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探究

2021-12-24代玉冰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35期
关键词:抗旱成活率树种

代玉冰

(黑龙江省桦南县金沙林场,黑龙江 桦南 158200)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而目前各行各业对自然资源的浪费更为严重,严重影响了自然环境的恢复能力。如果我们能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大对天然林的保护力度,然后应用抗旱造林技术完成相应的林业工程建设,就可以加快生态环境恢复的步伐,促进我国的绿色发展。因此,中国高度重视林业工程的进步与发展,积极探索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抗旱造林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应从复杂的层面来考虑。它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为了解决抗旱造林工程的问题,有必要对该地区的地理和气候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该地区哪些树木能够存活,存活的树木能否达到抗旱的目的。植树造林要从技术上入手。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地膜覆盖造林技术、集装造林技术等较为成熟的造林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抗旱造林工程面临的技术难题。因此,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是解决我国抗旱造林技术作用的有效对策。

1.林业工程在生态建设方面的贡献

林业工程建设对于当前我国生态建设非常关键,当前我国绿植覆盖面积相对较小,绿植的环境净化能力也相对较弱,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甚至会出现雾霾等极端天气,这给我国当前城市建设以及人居生活造成了许多不利影响。而开展林业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一状况,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1.1 净化环境

生态系统自身的环境净化能力非常强,在面对一定程度的污染气体排放以及废水排出时,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净化能力进行有效处理,从而有效保证空气和水资源的质量。但是我国当前生态系统由于在过去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到人为破坏,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受到极大影响,很难再发挥其净化能力改善环境质量。开展林业工程建设可以通过抗旱造林等多种造林技术建设多个林区,林区数量的增加能够有效提升我国的绿植覆盖面积,使生态系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增强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更好地保证环境质量。

1.2 提升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生物多样性降低。在我国当前的生态系统中,由于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很多野生物种濒临灭绝。在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在不同地区选用不同的树种进行种植,可以增加物种的丰富度,逐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我国的自然环境也会慢慢恢复到原有状态。

2.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现状

2.1 水资源不充足

任何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资源,林业工程的实施也不例外。不论是幼苗生长还是林区建设都需要有充足的水资源,但当前我国水资源较为紧张,部分地区水资源匮乏,无法满足幼苗生长过程所需的水分及养料,大大地影响了幼苗的成活率。此外,我国南北方地区差异较大,降雨量也存在较大差别,北方地区经常出现干旱,使得当地的林木幼苗经常出现大面积干旱致死的情况,严重阻碍了林业工程建设。

2.2 树种选择不当

不同树种生长所需的环境差别较大,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林业工程师应当根据当地的地势、气候、水源等特征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而大幅提升树种的存活率。特别是在干旱地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林业工程师在选择树种时要首先对树种的生长习性进行了解,对其成活率进行判断与比较,进而选择最为经济且合适的树种。但目前我国林业建设在进行树种选择时并没有做好充分的调查及研究工作,导致幼苗种植后无法适应当地的气候及环境,生长过程中因养料不足或是病害较多出现大面积死亡的现象。

2.3 造林技术

在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造林技术对于树木的成活率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如果聘请专业的种植人员来开展工作指导,操作流程将更加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林业工程建设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专业人员进行有效指导,就很有可能会出现由于造林技术应用不当而导致树木大量死亡的情况,影响最终的造林效果,造成经济损失。因而造林技术也是当前林业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必须引起重视。

2.4 林业管理有待改进

我国林业工程建设还缺乏较为完善的林业管理模式,在推行抗旱造林技术时缺乏必要的监督,致使抗旱造林技术执行力度不够。目前部分林业工程主要依赖国外思想及经验,并没有与国内林业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匹配,这也导致现有的林业管理模式效果不佳。要不断提升抗旱造林技术效果,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林业建设实情,对林业管理模式进行调整,进而选择最为合适及有效的林业管理方式。

3.林业工程抗旱造林主要技术

3.1 积极进行土地整地

要想有效地解决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的相关问题,必须要先从当地的土地资源入手,重视抗旱造林前的整地环节。土地资源的质量与林木植被的存活率、成长健康状态有着直接的决定性关系。所以,在抗旱造林工程开展之前,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仔细勘察土地资源,制订有针对性的整地方案,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土壤的养分和土地资源的质量,为林木等植被的种植和生长创造有利的条件。一方面,整地能够确保土地保持水分,缓解水土流失的情况。另一方面,整地可以将病虫害从土地深处翻至阳光下,晾晒后消灭病虫害隐患,确保林木植被能够健康生长。

3.2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育种

要积极开展育苗技术的开发和创新研究,对于一些边远贫瘠地区,为了提高抗旱造林工程的效果,必须精心选择树种。一方面要积极改善树种,特别是在养分不足的山区贫瘠地区。如果在这片土地上造林,将严重影响树木和植被的成活率和生长状态,成活率低也将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可以选择容器育苗技术来保护植物根系,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和适应性。实栽苗木时,穴高应控制在容器上方1~2cm,并在表面铺设薄土,以保持土壤湿度。与传统种植育苗技术相结合的试验表明,容器育苗技术可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容器育苗的应用可以促进苗木在生长初期的快速生长。另一方面,应积极利用当地树木植被,但应改善当地树木植被,以提高其适应性,确保其成活率。

3.3 幼树抚育管理

初植工作完成后,重点抚育和保护幼树,如优质用材林、经济林等,需要精心修剪。一般来说,种植后的幼苗必须经历一个缓慢的苗期,即幼苗在土壤中生根并加速地上部分的生长,直到它们变成森林。在此期间,我们应定期松土、清除杂草、修剪种植带、管理幼林和其他关键人工护理。造林3a应保证除草6~9次,有效避免杂草过多消耗土壤水分,避免苗木发育不良。此外,在种植后第二年春季,调查造林成活率,及时补种死苗。

先进的容器造林技术适合种植松柏等大型树种,可有效应用于抗旱造林工程。该技术将营养土壤置于容器中培育幼苗,使根系与幼苗紧密结合,形成根系土体;然后将培育的幼苗移植到相关种植区域。在使用该技术时,应注意保护根系土体不受损害,以保护移栽过程中的幼苗,促进其尽快生根,有效降低死亡率。此外,通过林农之间的合作,如观察根系深度和延伸度,将传统方法与新技术相结合,可以进一步简化操作过程,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操作。如果条件允许,这种方法可以在所有地区使用。

3.4 容器苗造林技术

干旱地区的林业工程开展难度较大,树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及养料较为匮乏,树种存活率较低,在干旱地区进行林业建设,可以推广容器苗造林技术,通过在容器中储存树种生长所需的营养液,确保树种的正常生长。具体操作如下:选择一个合适的容器放置在树木根系处,随后在容器内放入适量的营养液,再将容器与树苗一同放入植树林中。这样就为树木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使树苗能正常地生长,待树苗长到能应对各种恶劣环境时,即可不再使用容器。

3.5 覆膜造林技术

覆膜造林技术,主要是通过在土壤表层覆盖一层薄膜,尽可能减少土壤中的水分蒸发。覆膜造林技术在干旱地区及雨水较少的季节较为常用,主要是解决树木生长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覆膜造林技术操作较为简单,且能有效地保存土壤中的水分,大大提高树苗的存活率,在当前抗旱造林技术中有较为广泛的使用。

3.6 蓄水资源

解决水源问题,确保可持续供水是抗旱造林技术的主要途径。在整地和苗木处理过程中,可以使用保水剂来提高幼树的成活率。保水剂技术是通过分子树脂的保水方法发展起来的技术。它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吸收纯水,其吸收重量可达到自身重量的数百至数千倍。可用于区域水资源供应过程中。利用这项技术,我们可以提高蓄水能力,从降水或地下水中吸收水分,并不断为树木供水。被吸收的水不能通过一般的物理方法排出,但可以被树根吸收而不会回流。使用保水剂提高根系吸水能力可达到17~18kg·cm-3。一般情况下,每株树苗可使用5~30g保水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旱造林技术之一。将保水剂按1:1000的比例混合均匀回填,然后彻底灌溉至压实的种植坑,或将保水剂直接浸入种植土中;幼苗可直接种植后,浸根保水剂。一般来说,使用保水剂技术可以使幼苗的成活率提高70%以上,并大大减少再植次数。

覆膜造林技术还可以作为一种供水方式,改变土壤水分,达到有效抗旱的目的。水分蒸发影响土壤水分。干旱地区气候相对干燥,水分蒸发快。地膜覆盖技术将地膜覆盖在地下,防止水分蒸发,使水分返回土壤,在地膜和地面之间循环,从而增加水分积累。当树根水分蒸发速率得到有效控制时,水分将用于维持树木的生存和生长,为树木提供大量的水资源,并保留一定的热量,这有利于树木的早期生长。

3.7 规范造林操作

林业工程的开展能够为我国带来极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要重视林业工程建设,将抗旱造林技术放在重要位置,在进行抗旱造林操作时要严格按照各项规范及流程操作,避免出现疏漏;工作人员应谨记操作要求,在植树造林时做好细节把控,切忌出现随意施工的现象。另外,林业管理部门要优化管理措施,并设置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督促抗旱造林技术的规范操作,使抗旱造林技术在林业相关部门的监督下更好地开展。相关部门还可以安排一定的技术指导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使现场施工操作更加规范及流畅,同时能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使林业工程建设更加高效,从而更好地发挥林业工程价值,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8 对林业工程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针对部分地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中操作不规范和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首先要组织施工人员参加岗前培训,根据施工人员分工职责,明确培训的侧重点。其次,要引入专业化技术型人才,加大与当地职业教育院校的合作力度,鼓励职业教育院校毕业生投入到抗旱造林工程中,尤其要加强与农业、林业大学等高校的合作,以此来从整体上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4.提高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的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对当前我国干旱地区林业工程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真正达到林业工程建设的理想效果,提高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

4.1 加强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是影响干旱地区苗木成活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林业工程建设质量,开展水资源管理是非常关键的。对于水资源相对稀缺的地区,可以修建蓄水工程,并采用一定的节水设备,尽可能保证树木的最低用水量,从而有效保证树木的成活率。

4.2 合理选择树种

不同树种的环境要求存在一定差异。在干旱地区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树种选择应考虑树种的抗旱性。例如,在我国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应选择灌木树种,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树木的成活率,并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取得一定的成就。

4.3 土壤环境修复

在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土壤环境对树木的生长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土壤环境差,不能为树种提供所需的营养,就会影响树种的生长发育。因此,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应尽可能保证土壤环境的肥力和水分含量,有效保证树木生长过程中的营养和水分供应。

4.4 加强技术指导

在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具体的种植过程对林木幼苗的成活率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应尽量聘请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并按照工艺规范进行有效操作,以更好地保证苗木成活率,最终确保我国当前林业工程建设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结论

抗旱造林技术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抗旱造林技术能有效改善树木生长环境,大幅提高树木的存活率。当前我国抗旱造林技术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要不断提升抗旱造林效果,必须合理地应用抗旱造林技术,提升抗旱造林技术规范性,确保抗旱造林工作的有序开展。我国林业工程建设要合理选择树种并改善土壤环境、不断规范造林操作、加强技术指导,使抗旱造林更加规范及科学,另外要增加蓄水资源,满足林业建设的水源需求,进而促进我国林业工程的正常建设和发展。

猜你喜欢

抗旱成活率树种
高料价下草鱼“伤不起”!30年养鱼人竟做到鱼种成活率100%,1亩赚5200元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坡位对南方红豆杉和檫树混交林早期成效影响
北方茶园抗旱节水栽培关键技术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从50%到90%,草鱼养殖成活率倍数提升,致胜法宝是什么?
浅析在防汛抗旱中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