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牛口蹄疫防疫要点探讨
2021-12-24韦忠云黄小兰
韦忠云 黄小兰
(1.广西藤县平福乡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 藤县 543300;2.广西藤县藤州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 藤县 543300)
牛肉与牛奶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巨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庞大的牛养殖产业,养殖场规模的扩大意味着传染病危害的提升,如果牛群中出现传播性极强的疾病,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造成大量的牛群损伤和经济损失,严重侵害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基于此,防控牛口蹄疫的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具备较高的研究价值。
1.牛口蹄疫的基本情况
牛口蹄疫的主要特点是负面伤害严重、传播速度极高、发病速度极快。若牛犊不幸染上该病,死亡的概率极高,对养殖户造成巨大的损失。
1.1 牛口蹄疫的病症表现。在感染牛口蹄疫病毒后,病毒会在病牛体内潜伏,潜伏期时长约为2~7天。感染该病毒后,病牛的体温升高,可达到40℃左右,伴有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情况。病牛口中会不断流出涎液,在张开口腔时发出类似吸吮的声音。病牛口流出的涎液量会随病情的发展而逐渐增加,在后期出现大量白色泡沫。感染该病约2天后,病牛的唇龈、蹄趾等部位会逐渐长出水泡,约在2天后破裂、溃疡。水泡位置的溃疡会导致病牛出现跛脚现象,甚至会导致蹄壳的脱落。对奶牛来说,乳头上的水泡溃疡会导致奶牛在挤奶过程中表现出疼痛的状态,甚至会导致奶牛乳房发炎。恶性口蹄疫的大面积爆发会造成大量牛死亡的现象,对牛群的健康与养殖者的经济利益造成严重的损害。
1.2 牛口蹄疫的传播途径。牛口蹄疫的传染源主要是已患有口蹄疫的动物,包括已感染病毒但仍处于潜伏期和已发病两种。口蹄疫病毒可通过患病动物的涎液、粪便、乳汁等体液或排泄物传播,主要经由牛呼吸道或牛消化道进入体内复制、繁殖,使牛患上此病。该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牛的咽喉、食道与软腭中,也会长期存在于病牛的身体中,也会随着病牛的排泄物向外传播。牛口蹄疫具备较为广泛的传播途径,能以非常快的速度感染大量牛群,造成严重危害。在病牛死亡后的一段时间内,病毒还会存在于病牛的毛皮与肉中,对周边饲养的肉牛与其他生物造成严重威胁。受感染的牛舍、草地与水源病毒含量较高,容易感染该区域的牛,爆发牛口蹄疫,是引起大面积牛出现口蹄疫感染事件的主要疫源地。牛口蹄疫病毒的传播可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饮水传播等方式进行,同时也可通过蚊虫、鼠类、飞禽等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传播。除此以外,养殖牛的用具也可能成为病毒的载体,例如工作服、食槽、运输车辆等。据不完全调查显示,成年牛感染该病后的死亡率约为5%~19%,幼年牛感染该病的死亡率约为60%~80%。而且,人类在接生牛犊、宰杀成年牛、处理病牛肉的过程当中都可能会接触口蹄疫病毒,从而感染该病。由此可见,该病的危害程度极高,需要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对其加以防范,防止其对牛群和人类造成威胁。
2.牛口蹄疫的诊断
牛口蹄疫的感染与发病之间的间隔约为4天,基本可通过肉眼观察临床症状的方法初步判断牛是否患上了口蹄疫疾病。如果病牛的唇龈、蹄趾等部位逐渐长出水泡,且伴有食欲不振、精神不佳、体温较高,即可初步确定该病牛已感染上牛口蹄疫病毒且出现了症状。需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将病牛迅速隔离。牛的其他临床表现也可成为获知该牛是否患有口蹄疫的依据。首先,患有口蹄疫的病牛会在身上多个部位长出水泡,水泡大多出现于病牛身体的柔软部位。此外,通过观察病牛的涎液也能够获知其患病情况,如果病牛涎液增多,出现白色泡沫,就可以判断其患有牛口蹄疫的可能性。此外,如果水泡破裂后的溃疡面逐渐愈合,体温也逐渐趋于稳定,则可判断该病牛所患口蹄疫症状较轻。但如果病牛在水泡破裂期间出现心律失常、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的现象,则可判定该病牛所患病症为恶性口蹄疫。恶性口蹄疫对养殖户的威胁极大,可能会在极短时间内造成大批牛死亡的现象,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是牛养殖疾病防控的重中之重。
3.牛口蹄疫的防疫要点
3.1 提升卫生防疫质量。口蹄疫的综合防疫难度较高,防疫工作的重点时期为尚未发病的阶段,采取预防措施是防控效果最好的方法。首先,养殖户应以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口蹄疫相关文件或政策为依据,确保自家养殖场的各项指标满足国家防控标准的具体要求。确保养殖场的卫生防疫质量,从源头阻断口蹄疫疫情的发生,保证动物卫生防疫工作的基本效果。其次,养殖户应充分明确口蹄疫疾病的危害,知晓卫生环境条件对口蹄疫疾病防控的重要意义,采取定期清洁牛舍卫生、在放牛或牛舍清空的时候对牛舍进行彻底的冲洗、消毒,必要时配合紫外线灯等杀菌方式消灭养殖环境的有害病菌,防止牛舍残留的病菌扩散。最后,需要对牛粪便、尿液等排泄物进行妥善处理,阻断排泄物中的病毒传播渠道,防止病菌在排泄物中滋生并传染给牛的现象出现。
3.2 严格控制种牛检验。牛口蹄疫的另一防控重点是种牛的检疫、防疫工作。养殖户在做好自身养殖场内牛群的防疫工作后,也应慎重对待外部牛的防疫工作。种牛的引进一般都会将种牛由外地养殖场甚至国外养殖场运输而来,为防止种牛在原养殖场或长途运输途中感染口蹄疫疾病,在接手种牛的第一时间养殖户就应该先将种牛进行隔离14天,严格防止其与本地牛群接触,并对接触种牛的器械和工具进行彻底消毒。在进行了科学的检疫工作之后,才能允许种牛与牛群接触。另外,在向外租赁种牛后,应对返回养殖场的种牛进行同样模式的检疫,在检疫结果合格后才能将其放回原牛棚进行养殖。
3.3 疫苗接种。在我国,牛口蹄疫的疫情防治工作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牛犊的疫苗接种工作是该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疫苗能够起到较为显著的口蹄疫防控效果,虽不能完全消除口蹄疫疾病的发生概率,但可以起到大幅降低牛群大面积爆发口蹄疫疫情的效果。牛口蹄疫疫苗的接种需由当地的动物卫生监管部门完成,养殖户应积极配合做好牛口蹄疫疫苗接种工作,积极配合当地防疫监管部门做好疫苗接种后抗体检测工作,提升养殖场整体口蹄疫防控的效果。疫苗防控方法能有效预防牛口蹄疫发生,是当前最主要的口蹄疫防控途径。养殖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明确疫情防控工作对自身经济利益和长远发展的保护作用。
3.4 切实控制疫情扩散。养殖户直接接触牛群,能在最短时间内发现病牛的患病症状,并在第一时间采取疫情防控工作。如果养殖户发现牛群中存在疑似患有口蹄疫疾病的病牛,应立即隔离疑似病牛,在第一时间上报当地动物卫生防疫机构,申请当地动物卫生机构派遣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病牛的患病情况进行诊断。同时,在等待检疫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应立即将病牛的牛舍进行彻底的卫生清理、消毒,包括清洁牛舍卫生、处理牛舍粪便等工作。待检疫人员到达后,养殖户应积极配合检疫人员的工作,向检疫人员描述病牛在患病期间的采食情况、生长情况及临床症状表现,协助检疫人员了解病牛的基本情况。在检疫结果确定前,应对接触病牛的所有设备进行彻底消毒,防止口蹄疫通过养殖者的服装或其他养殖工具传播给养殖者和牛群。只要做好疫情扩散的阻断工作,便基本不会出现大面积爆发口蹄疫疫情的情况。
3.5 严密封锁疫区。在出现疑似口蹄疫病情的病牛后,又接连发现牛舍中的其他牛出现口蹄疫类似症状,就应初步断定口蹄疫疫情在传播了。养殖户在立即隔离病牛的同时,应将自身养殖场的疫情情况上报给当地动物卫生防疫机构,申请采取相应的防疫措施,并随后通知近期与养殖场牛群发生过租赁活动或买卖活动的客户,告知客户自家养殖场可能已出现口蹄疫疫情,要求客户采取相应应对措施。动物卫生机构需在疫情出现后统计周边地区的疫情情况,并在防疫区域设置警告标示,防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出疫情区域,导致牛传人、牛传牛等疫情传播现象的出现。动物卫生监管机构应立即调查与疫情养殖场对接的屠宰场和肉类市场,防止出现疫情流入市场的情况。如果在疫情出现后的15天以后未发现新增病牛出现的情况,就可解封疫情封锁,使市场恢复正常秩序。
3.6 合理处置患病牛。对养殖户来说,病牛也是重要的财产之一。在病牛发病死亡前,养殖户应对其进行合理的治疗与护理。牛在患有口蹄疫后,会出现体力不支、食欲下降等症状,为维持病牛的生存状态、延缓其死亡,养殖户应在病牛的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与矿物质,也可添加一定量的盐分补充病牛身体中的盐分流失。如果病牛食欲萎靡不肯进食,可采用流食喂养的方式饲喂,保证病牛的生存。在病牛出现水泡溃疡现象后,可利用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使伤口尽快愈合,以防病牛出现其他并发症而死亡。
4.结语
我国牛养殖领域的口蹄疫防疫工作总体效果较好,几乎不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口蹄疫情。但养殖户与国家相关动物卫生管理部门仍应保持高度警惕,制定严格的疫情防护措施和方法防止口蹄疫疫情的出现,提升我国养殖产业的整体效益,推动我国畜牧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