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前沿及热点趋势
2021-12-23李久佳
◎文/杨 雪 高 峰 李久佳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企业和企业家精神为宗旨,提供物理空间、共享设施和专业化服务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大众创新创业的支撑平台。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推动我国创新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大量学者聚焦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展了大量研究,形成了众多研究成果,是推动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快速发展的智慧结晶。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文献的知识基础、研究前沿、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形成对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的主要脉络,为下一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以理论促实践,助推我国企业孵化器发展带动区域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立完善。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我国也称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因此,设置检索词为“孵化器”或“创业服务中心”,检索时间为2021年1月18日,检索范围为所有字段,共得到1999年至2020年间文献572篇,对全部文献的摘要和关键词进行概览,手动剔除与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内容无关文献70篇,共得到有效文献502篇。
本文以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CiteSpace为分析工具,采用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对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领域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通过绘制文献共被引图谱,根据图谱中的关键节点、聚类及色彩可以分析研究主题的演变,绘制共词图谱配合突现词功能,可以分析研究热点及热点的演变。因此,本文主要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共被引聚类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以及关键词突现分析,来探究我国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趋势。
二、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前沿分析
(一)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高被引文献分析
高被引文献一般是研究领域内的经典文献,对该学术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解读高被引文献,能够发现该研究领域的焦点。本文对获得的502篇文献的引文进行共被引分析,通过CiteSpace软件功能,设置时间切片为一年 (“Years Per Slice”=1),设置节点类型为被 引 文 献 (“Node Type”=Reference),主题词来源设置为标题、摘要、关键词,得到文献共被引网络结果,表1列出了被引频次排在前十位的文献内容。
表1 被引频次前十的文献
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被引用频次较高的文献集中在2005年以前,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对孵化器发展历史的回顾和发展对策的研究,主要聚焦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历程,总结现状和问题,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二是国内外孵化器的理论和研究综述,是开展孵化器研究的基础素材;三是对企业孵化器的绩效评价,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分析企业孵化器运行绩效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上述三类内容构成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的重要基础。
(二)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前沿领域分析
进一步对形成的文献高被引网络进行聚类分析,生成文献共被引聚类图谱,如图1所示。图谱的模块化程度(Modularity Q值)为0.8585,平均轮廓值(Silhouette S值)为0.9513,满足Q>0.3,S>0.5的标准,表明图谱的网络结构是显著的,聚类结果是合理的。
根据图1所示,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领域的共被引网络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模块,通过对两个模块中的文献主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两个模块中的文献对企业孵化器的研究视角分别趋向于宏观和微观,因此,本文分别从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对企业孵化器研究前沿领域进行分析,根据聚类关键词,宏观视角主要聚焦创新创业环境、孵化器理论基础、发展现状以及产业发展,微观视角主要聚焦企业孵化器本身,对孵化器商业模式、运营绩效、服务内容等开展研究。从研究成果形成时间来看,国外对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研究普遍较早,国内研究很大程度上以国外研究成果为基础,进行了进一步深入和细化。
图1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共被引文献聚类图谱
1.宏观视角
宏观视角主要从孵化器研究的理论着手,聚焦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内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现状或问题,研究科技企业孵化器整体情况。
研究主题一:理论分析。国外对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早,形成了较多支撑企业孵化器发展的理论基础,赵佳宝等对西方有关理论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区位优势理论、公司空间扩张理论、空间生产生命周期理论、核心资源理论等,在上述理论支持下,对企业孵化器的类别、阶段、核心资源进行了分类和界定。国内多个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孵化器的概念和功能进行了界定,其中,钟卫东等认为,企业孵化器仿照人工孵化家禽的原理,为创业者提供早期所需的资金、实验与营运空间、技术与管理服务,并引用巫英坚等人研究成果,认为企业孵化器是处于研发和产业化中间的关键环节,是创新成果的重要孵化载体,是连接知识创新源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社会经济组织。Grimaldi R等从组织角度,将企业孵化器划分为四类:企业创新中心、大学企业孵化器、独立私营孵化器和企业私营孵化器;景俊海从目标角度,将企业孵化器分为经典综合企业孵化器、现代综合企业孵化器、专业技术企业孵化器、专门人才企业孵化器等七个类别。国内众多文献还对企业孵化器的资源配置、运行机制、综合评价等进行了研究。
研究主题二:发展现状。美国是企业孵化器的发源地,企业孵化器体系较为完善,本研究主题中,部分文献对国外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为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提供参考。钱平凡将美国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对应不同的运营模式;吴寿仁等对中、美、法、韩四国的企业孵化器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四者在目的、类型、服务内容、政府支持、经营管理模式、所起的作用方面的异同点。更多研究聚焦我国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历程和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并对企业孵化器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林强等发现我国企业孵化器存在着投资主体单一、增值服务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多元化、市场化、效益化、专业化、资本化、品牌化、网络化和国际化,张振刚等也从环境建设、运行机制、资金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发展对策建议。
研究主题三:“孵化器+风险投资”模式。孵化器和风险投资在项目源、管理、资金和政策等方面存在着互补性,正是这种互补性,推动了二者相互融合。一些研究聚焦“孵化器+风险投资”模式,发现我国在孵化器与风险资本相互融合上进程较为缓慢,成效不高,孵化器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依靠的主要是优惠政策、管理理论创新、孵化机制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等,在投融资体制上,没有和风险投资机构形成密切的一体化关系,初创型企业获得的风险投资数额普遍较小。主要原因在于二者目的不同,关注的企业发展阶段、运作方式、服务功能也不尽相同,风险资本投向孵化器在孵企业存在一定的障碍。政府应加大资金定向投入,建立品牌型孵化器,为入孵企业提供优良服务,可设立专项风险基金,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并逐步成为主要投资力量。
2.微观视角
微观视角主要聚焦孵化器本身,以孵化器运营模式、孵化机制以及绩效评价为研究内容,以实证分析为主,通过具体孵化器或孵化企业的案例和数据,进行应用分析,得出关于企业孵化器发展机制的具体结论。
研究主题一:绩效评价。企业孵化器的运营发展情况,对于实现孵化目标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企业孵化器绩效进行评价,找出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资源投入效益最大化,从而可以改进商业模式,提高孵化成效。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研究主要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企业孵化器绩效的影响因素,并选取具体研究对象,开展定量分析。Chan KF等提出了一个孵化器评价标准,包含9项指标:资源集中、资源共享、咨询服务、公众形象、网络优势、集群效应、地理邻近性、成本补贴和资金支持,并运用香港科技园区六家科技创业企业的业务发展数据,进行了评价实践。国内的研究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法、随机前言分析法(SFA)、数 据 包 络 分 析 法(DEA)等定量分析方法,开展实证分析,为企业孵化器研究提供了工具和实践借鉴。
研究主题二:商业模式。孵化器商业模式是阐述孵化器如何整合内外部资源,为入驻企业提供创业孵化服务,获取持续运营现金流或持续盈利,最终实现持续经营的商业逻辑。对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研究主要有四种:一是三分法,即价值链、创新能力、收入模型;二是四分法,即客户界面、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价值网络;三是五分法,即本地能力、价值主张、价值网络、关键活动、盈利模式;四是九分法,包括价值主张、目标客户、分销渠道、客户关系等。聚焦孵化器的盈利模式,企业孵化器是否盈利以及盈利多少,取决于其价值活动的有效组合,盈利最大化取决于成本最小化和收入最大化,实现成本最小化关键是要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最大化实现成本协同;要实现收入最大化关键是要推动服务多元化和孵化质量提升,合理定位和有效选择孵化项目。有的研究从创业服务角度切入,以企业孵化器创业知识服务为研究对象,进行商业模式要素研究。
研究主题三:孵化机制。本研究主题聚焦在孵企业成长,研究企业孵化器如何选择孵化项目和确定退出机制。Bergek A等构建了一个关于孵化器最佳实践的框架,描述了孵化器模式的三个组成部分:孵化项目选择、业务支持和中介性,提出了孵化项目选择战略矩阵以及从强力干预到自由放任的两极战略定位,为研究不同孵化器的孵化模式提供了工具。从企业的孵化链条来看,初创企业在产品化之后存在较大的失败风险,有研究针对此问题,开展二次孵化的体系构建和实施保障研究,并判断二次孵化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Grimaldi R等构建了两种孵化模式:一是以降低初创企业启动成本、帮助对接传统市场资源、寻求与公共机构的联系为主要方向;二是帮助企业获得先进技术、高规模投资、高价值服务,深化协同效应,这种模式针对的是已度过早期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挖掘潜力的企业。对于在孵企业,张力等认为,在孵企业成功毕业的因素主要是创业专用性人力资本、孵化服务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孵化服务包括金融支持、创业辅导、外部资源获取,在孵企业参与“内网络”互动程度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三、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热点与趋势
(一)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关键词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因此,对文章的主题词进行分析,频次高的主题词常被用来确定一个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对502篇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通过CiteSpace软件功能,设置时间切片为一年(“Years Per Slice”=1),设置节点类型为关键词(“Node Type”=Keyword),主题词来源设置为标题、摘要、关键词,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结果,表2列出了频次排在前二十位的关键词。
表2 我国企业孵化器研究关键词
根据关键词共现结果,“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孵化器”作为研究对象,出现的频次最高,符合一般规律。其次,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是“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推动初创企业成长的重要方式,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培育初创企业的方向上存在着高度一致性,但同时在运作模式和培育方式上存在着不同,我国风险投资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成长也有着影响,因此,国内学者从企业孵化器与风险投资融合的角度,对融合模式、机制、路径以及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形成了较多文献成果。在孵企业和科技企业是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化对象,也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在孵企业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合作互动,在孵企业的创业活动、知识产权、研发效率以及成功毕业的影响因素都是重要研究内容,有利于进一步研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机制和绩效。在企业层面,技术创新是学者较为关注的内容,对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服务模式、税收优惠政策等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展开相关研究。在孵化器层面,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商业模式体系构建、演进模式、价值创造等是研究最为集中的内容。在研究方法上,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和扎根理论是国内学者常用的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主要用来分析孵化器运行效率,扎根理论被大多数学者用来分析企业孵化器的概念、商业模式、服务创新、竞争力等方面。
(二)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的关键词突现分析
为进一步对研究热点的演进进行分析,本文对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进行关键词突现分析,通过CiteSpace软件的Burstness功能,形成突发性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
自1987年我国第一家企业孵化器成立以及1988年“火炬计划”启动以来,孵化器作为“火炬计划”的重要组成元素,在全国各地受到大力支持。1996年,科技部出台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具体认定办法,孵化器的发展进入了机遇期,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学术界也更多的将目光投入到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功能以及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促进作用上,因此,从图2可 以 发 现,1999年 至2004年,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的突现关键词为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风险投资、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2005年至2013年,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更加聚焦孵化器本身,重点关注服务能力、服务创新、商业模式等,对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在孵企业模式、完善运营方式推动自身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创新服务、提升运营效率等方面提出具体决策建议。2017年至2020年,创新孵化绩效受到学术界关注,在先前对孵化器管理绩效开展评价分析的基础上,更多加入创新因素,既关注在孵企业的生存成长,也考虑在孵企业的创新能力培育,从具体因素切入,研究社会资本、知识服务、孵化器控制力等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孵化绩效的影响。
图2 1999—2020年我国企业孵化器研究的突现关键词
通过关键词突发性检测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热点的演进与我国创新创业环境的发展有着较高的一致性,随着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的逐渐深入以及孵化器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研究从宏观视角逐渐向微观视角转变。
四、结论及展望
本文通过知识图谱的方法对1999年至2020年期间关于企业孵化器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共被引文献聚类分析和关键词共现分析,探索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的前沿领域、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及演变趋势,得出的结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创新创业环境的发展进程,同时也可以发现我国学术界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呈现的特点。
通过对1999年至2020年期间我国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的分析,可以大致将研究时期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9年至2005年,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文献数量保持稳定,主要基于国内外关于企业孵化器的理论和实践,分析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特点、现状和趋势,从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创新等宏观层面分析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作用;第二个阶段是2005年至2009年,此期间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文献数量增长迅猛,到2009年达到峰值,研究内容涉及较多方面,研究视角逐渐趋于微观;第三个阶段是2009年至2015年,期间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文献数量有所回落但保持稳定,研究视角更加聚焦于孵化器功能,对孵化器商业模式、服务创新以及在孵企业成长路径等方面展开研究;第四个阶段是2015年至2020年,相比于上述三个阶段,文献产出量并不高但创新性较强,围绕孵化网络、资源配置、创新驱动机制、孵化创新绩效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根据四个阶段不同的特点,可以看出,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研究视角整体上呈现从宏观向微观转变的趋势,且研究成果数量总体上保持稳定但仍呈一定下降趋势。可能的原因有两点,一是随着创新创业进入稳定期,全国各类孵化器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而学术界对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关注也逐渐回落,在经过文献数量激增后逐渐趋于平稳。二是学者不再仅仅将研究对象限定为孵化器,而是将视野拓展至孵化网络其他方面,深入挖掘研究创新孵化机制,因此在本文通过“孵化器”和“创业服务中心”关键词进行搜索时,并未获得相应文献,从而未被纳入分析范围之内,造成关于孵化器的研究呈下降趋势。
通过对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脉络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对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研究将会更加聚焦。结合具体实践,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入开展研究:一是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专业化能力建设,聚焦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发展,研究科技企业孵化器进行专业化升级的可能性,为实践中企业孵化器围绕核心产业或专业技术推动建立专业性孵化平台提供参考。二是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组织模式,打破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固有组织模式,研究不同形式的孵化网络对于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的作用,探索更多适应当前创新发展形势的孵化器模式。三是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资源配置,重点突出创新资源聚集,研究孵化器吸引集聚人才、资金、技术打造高水平资源平台的机制,探索推动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的重点举措。四是聚焦政策研究,研究人才激励政策、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对孵化器建设的影响机制和评估方法,为创新创业顶层设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