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种语文教材选篇的对比分析
2021-12-23杨斯淇
杨斯淇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重庆 401331)
一、《新编国语综合》中的汉文选篇分析
本文首先通过表格的方式将《新编国语综合》汉文编和部编本教材中相同的选文进行梳理,选篇在教材中选录的位置进行一一对应;之后分析《新编国语综合》汉文编篇目的选择原因。
(一)《新编国语综合》汉文编选篇梳理
日本教材中的中国选文较多,共有17篇。从小学到高中,日本教材都选入了一定的汉文篇目,但选入高中教材的汉文数量更多,且类型更加丰富,在此对两种教材的相同选篇进行梳理,如下表所示:
由表1可以得出两种教材中相同的篇目共12篇。从篇目数量分析,“唐诗”中相同的篇目有七篇,数量最多;其次是《论语》,共三篇;最后是《韩非子》《战国策》各入选一篇选文。在八篇“唐诗”中,李白的诗歌入选了两篇,其他的诗人都只有一篇诗歌入选。在《论语》中,两种教材都选择了《学而》第一章、第四章和《为政》的第四章。《韩非子》中入选了《守株待兔》,《战国策》入选了《借虎威》这一篇选文。日本的选篇中出现在中国小学课本中的有八篇,所占比例约为36%;而初中课本中出现的篇目只有3篇,所占比例约为14%;其中入选高中的篇目为零。从中可以了解到,对于日本学生来说汉文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门外语,所以选入的文章都较为简单易懂、短小精炼,但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作为母语学习,这些篇目更为简单,在小学和初中就能够学会,所以中国的高中教材没有选入日本高中教材中的篇目。[1]
表1 两种教材相同篇目选录位置梳理
(二)《新编国语综合》汉文编选篇分析
1.“故事——三編”选篇分析
在这一部分中《新编国语综合》选入了《守株待兔》《五十步笑百步》《借虎威》这三篇作品,它们都有着一定的趣味性和哲理性。“故事——三”是学习汉文编的开始,所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畏难情绪降到最低是最开始的目标。《守株待兔》与《借虎威》也选入了中国教材,而《五十步笑百步》在中国教材中没有选入,此篇出自《孟子》,在中国教材中《孟子》里的作品入选的有《富贵不能淫》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里可以体现出两国教材侧重点的差异性。中国教材选择的这两篇选文能够更加直接地表明作者自己的思辨哲学的观点,有着一定的深度,能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但是趣味性不强,而《五十步笑百步》是用一种戏谑的方式来讲明道理,通过比喻来说明道理,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学生在欢笑的同时进行自我反思;另一方面《五十步笑百步》的难度较低,适合日本学生对汉文的初步学习,符合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2-3]
2.“唐诗——八首”选篇分析
王国维曾经写道:“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可见,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学创作方式,而入选的这八首唐诗也是中日两种教材中重复率最高的部分,从这里可以看出中日两个国家对唐诗的选择有高度的相似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这几首诗都是唐诗中的经典篇目,也是最能体现诗人自己特色的代表性篇目,说明日本教材对作品的经典性和代表性较为重视。
在这八首诗歌中除了《赠汪伦》是一首送别诗,其余的风格都是偏向写景抒情,这里可以看出日本对唐诗风格的偏好。从地缘文化学的角度分析,地理环境是形成民族性格特征的重要因素,因为日本是一个岛国,有着特别的气候环境——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特点就是气候变化大,四季分明,所以日本人对季节的变化极为敏感。同时他们也将视角锁定在了因气温改变而变换的自然景物中,从大自然中找到灵感形成其特别的审美意识,偏爱唯美主义、自然主义,感叹时间的流逝、四季的变化、世事的无常。所以也可以发现许多日本作品都有一种“消极色彩”。日本在对唐诗的筛选过程中,选择了最适合本国审美意识形态的部分,取其精华再加以融合自己的特色,这也促进了日本自身文化发展。[4-6]
3.“论语——八章”选篇分析
《论语》的经典性和重要性以及在中国的地位自不必多说,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论语》的传播也对世界各地的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亚洲地区出现的“东亚儒学共同体”最具有代表性,而日本就在这其中。两国教材对于《论语》的选择相重合的只有《学而》第一章、《学而》第四章、《为政》第四章,《学而》第一章是整本书的第一则篇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基础性,阐明了做人学习最基本的为人之道;同样是《学而》中的篇目,《学而》第四章中突出了人对内的反省习惯和对外的处世之道;《为政》第四章的内容是孔子自述其一生学之所至,告诉学者应当循此努力,日就月将,脚踏实地,这些都是儒家思想的基础与精髓。日本在教材中吸收了儒家思想的精华,将中国的儒家思想融入进他们自己的民族思想中,有日本“政治风向标”之称的吉田茂对这种情况总结说:“国民的消费态度,带有强烈的儒教道德特征……它认为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奢侈是一种罪恶。”从中就可以体现出儒家思想已经植根于日本的普通民众的意识里。
4.“史話——三編”选篇分析
在“史话”部分日本教材入选了《魏武捉刀》《华、王之优劣》《王昭君》三则篇目,其皆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东汉后期到晋宋间的一些名人轶事,《魏武捉刀》通过一则小故事塑造了曹操的人物形象特点;《华、王之优劣》通过将华歆、王朗的言行进行对比得出对人物的评价;《王昭君》的主要内容是“王昭君出汉宫”,也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人物事迹。《世说新语》着重强调的是对人物形象特征的把握,篇幅短小但又充满趣味性,因此这样的文章对正处于青春期、性情较为急躁、对长篇汉文选篇有畏难情绪的日本高中学生来说是能够接受的,符合学生心理的发展需求,教学也可以顺利得以进行。平成21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学习指导要领》中也提出“《国语综合》的教材应该以保证听说读写能力均衡发展,良好读书习惯养成为目的,精选符合学生发展阶段、话题及题材合适的作品;古典类教材应该在标记上下功夫,使用一些确切的注释、旁注、解说、现代文翻译等,特别是汉文,应该加上训点,使其便于理解。”
二、部编本必修语文教材中的日本选篇分析
在部编本高中语文教材中,日本选文数量极少,只有加来道雄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这一篇文章。加来道雄是美籍日裔物理学家,严格来说是一位美国人,但是却又是日裔,所以这里还是将他作为一位日本学者来看待。在部编本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这一篇记述了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时期进行科学探索的文章。仔细阅读思考后,可以发现这一篇课文并不是科普文,只是作者记录自己年少时的所见所闻所想,是一篇记叙文。但是,这篇记叙文又带有许多专业性词汇如“超距作用”“多维空间”等,给这篇文章的阅读提升了难度,让文章看起来更像是一篇“科普文”。在这个单元都是一些知识性读物,如《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等。这些文章对学生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文章思路结构,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都起到很好的支架作用。但学生对这类文章有着强烈的畏惧感,若课文中涉及到各种科学知识和专业术语,学生就会觉得不知所云、难度很大。学生薄弱点的暴露,也提醒着这是语文教学需要加强的环节。
三、对我国语文教材选编的建议
(一)选篇的数量
从上文可以看到,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中日本选文只有一篇,所以可适当增强语文教材选文的丰富性。必修教材有最基础的知识板块和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基础性,所以必修教材的选文也极其重要。通过对部编本高中语文教材的分析,部编本必修教材中一共有57篇选文,其中外国选篇占比约为12%,日本选篇占比约为0.2%。虽然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当今的主旋律,但是也不能忽视优秀外国文化的吸收,所以建议增加部分日本选文的数量,通过对日本选篇的学习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古代的文学与文化的流变,提供新思路。
(二)选篇的代表性
在日本的教材中,选择的汉文都是经典篇目,我们在选择日本的选文时同样也应该选择更能体现日本文化特性的文章。加来道雄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这篇文章的功能性较强,着重训练的是学生的逻辑能力和科学思维,偏向于“理性”,缺少一点日本文学的味道。因此,笔者认为可以适当增添一些日本经典的文学篇目,如《源氏物语》《罗生门》《枕草子》等作品中的片段或选文,丰富学生对世界其他民族文学的认知,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色,也可以补充更具有日本文化特色的短歌和俳句,其特点为精炼简洁,十分适合学生去品读理解。
(三)选篇的重视程度
每个民族都必须弘扬和发展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文学,这是每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根基,但仅仅停留在自身的传统文化上,不与时俱进也是不行的。在我国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也提到:“理解多样文化。学生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作品,懂得尊重和包容,初步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这体现了中国在教育政策上对学生学习外国文化的要求。虽然现在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可以通过电子设备看到不同国家的景象,但是在书籍的阅读中可以挖掘到其他民族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所以不能忽视对其他国家经典作品的选择,应提升对外国选文的重视程度。
四、结束语
一个国家语文教材体现着这个国家的意识形态,也体现着一个国家的主流文化特征。我国的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但选入的篇目数量较少。因此,笔者建议可提高对外国篇目选篇的重视,选入更加经典的外国选文,学生通过这些经典篇目可以进一步认识多元文化交融的世界,培养他们的国际化视野,也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