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2021-12-24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6期
关键词:会泽县经济林核桃

陈 丽

(会泽县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会泽 654200)

所谓经济林,就本质上来说是属于生产药材、调料以及干鲜果品等产品的林木。地区通过经济林的建设,在有效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为该地区的农民提供了更加可观的经济收入,对于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的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就我国经济林的实际发展来说,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都需要通过不断地努力与发展,起到加强生态环境中经济林发展的最终目标。同时,在经济林未来发展趋势上,也将朝着更加规模化、优质化的方向所发展。

1.会泽县经济林发展基本情况

会泽县位于我国云南省东北部,曲靖市西北部,属于全国深度贫困县。近年来,会泽县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禁牧,保护生态环境,并充分考虑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双赢。会泽县是林业山区大县,境内光热水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544万亩。

2016 年以来,会泽县依托国家退耕还林、省级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在核桃、花椒、软籽石榴以及油橄榄等经济林果的种植面积上大大提升。截止数据统计时间为止,我县在核桃产业基地的种植面积上已达68000公顷,挂果数、年产量以及核桃产值有了非常明显的上升。除了核桃以外,花椒产业也已经成为我县经济林建设的主要林果。数据统计结果发现,我县目前已经建成的花椒产业基地6700公顷,年产干花椒650吨,实现产值5000万元,为我县经济发展做出了强有力的贡献。

截止到2019年,会泽县森林覆盖率达45.6%,会泽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全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将传统优势产业进行积极巩固,与此同时,将传统的优势产业与新型特色产业进行相互的结合,通过产业规模的扩大与提升,将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与贫困户带动进行联动发展,大力发展地区绿色、生态产业。

2.会泽县经济林发展目标

近年来,我县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四大类林下经济迅猛发展,核桃产业、青花椒产业、林下经济产业等四项重点林业产业风生水起,目前全县林业产业基地规模达7万hm2以上,2019年度林业总产值达15亿元以上。近三年农民涉林收入均逐年增加,农户经济效益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改善,另外,在地区的经济发展上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在未来的发展目标上,首先,继续加大经济林果产业丰产高效栽培管理示范基地建设,做好经济林果产业田间管理,提升我县居民对产业发展信心;其次,不断培育壮大涉林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经济林果产品初加工,提高林农发展经济林果产业的积极性;最后,就我县当前存在的南北面百姓消费理念不一的问题,采取南面乡镇以销售鲜果为主,北面乡镇以干果为主,打造鲜干果交易市场,积极推动地区产业经济进步。

3.地区经济林发展的有利条件

3.1 产业基础良好,具有一定经验

经济林在生态环境中的发展,会泽县在核桃、青花椒等特色经济林产业和林下经济产业中都具有了产业基础,核桃产业基地面积达104万亩,青花椒产业基地面积达3万余亩,油橄榄、油牡丹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也取得显著成效。在核桃树的发展当中,随着会泽县多年林业产业的不断发展与推进,在多个村中均成为其支柱产业,使得绝大多数用户在经济林产业的发展中获取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人民群众在经济林的发展意识上不断增强。除此之外,不少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自身企业的特色产业,为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了帮助。

3.2 地区物种资源丰富,潜力较大

根据实际的调查结果发现,会泽县内含有大量的木本种子植物、上百种森林药材、森林食用植物、野生菌类、林果种子等。除此之外,云南地区松花粉资源丰富,各种林下花卉的品种繁多,其中不乏有各种珍贵、稀缺的植物。地区物种资源丰富对于经济林的发展来说,具有非常大的潜力,为经济林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据了解,目前在核桃、花椒等产业的基地科技贡献率上较低,可提升潜力巨大,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本地特色产品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可开发特色林产品数量较多,都具备经济林发展的潜力。

3.3 气候多样,多个产业共同发展

就地区气候条件来说,会泽县最高海拔4017.3 米、最低海拔695 米,分布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等多个气候类型,立体气候明显,可开发产品多、类型多样。只要通过不断的思考与挖掘,便可以挖掘出多个全新的经济林发展产业,并且可以进行多个产业共同发展,优势显著。

3.4 土地面积广阔,经济林规模较大

从土地面积优势来说,会泽县国土总面积884万亩,山地占总面积的95.7%。随着近年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会泽县外出务工人口众多,许多土地轮歇甚至撂荒闲置,土地可利用率较高,产业规模化发展形成更加容易,经济林规模建设可得到有效扩大。

4.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 市场竞争激烈,新产业培育困难

市场既是林产品生产的启动器,也是林产品生产的必然归宿,发展特色林业产业的目的在于满足林产品的市场供应,对市场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供给和需求结构失衡,就容易造成产能过剩。就我县实际情况来看,地处不发达地区,交通相对落后,信息相对闭塞,在市场信息的获取上存在一定困难。近年来,随着经济林产业发展扩大,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在此环境落后的市场信息下,对于好的产业信息获取来说具有严重的滞后性。并且,当产业信息传入后,不少农户对于产业的发展仍然会抱有怀疑的态度。再加上会泽县属于典型的贫困大县、山区大县,受到基础条件等因素影响,在新产业的培育上具有一定困难。

4.2 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发展受限

林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初期需要投入的资金较大。根据我县相关的数据资料显示,在进行大规模的核桃基地建设时,每亩财政投资仅为35元。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启动后,每亩种苗补助也仅为300元,造林补贴项目乔木林补助仅为200元/亩、灌木林补助仅为100元/亩,木本油料林基地建设每亩补助仅为100元,再加上各个项目每年的计划任务有限,项目建设的需求无法获得满足。尽管我县在林下经济的发展中,政府相关扶持政策比较宏观,但仍然缺乏非常细化的推进措施,扶持机制尚不完善。在科技研发、示范基地建设以及实用技术推广上经费不足,进而导致经济林的建设发展在基础设施难配套以及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上存在不足,从而阻碍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发展。

4.3 产业化程度较低,果实品质不齐

当前市场对于经济林产业的需求正在不断地上升当中,尤其是在经济林的产量、质量上。然而,对于经济林的生产与加工,仍然停留在产业化程度较低的水平。产品在采摘后的处理技术低下,整体的产业化程度不足,导致果实品质参差不齐。我县目前已经存在的合作社数量较多,但是仍然存在多数没有正常运行的合作社与农户等,导致农户间的合作能力较差。不少未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在品种的选择上随意性强,并且在销售渠道上也各找各的路,导致地区品牌效应形成较差,“散小弱”现象非常突出。就目前我县整体经济林的发展情况来看,还未形成“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生产经营体系,总体带动能力较弱。

4.4 经济林管理水平不足

就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经济林园区的实际管理情况来看,有很大一部分园区在管理模式的选择上仍然使用的是粗放式管理。粗放式管理模式在管理的覆盖面上较差,对于经济林中的林木生长不具备有力的生长条件,进而导致经济林中的林木产量低、品质差。该管理模式不仅仅阻碍了经济林中林木的生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林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就我县实际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县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老龄化突出,新技术、新知识领域的学习和跟踪能力有限,熟悉特色林业产业建设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有限,科技成果转化慢。各级对林业科技成果、实用技术的推广与普及缺乏硬性要求,科技培训、技术推广与普及力度不大。再加上普遍农户经营管理的技能不高,经营管理比较粗放,有的甚至放任不管,核桃、花椒不施肥、不修剪等现象突出,产业科技含量不高,科技贡献率还低。

5.加强经济林在生态建设中的有效措施

5.1 深度优化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经济林地区的产业加工技术上需要不断地深入提高。面对需求不断上升的市场,经济林的发展应当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生产出全新产品,以满足市场实际需求。在经济林产品的实际加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在以往的产品生产中,绝大多数废弃物都被丢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经济林的实际发展中,应当充分挖掘废弃物的利用价值,对其不断进行深度的优化与加工,在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防止环境污染,提高生态环境建设。

5.2 加大投资,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经济林产业发展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竞争力。截止2018年底,全县已实现核桃保存面积102万亩,农业人口人均核桃面积达1.1亩以上。其中挂果投产面积达50余万亩,年产量达4.2万吨,年产值11.5亿元,按现有农业人口90.43万人计算,年人均可增收1000余元。

为使经济林产业更好发展,会泽县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与文件,进而在政策扶持以及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了经济林发展重点保障。同时,充分整合国家造林补贴、退耕还林、省级陡坡地治理等项目扶持各类产业发展。在未来的经济林发展中,政府相关部门应当不断加大投资,不断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在经济林基本的田间管理上不能松懈,加大力度建设经济林丰产示范园,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投入一体化初加工建设,帮助农户度过低谷期,让其保持对林业产业发展的信心。

5.3 实现经营生产规模化,提高产品质量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实行精细种植,“把山当田耕,把树当粮种”。林果产业是群众性的产业,抓建设必须面向群众、依靠群众。对于部分观念落后,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的,政府部门应当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利用政府行为,振奋干部精神,启动基层活力,组织群众抓开发。县、乡、村3级联合包抓项目,层层建立产业开发责任制,强化行政推动功能,加快经济林建设步伐。

严格按照果园标准化管理要求操作,采用沟垄整地技术,实现保墒保温效果,加强果园中耕锄草,以有机肥为主,推行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生物防治为补充的综合防治措施,实现经营生产规模化发展,提高产品质量。此外,总结出针对性强、便于群众掌握的林果栽培及管理技术标准,推广矮化密植栽培、花果管理、整形修剪、节水灌溉等综合管理技术,使基地建设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发展。

5.4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加强经济林管理

在经济林产业的发展中,具有政策性、经济性技术以及科学性的特点,属于社会系统工程项目,地方各级政府都应不断加强对经济林建设的重视程度,同时,地方林业主管部门也应当加强相互之间的配合程度,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经济林建设规划,推动我国经济林在生态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在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比如:土地情况、气候条件等,都应当纳入到合理的规划当中,加强经济林的管理,保证经济林产量、质量以及效率。

6.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林在生态建设中的发展,人们对经济林产品需求不断上升。目前,我国在经济林生产上已经获得了一定基础,在未来经济林生产发展趋势上,会不断朝着可持续化发展,同时在种苗的发展上会更加的良种化、无性化,经济林的经营生产也将逐渐实现规模化、基地化以及工厂化,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会泽县经济林核桃
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山西开全国先河 将立法促经济林发展
会泽县黑颈鹤保护取得的成效与潜在威胁
黄龙核桃
会泽县中学健美操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浅析经济林中生物灾害的防治问题
多功能漏斗型核桃夹
核桃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