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有一座“颜色图书馆”
2021-12-23夏馨悦
夏馨悦
我们生活的世界色彩缤纷,颜色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人们为了获得颜色想尽各种稀奇古怪的方法,有时,还需要跋山涉水,历经艰险。然而,随着物种的灭绝,一些天然获取的颜色可能永远消失了。
在哈佛大学的福格艺术博物馆里,有一座特别的“颜色图书馆”,里面珍藏着2500多种珍稀颜料。这些颜料最早是由博物馆第二任馆长爱德华·福布斯搜集的。其实,福布斯着手做这样一个“颜色图书馆”时,目的很单纯,就是研究和收集颜料来保护画作与文物,使失传的颜料得以继承和保存。有些艺术作品特别容易被时间侵蚀而导致色彩全无,他开始疯狂地四处收集颜料的样本,然后将它们分门别类地装进博物馆里的瓶瓶罐罐。
福布斯喜欢购买艺术品,他发现,了解艺术家创作艺术品的颜料及制作颜料的原始材料,可以成为分辨艺术品真伪的一种方式。于是,他开始搜集各种颜料,作为鉴别艺术品真伪的标准,他也因此被认为是“美国艺术资源保护之父”。博物馆中收藏的颜色,每一种的来源、制作和使用方法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在希腊神话中,赫拉克勒斯的狗吃了海滩上的软体动物,回来时鼻子变成了亮紫色,这是因为食肉海螺的乳脂状液体产生了泰尔紫。1.2万只食肉海螺才能制造出1.4克的颜料,这使得紫色成为一种非常昂贵的材料。拜占庭皇帝禁止宫廷之外的任何人使用这种染料。然而,一位化学家用包括煤和焦油在内的更便宜的材料制造出了紫红色颜料时,一切都改变了。高贵的泰尔紫就这样被一种不那么高贵的颜料所取代。
印度黄的色泽澄清而偏红,深受许多画家的喜爱。因为这种颜色透明度高,非常适合绘制呈现在阳光下的美好事物。但你一定想象不到的是,印度黄居然是用牛尿制成的。并不是所有牛的尿都能制成印度黄,这些牛平日只能以柱果叶为食物,通过收集它们的尿液并使之干燥,就能得到特别的印度黄。
在14世纪,群青色就是社会地位的标志。这种颜色是从一种叫作天青石的矿石里提取出来的,这种矿石产于阿富汗东北部,开采十分艰难。想要从天青石中提取出最饱满的蓝色,也绝非一件易事。这种颜色曾被用于中世纪的绘画作品中,甚至比黄金还要珍贵。
梵塔黑是有记录以来最黑的人造物质,被小心地收藏在一个防护盒里,暗藏在“颜色图书馆”的某个角落。它是一种可以吸收99.965%的光的超级黑色材料。梵塔黑最初是由萨里纳米系统公司为星载黑体校准系统研发的,它是在一片褶皱的铝片上生长出來的,由一系列从表面向外生长的小且圆的管子形成。光线进入管子向周围反射,并转化为热能,然后消散形成一种超级黑色。
不管是哪一种颜色,它们背后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历史意义,而有些颜色也慢慢地开始灭绝,最后就消失了。虽然现在我们能通过科学和化学技术重新复制出各种颜色,但是可能会永远忘记它们最初、最美丽的样子。
(暖阳摘自《知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