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与时代价值
2021-12-23张岩,程蕊
张 岩,程 蕊
(皖西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健康是人类生命意识的朴素希冀与客观映射,是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决定着国家与民族的文明传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卫生与健康工作,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1]48,这为有力提升我国健康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优化完善我国公共卫生治理机制、推进人民健康理论的创新发展等提供指引,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权发展理念的充分展现。
一、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逻辑生成
1.理论逻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从生命意义上审视劳动人民对生命健康的朴素需要,避免其因承担共同劳动而发生有损健康的现象,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整个社会都处于“根本不关心工人阶级的健康和寿命”[2]299之中。可见,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肮脏行为,使工人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因而势必要推翻一切剥削制度并“摧毁”和“打碎”旧的国家机器。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智力与体力的统一发展,又是意志、性格、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其根本驱动力是人的健康。这种健康是现实的,与人的生活资料和生产劳动密不可分,是人发挥自身才能与天赋的前提,也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具有人的发展手段与发展目标两重特性。只有将人的“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相融合,才能实现“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即人的健康不仅是自然条件下的身体健康,也是人在社会活动中才能与天赋的健康,还是人在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发展过程中所创造“自己的历史”的健康。人民如果失去了健康,那么将无法实现社会生产的劳动创造,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则会化为乌有。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人民健康所涵盖的全面健康、全民健康、全周期健康,肯定了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期盼与目标,确立了健康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地位,开创性的将人民健康与国家综合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结合,是新时代我国人民健康事业发展的逻辑起点。
2.历史逻辑:“全面健康”的文化传承
从古至今,人民健康问题始终是社会基础性问题,且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样态。我国传统健康养生文化源自人民健康管理实践与人文思想觉悟,注重从整体意义上强调人的健康,蕴含着丰厚的保健养生、强身健体等思想方法。首先,维持与促进身体或生理的健康。我国古代社会关于人民通过健康饮食、体育锻炼、尊重与顺应自然等方式来保持身体健康的记载不胜枚举。例如,《论语·乡党第十》主张“八不食”,即“臭恶,不食。失饪,不食。……”;《吕氏春秋·尽数》中记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庄子在《齐物论》中谈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还有《太极图》《易经》等都对其作了详细的论述。其次,注重修心养性。中国古代有“形体不敝,精神不散”的说法,包括孔子为《周易》写的《象传》中提到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道家所尊奉的“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养生之道等。最后,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德”性在维持人身体健康与延长寿命的地位和作用。例如,孔子的“仁者寿”观念,吕叔简的“以德养生”思想,孙思邈的“三道”思想,都是意在强调人如果能够达到功高德劭,自然就能实现幸福长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历来强调健康养生、祛病健身”,要结合当代社会新特点“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3]373这为中国传统健康养生思想面向新时代提供良好契机。
3.实践逻辑:人民是国家的坚实根基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一方面,马克思认为,人之所以能被认为是“人民”或“人民群众”,是因为他们通过不断的生产劳动实践创造并推动世界历史的前进。列宁更是直接将“人们”认作为“人民群众”。这表明人民群众是卫生与健康事业前进的推动力,并优先享受由发展带来的各项权利。历史经验表明,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扎根群众,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权利与自由,从群众中汲取强大智慧、丰富经验和巨大能量,才能实现国家与民族的繁荣昌盛。另一方面,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吸收借鉴了党和国家关于人民健康事业的实践经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作为对人民践行初心誓言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推进我国人民健康事业发展的必然取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经过40余年的改革开放实践,我国医疗健康事业进步显著,人民健康事业从注重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逐渐向覆盖医疗、卫生、养老等全方位与全周期健康服务转变。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健康中国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健康服务供给单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供给总量不足、基本医疗保障差异化等。因此,只有将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实践中,自觉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放到首要位置,才能更好的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
1.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健康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前提性保障,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更是广大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景。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3]370,要 求 全 社 会更加关注、重视 妇 女 儿童健康,充分保障妇女儿童健康;坚持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着重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从提高薪酬待遇、优化职业环境、扩大晋升空间等来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提倡绿色环保、勤劳节俭、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定落实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把食品药品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把公共卫生防疫作为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防线,把发展健康事业、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围绕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坚定不移地将“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将医疗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此外,他还强 调:“要 将 健 康 融 入 所 有 政 策”[4]4。这 表 明,在 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将健康纳入考量标准,将人民健康作为中国社会长远的发展目标,将服务人民健康作为一切工作的核心内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5],在特殊时期要关照和保护好困难群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国在整个抗疫过程中最醒目的价值导向,生动诠释了民为邦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集中展现了党对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深情与担当。
2.以维护公平正义作为人民健康事业的价值追求
提倡和实现健康公平,是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人们公平享有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解决卫生健康领域的现实问题,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平性与公益性的价值取向,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出“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务”[3]371,从政策取向和价值理念上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福利、教育、环境和产出四大方面让每位中国公民享有健康公平,依靠法治来维护和引导医疗卫生事业的稳定发展。他强调要“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6],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进行疫情防控工作,提高政府在处理重大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中的依法履职能力,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环节同时发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依宪依法防控的坚实制度支撑,以公共卫生领域的行政法规为基础,构建科学完整的法律框架,全面依法保障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的顺利开展。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是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导向,以人民健康为价值追求,保障每个居民都享有生命健康的权力,保证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分配,确保人民包括弱势群体都能享受到政府的医疗服务,并通过大力提升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防止已脱贫的贫困户因病返贫,为全面决胜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健康基础。
3.以“大健康”理念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切身感受到人民因疾病所遭受的重大灾难,深知卫生防疫始终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头等大事,把搞好卫生防疫工作视为关乎革命成败的大事。1933年,他在《长冈乡调查》中写道:“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致消灭疾病,是每个苏维埃的责任。”[7]310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生命健康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党的兴衰紧密结合,党的历代领导核心都把人民健康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予以考量,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健康事业建设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时代之基,高屋建瓴的为新时代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基于“大卫生”观念提出“大健康”理念。“大健康”是一种全局性的宏观视角,旨在对人民健康进行全面呵护,“大”字所凸显的是全局视角、战略眼光、辩证思维与科学统筹,是人民健康事业内在要素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人民健康空前未有的重要地位。目前,中国健康服务的供需矛盾依旧突出,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改变了人民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促使我国疾病谱发生重大转变,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依然面临严峻形势,需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解决卫生与健康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从2016年到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等一系列关乎人民健康事业的重要文件主题鲜明、方法科学、贴合实际,对人民健康生活、医疗健康服务等方面有着详尽的规定,系统地回答了如何加快推进建设以“健康中国”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基本命题,从国家战略高度为新时代人民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方针和意见。
4.以参与“全球健康治理”作为方法路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是包含认识论、方法论与实践论的完整理论体系,提出要坚持走包容开放的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之路。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中国来说是场“大考”,对世界其他国家而言更是严峻的考验。中国人民同舟共济、团结一心、英勇奋战,向世界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与中国精神,交出了抗击疫情“大考”的完美答卷。病毒没有国界,疫病不分种族。中国以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始终坚持生命至上、以民为本,尽其所能帮助和支持需要帮助的国家,倡导世界各国应联合起来,共同推进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共同佑护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参与健康相关领域国际标准、规范等的研究和谈判,完善我国参与国际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紧急援外工作机制,加强同‘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卫生与健康领域的合作。”[3]373在全球疫情不断蔓延的严峻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提出建议,呼吁各国要加强国际合作,竭尽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大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政治支持与资金投入,加强对非洲等公共卫生体系薄弱国家的帮扶力度,帮助他们有序恢复社会经济发展。中国在参与全球健康治理过程中,为国际应对各种重大疾病、保障世界人民健康、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智慧”,为全世界战胜疫情注入信心和希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添“中国动力”。
三、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1.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行动指南
马克思认为:“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8]12。人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与其他所有社会活动的主体,健康是重要的生产力,人民健康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也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要求。因而,实现人民健康水平的持续提升,既是民族复兴、国家昌盛与社会和谐的高度耦合,又是历史、现代和未来的有机融合。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情、把脉实际,在推进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关于人民健康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强调“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9],是国之大计、民之大事、民生之本,是人民过上美好生活与实现自身发展的关键密钥。我们不仅要实现“小康”,而且做到“全面”,要以补齐短板作为重点内容,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作为抓手,以推动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作为突破口,夯实“中国梦”的健康之基。历史证明,民强则国强、民弱则国弱,正是先辈们用钢铁之躯托起贫困衰弱、久经磨难的旧中国,我们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健康的至关重要性,指出要以切实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为目标,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协同发展,努力促使“人口红利”向“健康红利”转化,为解决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发展领域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奠定新基础,为最终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劲动力和行动指南。
2.为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引
“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健康事业伟大实践中,就如何改变卫生健康领域政策“碎片化”格局、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要、如何化解卫生健康领域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等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是他在结合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新特点的基础上,在将马克思主义卫生理论与我国卫生健康工作有机结合过程中创造性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3]370其中的“康”字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的富裕,而且包括人民的健康。他从战略高度确立了人民健康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大健康”的新型卫生理念,作出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要求尽快健全国民健康政策,在着力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础上,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再深入,建立质高效优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制度;强化全科医生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的健康策略,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加快推动老龄事业与产业的发展,切实解决好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努力消除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健康的消极影响,全面推进人民健康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这些重要论述为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总体目标、工作思路等指明方向,为新时代人民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
3.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基本遵循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传播之快世所罕见,对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使人民健康安全受到巨大威胁。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全程指挥、全面部署、实地考察,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制定周密详尽的抗疫计划,采取切实可行的疫情防控措施,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国家先后调集300多支医疗队的4万余名医护工作者驰援湖北,征用酒店、体育馆、医院、学校等作为隔离观察和治疗发热病人的场所,组织社区和村委会迅速执行群防群控、联防联控方案,尽力满足人民日常生活所需,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筑起铜墙铁壁。“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10],要彻底战胜疫情还需依靠强大的科技“武器”。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等组成统一科技战线,从科学有效救治到精准研判疫情、从研发试验药物到研制开发疫苗、从一线临床技术创新到超算、AI、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落地,为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提供精准防护。同时,在全力夺取疫情防控最终胜利的道路上,离不开法治的保障与服务。要坚持完善疫情防控的相关立法,严格执行疫情防控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妨碍疫情防控的违法行为,加强疫情防控的法制宣传与服务,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广大人民戮力同心、众擎易举、顽强斗争,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坚韧的顽强意志、无畏的精神品格书写了无数可歌可泣和令人动容的抗疫故事,众多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用生命诠释共产党员对党、对祖国和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为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强保障。
4.为世界卫生健康事业贡献“中国方案”
当今国际形势变幻莫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人民健康已成为衡量国家富足兴盛的重要标准,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与外交政策影响力的关键因素。面对全球气候变暖、传染性疾病等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不稳定因素,中国始终秉持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重视本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又注重对世界卫生健康事业尽责。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提出要顺应世界发展之大趋势,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建设,有序参与国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务,加强与各国卫生领域的沟通交流与务实合作,共同抵御和应对各类外部风险挑战,携手共建“健康丝绸之路”,维护各国人民的健康福祉。近年来,全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中国积极响应国际社会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呼吁,主动参与全球卫生治理活动,及时向他国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和现汇援助,依据实际派遣多支医疗队与救援队进行支援。2014年,中国派出163人的医疗队从北京赶赴利比里亚,帮助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并派出检测队赶赴塞拉利昂帮助开展埃博拉出血热监测工作。2018年,刚果(金)暴发博拉出血热疫情,中国派遣多批医疗队赶赴当地进行救助。2020年,全球暴发百年难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财产与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中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与牺牲,得到了国际社会真诚的帮助与支持。目前,国内防疫抗疫形势持续向好,人民生活与社会生产秩序正在稳步恢复,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中国始终坚持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将疫情防控经验与信息分享给国际社会和世界卫生组织,深入开展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国际合作,提倡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机制,坚定支持国际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同心协力打好全球疫情防控阻击战。[11]充分彰显了大国风范和大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