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辨·练·变”课改模式下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1-12-24雷承容
雷承容
摘要: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主动思考,是语文课堂努力的方向。本文以小说《台阶》教学为例,结合我校杨光旺校长提出的“思·辩·练·变”课改模式,小说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策略与途径。
关键词:小说教学;“思·辨·练·变”;语文学习能力
小说主题的含蓄性,往往会产生“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的现象。学校的“思·辨·练·变”课改模式给我的小说课堂提供了新的思路,让我以此为契机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鉴赏能力提供了新的策略和途径。
一、“让‘思’走在‘课前’”:通过问题引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课前思考是有效的学习途径,是学生在老师课堂讲授中真正理解知识的重要保证。为了在课堂教学的新课导入阶段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抓住小说标题“台阶”提问,“台阶在生活中是挺平常的,随处可见。但在浙江有些农村,台阶却有着特殊的價值和特别的意义。请同学们阅读这篇小说,仔细思考,说说你从小说中读到的‘台阶’的特殊含义”让学生带着疑惑快速地进入文本寻找答案。在对小说的特定背景进行初步的感知和分析后,又抛出第二个问题,“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再次推动学生阅读时的主动思考。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讨论空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在学生的回答中继续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主人公是父亲?文章为什么又要用第一人称‘我’来写呢?”
就课堂的重难点设计只问而不急于知道答案的问题,让这些问题像一根无形的线,牢牢拴住学生的心,久久悬在学生的脑海之中,引导他们顺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去细读课文深究文本。课前的“问”,让学生在兴趣和问题的驱动下主动思考,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深挖文本的阅读能力。
二、“让‘辨’惠及全体”: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文章中结构的安排情节的设计是学生较难理解的点,尤其是小说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概念,怎样教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呢?脱离文本凭空讲述概念,老师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学生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于是,学生自主阅读百思不得其解之后的小组合作探究,自己总结归纳出合理答案显得尤其重要。
例如合作探究课文第一部分:“请同学们讨论主人公在什么情况下出现?他与台阶有什么关系?”让同学们理清楚在这一部分情节中,“我”是回忆的主体,“引出”主人公,而父亲和台阶的关系也就是文章的事件线索。以第一部分为例,理清楚了情节的开端,就能很顺利的梳理出后面的发展、高潮和结局。
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着力于让学生通过具体体验真正理解,学生就能真正吃透这篇小说的行文思路:以台阶为小说的线索,以父亲和台阶的关系作为核心事件,虽花费了不少笔墨以“我”的视角回忆往事,但小说目的并非刻画“我”的形象“我”的情感,而是为了能在短小的篇幅里用我的视角集中表现父亲内心世界对“台阶”、对自我人生价值追求的过程,塑造典型而普遍的父亲形象,也引起读者情感共鸣。
三、“让‘练’检测实效”:听学生对语言的分析,检测学生掌握课文程度,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光说不练假把式”父亲的形象十分动人,小说的主旨十分感人。通过“思”和“辨”对小说主人公和小说主旨的分析,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呢?让当堂训练来检测。
秒点赏析,让学生分享小说中任何打动自己的词、句、段。例如有学生分析“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父亲漫长准备工作的描写,体现了父亲为了实现目标不断努力坚忍不拔的意志。
这个环节着力于小说的语言文字激起学生思想感情的波澜,使父亲的形象矗立于孩子们心头,让小说的主旨深入孩子内心,更要让他们认识到我们幸福的生活,需要用不断的努力去争取。通过学生各个角度的品析,并能清晰流畅表达自己的观点,既巩固了同学们对小说的把握,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语文能力中另一个重要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四、“让‘变’延伸课堂”:由课内引向课外,真正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语文学习能力
《台阶》教完后,可以让学生给文章配上插图,要求能体现小说三要素的特点;也可以以《高高的台阶——记我追梦的日子》为题,合理的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从父亲的视角述说逐梦筑台阶的过程中他的故事;也可让学生把这篇小说改编成剧本,并排练演出。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特点自由选择,这样一来,一方面能让学生进一步品味小说,另一方面也与学生兴趣特长结合发展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
这一节课是我在学校“思·辨·练·变”模式下进行的一次尝试,虽然还不成熟,但对我的课堂是一次突破与创新,也留给了我对于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无尽的思考。教学相长,学习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战玉冰.毕业作品:《林夕梦》《司马氏的崛起》《作品创作谈》[D].复旦大学,2014.
[2]文福朝.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快乐阅读旬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