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建筑结构的加固改造与设计要点

2021-12-23李无穷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门窗 2021年3期
关键词:钢板建筑物钢筋

李无穷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 前言

对于工业建筑加固而言,改造与设计对工业建筑结构的耐用性与寿命有着直接关系,所以要想对人民群众的安全进行相应的保障,就需要对工业建筑结构的耐用性进行相应的提升。

想要更好地提升加固改造技术,让工业建设的整体质量得到更好的保证,在施工过程当中,需要施工人员结合工业建筑结构的实际状况,以此来合理地制定方案。并且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结合工程目标,根据实际情况评估结构加固改造,让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就被发现,并对其制定相对具体的解决措施。对施工的方案进行不断的完善,以此来对工业建设结构与功能进行更好地提高。

2 工业建筑结构的加固改造与设计的原则

2.1 安全性原则

要想对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与设计的实效性进行相应的保障,就要把安全性的原则贯穿到建筑结构改造的全过程当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工作开展当中突发性安全事故的发生。

也正是因为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工作的危险性无法预见,这也需要建筑施工人员应该在保障建筑自身结构加固改造工艺安全的前提下,对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方案的安全性与科学性进行有效的保障,并且对安全人员进行不断的调整,让其能够对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以此来保障建筑当中各个环节的建筑检修工作,让建筑物具有很高的安全性[1]。

2.2 专业性原则

在进行建筑程序的统筹与构建的过程当中,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对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的成败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当中如何对建筑物进行实际调查、建筑物是否满足安全的标准、怎样才能确保建筑物改造各个环节的规范性与科学性,都与工作人员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对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时,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存在,所以要想对建筑物的实际质量进行充分的了解,不但需要建筑人员拥有规范、专业的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技术,还要拥有着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具体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并且能够及时发现建筑物当中的安全隐患,对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工作当中多种现象进行及时处理。

2.3 经济性原则

对建筑结构进行相应的加固改造工作,需要秉承“安全第一”的工作原则,并且为建筑企业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然而要想为企业营造更多的获利空间,就需要建筑企业对更多利润空间谋取的前提下,对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工作的多种利益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并且还要针对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的材料成本,让其能够得到合理控制。

同时还需要对人力资源结构进行合理的配置,保障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工作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除此之外,对不同的施工方案,严格控制与规范材料的适用范围与技术使用范围,有效保障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效果[2]。

3 工业建筑结构的加固改造的技术工艺

由于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建筑的改造技术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可是因为发展时间较短,所以改造的总体还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现成相对稳定的市场秩序,也没有相应的准则规范人们的业务活动。

同时我国建筑加固改造一般都是集中在较为大型的设计院、高校研究所,所以没有形成替代化的生产产业,也正因如此,还需要让相关人员对技术工艺进行相应的升级。

3.1 扩大截面加固技术

在进行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技术当中,扩大截面技术可以说是最为常见的技术,然而扩大截面的主要技术手段,是利用钢筋混凝土与钢筋网砂浆等结构,扩大原有的建筑结构截面。在运用扩大截面加固技术的时候,可以有效的增强建筑物的承载能力与抗压能力。

除此之外,在进行老旧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的过程当中,还能够对锚固件或者剪切摩擦筋的配置来对新旧两个部分进行连接,以此来保障建筑物的承载能力,起到建筑结构加固的效果,并且对建筑承载力的均衡进行相应的保障[3]。

3.2 粘钢板加固技术

一般情况下,都会在建筑物受损部分使用粘钢板加固技术,主要内容就是固定建筑物使用粘钢板的形式,并且还需要加固建筑物混凝土钢筋结构受损位置。可是,当前很多的工程建筑物都没有相应的空间,使得在工程建筑空间当中很难实施扩大截面技术,对无法使用扩大截面的建筑物,通常都是使用粘钢板加固技术。

在建筑梁的底部位置进行粘钢板的粘连,能够有效地增强建筑梁体的抗弯能力,在建筑梁的两侧黏连钢箍,可以有效增强建筑梁的承载能力,所以在具体选择粘钢板加固技术时,还需要结合建筑夯实截面尺寸受力情况与建筑梁的实际受损情况,需要科学合理的选择粘钢板的位置。在使用钢箍的时候,需要在建筑梁与钢箍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在黏连钢箍的时候,还需要在两侧用铆钉固定。在钢箍与钢板两者之间焊接的时候,应该有效地保障焊接持久性,并且还需要通过混合砂浆对钢板外围进行外层保护。然而在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当中使用粘钢板技术,能够有效突破工业建筑的加固限制,以此来最大限度地保障工业建筑的建筑主体承载力与抗剪能力,同时还能够有效保障建筑物使用的安全性。

3.3 移植钢筋加固技术

对于移植钢筋加固技术而言,有着十分较强的实效性,并且还是进行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开展移植钢筋技术的时候,主要是强化建筑物的钢筋承载力,然而施工人员在进行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的时候,通常都会结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并且还需要对钢筋的加固位置,进行灵活适当的安置,在对钢筋之间进行缝隙浇筑的时候,这样就能够让钢筋形成一个整体。

除此之外,移植钢筋可以说有着非常多的优势,不但可以有效保障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的实际质量,还在我国未来的建筑结构改造行业发展当中,有着十分良好的发展前景[4]。

3.4 增设支点加固技术

这项技术其实就是通过给建筑结构内部的支点进行增设的方式,以此来对建筑结构的位移程度与跨度进行相应的减少,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改善建筑结构的受力情况,同时这项技术还是一种较为传统的间接加固技术,通常情况下,都会使用到工业建筑当中,对一些影响较小的部件进行加固加工,就比如梁、板等部件。

由于建筑构件与支点支撑结构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弹性支点加固技术与刚性支点加固技术进行选择性使用,同时在对这项进行使用之前,还需要让施工人员对原来的工业建筑构件进行详细的了解,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按照建筑构件的变形情况对不同的支点加固法进行合理的选择。

3.5 置换混凝土加固技术

其实这项技术就是使用高等级的混凝土置换了工业建筑结构当中原有的混凝土,通常情况下,是在原有建筑因受压区强度差异从而对结构造成影响的情况下使用,还有就是建筑局部损坏十分严重的时候,对此方法进行使用。除此之外,工业建筑如果出现承重构件缺失的情况,也可以使用置换混凝土加快的方式对其进行局部的置换加固,可是这样虽然能够对施工成本与人力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节省,但是施工人员必须提高重视,需要对混凝土新旧部位的加固效果进行相应的保障。

4 工业建筑结构的加固改造的设计要点

4.1 工业建筑结构加固前期准备要点

在进行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开展之前,应该对内容的开展进行合理的方案设计,只有结合工业建筑物的实际分析,才能够制定设科学与专业的计方案。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工程当中存在的隐患与问题,并且在施工方案当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制定对策。

在进行工业建筑结构改造的准备工作的时候,要严格测量工业建筑结构。在对建筑物进行加固改造方案制定之前,通过勘察与测量对工业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且明确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的重点。在对其进行严密监视之后,需提交精密施工最终的策划方案,以此来有效避免误差。

4.2 工业建筑结构加固过程当中的要点

在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施工实际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严格考查地形。因为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工作属于一个整体,不光需要对材料严格要求,还需要分析施工的地质与地形,从而有效避免影响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的因素,结合当地的地质情况,通过科学的方式估算地形与地质造成的工业建筑结构影响,并且确定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工艺与方法,然后再合理配比材料。

可是由于施工材料的不同所有在实际的应用当中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同时材料还有着显著的经济性,所以对材料进行合理配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正因如此,应该有效避免不安全、不科学、不经济的材料,并且严格检查生产厂家与安全质量,还应该相应的明确施工当中所有的工业材料配比。结合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的方案,合理分配不同材料的具体施工方式,不断强化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的专业技能,有效增强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效率[5]。

4.3 工业建筑结构后期保养要点

在对建筑结构开展保养工作的时候,需要对新材料与旧材料之间的结合提高重视,并且结合不同工业建筑物的实际加固改造需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谐控制新材料与旧材料之间的选择。

在对工业建筑结构进行加固改造的过程当中,更多地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同时还需要对不同工业建筑的实际特点进行有效结合,结合区别化的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手段,严格选择施工工业与材料,定期开展日常检查工作,以此来保障工业建筑的稳定性。

5 结束语

在当前建筑工作当中,工业建筑结构的加固与改造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工作环节,所以在对加固改造与设计的环节进行实际开展的过程当中,需要对工业建筑的结构的加固改造与设计的原则进行合理的把控,对工业建筑结构的加固与改造的专业技术进行不断优化,对设计的要点进行充分的掌握,以此来对建筑工作开展的实效性进行有效保障。

猜你喜欢

钢板建筑物钢筋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探讨拉森钢板桩在市政工程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邻近既有建筑物全套管回转钻机拔桩技术
我把一吨废钢筋搬成了三吨
描写建筑物的词语
非加劲钢板剪力墙显著屈服位移角的研究
截钢筋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 of sport training and general cognitive perform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