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甸县当前畜牧业现状思考

2021-12-24晁玉巧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2期
关键词:畜产品存栏畜牧业

晁玉巧

(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畜禽改良站,云南 昆明 655200)

1.当前畜牧业基本情况

1.1 畜牧业规模及产值

2020年末,全县大小牲畜存栏92.01万头(匹、只),出栏126.55万头(只)。其中:生猪存栏46万头、出栏63.5万头,肉牛存栏19.1万头、出栏12万头,山绵羊存栏29.5万只、出栏23.5万只,家禽存栏218.52万羽、出栏232.12万羽,肉类总产10.2万吨,牛奶产量9500吨,禽蛋产量5500吨,畜牧业产值完成27.3亿元。

1.2 规模养殖发展迅速,产业化格局已初步形成

全县牛、羊存出栏量在昆明市排名第一位,居全省前列。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对规模养殖的有效引导与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以肉牛、生猪为主的规模养殖户迅速增长。2020年,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公司、合作社)759个。其中,存栏肉牛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公司、合作社)127个;存栏生猪2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公司、合作社)296个;存栏100只肉羊以上规模养殖场(公司、合作社)142个,存栏5000羽以上家禽规模养殖场(公司、合作社)194户。

1.3 畜产品深加工初具雏形

全县有牛肉系列产品17个,生产加工牛400多吨,已建成羊街3万头肉牛、5万头肉羊的年屠宰加工厂,县城有20余户年加工10-30吨“牛干巴”的个体户,寻甸牛干巴远近闻名。全县有畜产品运销户789户,从业人员1820人。大量的肉牛、绵羊和产品近销昆明和玉溪,并远销深圳和香港等地。年销售,屠宰肉牛3万多头,肉羊8万多只。

2.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2.1 疫病威胁大,疫病防治任务艰巨

由于我县地理位置和目前市场流通大环境,畜禽及其产品交易频繁,流动性大。外源性疾病给我县动物疫病(如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的防控带来很大困难和威胁。加之乡(镇)、村两级设备缺乏、设施简陋,乡镇站没有化验设备,监测、检验手段单一,应对这些疫病的能力不足,抵御疫情风险能力差,疫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2.2 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化服务不完善

一是由于人员增加,1987年以后建造的房屋多数已显得拥挤,部分站没有办公和业务用房,个别站房屋已成为危房;二是畜禽厩舍改造率低,只占20%左右,青贮氨化池数量少,缺乏大型铡草机械;三是技术员培训机会少,知识、技能无法得到有效的补充和更新。

2.3 良种覆盖率低,改良质量不高

由于优良种畜价格高,没有引种补助,导致了全县优良种公畜少,改良站(点)少,设备简陋,难以符合规范要求;牛肉冷冻精液改良站(点)缺乏必要的养护资金,运行困难,难以支撑。

2.4 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监测、监管体系不健全

畜禽疫病、生态环境污染、药物残留、抗生素超标使用、违禁药物(激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超标使用甚至滥用,都是畜禽产品不安全的因素。由于经费缺乏,全县尚无监测设备,畜禽产品不安全、不达标的因素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一定隐患。

2.5 畜产品加工滞后,附加值不高

全县有牛肉现代化深加工企业3个,小规模作坊式企业7个,年加工能力仅为445吨,只占牛肉产量的5%;猪肉、羊肉、禽肉加工企业还没有。农户在市场上多以活畜(猪、牛、羊、禽)及原毛、鲜肉出售,畜产品附加值不高,对财政的直接贡献率低。

2.6 生产规模小,市场开发程度低,畜产品竞争力弱

规模养殖户相对较少。家庭化生产方式虽然具有灵活性强、市场承载能力强的特点,但难以与大市场、大屠宰加工企业对接直销,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缺乏产销一体的定单生产,必然导致竞争力弱。

3.发展对策和措施

3.1 充分认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强领导

畜牧业是持续巩固脱贫成效的重要产业。发展畜牧业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是新阶段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加快发展畜牧业,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各乡(镇)和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畜牧业的领导,继续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使传统畜牧业尽快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特别是今年生猪、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时,要保持清醒头脑,正确引导,防止当前的暴涨暴跌。二是加强畜牧兽医科技队伍建设。稳定和壮大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队伍、畜牧兽医工作经费纳入本级预算。加强畜牧兽医科技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能力。结合即将到来的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对乡镇畜牧兽医站实行直接管理,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提高依法行政和服务能力。三是加大畜牧业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吸收民间资金,争取社会优势企业支持。县乡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要适当向畜牧业倾斜。县政府每年筹集一定数额的畜牧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种、料、防、训”等基本配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围绕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整合农业资金的要求,统一安排项目,集中资金,突出重点,专款专用,发挥效益。

3.2 坚持“总量增加、质量提高、特色突出、择优发展”的方针

为满足不同消费水平的需求,应增加新的名、特、优畜禽,品种结构多样化,逐步建立适合市场的畜产品结构。稳定生猪生产,逐步推广pic等新品种,优化生猪群体结构,发展优质瘦肉型、加工型生产,促进生猪生产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加快发展牛、牛、羊等草食性畜牧业,到2020年,牛羊肉比例由20.3%提高到25%以上。坚持规模化养殖与家庭化生产相结合的道路,扶持龙头企业,提高养殖水平,促进产品加工增值。

3.3 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促进优势产业带的形成

推进优势畜产品区域布局,加快推进优势地区和畜产品产业带建设,实现最适宜区发展。结合实际把我县畜牧业划分为3个主要生产区域。即:肉牛羊育肥及禽类养殖区(以仁德、河口为主的东部片区);畜产品加工、流通及生猪育肥区(以羊街为主的中部片区);仔猪培育区(以倘甸为主的西部片区)。着力构建仁德、羊街、金所、六哨、凤仪、联合、河口、功山、柯渡、倘甸等10个畜牧业强势乡镇。通过布局的调整,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的产业格局。

3.4 用工业的理念指导畜牧业生产,发展规模养殖,推进产业化经营

坚持把扶持发展畜禽养殖大户和龙头企业作为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加强专业合作,走“公司+协会+农户+市场”的发展道路。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坚持传统农业精粹与现代生产技术相结合,逐步建立零配件加工、冷鲜肉加工、地方特色、民风食品的加工体系,扶持发展5至7家畜禽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分会+养殖协会”的养殖模式,壮大集体经济。坚持“私、管、利”和“自愿入会、免退出”的原则,大力发展一批服务领域广、组织化程度高、运行机制灵活的畜牧业专业协会。

3.5 完善畜禽良种体系建设

要加快畜禽良种引进,完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加强特色畜禽品种资源多样性的保护和开发,提高良种繁育水平。重视猪、牛、羊品种的改良,使猪品种改良率达到90%(人工授精占70%);牛冻精改良率达65%;山羊的改良率达到60%,绵羊的改良率达到80%。

3.6 加强疫病防治

进一步完善县、乡、村兽医防疫体系,严格落实动物防疫“双向”目标责任制。实行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建立动物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产地、屠宰、运输等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健全疫情预报网络和报告制度,建立动物疫情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兽药饲料监督管理,依法打击非法经营行为。坚持“预防重于治疗”,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W”病、羊痘、猪瘟、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等重大畜禽疫病的预防控制,切实降低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

4.结语

如今,我国畜牧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畜禽数量不断增加,产业规模越来越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饮食习惯,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畜产品存栏畜牧业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控制措施
第二十届(2022)中国畜牧业博览会
2021中国(重庆)畜牧业博览会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论养殖业“减抗”背景下无抗替代品与畜产品安全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