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猪技术及发展趋势研究
2021-12-23谭启光
谭启光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大营街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玉溪 653103)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相关数据,2015年到2020年我国生猪产业经济产值持续增加,每年实际创造的经济效益增加值都保持了6.7%~8.4%的增长速度,生猪产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全面凸显出来。借助生猪产业的发展,不仅非常好地满足了社会对猪肉等产品的需求,而且还为广大养殖群体创造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对加快乡村振兴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传统生猪模式较为分散,在养殖过程中较为粗放,实际带来的环境污染等影响也较为明显,尤其是现代规模化养猪模式的普及推广,产生的废水等污染非常显著,对地方生态环境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这也成了生猪产业的诟病所在。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我国在生态养猪技术上进行了深入研究,注重从不同层面对生猪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这对于推动传统养猪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环境型转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1.生态养猪呈现出的优势
对生态养猪的优势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首先,生态养猪,可以显著改善提供到市场的肉质,能够更好提高消费群体的满意度,在口感等方面更加独到。在以往的养猪模式当中,养殖工作人员往往在生猪饲料等当中掺入各种铜、锌等金属元素,并伴随使用相关的抗生素,虽然可以让生猪的成长更加快速,但是也会对猪肉的品质及健康系数带来影响,导致生猪存在各种潜在性的疾病,一旦流入市场就会危害到消费群体的生命安全。在现代规模化生猪养殖模式下,规模养殖技术得到了有效推广,在显著增加供应市场的猪肉数量基础上,部分养殖地区忽略了对生猪质量的要求,反而更加注重生猪的生长速度,更加关注瘦肉的指标,没有将猪肉的品质、色泽等充分考虑到其中。研究发现,在生猪养殖过程中,融入生态养猪技术,可以对以上问题进行有效规避,能够将猪肉当中可能的有害残留等降到最低,从而能够从源头上对猪肉的质量进行保证。
其次,能够将可能的环境污染降到最低。在现代规模化的生猪养殖过程中,会伴随着大量的污水、粪便等出现,大量污染物的出现,不仅会对养殖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而且还会增加生猪感染各种疾病的可能性。通过对生态养猪技术的引入及普及,可以对生猪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进行有效发酵,将产生的沼气应用到生产生活当中,不仅增添了绿色能源,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还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基本环境进行了有效改善。
再次,可以有效地增强经济效益,和以往规模化的养猪产品比较,应用生态养猪技术生产的产品包含的脂肪量明显降低,肉质非常鲜美,而且呈现出的色泽非常好,通过对市场的调查发现,相比较传统养猪模式,采用生态养猪技术生产的肉类虽然价格要高一些,但是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青睐。由此可以看出,采用生态养猪技术,更加符合当前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能够显著提高养猪主体的经济效益,对深化生态环境保护也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2.生态养猪技术的实践应用
2.1 对猪舍进行构建
对于生态养猪而言,猪舍的构建是一个重要环节,其最为关键的步骤就是对发酵床的构建,这与传统的养猪技术明显不同。通过应用生态养猪技术可以确保生猪产生的粪便及猪尿等长时间在猪舍中存储,在发酵床当中的发酵菌能够对产生的猪粪及猪尿等进行有效发酵分解,进而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对臭味进行转化分解,这样可以实现无臭气、无污染排放。为了对猪舍发酵床进行有效的构建,确保其既定的作用更好发挥,养殖技术人员需要对现场的空气、阳光及温度等进行全面结合,在对现场空间进行科学利用的基础上构建。在具体建造期间上,可以划分为外部与内部两个部分:在外部的构建上,需要将猪舍以坐北朝南的方向落实到位,对于南面的墙体需要设置窗户,这样可以让一定数量的阳光透射到猪舍中,从而让猪舍的环境更好。同时还需要在南北墙体的底部增加一定数量的通风口,使空气实现有效的对流,这样可以让猪舍的空气更加清新,对满足生猪的正常健康呼吸都有着重要作用。在猪舍建设过程中,需要对猪舍的湿度及温度进行有效控制,需要将湿度控制在60%~70%,将温度控制在26℃到28℃之间。在猪舍的建设上,还需要对排水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建立科学完善的排水系统,这样可以将发酵床出现微生物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从而满足生猪健康生长的基本需要。除此之外,为了确保生猪的健康生长,在猪舍的选择上还需要远离化工厂,也需要与农舍等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环境构成危害,对于生猪所需要的饮用水及饲料要严格把关,确保不受到各种可能的污染。在对猪舍的内部进行构建上,需要技术人员对水槽及食槽进行合理设计,满足喂食人员等来回走动的需要,还需要设置科学的饮水器等。期间还需要设置比例合适的发酵床面积,不能超过标准要求,如果设计过大,就不能保证猪群的营养健康,过小就会对发酵效率构成削弱,还会导致坏床情况的出现。
2.2 饲料的组成
在进行生猪养殖上,饲料的选择非常重要,需要突出健康绿色的特点,注重对原材料进行检测,并做好全过程监管,杜绝将发霉变质或者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饲料纳入其中。在把握好以上要求基础上,还需要将微生态制剂、中草药制剂、大蒜素等安全饲料按照相应比例添加到饲料当中去,在使用上要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要求进行。基于对养殖成本进行控制的考虑,在饲料的组成上可以添加一定数量的生猪绿色优质草料,可以非常好地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在防控各种常见疾病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使用转基因饲料上,养殖技术人员需要审慎对待,从技术层面上生产转基因饲料已经不存在困难,可以生产出具有针对性的饲料种类,但是如果过度使用或者使用不正确,都会危害到生猪及消费群体的身体健康。
2.3 饮用水的使用
不论是对人还是生猪而言,水都是根本性的影响因素,选择或者使用不当都会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在不少水体当中,尤其是生猪养殖区域的水源上,可能包含了各种类型的有毒有害病菌,常见的有大肠杆菌、炭疽病毒等,而且这些病菌会在水体中存在非常长的时间。为此,养殖技术人员需要对水体健康与否给予足够的重视,从满足生猪健康生长的层面严抓水体安全,对水体做好消毒管理,对生猪饮用水等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对于大型的养猪场,应当根据自身实际,将饮用水按照不同的批次等送到卫生防疫部门进行专门的检测,检测的内容要包括水体的浑浊度、硬度、氯化物与硫酸盐实际含量等内容,这样才能确保水体检测的全面性。从专业层面看,健康的饮用水不能包含杂物和存有异味,而且还需要确保水体当中包含的硝酸盐、铜元素等的实际指标保持在合理范围。养殖技术人员还需要对饮用水进行定期消毒,并将其纳入常态化管理工作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水体的安全,才能满足生猪健康生长的实际需要。
2.4 预防治疗疾病
在生猪生长的过程中,实际面临的影响因素非常多,这些都会导致生猪出现各种疾病,做好治疗就显得尤为必要,但是在实际预防上也要引起重视。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养猪业在兽药品种的选择、使用及剂量控制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不仅导致了药剂的大量浪费,而且在使用上由于不到位,还容易在生猪体内产生非常多的残留。一旦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发现疾病问题,应当第一时间做好隔离,并针对病症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从而切断大面积传播感染的可能。同时,在进行生猪日常管理当中,还需要确保预防工作的有效开展,养殖技术人员需要对每一头猪的健康情况进行关注,精准把握猪群的生长习性,掌握相关的治疗知识,并做好日常观察。对于猪群来说,免疫力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需要对猪群动态化做好预防,重点关注处于哺乳阶段的母猪,这样才能确保他们疾病抵抗能力的提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要为生猪群建立符合标准条件的洗澡池,将相应的药物放置到水体中,这样可以起到非常好的驱虫效果,避免在水体中出现线虫或者蛔虫等,从而保障猪群的健康。除此之外,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对于国家或者行业明确禁止使用的药物要严格遵循,而且还需要养殖技术人员对生猪养殖区域的周边环境进行全面管理,从而让环境卫生得到有效保障。
3.新时期生态养猪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
进入到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伴随着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对猪肉等的消费需求显著提高,而且对猪肉的质量、色泽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将生态养猪技术融入现代养猪产业就成为了基本发展方向。基本趋势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注重自然与种养的有机结合
为了确保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也为了满足能源的有效供应,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需要将自然与饲养充分结合,从而避免出现生态污染问题。在规模化的养殖区域中,养殖技术人员可以选择一定数量或者品种的经济作物进行种植,这样可以为猪群提供一些没有添加、没有污染并且没有农药残留的采食饲料,从而更好拉近生猪生长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对于平衡猪体内的营养成分都有着重要作用,从而让生猪更加健康地生长。在经过发酵床无害化处理生猪群排泄的粪便后,可以将其用作肥料来对农作物进行浇灌,这样不仅减少了粪便乱排乱放现象,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撑,对于相关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践行都有着深刻影响。
3.2 立体化养殖模式
在推动立体化养殖上,需要充分参考传统的养殖模式,注重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吸收传统养殖好的做法,这样才能将彼此之间的优势做到互补。借助立体化养殖,能够为畜禽及农作物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在生态养猪进程中,实际种植的不同农作物可以用于喂食生猪的饲料,养殖产生的粪便能够用来生产沼气,从而生产一定数量的有机肥,在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的情况下,逐步建立起农作物—猪—沼气—有机肥运转模式,实现不同层面资源的整合,以饲料为饲养的源头,实现有机肥料的输出,能够对养殖区域做到最大化利用,避免空间闲置浪费,从而将生猪养殖中的成本开支降到最低,而且还能够为市场提供健康的猪肉产品。
3.3 注重引入科学的养殖设备
在生态养猪当中,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可能随时会出现疾病,这就需要做好疾病预防,需要结合养殖需要,配置各种先进的设备,做到对猪群饮食、排便等的有效监控。养殖技术人员通过科学合理的监控,可以获取一定数量的数据信息,通过专门的分析研判,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猪生长情况,便于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3.4 加快经济组织模式的发展
在进行生猪养殖上,需要加快发展基地+农户+公司的养殖模式,在生态养殖基地要设定专门的养殖流程,养殖公司需要招募专门的养殖农户,而且还需要定期组织养殖户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注重对养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疾病防控的讲解,这样才能满足规模化生猪养殖等的基本需要。
4.结束语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整体层面的消费能力显著提高,自然增加了对猪肉等产品的消费需求。通过本篇文章的分析,可以清晰看到我国传统养猪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在养殖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形式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养殖所在地的生态环境都会产生直接影响,虽然增加了整体层面的猪肉消费量,但是也埋下了各种问题隐患。在新的历史发展环境下,传统粗放型的养猪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需求,生态养猪技术的普及,对提升我国养猪产业的现代化、生态化变革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为新时期养猪产业的发展更好指明方向,有助于增强我国生猪产业在现代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