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小学英语教材分析

2021-12-23李丹慧马勇军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意识

李丹慧 马勇军

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已经十年,此间投入使用的教材在落实课标要求方面是否达标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教材的使用情况也是未来新课标修订的参照之一。而PEP版教材作为小学阶段使用时间较长的教材,其内容构成与使用情况的分析研究,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当前通行教材的使用对课标的落实情况。基于跨文化视角,运用内容分析法对PEP版本3~6年级的小学英语教材进行分析,研究发现PEP版本教材存在如下问题:内容涵盖不完全、跨文化渗透不均衡、课标对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要求未能完全达标,需要进一步优化教材的修订与使用。

关键词 PEP小学英语教材  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意识提出了更为明确的目标要求,如:“文化认同、文化传承、文化交融与了解文化差异,事为聚隹干实现有效沟通,提高文化认同感。”[1]

《PEP 小学英语》(PEP Primary English)(以下简称 PEP 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加拿大 Lingo Media 国际集团合作编写的小学英语教材。PEP 小学英语教材在我国的使用时间最长、影响力较大,对 PEP 教材进行内容分析有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炼精华、改进教材,让教材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本文旨在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框架,以课程标准为基点,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教材中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现用教材中的优点和不足。本文是以现行小学英语教材PEP教材为分析的文本,针对教材3-6年级共8册的文本和图画内容进行编码和分类,共分为六大类:(1)国家的主要传统节日及其庆祝方式;(2)饮食;(3)国家的主流的体育运动与体育精神;(4)重要民俗与习俗;(5)英语国家的首都、国旗与重要标志物;(6)中国优秀传统文化[2]。统计各类文化内容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和分布特点。

一、教材总括描述与分析

PEP的教材每一单元分为ABC三个模块,A模块由课题导入、说一说(Let’s talk)、做游戏(Let’s play)、学一学(Let’s play)、一说唱(Let’s chant)、唱一唱(Let’s sing)等组成。B模块由说一说(Let’s talk)、做一做(Let’s play)、学一学(Let’s learn)、连一连(Let’s check)等组成。C模块由故事时间(Story time)组成,每个模块会根据内容的不同创建不同的练习,例如:画和说(Draw and say)、看和选(Look and tick)。按照A+B+C(扩展部分)的模式展开,图画丰富有趣,伴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小朋友们学习到许多新奇有趣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互动游戏律动中体会英语带来的幽默。

二、文本内容模块分析

1.国家的主要传统节日

通过文本整理和分析发现,本套教材涵盖的传统庆祝节日数量有限。涵盖较为普遍的庆祝节日包括圣诞节、情人节,也包括含有强烈地域色彩的节日如感恩节、中秋节等;还有母亲节、父亲节等国际性节日。

《课标》要求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强调英美等国家的文化内容输入。地方本土特色性節日并未出现,仅仅针对耳熟能详的英语节日进行了简单的描述。本文将文中所出现的节日按照所属国家进一步分为“英语国家”和“中国”两大类,人工对该项内容进行频率统计得到表2。

如表2所示,在教材所涉及的8个节日中,英语国家的节日有4个,占总数的50%;中国的传统节日有4个,占50%。占比相同。总体来看,教材呈现宣传中国国家节日更为细致和全面,英语国家的传统节日并未有过多展示,比较熟悉的“万圣节、复活节”等都未能体现,所以在“英美等国家的主要传统节日”这项内容中未能完全符合《课标》的要求。

2.饮食文化

中国自古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饮食更能融入孩子们的生活,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也更能促进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吸引孩子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文本内容的分析中会发现饮食的渗透是无处不在的,有浓厚中国风的中式餐桌,也有西式风格的餐品,更多体现的是中西融合的餐桌,当然也有在固定节日才会品尝的特色美食。

美食无边界,跨文化交流在饮食层面展现得非常全面。随着全球化视角的演变,饮食伴随着文化的融合也越来越常见地走进世界各地的餐桌。在PEP的文本分析中可以发现,中西方饮食文化融合的非常密切,饺子、汉堡、面条、热狗等美食经常出现在各个单元的导引栏目中。所以在《课标》五级文化意识的界定中:“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习俗。”PEP教材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3.国家主流的体育运动与体育精神

《课标》要求学生知道和了解英语国家中传统的文娱和体育活动,但事实上在PEP版本中并未设置专门的单元和课时涉及体育运动和体育精神的相关文本。仅在模块C的Story time中通过小动物zoom和zip的互动进行一些体育活动和宣传体育精神。模块C是对于模块A和B的扩展部分,重要性相对减弱。详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模块C以风趣幽默的故事形式,讲述了跑步、篮球、足球等体育活动,也通过zoom和zip的对话形式向学生展现了一些运动竞技精神,如: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切记因小失大以及不要轻视任何人等。但是文本并未对具体的运动项目进行详细介绍,并且对英语国家人们喜爱的各项主流体育活动未做任何展示。充分了解英美国家的主流体育运动更有利于跨文化交流的开展,也更能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提高运动能力。在《课标》的要求下,PEP教材应对于文娱和体育活动予以适当补充。

4.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民俗与习俗

国家和地区的民俗和习俗代表一个地区的特点,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特定的民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中国就有其丰富的民俗和习俗,所以尽可能多的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和习惯对于跨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的融合,保持文化的尊重和畅通都是很有必要的。

5.英语语言与常用的英语成语与俗语

《课标》中提到:理解英语中常见的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理解英语交际中常用的典故或传说。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和体验英语的语言美有利于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英语时的欢愉和享受,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习的兴趣。

PEP教材整体呈现一种轻松愉快,在娱乐和游戏中学习英语对话和语言的过程,所以英语语言较为日常化和交际化,对于英语的成语、俗语以及歇后语式的英语语言涉猎并不充分与全面。综上,后续的PEP教材修订需要对英语常用的成语俗语进行补充,更加贴合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6.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现代社会里,生活节奏加快,我们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接受的文化呈现多元化、信息量呈现爆炸化;青少年处于高科技的数据爆炸时代,新颖流行的文化更受学生青睐,他们关注更多的是“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学习钻研更多的是rap说唱的英语单词,疯狂追逐的是圣诞节等西方节日。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传承命脉,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爱国、明志、厚仁、贵和、奉公、务实等美德。如何培养青少年的民族气节,民族情感,亲近中国传统文化是全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

《课标》要求:“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对于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方面,PEP教材是值得夸赞和学习的。对于文化的统一性,课本中的许多图片都有体现,例如极易出错的出租车和公交车的配图、警察的服装等。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真正做到书上画就是眼前画。这种课文的呈现方式也能让学生能用符合英语国家表达习惯的、恰当的英语表达方式来表述中国文化,是以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及掌握为基础的,学生能够做到用英语讲出中国的故事,提高英语知识储备和语言积累。综上所述,PEP教材在促进中国文化理解、提高文化自信方面包含了丰富多样的文化知识内容,促进跨文化交流,达到了《课标》的相应要求。

通过以上六个部分的分析和研究发现:现行的PEP教材有其非常突出的优点,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渗透和饮食的全面化等方面体现自身教材特色,同时也全面地进行知识与情感熏陶。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高中外文化交流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套教材有其特有的故事性和叙事性,风趣幽默的日常交际用语,但在英语国家的人文交流与知识渗透方面尚有欠缺,英语语言的运用生活化,英语国家的节日、习俗、文娱和体育活动等方面未有较为全面的叙述。

三、教材修订建议

英语教材从一纲一本变为一纲多本,呈多样化蓬勃发展,各式各样的教材让英语的学习有了更多的选择,语言的学习也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和枯燥的操练,英语的学习将更有温度,也更贴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多样化的教材一方面丰富了英语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编写质量和内容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通过对PEP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发现PEP教材较好地满足了《课标》对于英语學习与教学提出的整体的要求。但在全球交流和融合的大背景下,学生需要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拓展视野,提高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交流。基于此,可对现有PEP教材进行针对性改进。

1.优化教材内容,保证教材科学性和思想性

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满足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应优化内容的筛选,教材的内容和选择应遵从学生实际和语言学习规律,精选语言材料。既有助于了解外国文化精髓和和中外文化异同,又能有效引导学生提高文化鉴别能力,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扩展教育内容,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增设中外文化异同对比,包括传统节日和庆祝方式的不同、中外主要文化习俗差异、社会生活领域禁忌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差异,逐步提高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力,为开展跨文化交流奠定基础。其次,随着体育教育的重视和跨学科素养的形成,应增设主流体育运动的文化知识,包括运动项目和体育明星等。增加英语日常交际中常用的成语以及俗语,适当补充有关文化内容和背景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后,补充优秀知名人物成就和贡献等相关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识和用英语输出中国文化的能力。

3.灵活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灵活处理教材文本中的文化知识,依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营造互动式的交际氛围,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尝试和体验。让学生在自我体验、逐步适应、自主成长的过程中,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4.加强教学反思,培养信息差意识

PEP小学教材中采用的是以对话为主的交流模式,从一问一答的对话中学习知识。交流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互换,有效的信息互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课堂的氛围。但在小学英语的对话教学中容易出现结构简单、问题单一的对话模式,造成教师“明知故问”,学生“逢场作戏”的对话交流情形。所以加强教学反思,寻找课堂中的信息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适当插入信息空白,有意识地造成某种信息差,诱使持不同信息的双方通过交际活动,交换信息,填补空白,实现一定的信息平衡,实现更加有效的交流和学习。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 田晓燕.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内容评价[D].云南师范大学,2020.

[3] 杨静.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设计初探[J].决策探索(下),2020(09):69-70.

[4] 李琼.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能力培养——评《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高教探索,2020(08):140.

[5] 李谦,李季.跨文化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6):102-105.

[6] 林秀惠,蔡智彬.跨文化交际视角下高职学生英语教育[J].海外英语,2020(20):235-236.

[7] 王震静,王晓燕.学生视角下《高级英语》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20(02):77-80.

[8] 刘倩.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初探[J].教育观察,2019,8(26):76-78.

[9] 宣继洋.跨文化交际视角下高中英语教学的中西文化导入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9.

[10] 毕跃忠.构建跨文化交际的大学教育教学模式——评《跨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困境与突破》[J].中国高校科技,2019(04):98.

[11] 邹莹,李岩.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50-51+53.

[12] 张胜华.跨文化视角下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研究综述[J].英语广场,2018(06):37-39.

[13] 车晓沛.跨文化交际视角下高中英语教材分析——以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J].中学生英语,2017(36):14.

[14] 耿娟.评《跨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困境与突破》[J].中国高校科技,2016(05):99-100.

[15] 薛燕妮.跨文化交際视角下高中英语教材分析[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16] 郑晓红.中国特色跨文化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实践——评《跨文化视角英语阅读教程》[J].外语界,2012(02):35-40.

[17] 蒙岚.从跨文化交际视角改进大学英语教材——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07):192-194.

[作者:李丹慧(1997-),女,山东菏泽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硕士生;马勇军,(1969-),男,山东滨州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意识
“武术入奥”视阈下中国竞技武术发展思考
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试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