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科23 号大豆在淮北地区的表现及高产种植技术
2021-12-24张红艳
马 群,张红艳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 淮北 235100)
大豆是全国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最开始种植起源于中国,种植历史可达到5000 年以上[1]。大豆中蛋白质、油脂含量高,是植物蛋白质的第一大来源、食用植物油的第二大来源,是重要的油料、饲料、粮食作物类型,对粮食安全生产意义重大[2]。大豆的用途广泛,在蛋白质食品制作、牲畜饲料生产中均可广泛应用。全国大豆种植区域范围跨度较大,存在品种适应范围窄、产量水平不高、品质差等问题,需加大对优质大豆品种的选育[1]。
淮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常年相对稳定,近年来为了实现大豆增产一直积极引入高产优质大豆品种。濉科23 大豆属于夏大豆品种(审定编号皖豆2016007),亲本来源为郑59、徐豆9 号,在淮北地区种植综合表现优良。为了扩大该大豆品种在淮北地区的推广种植面积,现对该品种的种植表现、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简单总结。
一、濉科23 号大豆的种植表现
1、主要的农艺及经济性状
淮北地区濉科23 种植的全生育期平均在107 天左右,与对照品种中黄13 相比熟期推迟6 天左右。濉科23 号大豆属于熟期中等的夏大豆品种,株型长势收敛,有限结荚;叶片椭圆,花为紫色,茸毛颜色为灰色;籽粒呈扁椭圆状,种皮具有光泽,为黄色,种脐颜色为淡褐色。濉科23 号大豆籽粒成熟时叶片全部脱落,荚果不裂开,抗倒伏性较好。濉科23 号大豆植株的株高平均在70 cm 左右,主茎14 节左右,有效分枝数平均1.8 个/株,底荚高度平均为14.2 cm,有效荚果数为47 个/株左右,籽粒数平均94 粒/株,籽粒质量平均15.3 g/株。
2、籽粒品质
濉科23 大豆在淮北地区种植,品质表现为:粗蛋白质含量38%~43%,粗脂肪含量20%~23%;品质整体水平达到了近年来在当地推广的皖审、国审同类型优质大豆的品质。此外,经过安徽省转基因生物产品成分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检测,该品种籽粒中未检测到转基因成分,为非转基因大豆类型。
3、抗病性
该品种在淮北地区种植,经过防虫网室人工接种鉴定,近几年表现为抗、中抗或者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相对于皖审、国审等大豆,濉科23 号达到的抗性水平处于中等;紫斑病、褐斑病近年未发生,一些大豆常发的叶部病害也没有发生,表明濉科23 号大豆的综合抗性水平较高。
4、产量表现
(1)丰产性
濉科23 参加了2013 年安徽省夏大豆区域试验,在常规田间管理措施下,均产在2900 kg/hm2以上,与对照品种中黄13 相比增幅达6.4%,差异水平极显著。2014 年该品种继续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区域试验,均产约为2450 kg/hm2,与对照品种中黄13 相比,产量增加3.1%左右。2015 年该品种参加安徽省夏大豆生产试验,产量平均为2900 kg/hm2以上,与中黄13 号对照品种相比产量增加11.9%。
2017~2018 年濉科23 大豆品种参加了长江流域区域试验,测产结果表明该品种均产在2950 kg/hm2以上,与中豆41 对照大豆品种相比增加9.82%。
2018 年濉科23 大豆品种参加安徽省夏大豆生产试验,产量平均达到2806.1 kg/hm2以上,与中豆41 大豆品种相比,产量增幅为6.29%。
2017、2018 年濉科23 参加了长江流域大豆区域试验,承试点中有7 个点的均产在3000 kg/hm2以上,在所有承试点中占比36.8%,在试验汇总的点中占比达58%以上。濉科23号品种在2017、2018 年长江流域大豆区域试验中产量的离优度分别为 227.7、143.7,比所有参试大豆品种的均值小,比对照品种中豆41 号大豆品种也小,表明该品种的产量水平相对较高。
(2)稳产性
濉科23 在参加2017、2018 年长江流域大豆品种的区域试验中,表现出的产量变异系数分别为16.40%、15.70%,比所有参加试验的大豆品种均值和对照品种中豆41 号大豆均小,表明该品种在参加试验中产量表现出的差异水平小,具有很好的稳产性。在2 年的区域试验中,濉科23 号大豆品种的高稳系数分别在0.767、0.796,比所有参加试验的大豆品种均值和对照品种中豆41 号均低,表明该品种表现出优异的高产稳产性。
(3)适应性
濉科23 号大豆品种在所有的长江流域承试点中,2018 年表现出产量高于对照品种的试验点占比达到78.9%。与承试点所有大豆品种的均产相比,濉科23 号大豆品种增产试点占比94.7%;2019 年表现出增产试点占比为83.3%,比参试点大豆均产表现出增产试点占比达到了100%。
通过对2018、2019 年2 年长江流域大豆区域试验的比较,承试点平均产量的回归系数分别在0.964、0.931。2018 年与对照品种相比,濉科23 号大豆品种略高,2017 年与对照品种相比有明显的降低。表明濉科23 号大豆品种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不同的环境下产量水平较好。
二、濉科23 号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
1、足墒早播
濉科23 号在不同区域一般播种适合时间有所差异,长江流域地区适合在每年的5 月下旬到6 月下旬播种;淮北等区域适合播种时间在每年的5 月下旬到6 月上中旬,最适合的时间为6月中旬[3]。
播种前精心挑选种子,剔除霉变、损伤、瘪小的籽粒,确保种子籽粒饱满、没有病虫害、净度高、大小均匀一致,之后经过1~2 天晾晒即可播种[1]。播种时要求土壤墒情充足,可采取机械化播种方式,也可人工点播。如果播种时土壤含水率在18%以下,则需要在播种时、播种结束后4 天时分别灌溉1 次,要求小水灌溉,切忌不可大水漫灌[4]。
2、合理密植
濉科23 号大豆在淮北地区如果采取免耕机械播种的方式,播种量一般在60~75 kg/hm2;如果选择人工点播,则播种量宜控制在45~60 kg/hm2。行距控制可推行等行距,行距、株距分别在40 cm、10~15 cm;也可采取宽窄行,宽、窄行距分别控制在40 cm、20 cm 左右。如果采取宽行播种时,播种时间尽量提前,肥沃的土壤上可适当降低播种密度。如果播种时间偏晚、土壤瘠薄,则可适当增加播种密度。
出苗后要做好查苗、补苗工作,及时间苗、定苗。如果田间土壤比较肥沃,可控制留苗量为18 万株/hm2;如果土壤肥力一般,可控制留苗量在22.5 万~27 万株/hm2[4~5]。
3、肥水管理
濉科23 号大豆在播种时即需施入底肥,可选择大豆专用肥225 kg/hm2,也可选择45%复合肥。刚开花时可选择尿素75~120 kg/hm2作为追肥。进入花荚期后大豆植株生长需要大量水分,要求土壤含水率至少达到80%,自然降雨不足要及时灌溉。灌溉方式以喷灌为佳,对花芽分化比较有利。降雨后为了避免田间积水导致渍害,要及时排水,避免涝害[6]。
4、病虫草害绿色防控
濉科23 大豆在淮北地区作为夏大豆生产时常发的病害有炭疽病、霜霉病、花叶病毒病等,虫害类型有红蜘蛛、食心虫、地老虎等。重发期时各种类型交错,防治难度较大,要做好统筹兼顾,在确保效果的基础上尽量降低药剂的使用量及次数[6]。
播种前使用药剂进行包衣、拌种等处理,大豆处于分枝期时防治红蜘蛛等,进入到花荚期后防治霜霉病、炭疽病,进入鼓粒期后防治食心虫、食叶性害虫等。
草害可在免耕覆秸精量播种的同时进行封闭除草,也可在大豆2~3 片复叶期进行苗后除草。草害比较严重时可针对性开展药剂防治,中后期的大草防除可采取人工拔除方式。
5、适时收获
濉科23 号在淮北地区收获的时间以9 月中下旬为宜,成熟的特征为叶片颜色发黄、脱落叶片比例超过9 成、茎秆摇晃时可听到籽粒“哗哗”的响声,此时即可进行人工收获。如果选择机械化收获,以叶片全部脱落、没有露水的晴日里进行为好,不要在阳光暴晒的中午收获[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