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
2021-12-23魏训培卢红伟
魏训培 卢红伟
(山东省济南市农业农村局,山东 济南 250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加强对农业技术的深入研究,并对相关种植技术进行有效探讨,对农业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力。其中,小麦是农作物之一,在其种植过程中,需加强对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以增强小麦种植效率,确保小麦的质量达到我国规定的标准。在各项技术的应用下,促使小麦产量得到大幅度增加,由此为相关农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1.运用小麦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对农业发展较为重视,针对农业发展状况,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以此有效推动农业的广泛发展,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充分带动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目前,在农业发展中,为了满足人们需求,对逐渐增加农作物产量,对农作物生长进行充分分析,掌握农作物快速生长的条件,不断对农作物种植技术进行有效探索,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创新,以此展现出技术应用的作用。同时,对各项技术的研究也是当前农业发展中的重点内容,是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当前,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小麦是重点栽培的农作物之一,继而得到广泛关注,通过对小麦种植情况的整体分析,我国种植小麦的面积相对较大。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引进全新的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对小麦的生长具有较大作用,可有效加快小麦的生长速度,提高小麦的生长质量,继而能够充分提升小麦产量,增加小麦种植收益。在相关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减少种植人员的工作量,为小麦种植提供充分保障,从而对农业发展也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农户在种植小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以此保证小麦的顺利生长。
2.小麦种植技术的具体措施
2.1 做好选种工作
在我国发展过程中,逐渐对小麦种植更加重视,通过对小麦种植情况的深入调查,并对其生长条件进行合理分析,以此不断提出科学化的种植方法,并加大对小麦种植技术的研究。通过对相关技术的探索,可有效促使技术得到全面升级,在应用过程中,能够为小麦种植提供较大的帮助。为此,农户在栽培小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种植技术的引进,并将其应用在小麦种植中,可有效增强小麦的种植效率,达到预期的种植目标。其中,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要求种植人员做好选种工作,对种植区域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对该区域的详细调查,以此充分了解该区域的实际情况,对种植区域的地质以及周围环境进行整体掌握。对其进行有效分析,从而将其与小麦种植条件进行对比,可有效判断出该区域是否能够种植小麦,确保小麦得到良好的种植效果。同时,在种植区域确定后,种植人员需开展选种工作,对小麦的品种进行全面掌握,了解各个品种的优势以及种植特点。在选种过程中,应当结合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选种相适宜的品种,有助于小麦得到有效种植,提高小麦的种植效率。在选种时,种植人员还需对品种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小麦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性,继而使其具有较高的质量,可有效实现小麦种植目标。
2.2 完善耕作方式
为了提高小麦产量,使其规格达到规定的标准,种植人员应当对小麦的种植更为重视,全面对小麦栽培进行有效分析,明确小麦种植的具体方式。同时,在种植技术的应用下,逐渐增强小麦种植效率,有效保证小麦的快速生长,继而达到高产的种植效果。因此,在小麦种植期间,种植人员需对其耕作方式进行有效分析,明确小麦的整体种植情况,以此根据小麦栽培状况逐渐完善耕作方式。在实际耕作过程中,种植人员需对种植区域进行深入勘察,要求种植小麦的土地较新,防止出现连续耕作的现象,容易对小麦种植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同时,种植人员还需对土壤的成分进行检测,充分了解该种植区域中土壤所包含的营养成分,将其与小麦种植条件进行充分比较,确保种植区域中土壤内的营养成分,能够为小麦种植提供有效保障,继而有助于小麦的顺利生长。在耕作过程中,若该区域种植小麦的次数相对较多,应当在该区域选择种植其他农作物,此举对小麦种植具有较大的益处,可有效提高整体的种植效率,保证小麦的质量达到我国规定的标准。通过对小麦种植技术的应用,可充分展现出该技术的优势,为小麦种植提供较大的支持。
2.3 优化土地整理
小麦种植的要求相对较高,种植人员在对小麦进行栽培的过程中,应当对小麦种植环境进行合理剖析,掌握小麦生长所需的相关环境。在栽培小麦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当对种植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充分调查,了解土地的实际状况,选择与小麦种植相适宜的土地,可有效达到小麦高效种植的目的。为此,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要求种植人员选择土壤较为疏松的土地,可有效使小麦得到良好的种植成果。同时,种植人员还需对土地进行适当地整理,在种植前期,应当对土地进行适当地翻整,提高土壤中营养成分的活力,促使土壤更加疏松,能够为小麦提供较多的营养物质,确保小麦的生长质量。并且,在土地的翻整过程中,种植人员还需在土壤中加入适当的肥料,以提高土壤中的营养成分,继而对小麦生长具有较大帮助,可为其创造出良好生长条件。促使小麦在该环境下能够得到快速生长,从而不断突破小麦的种植产量,加快农业的发展速度。通过对小麦的栽培,可有效为农户创造出更大的收益,充分展现出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势,通过对该技术的应用,逐渐达到高质的目标,能够为农业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
2.4 强化小麦播种
在小麦播种环节中也应当加强对种植技术的使用,种植人员通过对小麦栽培的有效分析,以此了解小麦在播种过程中应当注意的相关事项,避免在播种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差错,影响整体的种植效率,降低小麦种植质量。为此,种植人员应当逐渐强化小麦播种,通过对小麦种植的全面分析,要求种植人员在播种前期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对种子进行科学处理,根据小麦种植区域的地质情况,以及该区域的天气状况等进行合理播种。在播种前,应当对种子的质量进行充分检测,保证在播种环节中种子具有优质的特性,继而有效提高小麦种植的存活率,增加小麦产量。同时,在小麦播种过程中,种植人员还需注重种子之间的距离,确保其有适当的距离,避免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出现相互挤压的现象,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降低小麦的生长效率。一般情况下,在小麦播种时,通常促使小麦种子之间的距离保持在70cm左右,继而能够使小麦得到良好的生长。并且,在播种环节中,对小麦播种深度也有着相应的要求。种植人员应当将小麦播种的深度控制在80cm左右,可有效使种子与土壤进行深入接触,让种子与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充分结合,从而能够加快种子的生长速度。此外,在小麦播种过程中,还应当注意气候条件,对天气进行适时掌握,种植人员应当选择在气温10摄氏度左右的天气下开展播种工作,可达到良好的播种效果;对播种的数量进行有效控制,由此发挥出小麦种植技术的作用,快速实现增产的目标。
2.5 加强田间管理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离不开有效的田间管理,良好的管理对小麦的种植有着较大作用。为此,要求种植人员应当做好管理工作,逐渐完善田间管理内容,通过对小麦生长需求的了解,为其提供良好的管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当对小麦生长情况进行适时了解,掌握小麦具体的生长状况,针对出现断垄的现象,种植人员应当进行及时补苗,可有效使小麦得到快速生长,增加小麦产量。同时,在小麦种植区域,种植人员还需对田间进行整理,对杂草进行适当地消除,避免杂草过分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对小麦的生长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利于达到高产高质的目标。在清除杂草的过程中,可选择人工以及机械设备的消除方式,均可达到良好的清除效果。在田间管理过程中,种植人员还需对其进行适当的浇水,确保其充足的水分,对小麦的生长也具有较大的帮助。在浇水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进行合理分析,针对降雨量相对较多的区域,应当进行少量灌溉。同理,降雨量相对较少的区域,需对其进行大量灌溉,继而有效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另外,在管理过程中,还应当为小麦施加适量的肥料,增加小麦的营养成分,从而确保小麦具有较强的生长能力,有效抵御较多的病虫害。
3.小麦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对策
3.1 病害防治技术
3.1.1 返青期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大量的病虫害,对小麦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威胁,若种植人员未能对其进行广泛关注,则会严重降低小麦质量,无法快速实现农业发展的目标。由此,种植人员在小麦栽培过程中,还需积极引进病虫害防治技术,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其中,在病害防治过程中,种植人员需采取相适宜的技术。返青期间是小麦生长的重要时期,同时,也会出现大量的病害现象,对小麦生长产生较大影响。为此,种植人员需对其进行有效防范,在通常情况下,该时期经常会出现纹枯病,致使小麦出现倒伏等现象,部分小麦会逐渐枯死。在实际防治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当采用药物防治方法,将可湿性粉剂放入水中进行充分搅拌,在其混合后,将相关药剂喷洒在小麦茎部,继而能够对病害进行有效防治,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可有效确保小麦的正常生长,避免受到病害的影响。
3.1.2 抽穗期
在抽穗期,小麦也极易出现病害现象,严重阻碍小麦的生长,致使小麦的产量逐渐减少,质量出现下降的趋势。因此,种植人员应当加强对抽穗期病害的防治,通常情况下,在抽穗期,小麦经常会出现白粉病、锈病等。在该病症出现后,对小麦影响相对较小,不易被种植人员发现,这就要求种植人员应当对此病症进行全面分析,并在该时期对小麦生长情况进行适时监测,了解小麦生长的具体状况,对该病症的出现可做出合理判断,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小麦的生长效率以及生长质量。在实际防治过程中,种植人员需利用相关药物,将可湿性粉剂与有关药剂进行充分结合。同时,还可采用大约0.13kg/hm左右的试剂对小麦进行适量的喷洒,可有效避免相关病害长时间存留在小麦中,影响其正常生长。在防治过程中,还应当保证其具有良好的通风性,并增加小麦的营养成分,以此可使其有效抵抗部分病害,对小麦的顺利生长起到较大的作用。
3.1.3 灌浆期
小麦灌浆期,也是病害的高发时期,应当引起种植人员的广泛关注,该时期病害的防治直接关系到小麦的生长质量,对小麦的栽培具有很大作用。因此,种植人员应当加强对该时期小麦病害的重视,利用相关病虫害防治技术,可有效对病害进行全面防治,避免产生较大的问题影响小麦种植。在实际防治过程中,种植人员可为小麦输入较多的药物,增强小麦的抵抗力,有效减少小麦病害的发生。同时,在灌浆期间,种植人员应当对病害进行深入分析,了解病害产生的原因。针对具体因素制定详细的防治方案,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继而能够对病害进行有效防治,大大降低病害发生率,提高小麦的存活率,此举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较大帮助,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在病害技术的应用下,可有效保障小麦的健康生长,为我国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农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3.2 虫害防治技术
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除了病害之外,还经常出现较多的虫害,以此对小麦的质量也形成较大的威胁,不利于小麦的有效生长。为此,种植人员还需对虫害进行全面防治,不断加强对虫害的分析,了解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病虫,以此对病虫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入勘察,由此做出合理的防治工作。同时,在虫害防治过程中,针对小麦生长不同阶段,应当采取不同的防治技术,在小麦返青期间,会出现吸浆虫,对小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防治过程中,可将锌硫磷药剂喷洒在地面中,可对虫害进行有效消除,避免小麦受到较大影响,从而保证小麦的生长质量,为其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并且,在小麦的抽穗期间,经常会出现麦蜘蛛,会对小麦产生影响,继而造成虫害的发生。在该类虫害防治过程中,可选用聚酯农药对虫害进行驱除,以此可有效消除大量的虫害,防止较多的虫害对小麦形成不良影响。此外,在小麦的灌浆期,也会出现不同的虫害,在该期间通常会存在麦穗蚜。当小麦出现该虫害时,应当采取啶虫脒药物对虫害进行处理,可有效提高虫害的处理效率,充分发挥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作用,从而逐渐提升小麦种植水平。
4.结束语
总之,在小麦栽培过程中,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充分为小麦的种植起到良好的保障。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种植条件要求相对较高,种植人员应当加强对种植技术的应用,对小麦进行科学种植,并对各个环节进行合理分析,继而采取合理的种植方式,利用种植技术增强小麦生长速度。同时,在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中,充分确保小麦的质量在我国规定标准范围内,从而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