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乡村创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1-12-24王娟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071000
王娟(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为了实现振兴乡村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大学生返回乡村创业也逐渐成为了推动中国乡村振兴的必要手段与渠道。基于此,该文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所面对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 大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意义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晰了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规划,加快了提升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教育部颁布的《高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应全方位坚持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技术支持。完善解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问题,有益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全方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 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创业现状
2.1 学生创业思想意识淡薄
现阶段,大学生整体素养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重视毕业以后进入社会中的发展。大学生存在缺少热情和动力、信息收集落后等问题。在对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对开设创业基础课程有25%的学生表示不感兴趣,36%的学生对课程的开设意义不明确,78%的学生选择毕业以后就业不成功再进行创业,而选择毕业以后直接进行创业的学生仅仅12%。这一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是将创业作为就业不成功以后的第二种选择,具有“备胎”性质,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创业的思想意识与认识程度十分薄弱。
2.2 大学生创业能力较差
高校创业活动将专业作为指导方向,学生们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大部分是由教师指导并带领学生完成的,只有3%的学生是通过自主发明完成。大学生所具备的创业能力与乡村振兴的要求不匹配。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创业措施
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要融合政府、高校、大学生等多方面的力量。高校应培养致力于乡村振兴战略所实际需要的人才,创设构建相对应的人才培育机制;要持续革新优化乡村创业环境;更要进一步创设、建立乡村基层人才培育机制,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育提升,有指向性地输送专业人才。
3.1 以政府为主导,创设完备的农村创业环境
健全乡村创业的服务体系,政府应给予大学生政策支持,创设健全的大学生创业园,建立完善全面的信贷融资服务,帮助大学生处理创业进程中所需要的资金费用等相关问题。创设高校大学生乡村创业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以及创业积极性。应该设立灵活的进入以及退出制度,提升大学生乡村创业积极性。
3.2 以高校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创业
高校应建立起一支强有力的教师资源团队,确保大学生具备系统性的教育。高校应该大范围设定规划基础性课程,将创业基础设为必修学科,在实际授课中可以应用角色扮演、实例探索、创业竞赛等形式进行创业教育工作,完善教学方式。对于乡村的特殊情况,大范围动员在校大学生走进乡村,经由大学生创业孵化园、高校与企业相互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等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使大学生对于乡村有全面深刻的认识与了解。
3.3 以自身为根本,提升创业综合素养
大学生应具备自身优良的心理素质。乡村创业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大学生缺少优良的心理素质,将无法有效协调周边的人际关系。锻炼和提升自身的创业素养与能力,夯实牢固的基础知识,是培育创业能力的前提,大学生可以通过不断探索思考,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从而提升大学生就业率。
提升大学生乡村创业的综合素养,大学生自身应更多地汲取各类知识,在实现学有所长的同时,主动增强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大学生也可以广泛加入到各种类型的创业竞赛中,通过比赛来推进自身学习,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模拟创业环境,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