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棚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研究

2021-12-24柴晓辉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2期
关键词:灰霉病臭氧番茄

柴晓辉

(辽宁省绥中县政务服务中心城郊乡分中心,辽宁 葫芦岛 125200)

在温室大棚内栽培番茄,可以为番茄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打破季节对番茄栽培的限制,能够保证蔬菜市场在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番茄供应。而为了保证温室大棚番茄栽培的稳定产量与良好品质,必须关注对番茄常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同时结合以往盲目使用农药进行化学防治时存在的问题,必须将大棚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有效应用起来,根据病虫害的具体种类,采取更有效的防治措施,通过多种防治手段,避免单一使用化学防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农药残留以及病虫害耐药性增强等诸多问题。

1.大棚番茄栽培中的常见病害

1.1 番茄灰霉病

番茄灰霉病是一种大棚番茄栽培中的常见病害,该病害主要对番茄植株的花、果以及叶片部分造成严重危害。灰霉病主要是因为光照不足、湿度过高造成的,通常在20℃左右的环境温度下,当湿度高于90%时,就会提高灰霉病的发生机率,特别是在连续降雨、阴天的情况下特别容易出现灰霉病。

1.2 根腐病

根腐病在大棚番茄栽培中也经常发生,根腐病主要危害番茄植株的根系部分,患病植株的根系会发生腐烂,而茎基部的颜色也会变为黑褐色,随着病情的加重,茎基部也会发生腐烂,最终导致患病植株倒伏死亡。

1.3 番茄早疫病与晚疫病

番茄早疫病与晚疫病对番茄产量影响较大,一旦发生轻者会造成番茄30%的减产,严重时可能整个大棚内的番茄绝产,进而给菜农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番茄早疫病主要危害的是番茄植株的茎、叶、花、果等部位,其发病初期会在感染致病菌的部位出现黑褐色病斑,病斑尺寸较小,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病斑的尺寸会变大,在病斑边缘还会出现淡绿色或黄色的晕环,病情较重时患病植株会直接枯萎死亡。而番茄晚疫病主要危害植株的茎、叶以及果实部分,病情发展速度较快,最终也会导致番茄植株的枯萎死亡。

2.大棚番茄栽培中的常见虫害

2.1 美洲斑潜蝇

在温室大棚温暖潮湿的环境下,不仅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各种昆虫的繁殖速度、生长速度也会加快,其中就包括许多对番茄植株有较大危害的农业害虫。美洲斑潜蝇就是番茄栽培中的常见害虫,美洲斑潜蝇的雌虫对番茄植株的叶片危害较大,其特殊的针状口器会穿破叶片表皮,吸食完叶片中的植物液后,会在叶片上留下不能愈合的孔洞,同时雌虫也会在叶片内产下大量虫卵,虫卵孵化出的幼虫会继续蚕食叶片,最终导致叶片失去光合能力枯萎脱落。

2.2 白粉虱

白粉虱也是一种对番茄植株危害较大的常见虫害,白粉虱会以番茄植株的植物液作为食物,当植株的植物液大量流失后,就会导致整株的枯萎死亡,同时白粉虱也是煤污病病原体的传播媒介,白粉虱的发生也会诱发煤污病,进而对整个产区造成严重危害。

2.3 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作为番茄虫害中的一个大类,其中包括多种能够危害番茄植株根茎的地下害虫,常见的地下害虫有地老虎、金针虫以及蛴螬等农业害虫,当地下害虫数量较多时,番茄植株的根系会造成严重破坏,进而让植株失去正常的养分、水分吸收功能,最终导致番茄植株的倒伏、枯萎。

3.大棚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的应用要点

为了更好地防治大棚番茄常见病虫害,降低病虫害对番茄产量与品质造成的负面影响,必须在大棚番茄栽培中应用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通过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化学防治方式,有效灭杀大棚内的病原体与农业害虫。

3.1 番茄苗期阶段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在番茄苗期阶段,为了提高番茄苗期阶段植株的抗病害能力,必须做好对番茄品种的选择,选择抗病能力更佳的优良番茄品种,可以显著提高番茄苗期的抗病害能力,例如市场上比较常见的金鹏1号、中杂9号以及西粉3号等品种,这些品种都具有较好的抗病能力。在此基础上,在播种前还要做好对番茄种子的浸种处理,首先使用温度在50~55℃的温水浸泡番茄种子,去除番茄种子表面的黏液,温水浸泡时间控制在10~15min之间;然后使用10%的磷酸三钠溶液或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对温水浸泡好的番茄种子进行二次浸泡,浸种时间控制在15~20min之间,药剂浸种完毕后再使用清水冲洗番茄种子,完成浸种处理的番茄种子发芽率能显著提高,同时通过浸种处理的番茄种子,表面也会处于无菌状态,进而达到预防番茄苗期病害的目的。

在播种番茄种子前,还要制备好用来培育番茄幼苗的营养土,营养土的土壤与圈肥比例应为6:4,制备营养土的圈肥必须保证充分腐熟,土壤应优先选择黑壤土,充足的养分供应有助于促进番茄幼苗的生长发育。而在移栽前,还应将育苗室的温度调整至6~8℃,低温有助于提升番茄幼苗的养分积累,提升番茄植株的抗逆性,进而达到炼苗的目的。

3.2 定植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在番茄的定植阶段,要根据当地病虫害流行规律,在定植的大棚内设置防虫网,并在大棚内做好消毒处理工作。通常情况下,大棚番茄栽培要在大棚的通风口、通道口处设置防虫纱网,防虫网的安装能够将大棚内部空间与外界环境有效的阻隔起来,能够防止农业害虫从通风口、通道口飞入大棚内部,这样就达到了防虫的效果,减少大棚内部空间的农业害虫数量,进而降低了番茄虫害的发生几率。

当完成防虫网的设置工作后,在定植前1周还要做好对大棚内部空间的杀菌消毒处理,目前常用的杀菌消毒处理方法为臭氧消毒,通过在大棚内充入臭氧,让臭氧灭杀大棚土壤中存在的病原体,通常情况下,臭氧的灌注量为3~5mg/kg,每天的臭氧消毒时间一般在2~3h左右,连续2~3d的臭氧消毒处理为一次,每次消毒处理后要间隔3~4d,之后再次进行臭氧消毒,这样就能有效灭杀常见病害的病原体,虫害的发生基数也能显著降低。臭氧消毒与传统的硫磺熏蒸消毒相比,可以保证大棚中良好的空气质量,不会在棚内残留刺鼻的气味,同时也不会影响大棚内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前者获得的杀菌消毒效果也令人满意。

为了减少番茄病虫害的发生,在施肥工作中还要保证有机肥的充分腐熟,可优先使用生物菌肥,搭配适量的磷钾肥与微肥,以此满足番茄植株生长所需的全部营养元素,在施肥中还要注意避免施用硝态氮肥。通常情况下,番茄整个生长周期内需要施用4000~4500kg/667m2的有机肥,80~100kg/667m2的过磷酸钙,15~20kg/667m2的硫酸钾,以及0.5kg/667m2的硫酸锌及硼砂,在实际操作时还要根据大棚内土壤肥力的实际情况,对施用量做出细微调整,遵循保证植株矿质营养供给均衡的肥料施用原则,就能让植株获得更佳的生长状态,让植株自身免疫力得以提高,进而减少番茄病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防治难度。

3.3 大棚番茄生长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在大棚番茄进入生长期后,也要通过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的技术方式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大棚番茄生长期在冬季、春季时,要在大棚内靠北的墙面悬挂镀锌膜反光幕,反光幕高度一般在1.5~2.0m之间,镀锌膜反光幕的设置可以提升棚内的采光效果,让植株获得更好的光照条件,这样就能达到预防灰霉病的防治目的,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提升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

另外,为了防治蚜虫虫害,可在大棚内悬挂一定数量的黄色粘虫板或黄色板条,黄色粘虫板上自带的胶体可以粘附大量蚜虫成虫,而在黄色板条上涂抹粘性较强的机油、粘虫胶也可以达到灭杀蚜虫成虫的目的。黄色粘虫板的尺寸一般为30cm×40cm,悬挂数量控制在30~40块/667m2之间即可,悬挂高度应在番茄植株生长点上方5cm的位置。

在日常管理中,工作人员还要做好对棚内室温的科学调控,当棚内温度超过30℃时,应该及时开启通风口和通道口,通过通风换气来降低棚内室温,保持大棚白天的室温在20~28℃之间,夜间室温在15~20℃之间,这有利于减少番茄病害的发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棚番茄栽培模式下,温暖、潮湿的大棚室内环境也会更易滋生病菌,为了避免病虫害给番茄生长带来危害,避免给菜农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必须在日常管理中做好番茄常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同时还要做好对环境的保护,解决化学防治中存在的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

猜你喜欢

灰霉病臭氧番茄
近地层臭氧剂量减半 可使小麦增产两成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文印室内臭氧散发实测分析及模拟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双面臭氧
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HOME家系列
如何防治草莓灰霉病
臭氧分子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