、采摘园、家庭农场、欢乐农场等具体形式。例如,近年来在我县渐渐兴起,以各个乡镇优势特色农业项目带动的农业采摘园。十字街道的香瓜采摘园,龙庙镇的苹果采摘园,沭城街道的葡萄采摘园,桑墟镇的草莓采摘园,潼阳镇的西瓜采摘园等。以及在农业种养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家乐以及家庭农场、欢乐农场和亲子农场等农旅融合项目,这些项目融合程度高,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游客除了能体验农耕、拥抱与走近大自然,同时还能在劳动中体会艰辛与快乐,在亲近自然中增加知识,日益受到市场的青睐。

2.2.3 以休闲度假村形式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的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休闲度假越来越受到城市游客的青睐。休闲度假村对住宿、餐饮、健身、娱乐设施的标准要求都很高,需要进行专业的规划和设计。沭阳西郊森林公园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打造的重要项目,位于耿圩镇境内,以7000亩的三叶园林为依托,规划占地面积772亩,一期占地面积136亩,二期占地面积636亩。一期工程主要规划建设入口广场、游客中心、生态农庄、天鹅湖、马拉松赛道等设施;二期工程主要规划建设农家乐园、亲子乐园、花卉植物园等设施。建成该项目对于全县的乡村旅游发展将起着龙头引领作用,也将成为全县群众休闲健身的必选之地,也将成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2.2.4 以红色文化与高效农业相结合

沭阳是革命老区,是建党和开展革命斗争较早的地区之一,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沭阳人民为建设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在这片曾经浸透鲜血的热土上,革命先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红色文化遗迹,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营养、优良的作风与宝贵的精神。近年来,沭阳县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将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红色元素融入乡村旅游,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例如,沭阳县钱集镇的张圩在抗日战争中曾经一度是中共苏皖区委、中共淮海区委、淮海区专员公署、淮海区行政公署的机关驻地,一度是淮海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和指挥核心。刘少奇、陈毅、金明、李一氓、杨纯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在这片热土上带领淮海人民进行过百折不挠、英勇顽强、可歌可泣的抗日反顽斗争。钱集镇充分利用红色文化与绿色资源优势,在陈圩村举办灯光秀、风车节等假日旅游节,在淮海区军政大礼堂举行红色演出、红色演讲与红色展览等活动,让游客走进新四军大食堂,尝一尝地地道道的农家菜,让游客既能亲近自然,感受绿色风光,得到身体与心灵的休憩与释放,又能游玩淮海军政大礼堂、红色广场、抗日浮雕等红色景点,体验一场生动的党史教育“现场课”,得到外在与内在的“双重升华”。今年五一期间,陈圩村日均接待游客近万人,淮海军政大礼堂接待各类参观团体100多批次近万余人次。

2.3 产业融合视角下沭阳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分析

2.3.1 现有景区观赏游览价值不高

域内国家3A级景区2个,国家2A级景区11个,其中跟乡村旅游相关的景区共6个,普遍存在观赏游览价值不高,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在基础设施方面,有的景区缺乏基本的专用停车场、引导标识、旅游公厕、垃圾箱及游客服务中心;在经营管理方面,旅游从业人员大多就近上岗,服务规范、礼仪、技能参差不齐,粗放式管理,服务质量跟不上,制约了花木旅游业的发展。

2.3.2 旅游项目发展不平衡

沭阳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发展不平衡,导致旅游的拉动作用和辐射效应较弱。没有形成一个有序完整的产业链,缺乏个性化、多样化、参与性强的游乐项目,项目设置上多数是游览、观赏、园艺体验,吸引力不够强。平时接待的也多为官方考察参观团以及花卉苗木从业人员,对域外人群吸引力不足,经济效益低。

2.3.3 精品线路欠缺

目前,沭阳县乡村旅游整体规划有待加强,花木种植区主要集中在新河、颜集、庙头、龙庙、耿圩等几个乡镇,地域上分布较为分散,组织线路的难度较大,未能对各景点进行有效地串联。

3.是产业融合视角下沭阳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径探索

3.1 确立产业融合发展理念

以创新性的思维和全新的产业融合理念来审视开发沭阳县的乡村旅游产业,通过构建“组织融合、品牌融合、建设融合”三融体系支撑沭阳旅游产业融合政策,以政府管理体制机制融合改革,旅游品牌体系融合构建,旅游项目与其他项目融合建设为手段,推进沭阳乡村旅游产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推进,引领和带动沭阳全县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助推沭阳社会经济的发展。

3.2 塑造沭阳旅游品牌

要突出生态、文化以及花木产业的优势,以花木产业资源为载体,虞姬文化为主线,积极打造沭阳乡村品牌形象,依托花木产业基础,叠加旅游产业功能,积极构建全县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和龙头。同时积极将乡村旅游品牌与全县城市形象、项目招商、市场推介、重大社会经济活动等进行紧密结合宣传,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和品牌回报。

3.3 重点引导花木产业集聚

以245省道为主轴线,新悦颜线、205国道、庙茆路为拓展线,从南北、东西向串联沭阳主要花木产业集聚区与沭阳西部乡镇地区,依托沿线已形成以新河、颜集、庙头、扎下镇为主的花木产业经济区,逐步沿245省道及周边道路支线进行花木产业的拓植,形成花木产业集聚轴。并依托花木产业引导集聚轴线上的花木产业景观特色,通过花木产业合理引导、景观配套提升、旅游节点支撑,融入旅游观光功能,打造沭阳亮丽缤纷的花木旅游产业发展轴。

3.4 要高起点规划布局

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综合协调的职能作用,推动沭阳乡村旅游向高质量发展,从政府层面加强对沭阳乡村旅游的指导和政策支持,相关部门要落实国家、省旅游业扶持政策,加大对上争取力度,财政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功能配套等,以科学规划为引领,设计出有针对性、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布局,打造精品景点景区。

3.5 挖掘和打造“花木+”旅游项目

在传统花木产业的基础上融入乡村旅游的元素,即增加“吃”“住”“行”“购”“游”“娱”等旅游要素,依托52万亩花卉苗木种植资源,加快建设古栗林花木生态旅游区、山荡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等旅游景点的建设步伐,探索“旅游+田园风光+特色餐饮+民俗文化+民宿”等多元发展方式,积极打造农旅结合项目,完善旅游要素供给,进行创意、开发和实施,满足游客的游玩、娱乐和休闲需求。

3.6 加强乡村旅游人才的内培外引

乡村旅游的发展少不了人才的支持,因而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的方式才能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保证。可通过聘请国内知名专家、高等院校、设计院所形成指导乡村旅游项目的规划、创意设计,同时完善沭阳乡村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队伍,促进旅游服务优质化。

3.7 强化旅游市场营销

一是提炼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主题形象和乡村旅游口号。二是适时策划事件营销。三是举办花木节、海棠节、温泉节、花海民俗节、采摘季等多个节庆活动,通过各种活动拉动和带动乡村旅游。

猜你喜欢

沭阳县沭阳花木
沭阳:以“侨”架“桥”,助力侨企创新创业
“三基两好”助年轻干部向阳而生
江苏省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
沭阳:一园三进士,深藏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沭阳:企村联建走实乡村振兴之路
花木笺
江苏沭阳苗木市场最新苗木价格
唠叨的妈妈
爱找茬的老师
时间都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