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检疫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探究
2021-12-24余金维
余金维
(象州县植物保护检疫站,广西 来宾 545800)
前言
广西象州县植物保护检疫站每年都面临着大量检疫工作,象州县的发展以农业为主,在实际检验工作中会对各类农作物、蔬菜、苗木及种子等展开检验,一旦出现失误或者问题,就会对当地农业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植物检疫处理技术的合理应用为植物安全奠定坚实基础,但是就实际发展来看,依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植物检疫处理技术概述
植物检疫就是农业部门按照国家发布的相关植物检疫法规及政策,制定的农作物种子、苗木及其他植物产品进行的检疫检验活动。通过植物检疫,能有效防止各类危害植物健康生长的病虫草害危害,防控由于人为活动而造成的危害扩散与蔓延,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植物检疫措施的实施过程中植物检疫处理技术是重要组成部分,能及时发现是否存在各类病虫草害。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对受控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也给出定义,用于繁殖的植物材料会受到各类害虫的影响,对其利用产生危害,并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检疫除害处理技术就当下应用而言,熏蒸技术是最为常见的技术之一,主要是由于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且适用于多种货物,但是在长期应用中发现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对人体健康也有不小危害,所以对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慎重,在鲜活产品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检疫处理就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避免国外、省外的有害生物传入或者传出,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等起到保护作用。一旦有害生物传入,会对当地造成极大危害,且要消除这些生物的难度与成本较高。检疫对象就是指有害动植物,在检疫中需及时发现真菌、细菌、病菌、昆虫等,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在检疫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植物及植物产品有种子、苗木、繁殖材料及其某些新鲜水果等,对这些物品进行有效检疫,避免有害生物传入。
2.植物检疫处理技术现状
2.1 现状
2.1.1 植物检疫标准制定现状
植物及其产品为有害生物为植物检疫对象,在检疫工作开展期间由于不同生物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无法使用一样的方法进行检疫,且定性分析结果会对植物检疫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少量有害生物会进行定量分析。2000年国家制定了相关植物检疫制度,由此开始我国也有了对于各类植物病虫草害的有效鉴定,比如对于眼霜霉病菌的检疫鉴定就有对应的标准。
2.1.2 制度的贯彻落实
广西象州县植物保护检疫站结合制度标准及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严格按照制度标准执行相关工作,并在工作开展期间在专业的工作队伍、技术使用下,植物检疫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2.2 问题
2.2.1 检疫任务重
象州县当下面临着艰巨检疫任务,尤其是随着各地交往日益密切,很多危险性检疫病虫害也有传入当地的案例,对当地农业发展产生极大危害。同时,检疫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不断增加,面对繁重的工作,在工作中容易出现疏漏,难以确保植物检疫工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2.2.2 体系尚未完善
植物检疫工作需通过统一的标准,完善的制度确保执行的有效性与可靠性,但是就当下实际情况来看,象州县植物检疫工作的开展,由于起步晚、时间短,并未形成标准化的植物检疫方案及操作流程,且有害生物每年都在增加,这就导致检疫工作难度增加。植物检疫期间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特殊的有害生物,单凭经验或者现有的制度标准更是难以有效鉴定。
2.2.3 先进技术应用水平相对较低
植物检疫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但是由于在实际检疫工作开展期间,先进技术及设备的应用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对植物检疫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可靠支持,无法为农业安全、生态安全提供帮助。
2.2.4经费不足
目前有害生物入侵成为影响当地农业安全及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植物检疫成为及时发现有害生物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在植物检疫工作开展期间植物检疫工作受阻,难以为植物检疫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支持。
3.植物检疫处理技术现状发展方向
植物检疫工作是确保植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但是植物检疫处理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阻碍,所以需有效提升植物检疫处理技术的应用水平,确保植物检疫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3.1 完善检疫体系
植物检疫工作的开展需以制度为保障,按照制度有条不紊地开展检疫工作,确保检疫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按照国家植物检疫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植物检疫标准及范围进行明确。植物检疫主要是对植物类产品及有害生物的检疫鉴定。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的迁徙频率日益频繁,这时就会将不同的有害生物带入或者带出,这时需以通过植物检疫体系的完善,确保检疫工作的有效性与可靠性。收集国内外相关有害生物发生、扩散与危害信息资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起数据库,并实现对有害生物的长期监测;组建科研团队,对有害生物进行长期监测,对外来入侵生物进行研究与跟踪调查;建立有效植物检疫机构。广西是植物输入输出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每天都会有大量与植物相关的产品、种子、苗木等被销往或者销入全国乃至全球,这就要求需完善植物检疫机构,充分发挥检疫机构的作用,并能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完善植物检疫实施办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有害生物防治、植物检疫等规程,明确检疫范围、内容、流程等,确保植物检疫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3.2 加强植物检疫标准制定
植物检疫标准的制定,能为植物检疫工作人员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确保检疫工作开展的高效性。但是由于目前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检疫标准,也未能扩大植物检疫覆盖范围,这就使得植物检疫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受到阻碍。所以在植物检疫标准制定过程中,要积极了解国际植物检疫标准,国家植物检疫标准与广西当地实际情况,然后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植物检疫标准。
做好植物疫情监测、报告与发布工作,提升植物疫情监测能力,强化监测监管。当发现疑似疫情后,需按照境外传入、国内已发生、其他新发生的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需做好监测与上报等工作;同时在疫情处置方面,也要符合标准与规定。一旦在管理区域内发现植物、植物类产品染疫,需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铲除疫情,做好销毁工作。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国(境)外引种检疫等也需由对应的标准,严格执行相关的标准,确保植物检疫工作开展的整体质量。
3.3 提高植物检验检疫技术水平
常见的植物检验检疫技术有现场检验技术与实验室检验两类。在植物检验检疫期间,需不断提升检验水平,确保检验的可靠性与合理性,保障数据的精准性。
3.3.1 现场检验技术
在植物检疫过程中现场检查是十分重要的手段,检查的对象为运输、货物等,场地一般为码头、车站等。现场检查技术有肉眼检查、过筛检查、X光机检查及检疫犬检查等几种,需要对现场的植物进行有效检查。在植物检疫期间,需利用现场抽样的方式,对一批植物类商品的质量与安全性进行评定。
3.3.2 实验室检验方法
比重检测、染色检测等都是实验室检测的常见方法。
(1)比重检测。比重检测的范围为种子、粮谷等钻蛀性害虫,也能多一些菌核及菟丝子等杂草种子。在检验中根据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来进行快速检验。在量杯内倒入常用饱和食盐水,生病种子就会漂浮起来,健康种子就会沉在水底。
(2)染色检测。取检测样品15g,将样品杂质去除后,放在铜丝网中,在温水中(30℃)浸泡1min,然后在1%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染50s,将籽粒表面的黏附物清洗掉,在纸上吸水,使用扩大镜进行检查,当发现有黑点时捡出解剖镜检。
(3)软X光透视检测。软X射线范围为0.01<0.05>λnm,种子在X射线照射后,健康的种子均匀透明,有虫害的种子则由阴影斑点。
(4)洗涤检测。在对真菌、细菌与线虫进行检疫时,所使用的方法一般为洗涤检测。取样品10~100g,分为两份,分别放入三角瓶中,将10~100mL的无菌水注入,并将1%的湿润剂添加适量,然后震荡8min,在离心管中导入悬浮进行离心,将上清液去除,对离心管底部物质进行镜检。
3.4 扩大检疫覆盖面
广西在国内外经济贸易及往来期间,虽然有口岸对植物的有效检疫,但是依然会有大量有害生物混入,这时就要发挥好象州县植物保护检疫站的作用。在强化植物及植物产品检疫基础上,更要对有害生物传播媒介进行检疫。因此象州县植物保护检疫站在植物检疫过程中,要不断扩大范围,将交通运输工具(火车、飞机等)纳入植物检疫工作中,在检疫期间实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对木材包装材料也要进行检疫,及时发现各类危害性害虫;加强对生物毒素的检测,常见的植物病菌有黄曲霉、交链孢、T-2毒素等,需加强对大豆、玉米等不同生物毒素的检测,确保检测的整体质量。
3.5 提高队伍素质
在植物检疫工作中队伍素质是关键所在,也是提升植物检疫水平,确保检疫质量的重点。这些年在计算机技术、植物检疫学科等快速发展下,植物检疫工作的复杂性相对增加,这对工作人员产生一定影响,如果不及时提升队伍综合素质,不仅难以胜任植物检疫工作,还会造成有害生物的蔓延。因此需加强对植物检疫人员的培养工作,培训内容以专业知识、技能操作、思想道德素养等为主,确保植物检疫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操作水平,为植物检疫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3.6 构建有害生物风险预警制度
一旦有害生物入侵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对当地农业发展及经济发展会产生不小影响。所以需要做好植物检疫工作,及时发现害虫并将其扑灭。通过疫情监测网络的建立,将有害生物的分布、定殖等各种情况进行细致了解,然后针对监测结果,对疫情进行关注与处理。广西国内外贸易往来十分密切,发生植物有害生物的概率增加,这时就要通过有害生物风险预警制度的实施,及时发出警报,提示检疫人员做好有害生物的防控。
风险预警不仅需要象州县植物保护检疫站的执行,更需要群众的配合,所以检疫站在开展植物检疫工作期间,要加强植物有害生物的宣传,要让当地群众知道哪些植物、昆虫是有害生物,并能在发现有害生物后能及时上报,避免有害生物的传播。象州县植物保护检疫站需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实施预警制度。比如在植物检疫过程中,发现有可疑疫情,这时就要启动预警警报,将可疑货物及时控制好,等待下一步工作。
3.7 选择先进植物检疫技术
目前在国内外植物检疫发展中,形成诸多先进技术,能为提升植物检疫质量与效率提供支持与帮助。
3.7.1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技术
检疫程序建立的基础是有害生物分析,且在实际植物检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得到国内外的广泛使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中计算机技术、生物科学优势明显,能及时发现潜在植物有害生物风险,并为宏观预测提供了可靠支持。CLIMEX系统是澳大利亚研制的生态气候评价的计算机模型,可以对不同地区的数据库进行计算,并能对原产国和我国的有害生物EL值进行研究,这样就能对排序进行统计,然后对有害生物的适生区进行确定。该系统能对有害生物的适生范围、可能形成的潜在风险进行预测。
3.7.2 GIS与GPS在植物检疫中的应用
在植物检疫工作汇总,GIS能提供生物与环境空间数据,分析与显示的方法,GPS的定位精准度较高,能精准获取诱捕器的经纬度。通过GIS与GPS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对有害生物风险、疫情监测等进行科学分析,应用前景较好。
3.7.3 分子检测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属于一种体外选择新扩增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DNA聚合酶在模板及引物有适宜的温度时,可以从引物的3’-OH端引入催化的单个脱氧核苷酸。植物检疫中PCR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RNA病毒和类病毒是引起植物病害的主要病毒,在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之前,RNA模板需要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互补DNA,并产生IC-RT-PCR。
3.7.4 检疫除害处理技术
化学药剂熏蒸是检疫除害技术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在应用中由于方法单一,缺少专用设备,导致应用效果不理想。因此需丰富检疫除害处理技术,综合运用热处理、冷处理、辐照处理等多种技术,确保对植物进行有效除害处理。在应用中针对不同植物及植物产品选择不同的处理技术,保障处理效果。以辐照处理技术为例,尤其是电子束辐照技术的应用,为疫除害处理技术的创新带来新的曙光。选择3种辐射源:Co60射线、X射线、电子束射线对黑穗病的麦穗进行辐照处理,发现能对黑穗病孢子的萌发进行有效抑制,且灭活效果良好。再比如对种子、木质包装等进行检疫处理中,微波加热灭虫处理技术作用显著。
结束语
农业发展安全及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点,当这两个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与影响。为提升植物检疫质量与效率,降有害生物的传入与传出,需完善检疫体系、加强植物检疫标准制定、提高植物检验检疫技术水平等多种措施,共同提升植物检疫水平,确保我国农业的安全发展,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