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2021-12-23苏州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苏州市农业农村局
苏州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
□ 黄裕飞 张龙全 严宇 郭翠琴 □ 黄菊鑫
“十三五”期间,苏州市农机化工作坚持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依据,狠抓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整体推进,积极探索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充分发挥了农机化助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十三五”初,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2%、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45.84%(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36.2%,林果业机械化水平40.0%,渔业机械化水平51.4%,畜牧业机械化水平49.2%,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52.4%)。“十三五”末,全市农机装备结构持续向优,大中型拖拉机3736台、乘坐式插秧机3609台、联合收割机2493台、植保无人机175台、产地烘干机1714台,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6%,2019年荣获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国字头”荣誉。同时,农机化服务领域逐步拓展,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58.24%(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49.34%,畜牧业机械化水平78.74%,渔业机械化水平61.35%,林果业机械化水平46.89%,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54.89%),各项指标在全省均位于前列。去年4月,我市又成功获得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继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后又一个“国字头”荣誉,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圆满收官,全市农机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持续壮大,获得3个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和29个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基层农机技能人才不断涌现,在两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机修理工技能竞赛总决赛中,我市选派的4名选手均荣获一等奖,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苏州市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苏州市农机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机化发展呈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农机化发展在特色农业领域的应用不平衡,设施蔬菜、果茶桑、水产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全产业链农机装备需求愈发迫切,农机化助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够明显。现有农机装备技术与智慧农业发展要求仍有差距。农机化装备技术绿色生态作用发挥不充分。农机社会化服务不充分,对农机服务组织需求不断增加,农机服务领域、服务环节亟需拓展。基层一线农机操作手普遍老龄化,在三夏三秋时节操作维修技能人才短缺尤为明显,农机维修体系亟待完善。
二、苏州市农机化转型升级的定位和方向
一是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农机化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需要农业机械化来提高全要素效率,保证需要时产得出、产得好,有效保障市场供应。二是支持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方面。减少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过量使用,优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改善农业生态和农村人居环境都离不开农机化装备技术的支撑,有利于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三是支撑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方面。针对我市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迫切需要加快研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和总结推广全程机械化技术解决方案,确保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四是化解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矛盾方面。针对农产品面临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生产成本“地板”和市场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的困局,要在“机器换人”上做文章,向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要效益,用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五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方面。普通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面临许多新问题,充分发挥农业机械装备的作业能力和分工分业专业化服务的效率,有效降低农业物化成本和生产作业成本,有助于实现农业节本增产增效。
苏州农机化转型升级的方向:在全程全面发展上,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扩展,由种植业向畜牧、水产等领域拓展,由产中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在农机农艺融合上,将适应机械化作为农作物品种审定、耕作制度变革、产后加工工艺改进等工作的重要目标,构建协调的机械化生产体系。在机械化信息化融合上,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农机化管理、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械化生产与作业等方面的应用。在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上,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农机作业服务,促使机械化与规模经营相辅相成。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果茶桑宜机化改造,改善农机作业配套设施条件,进一步扩大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空间。
三、苏州市农机化转型升级的对策
围绕上述存在问题和发展定位方向,对标苏州推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要求,苏州市农机化转型升级应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科学制定农机化转型升级扶持政策
一是支持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先行先试。加强与科研院所、生产企业联合,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加快绿色、高效、智能农机装备试验示范推广步伐,加大力度推进薄弱环节农机装备研究示范推广。二是支持农机示范基地建设。围绕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果茶桑、农产品初加工等五项特色农业开展示范基地建设,注重农机化技术集成应用,强化农机化支撑产业集群建设,既实现机械化水平提升,又突出辐射示范作用。林果机械化要注重将机械化提升和宜机化改造同步推进。三是支持实施农机市级补贴政策。针对小农户购机制定精准的地方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机具的投入产出比是影响小农户购买积极性的关键因素。稳定实施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扎实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探索农机作业补贴和购机贷款贴息政策,推动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四是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培育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机社会化服务要突出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小农户没法干的事情,强化绿色高效农机化装备技术示范辐射,健全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化程度。五是支持农机化教育培训。创建农机化操作技能人才“大师联盟”,探索农机操作技能维修规范化、标准化,启动高素质实用型农机人才数据库建设,通过机制优化存量,让前期培养的技能人才在“传帮带”上发挥作用,选拔培养一批年轻化、专业化农机从业人员,开展精准化定制培训,常态化开展农机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开展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农机维修服务能力。
2.培育形成优势产业农机化发展典型
充分利用苏州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较强的经济实力,强化政策支撑,整合资源要素,加快引进和培育农机化发展典型。对现有产业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进行认真细致的摸底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优化,以市级层面制定特色优势产业农机化发展路径。如每年确定1—2个重点项目,在扶持和发展苏州大米、阳澄湖大闸蟹、碧螺春茶叶、香青菜等特色优势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合理安排设施用地供应,充分发挥农机化推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撑作用。同时,支持农业主导产业农机化装备技术应用向园区聚集,加快推进园区种养规模达1000亩以上的产业形成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率先把园区建成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增添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动能。
3.加快推进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提升
苏州市农机化转型升级不仅要在共性的领域加快突破,更应该在特色个性的领域加快创新探索。苏州承担智慧农业国家试点,是赋予苏州市农机化转型升级的契机,支持优势企业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推广农业物联网设备、大数据、5G、无人驾驶装备、农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等技术装备的示范应用,加快制定智能农机装备应用标准规范,打造一批涵盖粮食蔬菜生产、畜禽水产养殖等领域的智能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基地,推动作业方式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支持农机化管理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推广机具二维码识别,加快构建涵盖推广、监理、安全生产、作业监测、维修诊断、远程调度等内容的农机化管理服务“一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