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探究
2021-12-23袁娟
袁 娟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广东 江门 529000)
0 引言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促进商业模式的变革,全球经济开始向数字经济转型。在金融领域,金融科技正在重塑行业生态,传统金融机构纷纷开展科技变革,数字金融技术BASIC即区块链(Blockchain)、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安全(Security)、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和计算(Computing)成为新时期金融发展的关键技术,“无科技不金融”已然成为共识,不少互联网机构也开始了金融科技的创新与实践。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人才需求激增,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8月印发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提出要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之一,优化金融业人员结构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各高校要把握中国数字建设发展的浪潮,培养具有完整知识体系和技术基础的金融科技人才。
1 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科技赋能金融业出现了明显的业态变化:从开始的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办公业务的电子化和自动化,提高服务效率,发展到利用互联网平台与移动智能终端汇集用户数据,打通各参与方信息交流渠道并改革金融服务方式的互联网金融,再到目前的新科技金融业态即区块链金融、人工智能交互、刷脸支付、智慧网点、智能投顾等通过削弱信息不对称,充分发掘客户个性化需求与潜在价值的形式。金融科技深刻影响行业发展,传统金融行业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1.1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
加快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银行业提高效率、培育增长动能的必然选择。传统商业银行的两大功能是融资和支付,而科技的植入让原本线下业务转到线上发展。据2019年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交易笔数达到2852.35亿笔,全银行业业务离柜率达到89.77%。银行纷纷部署智能终端代替柜台服务模式,传统网点不断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支撑下更高效的自动化流程服务,包括客户识别、借贷服务、产品营销等经营管理的全流程数字化。
银行业在聚焦于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方面进行了不少尝试,数字化进程不断提速。如工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公司,推出智慧银行生态系统;农行打造线上融资平台“农银e贷”;中国银行设立了数据资管部进行数据价值挖掘工作;央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上线运营、建行区块链贸易平台累计交易突破3600亿元,跨行区块链福费廷交易平台(BCFT)也于2019年10月作为区块链核心节点行成功投产上线;南京银行以数字化转型为战略,创新应用金融科技技术成立了智慧直销银行“你好银行”,截至2020年6月,南京银行开放银行“鑫云+”交易平台累计获客2622万户,对接各类平台近100家,累计投放贷款3325亿元。据相关数据,到2025年我国银行业金融科技市场规模可超过4000亿元。
1.2 证券业数字化转型
证券业在新技术的驱动下,陆续开启数字化转型。随着证券业务的不断创新,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证券行业发展需求,需要采用大数据技术来利用交易与管理系统的海量数据。在精准营销方面,通过挖掘客户信息数据,对客户进行360度画像,实现更准确地分析客户属性,迅速找到目标客户以获取更多机会。在智能风控方面,证券公司可以构建高效风险控制平台,以数据为驱动进行实时征信、日志分析,非法交易、欺诈预警,及时识别潜在经营风险,满足业务与监管要求。
目前大多数证券公司通过实施APP建设、客户引流等应用,基本能够实现在线开户、在线交易与智能投顾服务。而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深入,如何用数字化技术去洞察、满足甚至引领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对业务流程全面梳理和重构,建立中后台智慧化运营系统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方向,也是证券公司全面提升客户体验,实现主动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的核心要求。
1.3 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
传统保险机构正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实行数字化转型。据统计,2019年中国保险机构的科技投入达到319.5亿元。当前,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大型保险公司已经将“保险+科技”提升到发展战略地位。如中国平安通过构建科技平台,将AI技术应用于代理人渠道,大幅提升承保、保全、理赔等服务时效,实现智慧客服的转变;中国人寿以“科技国寿”为发展战略,建成大数据、智能语音、人脸识别、实时计算、深度学习五大人工智能平台,转变传统商业模式,并通过AI智能模型创新展业模式,精准找到高价值客户;君康人寿打造了数据分析中心平台,能够实现对用户信息的动态更新,以制订出差异化产品策略,还推出了“君易保”移动互联平台,方便客户更便捷地在线自主服务等。同时,技术的应用催生了基于新场景的新型保险产品,如支付宝与中安保险将宠物鼻纹技术应用于宠物保险,识别成功率达到99%。另外,各保险公司也纷纷设立了自己的互联网科技子公司,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与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寻求保险领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等。保险科技的应用能够帮助保险公司创新产品、拓宽营销渠道,同时降低综合成本,增强客户服务效率。
当然,数字技术影响的不仅是行业技术手段的创新,而且意味着所有行业与商业模式的巨大变革。在传统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发生巨变的同时,各类机构也试图进入金融信息化领域,电商、IT、通讯企业等跃跃欲试,未来在金融支付、金融信息处理与金融资源配置方面混业经营趋势更加明显。
2 数字化转型下金融人才短缺现状
随着互联网发展与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金融科技迅速崛起,用户的消费与交易习惯同时发生改变,利用数字化渠道获取金融服务成为主流。人才是金融科技发展的“血液”,然而据相关数据,中国金融科技人才缺口已经超过150万,随着科技进步,人才缺口还会倍增。据《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就业报告》统计,92% 的金融科技企业目前正面临严重的金融科技专业人才短缺。
与此同时,各大机构已经启动相关招聘抢夺金融科技人才,如交行启动了“金融科技万人计划”“FinTech管培生工程”“人才赋能转型”等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工程;平安银行实行“人才引领”,从硅谷、互联网企业引入复合型高端技术人才;中小银行如长沙银行科技人员不断增长,渝农商行预计按照20%~30%的增速持续扩大金融科技人才队伍等。证券行业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更为紧迫,截至2019年末,证券行业信息技术人才占行业注册人员数量的3.75%,由于目前数字化转型尚处于初级阶段,随着转型进程的加速,人才供给不足的现象将更加明显。
3 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难点
人才是金融科技发展的基石,人才供给短缺主要原因是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的人才队伍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金融科技发展的需要。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所短缺的是复合型创新人才,金融复合型创新人才既具备金融业务、信息技术、管理等交叉学科知识,同时还具有用户思维、大数据思维、跨界思维及迭代思维。目前高校金融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3.1 人才培养技能目标不清晰
金融科技由前沿技术带动,由于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及人工智能属于新兴事物并且发展更新速度快,对人才的专业性、复合性、实战性的要求不断增加。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时候,由于对金融科技认识不统一,对人才技能具体需求把握不够,很难设置正确的培养技能目标,从而必然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
3.2 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困难
一个优秀的金融科技人才,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在宏观层面能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帮助企业构建技术创新思维;在专业技术层面,能帮助企业奠定技术基础,为业务创新提供支撑;在实战层面,能够在业务上帮助企业将新技术应用到具体实践,促进产品创新及业务增效。目前不少高校没有或才开办金融科技类专业,没有成熟的教学资源,缺乏符合真实的实践教学内容与专业软硬件教学设施;高校教师相对缺乏行企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属实困难。
3.3 教师团队组建困难
目前,高校金融科技专业办学大体有两个方向,其一是由金融学院办学,认为金融科技属于金融大类的细分领域;其二由计算机学院办学,以科技为主,与其他学院共同培养。不管何种方式,组建一支胜任的教师队伍是摆在各高校面前的难题。要保证团队教师既懂金融又懂科技;正是产业发展初始阶段,聚集有金融科技经验的教师队伍。
4 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思路
4.1 摸清数字化转型脉络,确定培养技能目标体系
高等院校要通过问卷、访谈、研讨会等方式与传统及新兴金融行业企业各层级人员进行调研,同时开展技术课题、企业文化等主题交流活动了解数字化转型情况、未来发展规划、人才具体需求情况,分析对金融科技人才技能的提升要求。通过摸底,归纳总结数字化转型期间所需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的基本特质,基于发展要求与现状确定人才培养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体系。同时要保持与金融科技行业企业的长期调研工作,及时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修订完善培养技能目标,实现动态调整。
4.2 遵循岗位发展前景,产教融合落实教学实践
高校需要了解数字化转型情况下新兴金融科技岗位需求,在教育教学中分解主要岗位所需关键技能,遵循数字化转型趋势将金融与技术要求有效融合,开发数据挖掘、信用评估、风险控制等相关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的技术能力。为了确保高校金融科技发展与金融实践相匹配,需要引入金融科技实践教学平台,依托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的虚拟应用场景,利用其配套教学数据、资源库和模拟系统,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为了让人才素质与企业需求对接,可建立产学研一体、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开展应用型教学、建立产学研基地、定向委托培养、设立“人才订单班”等方式,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标准,按需“定制”金融科技人才最终实现学生的精准就业。
4.3 统筹各方优势资源,形成科学持续的教学生态
根据《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支持高校建立金融科技相关学科体系,推动经济金融、计算机科学、数理科学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加强部门、行业、地方高校之间的协作,统筹政府部门、社会团体、金融行业协会、高校及各金融科技机构与企业的教育资源,集各家之长,推动教育资源共享。比如鼓励校企合作、共同办学,让行业专家、企业金融科技高管、技术人员走进学校授课,组建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在高校内部,同样需要统筹教师资源,可以对现有的金融专业教师进行培训、鼓励参加学术会议与经验交流会,让教师们了解金融科技前沿动态和最新实践,提高教师们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建立教师内部流转机制,让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专业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支持;同时拓宽教师队伍的来源渠道全力支持金融科技专业发展。另外,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先进教学技术,教学活动不必局限在线下课堂,通过云课堂、区块链思维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更生动地理解金融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