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24李安亮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2期
关键词:管理水平管理人员农业

李安亮

(山东沂水县沂城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临沂 276400)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这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客观需求,也是从根本上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有效处理经济管理问题,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有效提升我国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才有利于构建小康社会,才能有效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然而,当前在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并且随着管理力度的进一步加强,相关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亟待予以解决。针对这些情况,必须深入探究农村经济管理对策,为我国农村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提升农民的收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研究缘起

一直以来,我国关于国计民生的关键就是“三农”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应在全党工作中坚决做好“三农”问题。所以,要求我们尽快建立并逐步完善与之相匹配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全面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但是,和城市管理水平、城市经济发展而言,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及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农村经济管理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整体经济管理水平有待提升。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不仅影响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制约农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国家战略。众所周知,对各种经济利益间的关系予以合理协调是农村经济管理中最为关键的一项任务,因为经济利益关系能够充分展现出农村经济水平,应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加大对其的重视程度,这样才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利益。故此,笔者不揣浅陋,更深层次探讨了农村经济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

2.关于对农村经济管理概念的理解

正确理解农村经济管理的概念,是解决农村经济管理问题的理论基石。但是,对于什么是农村经济管理,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同学者张业的观点,即所谓农村经济管理,是运用现代农业科学和经济科学研究成果,按照自然规律以及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科学组织、领导、指挥、决策和调节农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环节,合理组织和管理农业生产力,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使农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有效提升的实践活动。

3.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

社会管理水平高低和经济发展速度快慢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一般而言,社会管理水平越高,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反之,社会管理水平越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慢。农村经济发展也是如此。当前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在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对其发展质量及水平有直接影响。高水平的农业经济管理能够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农业技术的创新与正确决策,是农业实现高效发展的基础。所以,在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增强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3.1 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支撑。纵观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四十年来看,在农村经济发展中,通过增强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可以予以制度上的保障。特别是要重视农村经济管理的科学、合理发展,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农业经济管理效果,还可以从制度上保证农村经济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另外,通过建立完善的农村经济发展体系,重视农村经济管理,还能使农村经济发展过程更具标准化、规范化,防止了以往农村经济中遇到的盲目性,从而有效降低农民在经济发展中的畏首畏尾,激发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使农业经济发展更具活力。

3.2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通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自我国迈进新时代后,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逐渐演变成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间的矛盾。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从步入新时代后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处于一个全新的历史节点,需要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大。随着新兴农业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如农业信息技术、农作物化控技术、转基因技术、节水保水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等,为农村经济发展予以了充分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持,但是,新技术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新兴农业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尤其是在经济发展与法律关系上,遇到的问题与情况也在不断增加,对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所以,必须基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采取一些可行策略,这样才能增强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优化农业产业,激发农业潜力,将经济发展引导为可持续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效率。

4.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新农村建设背景之下,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但要加强人们的思想文化教育,而且要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提升农村经济管理水平,不断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基。这是一个新的前无古人的实践,但在提升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新实践中,还存在如下偏失。

4.1 对农村经济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其中既有优秀的文化,也不乏封建的糟粕。一些封建思想和管理理念还束缚着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者,他们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方法单一。笔者在对农村基层管理人员调查中发现,很多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在管理活动中缺乏积极性,处理事情多为应付,普遍没有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或者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片面认识。比如,认为土地承包制度的完善对经济的发展没有太大的影响,认为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就是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扩大农村产业化规模,过于注重农村经济发展中短期利益的牟取;至于“三农”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等问题,他们很少考虑。

4.2 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笔者在对农村基层管理人员调查中发现,目前农业经济管理中人员素质偏低,比如他们的学历普遍不高,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严重欠缺,对农业政策等了解不足,致使他们不能合理规划和开展农业经济活动,制约农业经济管理效能。在农村经济管理中,过分追求经济利益,事实上,这样并不能够给农民带来真正的福利,也不能真正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4.3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进入21世纪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已经广泛运用了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进行了大幅度改变。而农业经济在这样背景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影响。因此,只有发挥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的作用,才能将农业成果转成农业生产力。但在实际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信息化水平在多数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中不高,主要原因是人们不够重视和认识农村信息化的作用,难以将信息技术与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农村信息技术上也较为缺乏,所以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信息技术的使用。

5.解决当前农村经济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针对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5.1 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在农村经济管理中信息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关键性作用,利用信息数据,能实现对农村经济管理的优化。因此,农村经济管理要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力度。首先,加强农村信息设施建设,最大程度提高农村互联网的覆盖率,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奠定基础;其次,对数据与信息进行高效利用。为了针对性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应及时了解市场需求,防止因信息闭塞导致农业生产盲目化的现象;最后,通过新型互联网经济模式,大力开展农业信息化,逐渐扩充农业生产、销售的对象和渠道,积极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5.2 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人是管理最能动的要素,但当前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降低了农村经济管理的水平与质量。为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第一,采取针对性措施,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进行提升。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既要充分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也要不断加强学习,对相关的农业知识与法律法规进行了解和掌握,定期参加各种培训活动,进而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管理人员的使命感与高度责任感。另外,也要提升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加快专业人才引进力度,这样才能奠定人才基础,促进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5.3 对农村经济管理各项法律法规进行完善。近年来,党和政府在经济的蓬勃发展下出台了不少农村政策,并呈现出了常态化和制度化的发展趋势,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但是对于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还应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或农村经济管理执法责任相关法规的制定力度,从而为国家政策的有效落实提供有力的保障。

6.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我国应从提升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完善农村经济管理各项法律法规,加快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等方面推动农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未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还存有潜在待发掘的市场,所以要想开辟市场,还需要相关人员加大对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力度,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唯有管理者和生产者的共同转变才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管理水平管理人员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提高建筑机电工程项目安装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加强乡镇学区建设 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
提升企业工程经济管理水平的路径分析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 提升基础管理水平
国企基层管理人员作风建设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