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2021-12-23

科技创业月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财务管理

唐 静

(武汉大学 医学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430060)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事业单位面临发展环境深刻变化,其工作内容和业务范围逐渐宽广,经费来源日渐呈现多元化态势,财务管理模式日趋多样复杂,从而导致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日益增加与复杂化。因此,开展财务风险类型分析,研究识别财务风险形态及其成因,加强财务风险监测与管控,对于防范和化解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有效保障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学者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作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内容涉及财务体制、财政政策、风险管理、财务实务、财务信息化等。随着财政政策的变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学者研究的角度和论述也在发生一些变化。李晓玲(2009)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一旦某个财务关系产生财务风险,将通过特定载体发生传导、延伸、波及等现象,从而论证了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传导机制。房迪(2013)通过研究财务风险不确定因素影响,发现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具有自己的特点,有着不同于企业经营活动财务风险的表现。吴建波(2018)指出,随着现今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财政政策发生一定变化,需要事业单位本身具有较好的财务管理能力来加以应对。段军建(2019)通过研究近年来财务内外部风险发展趋势分析,探究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中所存在的问题,认为财务关系权责不明是一个重要原因,提出要建立集权型会计管理制度。许滔、张琦(2020)指出,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使会计电算化出现了颠覆性的改变,事业单位必须顺应时代发展不断优化财务内控信息化建设,推进财务工作规范化与科学化发展。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以财务管理学、风险管理学、信息学等多种理论为逻辑起点和理论指导,在深刻分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类型的基础上,对风险形成原因进行了一般性阐述分析,推导了经济现象之间的深层逻辑关系,形成基本认识;然后针对性运用对应分析方法进行财务风险管控措施的实用论证,提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控的应用思路以及相关措施建议。

本文研究的核心在于:构造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并使之与当前不断完善的事业环境相适应,旨在从一个全面的视角为相关主体提供一些更切实可行、更具前瞻性的思路。既是对我国财务风险类型及其成因前期研究的经验性总结,也是对财务风险管控的归纳式展望和策略性呼应。

1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类型

事业单位是由政府或者社会集资成立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单位,通常以政府职能、社会公益为主要宗旨,从事着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18类社会服务活动。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决定了风险不由人的主观意识而转移,任何一个事业单位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财务问题并承担不可避免的财务风险。由于事业单位性质的特殊性,其财务风险除了具有普通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外,还有自身的一些特殊性质,主要表现为财务预算、财务核算、财务收入、财务支出、财务票据、资产管理、财务制度、财务人员、财务决策、流动性管理风险等。

1.1 财务预算风险

财务预算管理指的是对财务进行预测和控制,在一定时间内对事业单位活动的财务运营进行合理的安排。其主要风险表现为:由于预算基础数据失真,导致核定预算经费数据或编制预算不准确;未按要求将预算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导致预算反映不全面;预算安排不科学、不专业,导致预算执行不到位;未经依法批准擅自变更甚或虚列预算项目,导致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

1.2 财务核算风险

财务核算管理指的是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严格规范财务审批程序,对发生的费用支出及时进行归集处理。财会人员在具体财务核算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未严格执行会计核算规定详细记录和分析财务资金利用情况,未按支出审批程序和支出标准审核支出凭证,财务会计数据出现丢失、泄露、录入或核算错误等问题,原始会计凭证不真实导致出现套取现金等风险。

1.3 财务收入风险

一般来说,财政拨款在事业单位经费中占主导地位,但在部分事业单位或收费领域也会产生一些事业收入,在收入执行过程中因各种原因会引发一些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未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或罚缴分离要求,坐收坐支、公款私存或虚报事业性收入,截留隐瞒、挤占挪用或相互转移事业性收费、罚没款及各项收入,资产处置、出租等经营性收入不入账,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乃至私设“小金库”等。

1.4 财务支出风险

事业单位所需经费主要由公共财政支出,不以经济效益的获取为回报,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预算工作脱离实际,预算约束力不足,离开预算计划任意操作,必然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包括出现资金超预算或不能完成资金预算,没有按照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和额度使用资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预算与实执不均衡或相互挤占,列支成本费用不合理,违规报销、擅自扩大开支、提高开支标准,重大开支不经集体研究,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和奖金,假公济私、虚报发票、套取费用等。

1.5 财务票据风险

财务票据风险是指在实际报销、核销处理预算费用过程中,因票据管理过错而导致财务内部在支付过程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未落实票据管理办法及票据内部审计制度,违反规定领用、开具票据,违规自制票据收费和罚款,使用往来款收据自立项目收费,变造伪造、非法买卖、擅自缴销票据,违规出借转借、串用代开财政票据,毁损丢失盗用重要、空白财务票据等。

1.6 资产管理风险

资产管理风险主要是指在对现金资产的日常管理以及对固定资产的采购、入账、维护、处置等过程中出现的效率低下、资产损耗、收益损失甚至产权流失等风险。主要表现为:违规借支、挪用现金甚或“白条”抵库,资产建档立卡不规范完整,资产账物账实不符,应收、预付款项长期结算不清,固定资产更新、维护及采购不合理,违规改造、出租固定资产,违反程序处置固定资产,大额资产处置不经集体研究,资产应纳未纳入管理范围等。

1.7 财务制度风险

财务预决算管理、会计核算管理、收入支出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经费管理、财务监督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事业单位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前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不规范、不健全或重检更新不及时,财务内审监督制度的缺失、可操作性不强、执行力不够,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内控制度不完善,都是导致财务风险存在的重要因素。

1.8 财务人员风险

财务人员风险主要是指财务从业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决策人员,因其专业素养、风险观念、监督机制等缺失,导致财务风险形成。主要表现为:财务人员职业素养不高,专业胜任能力不强,财会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合理,人员职责不清晰,报表数据不精准,财务信息不真实,财务重大决策过程不规范、不审慎,造成国家资金的浪费,甚至滋生财务人员贪污腐败等不良现象。

此外,对于一些具有事业性收入的单位,例如学校医院等,在财政资金支持不足的情况下可能会采取银行借贷等筹资行为,由此可能还会产生筹资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2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

2.1 风险意识比较淡薄

由于财务管理的特殊性,许多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的意识相对还比较薄弱,如果没有建立起对财务风险的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人员尤其是决策人员没有对财务风险予以高度重视,缺乏必要的财务风险识别、监测、评估和财务风险防范措施,资金运转缺少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很容易形成财务风险。与此同时,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后,事业单位并不能建立起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来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和化解,就会造成不可避免的风险损失。

2.2 基础管理水平不高

财会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比较强,相应对财务人员综合素养及基础管理的要求比较高,也给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筹划的全面性以及系统性都带来了挑战。如果对财务人员重使用轻培养,没有针对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开展必要的培训以及再教育工作,就会导致财会人员只能被动处理日常事务,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主动钻研管理问题。如果财会基础数据不实、基础流程不畅、基础环节缺失,财务决策缺乏审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就容易导致财务资金无法科学、合理、高效利用起来,诱发财务工作混乱,从而发生财务风险。

2.3 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容较为宽广,涉及资产、票据、采购、支付等经济社会的诸多方面,这就要求必须规范财经纪律和制度要求,建立起单位财务的管理支撑与安全屏障。一旦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科学健全,措施内容不够细化完善,缺少业务流程及工作流程的具体内容,在财务管理的模式以及制度上没有形成规范,在岗位职责、流程环节以及人员分工上落实不够明晰,在执行过程中就会困难重重,从而造成财务风险。尤其是伴随财务工作的智能化、集约化、数字化和信息化,财务管理制度更是需要与时俱进。

2.4 内控监督体系不完善

内部控制与监督体系是否健全合理是影响财务管理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如果包括财务制衡、财务监督、激励约束机制等在内的内控监督体系不够系统完善,财务管理的职责权限不够清晰明确,钱账分管与职务分离原则得不到落实,没有实施对财务收支计划、控制、考核的跟踪审计,没有对日常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审查,缺乏科学完备的风险预警及评估机制,都会加大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3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控策略

3.1 增强人员的全面风险意识

要全面树立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全面风险观念,培育稳健审慎的财务风险理念,形成健康持续的财务风险管理文化。深入灌输正确的风险价值观,强化责任意识,加强财务风险预测和监控,警惕容易发生财务风险的环节,不可因是非经营性企业而忽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财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财务新内容,学习新的财务技术,深入了解财务风险的知识内容并进行掌握。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能够及时识别事业单位潜在的风险,并能够运用专业的知识预测该风险可能给单位带来的损失,运用科学的方法降低其带来的损失。

3.2 提高基础管理水平

财务风险的整体管控,必须建立在财务数据、资产、票据、流程乃至人员等内核管理系统提升的基础之上。要加强财务基础数据的审核把关,推进预算约束管理,确保预算编制科学合理,维护财务预算执行力和控制力;加强经费收支管理,严格经费审批权限,规范财务报销流程,严格执行财务支出要求;加强单位资产管理,规范贴签行为,严格国有资产配备管理,完善资产管理责任制,确保账物相符;加强核算管理,全面遵守会计核算规定,保证会计核算真实、准确、完整;加强采购监管,建立采购标准化流程,严格执行集中采购和零星采购程序,确保公开透明;加强票据实质性管理,确保票据真实、支领合规、开具规范、审查严格;加强单位债务管理,研究建立债务动态监控机制和债务预警机制,避免财务流动性风险;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推进财务技能培训,不断提升事业单位财务基础管理水平。

3.3 健全管理制度和内控监督体系

制度的完善是实践财务管理和控制的重要基础。要以财务资源合理配置为主要内容,以财务效能分析为工具,以决策——控制—评价为主线,加强财务管理专业团队建设,健全完善单位各岗位环节流程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明确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权利义务,强化财务岗位制衡和约束机制建设。完善财务管理监督制度,重视内部财务环境的控制,深入落实经费、资产、采购、合同等管理责任制,加强财务人员职业考核考评,健全重大财务决策合法性审查和集体决策制度,深化纪检、财务、审计部门的密切配合,严格财经监督检查,严肃财经纪律,适时实施财务公开,推进“阳光财务”建设;与时俱进更新财务制度,确保财务工作规范有序,从而使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管控,真正实现科学理财与依法治财。

3.4 深化自动化、智能化与信息化建设

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财务管理领域的深度融合。在前端,要建立财务基础核算服务覆盖式应用,推广使用电子票据,推行自动记账、查伪、对账与检测税务风险等,自动生成财务凭证、账本、报表,实现直接的财务数据收集整理和智能核算,提升财务处理效率;在中端,要借助电子信息技术,提升财务支付、财务管理的决策支持,在智能核算和共享服务基础上,实现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与集成化处理;在后端,要推行财务操作的机控,加强区块链技术在财务监督中的应用,建立区块链核算和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实现对财务信息的实时跟踪、审计与检查,在促进财务高效的同时,大大降低财务差错与风险。同时,要重视财务信息安全建设,加强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完善计算机与网络安全措施,做好对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防范,让财务信息系统具有完备的功能、稳定的性能,突破时间及空间对于财务管理的限制,逐步推进实现财务风险管理的数字化、场景化与智能化。

4 结论及建议

事业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树立财务风险控制意识,优化财务风控流程,提高财务基础水平,规范财务操作行为,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完善审计监督制度,深入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培育健康的财务风险文化,真正打造行之有效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财务财务管理
高级会计人才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浅析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如何应用管理会计
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医药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