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地贪夜蛾危害与防治措施

2021-12-24罗丽莲黄开谊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期
关键词:夜蛾幼虫种群

罗丽莲 黄开谊

(1.凤山县金牙瑶族乡农业林业水利服务中心,广西 凤山 547612;2.凤山县平乐瑶族乡农业林业水利服务中心,广西 凤山 547609)

2019 年一种被称为“超级害虫”的外来物种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县,4 月份以来在全县玉米地陆续发现该害虫,全县玉米是主要危害对象,5 月以后草地贪夜蛾发生量突增且扩散速度加快。是玉米上的重大迁飞性害虫,玉米苗期受害一般可减产10%~25%,严重危害田块可造成毁种绝收。如防治不及时,该虫将有暴发危害的风险。

2019 年自4 月11 日,在凤山县乔音乡额里村巴平屯玉米地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后,立即向县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协调解决应急防控,采购对口农药--甲维盐10万毫升,免费发放给受灾的农户,开展草地贪夜蛾的联防联控工作。经各乡(镇)调查统计,凤山县春玉米草地贪夜蛾见虫面积12592 亩,达到防治指标面积7100 亩,秋玉米发生面积6000 亩,全年防治面积1.74 万亩。有控制了草地贪夜蛾的传播蔓延。经过县乡(镇)两级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有效控制了草地贪夜蛾的发生蔓延,确保了凤山县秋粮的生产安全。

1.形态特征

1.1 成虫

翅展宽度为32~40mm,雌蛾前翅棕褐色至杂色,翅中间有黄褐色轮廓线的环状纹和肾形纹;雄蛾前翅黄棕色,翅顶角向内有白色斑块,翅中间的肾形纹内侧有一明显的白色楔形纹。雌雄蛾后翅均为白色,顶角延外缘内侧有窄褐色条形带。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成虫,一般通过灯光诱集、性诱捕器得到,受电击、雨水冲刷、机械伤等原因翅部受损难以确认,可以通过腹部的两排黑点(气孔);头胸连接处,眼部下方灰褐色的一簇团鳞毛,以及腿部各节为黑色等特有特征作为识别的重要依据。

1.2 卵

卵粒直径为0.4mm,卵粒高度为0.3mm。多以块产方式产于叶片的正面,在玉米喇叭口期时趋嫩产于近喇叭口处。每个卵块一般有100~200 粒,表面有白色的鳞毛覆盖保护,一般初产卵为白色或浅绿色,在适宜温度下,2~3d 逐渐变为棕色后开始孵化。

1.3 幼虫

初孵1 龄幼虫全身绿色,背部有黑色斑点呈长条黑线,头大于体宽,全黑色。1~3 龄期,体色逐渐变深,主要表现为背侧棕色颜色和白色的侧线逐渐明显,3 龄前较难辨认,头部还没出现典型的“Y”形纹,可通过腹末节排列成正方形的4 个黑色毛瘤来识别。4~6 龄期,体色有灰白色、黄棕色、浅橘红色等颜色,头部已变成棕色,靠胸背处散布白色斑点,与背中线连接白色呈倒“Y”形纹(亦称“八万”),以及腹部末节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 个毛瘤黑斑(亦称“四饼”),这2 种特征是草地贪夜蛾幼虫与其他幼虫最明显的区别特征。

1.4 蛹

蛹体长度为15~17mm,体宽为4.5mm,老熟幼虫初化蛹体色由淡绿色逐渐变为红棕色被蛹。一般蛹藏于2~8cm 深的根部附近土壤中,或在在果穗、叶腋等处。

2.危害症状及识别方法

2.1 危害症状

刚孵化的幼虫通常隐藏在心叶、叶鞘等部位取食,吸食玉米叶片的叶肉后,玉米叶片上留下不规则的透明表皮,看上去像白斑状,形成半透明薄膜的“窗孔”,取食叶肉时甚至只剩下叶脉。4~6 龄幼虫对玉米的危害更为严重,取食叶片后叶片上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大量边缘粗糙的孔洞内有虫粪,也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也会钻蛀心叶、未抽出的雄穗及幼嫩雌穗,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苗期玉米严重被害时生长点被破坏,形成枯心苗。

2.2 识别方法

一是该虫单次产卵量大,一次性孵化虫量也很大,从一株玉米逐渐向周边玉米扩散,因此可造成玉米单株连片危害;二是3 龄前幼虫不易识别,但第一背板、第二背板有两排横向排列的毛苁;三是4~6 龄幼虫头部前额两复眼之间呈倒“Y”字形白色条纹,尾部背面呈正方形排列的4 个圆形斑点。

3.影响草地贪夜蛾发生的主要因素

3.1 气温

温度是决定草地贪夜蛾发生与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的下限温度阈值为12℃,上限温度阈值为39℃,适温区为20~35℃,最适温区为25~32℃。一般认为,月平均气温低于12℃以下,草地贪夜蛾在自然条件下不能正常越冬繁殖。这些温度指标限制了草地贪夜蛾的分布区域,影响到草地贪夜蛾的种群过程,是开展草地贪夜蛾发生区划分的重要依据。

3.2 寄主

草地贪夜蛾的寄主种类较多,包括禾本科、菊科、豆科等76 科353 种植物。经长期适应性进化,草地贪夜蛾形成了分别以水稻和玉米为主要寄主的两种生物型,玉米型草地贪夜蛾主要取食玉米,水稻型草地贪夜蛾以为害水稻为主。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多为玉米型。尽管有草地贪夜蛾为害玉米、甘蔗、高粱、小麦及生姜的报道,但总体看,草地贪夜蛾主要为害玉米,对甘蔗、小麦等取食的影响极为有限,发生范围小、危害量少。

3.3 种群基数

种群基数是种群增长的数量基础。种群基数是相对的,也可以视为种群增长前的数量。在种群繁殖率、增长率、寄主和气温等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种群基数大,种群增长快,种群增长量就大。草地贪夜蛾是迁飞性昆虫,种群基数由外地迁入种群与当地现有种群构成,对草地贪夜蛾种群增长及灾害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

4.科学决策,积极制定应急防治措施

凤山县为防止草地贪夜蛾暴发,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全县采取紧急行动,严格按照“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田”的要求,整合农业技术力量,充实监测队伍,组织精干专业人员对全县玉米田进行“地毯式”虫情普查。县植保部门开展定点监测,系统观察虫害的灾变规律,及时掌握虫害发生动态。同时运用测报灯、性诱剂等科学有效的检测方法和手段,准确掌握虫情的发生情况,确保在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掌握情况。根据草地贪夜蛾防控应急方案的要求,各乡(镇)制定了应急防控预案和防控工作方案,列支专项防控资金,备足备好农药、器械等防控物资,落实专业防控队伍,做好打大仗、打硬仗、打持久战的准备。全县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立即动员群众和各方力量,对发生田进行药物防治,重点防治春玉米田,减少对秋玉米的危害。全县根据玉米田迁入成虫的理化诱控和3 龄前的幼虫防治,保护秋玉米幼苗生长,减少缺苗断垄,压低虫源基数,减轻中后期防治压力,发现虫口密度高、发生程度重的区域,要求各乡(镇)采取紧急措施,千方百计在最短时间内控制虫害扩散,确保不造成大面积成灾。

5.防治措施

草地贪夜蛾在凤山县1 年可发生4~5 代,完成1 代需30~35d,要经过卵、幼虫、蛹、蛾4 个虫态,以幼虫取食夏玉米等多种作物为主。幼虫又分6 个龄期,每龄期需3~4d,以3 龄以内为防治最佳期。因此,要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注意喷洒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可选用防控夜蛾科害虫的新型高效低毒药剂喷雾防治。防治指标:玉米田苗期被害株率>10%,大喇叭口期被害株率>30%,穗期被害株率>10%。发现有虫就施药,用手动式喷雾器对准玉米芯打药。2019 年,结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推荐及国外应急防控该害虫的化学药剂,我们推荐以下配方。配方1:1 桶水+1%阿维菌素30mL+苏云金杆菌30mL;配方2:1 桶水+1%阿维菌素30mL+9.5%茚虫威20mL;配方3:1 桶水+3.4%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0mL+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30mL。经过各乡(镇)农户的试验示范,上述配方防治效果均达到95%。

自该虫害发生以来,县农业植保站陆续举办草地贪夜蛾识别与监测防控技术培训会,组织各乡(镇)农业推广站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培训后下到各村屯调查了解虫害发生情况,统计各村虫害受灾面积,上报县植保站。根据植保站做出的防治方案进行进村宣传,向全乡发出病虫害预警通报,指导群众进行防治。当玉米田间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时,指导农户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氟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等药剂进行防治。对虫源重发区实施统防统治,防止较大面积成灾现象发生;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喷洒农药时注意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发起“虫口夺粮”战役。对严重发生的区域发放应急防控药剂组织统防统治,有效控制了灾害大面积发生,减少了灾害带来的损失。

猜你喜欢

夜蛾幼虫种群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第七讲 草地贪夜蛾的迁飞及监测预警
忻府区: 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员培训会
钩臀蚁蛉幼虫各龄期体征及筑穴习性研究
五种环保型农药防治杨干象幼虫试验
侯马市 采取果断措施开展对草地贪夜蛾统防统治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最大持续产量”原理分析
由种群增长率反向分析种群数量的变化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