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优化林业营造林技术的思考

2021-12-24崔智德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35期
关键词:树种造林苗木

崔智德

(桦南县柳毛河林场,黑龙江 桦南 158200)

1.林业造林技术概述

林业造林技术是我国森林资源建设过程中应用的一项重要技术,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森林资源建设的效果,在当前我国林业建设阶段,森林资源建设以及林业造林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工作内容。

首先,林业造林技术中包括播种造林技术,播种造林技术是林业造林工作中的常用技术之一,其主要是指利用散播、条播以及点播3种种植方式进行林业造林建设。在造林过程中,要进行优良品种选取,一定要选择适宜的树木进行林业种植,才能够保证林业种植更加高效。例如,在我国辽宁地区进行林业种植的过程中,应该适当选择抗寒能力相对较强的树种进行造林,防止冬季寒冷天气造成对树木生长造成影响。选种完毕后要进行必要的土地整理,其中包括翻耕覆土等土地整理方法,保证土地整理有效,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土地肥力,提高树木生长效率。苗木栽植中应该做好苗木生长期的肥水管理工作,最大程度上提升肥水管理效果,促进苗木生长。

其次,在当前林业造林技术研究过程中还包括植苗造林方法以及分植造林方法,都是当前林业造林技术当中应用的重要方法。植苗造林方法以及育苗造林方法都是具有良好环境抵抗能力的造林方法,其具体应用过程中,分为选种、育苗、种植、管理等多个造林管理环节,适合在北方地区进行育苗种植的方法,并且植苗造林技术应用具有高效率的造林特点,从而保证造林更加高效,最大程度上提升造林技术的应用效果。在当前林业种植过程中,采用分植造林方法适用于北方树种种植,其中包括有松树、杨树等高大树种种植,其具有良好的种植效果。

2.林业造林中存在的问题

2.1 选择的造林技术不科学

造林技术种类繁多,不同地区、不同树种应选择不同的造林技术。但在实际绿化工作中,工作人员对绿化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在选择绿化技术时,没有制定详细的绿化技术方案。在选择造林技术时,流程相对简单,造林技术仅根据自身经验确定,没有对区域气候、环境、经济和树种适应性进行详细调查,因此,所选择的造林技术不能提高该地区树种的成活率。在实际造林过程中,无论是气候、环境、地理条件、经济和人文,都会对造林产生重要影响。在选择造林技术时,应综合区域内经济、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确定造林技术方案,充分发挥造林技术的作用,提高当地树种成活率,提高林业质量。然而,目前大多数林业造林中造林技术的选择不够科学,造林技术还没有发挥实际作用。

2.2 不合理的苗木数量预测

苗木数量预测不合理是造林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林业工作者对苗木缺乏了解。一些林业工作者甚至不知道苗木的来源、质量和适应性。他们在数量预测上只是走过场,没有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和规范,导致对苗木数量的预测不科学、不合理。对苗木数量的不科学预测往往导致苗木不能满足苗木生长的实际需要,也会出现苗木过多造成浪费的现象。如果对苗木数量的预测不合理,苗木与母树的比例就会不合理,使造林工作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3 管理缺乏合理性

在中国大多数林业项目中,林业资源管理仍然沿用过去的传统模式。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管理的需要,管理效果差。一些地区虽然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但对管理理念了解不够,在实际管理中没有发挥先进管理模式的作用。此外,由于缺乏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可操作性不强。林业资源管理还存在着不科学、不灵活、不符合实际的问题。现代林业资源管理应根据区域林业资源的特点,结合当地的经济和地理特点,对林业资源进行分类,通过优秀的管理人才,逐步提高林业资源管理的效果。

2.4 林业和造林监督不足

目前,我国林业造林管理模式比较僵化,林业造林活动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流程,林业改造和植树造林都缺乏详细的方案流程,大大增加了管理难度,有关监督管理单位和部门不能全面及时地实施监督,致使林业和绿化的监督工作不能适应实际需要,监督工作流于形式,在实践中没有发挥作用。林业单位的工作流程不清晰,作业标准不科学合理,林业管理不细致、不全面,是林业监管难的主要原因。

3.林业造林技术

3.1 林地清理

林地清理是造林工作的重要环节,现阶段林地清理方式众多,工作人员需科学选择。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有这些方式:第一,全面清理。此种方式是将造林地块的杂物全面清除掉,具有较为彻底的清理效果。部分林区具有严重病虫害问题,或采取集约化经营模式,可以采用此种清理技术。第二,带状清理。此种方式是清理掉种植行两侧的植被,避免加剧水土流失风险。第三,团块状清理。是以块状形式清理掉造林点周围的植被,一般借助人工割除以及药物处理等方法完成。本种清理技术不需要较高的清理成本,适宜在局部造林中应用。

3.2 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在我国当前的林业生产中应用的比较广泛,这种技术应用相对便捷,常见的播种方式有三种,分别为点播、条播以及散播,利用播种的方式,根据区域特点的不同,合理地选择播种方式点播和条播的方式比较常见,可以节省树种,在树木成长以后,林木的结构也更加规范,有助于树木更好地生长。正常情况下,如果树种的颗粒比较小,可以使用散播的方式进行播种,对于普通规格或者大号的树种,就需要使用点播和条播的方式。现阶段,条播的播种方式,已经可以实现机械化作业,与农业播种方式存在很强的相似性,在机械设备的作用下,树木可以保持整齐。在使用点播模式的时候,要合理地控制树木的间距,根据树木的种类,设置种植距离,避免植株之间相互产生影响。在播种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处理,对土地进行深翻,尽量提升土壤松软度,可以在提升播种效率的同时促进种子的生根发芽,提高树种成活率。

3.3 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是指对已经存在根系的植物进行培育,在原有植物根系的基础上,促进根部的生长,形成新的植株。此种方法的应用,可以节省大量的林木培育时间,具有效率高的特点,在短时间内,会形成一片优质的林木,而且在此项林业造林技术的应用下,植株的成活率可以得到保证,死亡的植株较为罕见,林业种植效益明显提升,属于一种非常高效的林业造林技术。分殖造林技术也有一定的应用限制,对树种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不能用于不易成活的树种培育,只能在一些生命力较强的树种培育中应用,比如松树、柳树等,分殖造林法可以很好地继承树木原有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植物根系的作用,就当前的技术应用现状来看,分殖造林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对林业造林技术研发的不断深入,分殖造林法适用性会更强,适用于更多树种的培育。

3.4 造林技术

为保证造林成效,工作人员要综合考虑造林地情况、栽植苗木类型等一系列因素,合理选择造林技术。

第一,直播造林。本种造林技术的实施难度较小,幼苗能够良好适应外界环境,在大面积造林工作中可以应用。但在直播造林技术时,需对种子质量、土壤条件等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种子需具备良好的萌发力,土壤需具备良好的水肥条件,且播种后要做好管理工作。若树种具备较强的抗性与良好的萌芽能力,即可采取本种造林技术,如山杏、沙棘等。如果造林树种较为珍贵,或不具备较强的萌发能力,本种技术将难以适用。

第二,植苗造林。本种方式具有良好适应性,对林地没有较高要求,但先要实施育苗工作,然后向造林地移植苗木,以便促使造林成活率得到提高。在具体实施中,为保证育苗质量,工作人员需合理选择育苗地,尽量缩短育苗地和造林地的距离,这样苗木运输难度可以得到减小。要严格管控育苗过程,将播种、苗期管理等工作规范落实下去,结合苗木实际生长需求,充足供给水分和养分。苗木出圃之前,则要做好炼苗工作,促使幼苗的环境适应力得到提升。依据相关制度标准规范开展起苗、运输等工作,避免苗木出现严重失水问题。近些年来,容器育苗技术应用较为广泛,此种技术可以有效培育壮苗,具有较高的成活率等。例如,针对柳树、侧柏等树种,即可采取植苗造林技术。

第三,分殖造林。本种技术主要利用树木的根部、枝干等直接开展造林工作,育苗环节得到省略,具有较小的操作难度和较低的造林成本。在枝条采集过程中,选择的母树需具备健壮长势,将母树的遗传特性保留下来。需注意的是,为保证分殖造林实施成效,要科学选择造林地,保证具备良好蓄水能力和水肥条件,这样幼树的健康生长方可以保证。如针对泡桐、石榴等树种,即可采取本种造林技术。

3.5 抚育管理

完成造林工作后,为保证苗木的顺利成活,还需要将抚育管理工作落实下去,通过对苗木生长环境进行人为干预和优化,促使林木的成活与生长得到保证。第一,穴面覆盖。顺利造林之后,为减缓水分的蒸发速度,可在穴面覆盖杂草、枯枝或塑料薄膜等,这样不但地温得到增大,又可以减小土壤水分的蒸发速度。特别是部分地区较为干旱,需通过穴面覆盖措施的应用,将土壤良好墒情保持下去。第二,水肥管理。造林工作通常于春秋季节开展,若季节降雨量偏少,造林后需及时进行透水浇灌,促使幼苗生长的水分需求得到满足。若造林地的土壤具有较强的保水蓄水能力,可对浇水次数进行减少。同时,各类苗木具有差异化的水分需求,工作人员要科学控制浇灌量。在浇水的过程中,还需要同步开展施肥工作,主要选用腐熟农家肥、复合肥等。通过施肥工作的科学实施,苗木根系发育速度可得到加快,有助于增强苗木的长势。第三,松土除草。造林前2年内,要将除草工作落实下去,及时割除掉杂草、灌木等,避免对造林苗木的生长造成影响。尽量降低割茬高度,抑制杂草的长势。每年也可进行2次松土,促使土壤墒情得到改善。如果树盘遭到雨水冲毁,需及时进行修复,且实施扩穴处理,以便提升其雨水蓄积能力。

4.林木资源保护措施

4.1 林业资源保护工作包括林业资源统计调查工作

我国林业重点地区设置有林业局模块,主要完成各项林业资源调查工作以及林业保护工作,林业资源调查工作是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重点工作内容,其主要包括林业面积调查、林业树种调查、林业生物资源调查、林业造林调查、林地因子调查等多项工作,为后续的林业资源保护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2 林业资源保护工作包括林业火灾防治工作

森林火灾是影响林业资源安全的主要因素,合理预防森林火灾,保护林业资源是地方林业部门保护工作的重点内容,在实际的林业资源保护过程中,地方林业管理部门应该做好防火期森林火灾预防宣传工作,并同时进行森林火灾救治工作,从而合理保护森林资源。另外,在当前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我国北方重点林业地区已经建立了信息化林业火灾监测系统,可以实现火灾报警、火灾定位、火灾迅速扑救等工作内容,保证森林火灾系统建设能够更加高效,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森林火灾防治工作效果。在信息化森林火灾防治工作中,应用现代传感技术、无人机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通过技术研究保证森林火灾防治工作能够更加高效。

4.3 完善林业资源保护管理制度

制度是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对于林业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来说,完善的制度可以为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依据,强化管理力度,促进林业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对于生态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林业资源保护管理过程中,主体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实际的工作需求,具体的划分各个部门的职责和义务,为了保证各部门都可以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职能作用,主体部门可以采用责任制的方式对其进行管控,对于在工作上出现的推诿情况,要进行严厉地处罚,利用完善的管理制度,激发各部门的潜力,进一步发挥出主体部门的指导监督作用,为高效的林业发展建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管理部门还需要采用奖惩结合的方式,对林业资源进行管理,对于违法违规开采的行为,要进行严肃处理,如果情节严重,可以追求其法律责任,移交公安机关处理,通过严格的林业资源保护管理,强化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力度,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转型,进一步推动我国林业的发展。

4.4 提升林业资源保护管理人员素养

林业资源保护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充分的责任意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如果管理人员个人能力不足,就必然会导致林业资源保护管理上的漏洞,导致林业资源遭到破坏,无法真正地发挥出林业资源的重要价值,同时,对生态环境建设也会带来严重阻碍。在当前的林业部门,管理人员存在能力缺失的问题,对林业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缺乏重视,不关注林业资源的发展问题,导致了地方林业资源严重受损,甚至遭到了人为的破坏。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林业资源保护管理人员需要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上级部门也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培训,增强人员的业务能力,可以在林业资源保护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职能作用。

结论

综上所述,林业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长期以来,人们对林业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对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为了加强生态建设,促进环境工程的建设,林业的发展问题必须要得到妥善处理。在生态理念下,加强林业保护是非常必要的,相关部门要在保护林业资源的同时,注重造林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再生同步进行,进一步地发挥出林业的生态作用,在不影响环境发展的同时,满足社会对林业资源的需求。

猜你喜欢

树种造林苗木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种的志向
数字
树种的志向
苗木供求信息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最新苗木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