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化”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幸福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宜机化情况的调查

2021-12-24农业农村部农机鉴定总站

农机科技推广 2021年3期
关键词:幸福村机耕机化

○农业农村部农机鉴定总站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总站 徐 峰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2020年春节回乡期间,我在我的家乡——浙江省江山市幸福村深入开展调研,通过走访群众、座谈询问、实际观察,深入了解学习高标准农田建设基层实践,亲眼目睹高标准农田建设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的“质”的变化,极大改善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农业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呈现田方屋新、路平桥宽、河清渠畅、田野碧绿的景象。

一、基本情况

幸福村位于浙江省江山市贺村镇西部,耕地面积1423亩,有9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2232人,人均不足半亩,是一个典型的南方水田丘陵山区。60%以上是“鸡窝地”“巴掌田”。农机化基础设施落后,机械化水平很低,规模化、社会化几乎为零,是一个被农业机械化、现代化遗忘的地方。

1.作业难没有机耕道,农机进不了村,下不去田。即使下了田,农田泥泞,寸步难行。而且只要前面有一家没有收割,后面就无法机械作业。此外,水利设施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产物,早已老化、损坏。只能靠一家一户自己拉电抽水,串接水管,拉几十米才能到自家农田。

2.行路难只有不足半米的田埂,运输工具无法使用,搬运稻谷、种子肥料全靠肩挑背扛。孩子去上学每天都有经过石板桥,桥宽不足半米,长约20米,每年都有落水事故发生。

3.收成难河道狭窄,长久失修,河道堵塞,夏季河水暴涨,水稻十年九淹,良田被毁,农民种粮收成损失惨重,部分地势低的农房被淹也是常事。

4.流转难由于前面的这些因素,加上农村青壮劳动力急剧减少,种田没有经济效益,远不如打工挣的多,也无人愿意承包,所以前几年幸福村农田撂荒严重,80%以上农田长满野草。

二、经验做法

2018年幸福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式启动,2019年春全面完工。通过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等项目,按照统一机耕道、节水灌溉、田块设置、生态治理和宜机化等建设标准,适应高效节水灌溉、机械化作业,促进了良田、良法、良机完美融合。

1.部门协作整体化江山市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由市府办、国土、农业、财政、水利等13个部门领导任成员的土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江山市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坚持因地制宜,同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山垦造耕地、旱改水质量提升、建设用地垦造耕地、农业水利建设、农村道路硬化。机构改革后,随着农田建设职能的转移,项目由农业农村部门和自然资源部门双牵头。

2.土地整治宜机化充分考虑农机化发展需求,满足农机的作业、转移的要求。坚持宜机化建设标准,机耕道的生产路宽4米,与农田链接处留有下坡道。田间路路宽6~8米,具有村民农田作业、交通运输等多种用途。单块田地的面积2~5亩不等,实现不同人口家庭一户一块田。形状呈长方形,长边为70~100米,短边为20~40米,延长了农机作业线路,减少折返频次。长边为两块农田的田埂边界,短边临接机耕道及水路,这使得机耕道尽可能少,但是又能实现田块与道路之间衔接顺畅,农机进出自如。

3.水利设施便利化贺村溪作为幸福村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是此次农田水利修缮重点。全面疏浚河道,由弯改直,扩宽河床,新建桥梁、筑坝蓄水。因地制宜改造水利设施,在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方修建水塘,雨时蓄水,平时灌溉,每个水塘都配建一个水泵,在水位低时及时补水,全村一共修建了10个水塘,一个水塘平均灌溉100亩。由于水塘地势高,直接引水入渠,水流顺势而下,确保灌溉到每一块农田。水渠以明渠为主,在农机跨越处设置暗沟,排水沟断面大小尺寸为20cm。水沟通过混泥土浇筑形成,坚固可靠,不会因为长时间、长距离流水造成损失或堵塞。

4.生态修复宜居化按照“既要整好土地,又要护好生态”要求,把生态修复作为农田整治的重要一环。按照南宋杭州“籍田”样式改造建成的景观田,也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贺村溪河水及两岸原来脏乱差,如今变成了绿草如茵、水质清澈的生态溪。防洪堤挡墙用石浆砌成,土护坡进行种草复绿,并对溪边的古樟树进行保护。灌溉水塘两旁兴建了观赏栏杆,周围不允许有工厂或养殖污染源,严禁污染物排入。通过适当养殖鱼虾,以自我净化,确保水源安全、水质碧绿。

5.农民利益最大化在项目立项前,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并经过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农田改造期间村民可得到每亩田500元的补助,用以购买大米等物资,保障基本生活。工程完工后,及时把农田分配到户,做到无缝对接。机耕道拓宽了就可能挤占农田面积,通过改造丘陵山坡,实现占补平衡,确保人均耕地不减少。同步推进农村道路硬化,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极大方便村民交通。

三、主要成效

高标准生态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是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集体劳作、兴修农田水利以来,第二次大规模的农田整治,夯实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改变了落后面貌,为农业农村的持久繁荣稳定奠定了基础、注入新动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支撑。

1.促进藏粮于地千百年来,土地都是农民的命根子,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农民更加爱惜这个命根子。自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村里没有一块农田闲置,农田抛荒一去不复返。河流疏浚后,夏季汛期堤固坝稳,洪水肆虐的情况不见了,为千亩良田树起了天然屏障,为丰产增产保驾护航。

2.促进全程机械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拓展大中型农机运用空间,宜机化改造标准进一步提高了农机适应性,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效能,补齐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基础条件薄弱的短板,追赶平原地区机械化步伐加快。大型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如履平地、挥洒自如,无人机操作更简便、飞行更顺畅,机械化插秧、撒肥、植保、收割、烘干成为现实。

3.促进社会化服务“以前幸福村的农田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如今这些田地水渠灌排通畅、机耕路平整顺直,‘铁牛’上下田自如,我想再多承包些田地种植水稻。”种粮大户说。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幸福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种粮大户承包意愿强烈,以前农户手中无人无津的农田成了香饽饽。也催生了一群“农田保姆”,当地成立了农机合作社,代耕、代种、代收,集中育秧、统防统治、场地烘干快速跟进,规模化、标准化逐步形成,带动了小农户融入大生产、融入现代农业。

4.促进农民增收“机械动力代替了人力畜力,排水代替了抽水,省时省工,种田成本降低了一半以上。”“如果自己不想种了,农田可以以每亩520元的价格流转给种粮大户,每亩还有100多元的农补,这些钱足够购买一家人的口粮。”一位农户说道。在国家惠农政策支持下,从事社会化服务等农业农村产业利益非常可观,年轻人回流农村、从事农业的日益增多,农民逐渐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5.促进新农村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让乡村道路实现互联互通,农田生态建设既让村民们留得住乡愁,又保护了农业生态和田园风貌。村庄整洁了,河水清澈了,小鱼也多了,大家也不乱倒垃圾了,农村生态系统日益变好,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大家吃完饭在田边散散步、拉家常,促进了邻里和睦。每逢周末,城里的游客三五成群到幸福村里小溪边钓鱼,当地村民也开起了农家乐,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如今的幸福村,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沟相通、渠相连,俨然一幅溪水清澈、绿草如茵、白鹭飞翔的美丽画卷。农业农村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思考启示

通过调研江山市幸福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几点启示:

1)高标准农田建设极大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提升了乡村风貌、提高了农民的幸福指数,是丘陵山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纽带,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

2)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大提高了耕地质量,促进农业机械普及应用和社会化服务,推进规模化经营,避免农田抛荒,是丘陵山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之举,是提高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3)高标准农田建设要突出生态治理,因地制宜利用山水林湖草等自然资源,打造一个生产便利、自然和谐的生态系统,不仅方便引水灌溉、减少农资投入,还具有宜居休闲、观光旅游功能,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经济和社会效益。

4)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注重宜机化标准,融入农机作业和转移的要求,制定完善宜机化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统筹农艺农机、农田建设、自然资源部门力量,合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猜你喜欢

幸福村机耕机化
基于“脾胃内伤”辨治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平江农田宜机化改造出实效
幸福村之星
重庆市农机总站召开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培训暨工作推进座谈会
激发“新能量” 点亮“幸福村”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MSCT鉴别诊断分析
桂阳县机耕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对丘陵山区机耕道建设的思考
幸福村8号(中篇小说)
“幸福村”里的幸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