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2021-11-21乔莉莎
◎文/乔莉莎
一、引言
目前,农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农业数字化深刻改变了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形式。从全球范围看,发达国家将数字经济与传统农业发展相结合,构建农业现代化的产业优势,其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已经取得了突出成绩。
近年来,我国对数字农业的发展愈发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构建数字驱动的产业新生态,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0年,国家发布《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明确提出依据数字化发展新趋势,提升数字经济在农业产业中的应用。2020年和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深度结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政策,推进全方位、全领域的数字化发展,构筑数字时代竞争新优势,2021年8月19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天津市加快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从发展数字经济、营建数字社会、建设数字政府、打造“城市大脑”、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科技公关、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营造数字生态等8方面提出22项举措。
二、文献综述
(一)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从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维度看,数字技术带动了产业效率,推动产业边界柔化、重组产业结构模式以及产业升级四个方面(肖旭、戚聿东,2019)。产业数字化本质在于通过数字科技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释放传统产业蕴含的巨大潜在价值。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传统产业组织的基本单位从企业转向数字化生态,这种数字化生态以企业间的用户价值为出发点,建立合作关系(ADNER,2006)。传统产业所在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区域特征和转型痛点成为其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议题(朱文博浩等,2021;唐毅青,2021)。但地方政策在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科技金融政策(胡欢欢、刘传明,2021),地方政府的行业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邱洋冬、陶锋,2020),地方产业升级促进政策(韩永辉等,2017)等,都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李柏洲、张美丽,2021)。
产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改变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要素流通受到限制的现象。实现不同产业之间的跨界合作(肖旭和戚聿东2019)、改变原有商业模式和价值链(曾德麟等,2021)、实现价值链的跃升(毛蕴诗等,2015),因此,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至关重要。现有研究认为传统产业要大力推进企业智能制造、数字化赋能平台建设、园区数字化建设,并将其作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和路径选择 (吕铁,2019);传统制造业从价值创造的角度重新思考与数字经济的融合,从数据、创新、需求、供给四个驱动赋能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焦勇,2020)。
(二)农业数字化转型
在全球一、二、三产业数字化转型比重中,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程度远低于其他行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发展速度最缓慢。但与二、三产业相比,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潜力更大、空间更足(刘元胜,2020)。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信息,依据数字经济的创新思维,改变传统农业的经营模式和盈利点(张在一、毛学峰,2020)。以农业新型主体为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施主体,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助推我国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转变(孙竹梅等,2021)。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动力和载体是精准农业,因此必须着力推动精准农业在农村的应用,加强对数字经济和数字农业相关知识的宣传与培训,提高人们对数字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必然趋势的认知(刘海启,2019)。
农业数字化转型包含了跨领域和多项技术的集合,是多业态交互、多主体协同、多机制联动和多要素协调的复杂生态系统问题(胡海等,2020)。“创 新 驱 动 发 展 战略”,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定不移地加快数字化发展,强调将知识、信息和数字技术等要素引入农业产业创新发展过程(王海燕等,2017),强调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推动要素、产品、组织和发展方式等多维度的开放式创新,为农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宏观制度环境。
三、天津农业产业数字化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天津农业数字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天津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将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赋能传统产业。但天津是制造业城市,传统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数字化转型仍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阶段(天津市2020经济与社会发展报告,2020),还存在“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不善转、不愿转”问题,因此,天津大力推动传统产业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根本转变。
1.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明显提高
天津农村地区户均配变电容量达4千伏安以上,10千伏网架互联互通率达到100%。2021年9月,天津宝坻区王卜庄镇六各庄村5G基站正式开通投入使用,农村地区5G信号基本实现全覆盖。天津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天津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新定位的重要基础保障,赋予了天津农业产业发展新的意义。
2.“互联网+”在农业农村发展迅速
2016年9月,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印发《关于落实“互联网+”现代农业实施“三网联动”工程实施方案》,方案指出,要加快推进天津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实施“物联网+农业”“电商网+农业”“信息网+农业”(简称“三网联动”)工程。
农村电商现已成为天津现代农业构建农村地区新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重要驱动力。农村电商是天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主要动力,在引领城乡消费内需、重塑产业结构即城乡协调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数字技术在农业供应链方面的应用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5G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天津涉农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加大对供应链系统的管理力度。通过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与政府、上下游企业、农户、消费者等实现重组式创新。以供应链数字化改造升级为突破口,天津农业生产资料的渠道、管理、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参与者协同创新能力增强。农产品供应链构建全方位数字化创新服务体系,供应链的效率高,能有效保障供应链成员利益,有利于农产品产供销环节的对接模式发展。
(二)天津农业数字化转型存在问题分析
1.大数据应用程度低
天津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设备等基础条件不过硬,涉农数据信息资源库不健全,涉农企业的大数据应用仍处在初级阶段。例如,农业数字化转型依赖的专业农业物联网产品和设备有待研发。信息资源共享难度大,实现多级联动和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共享机制还需要漫长历程。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的综合管理模式尚未成熟,整体应用基础过于薄弱,且缺乏统一管理。大部分应用成果只能用于提升农产品配送端,针对整个企业的决策和跨领域发展的方面较少,且尚未从农业全产业链和产业链延伸入手,进行数据价值的革新;农业数字化转型所用数据的挖掘深度不够,与二、三产业相比,当下涉农企业的生产资料数据收集类型较为单一,数据统计和计算方式仍有许多问题。“互联网+农业”起步晚、发展缓慢的村镇,数字化转型不充分,数据探索的成果应用体系不够健全,尤其是在实践过程中,存在重视分析过程而忽略结果的现象,导致出现难以全方位展现大数据在农业产业中的推广实施。
2.农业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缺乏深度融合
数字技术只有和传统农业深度融合,才能推动农业转型升级。而分散的小农户决定了天津农业产业链处于一个相对低效能、高损耗、高成本的产业链体系的基本状态。天津农村地区智慧农业技术产品适用性普遍不强,农业数字技术成果应用有待优化。农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使用大量现代化设备,必须由大批量具有较高数字信息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建设,但农业数字技术专家数量少,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除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农学院等高校开设有关农业管理课程,其他培养复合交叉学科型人才的平台尚未建立。农业企业急缺数字技术人才,但大多数涉农主体不具备数字技术的知识,数字素养较低,使用科技创新成果意愿不高,导致农业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不足。
农村产业空间聚焦程度较低,宝坻区、武清区、蓟州区、静海区等有自己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但其相关产业基础薄弱,未形成产业集群,集聚效应较差。产业链内部企业规模小,层次低,缺少成熟、各种配套体系完善的产业集群,导致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动力不足。
3.农业数字化转型投资成本高
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加速商业模式变革,但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周期长、投入大,劳动力成本和管理费用随之增加。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农业数字化转型起步晚,天津农业数字化转型正处于发展初期,与北京、浙江等地相比,成熟完善的商业运作模式较少。大部分涉农企业的数字化应用局限于视频监控农产品生长,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物联网产品和设备研发力量不足。
部分村镇基层农业管理人员仍未意识到数字经济给农业带来的机会与风险,没有树立数字化治理的意识,缺乏数字化治理能力,没有对农业管理成效进行数字化评价。
虽然近年来天津出台多项助推农业数字化转型、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发展的政策,对新兴信息技术推广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农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加大农业数字技术推广工作任务的同时,也对农业数字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许多农业数字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水平相对较低,又难以跟上技术更新速度,无法保证新技术的推广实施。
四、天津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宏观的战略规划
农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从战略上因地制宜地科学规划和布局。本文尝试从创新环境、价值创造、具体目标、经营主体四个层面进行规划来推动天津农业数字化转型。环境是整体规划的基本出发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农业已经进入数字化转型轨道,数字化理念及相关技术成为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政府要做好天津农业在数字经济时代转型发展的顶层设计。充分利用农业产业大数据,发挥农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创造优势,参与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者(包括天津各级政府、涉农企业、高校等),既要从天津的实际情况出发,也要聚焦建设农业数据共享平台,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信息要素、5G技术等在农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桥梁作用。参与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经营主体要根据转型的不同阶段确定其发展目标和主题,重点解决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政府在经营主体确定目标和主题后,要着力于构建相应的数字化转型保障体系来支持经营主体的目标,帮助其落地,例如政策、财务、组织等方面的支撑以及相应的行动计划。
(二)构建天津农业数字化平台
数字化平台是由一系列开发互补性产品、技术或服务 的 公 司 组 成 (Karimi和Walter,2015),使外部生产者与消费者进行价值创造交互的数字资源组合体(Constantinides等,2018)。数字化平台基于数据库、信息和通信等技术协同治理,并利用算法有效协调多层次、跨领域的经营主体,结成虚拟主体,参与共同治理等事项。数字化平台能够通过数字技术消除农业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跨界障碍,有效实现 “政府引领”“三产融合”“企业实践”的结合。
在数字化转型阶段,大数据作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在产业创新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天津农业数字化平台需要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促进产业创新。在天津农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从智慧农业、政府支持、产业聚集、生产加工、产业链延伸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进行全方位思考,构建“互联网+农业”的商业运作模式,促进天津农业产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农业与二三产业之间的创新融合。要加快推动农业数字化新产业形态,丰富支撑农业数字化转型的产业体系,做强做大做优数字化产业。
利用先进的数字经济思想和技术对现有农业经营业务、流程重新思考、再设计。对生产端的数字升级和赋能,重构产业链条,增强产业链各环节跨边界合作创新,让涉农企业可以突破区域限制,根据地域和资源优势更好地布局工厂,推动农业多产业融合。利用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农业工厂,完成上下游的产业链联动以及产业融合。这样才能加快天津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推进信息化与传统农业和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电子化和数字化,促进农业企业的跨越性发展,并辐射周边地区。
(三)提升区域形象价值,吸附专业人才入驻
农业数字化转型融合了农业科学化生产知识、互联网信息化应用技术、数据化分析技术以及农机设备智能化运用技能等模块,是多部门、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和集合。所以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必须关注高素养复合型农业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
首先,依托天津乃至全国农业高校最新的农业技术、知识,联合农业研究院和相关专家,帮助政府制定农业新技术、数字技术专业培训,提高涉农经营主体的数字经济理念,培养专业农业数字技术人才,强化农业的智力支持。针对天津各区县涉农企业带头人举办数字农业培训,开展国内外数字农业学习交流,才能有效实现天津农业高质量数字化转型。
其次,与农业接触最密切的对象是农民,因此必须要注重提高涉农经营主体数字化素养,设计实施一套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机制。要提升农户的数字经济思维、数字经营理念,同时对相关产业提供业务、技术等培训服务,开展大数据应用、智慧农业的课程培训,为天津农业数字化转型培养既懂农业知识,又能接受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农人。帮助农户熟练掌握智能化生产设备,掌握最新农业市场动态,做出正确决策,使农户真正成为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受益者。
鼓励互联网技术人才及专业农业人才长留农业行业,可直接或间接提高天津市科技类及数字信息技术类的专业人才本地化水平,提高涉农企业自动化管理能力,有效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同时,也为各类创新就业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工作平台。
(四)夯实天津农业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
数字化技术与天津传统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能够推动传统农业的技术创新,催生新业态和新模式。夯实数字化基础设施是天津农业数字化转型创新的重要基础。在新冠疫情爆发后,技术端基础设施建设,物流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网络化被提上日程,新基建在数字经济领域和促进传统农业技术改造和农业产业、涉农企业商业模式革新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且支撑农业文化、乡村旅游、农业物流、农业区域品牌建设等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
天津农业化数字转型作为天津农业发展的创新模式,产业创新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化应用为标志,需要一套完整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因此,天津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需要加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的数字技术应用,充分发挥数字农业的行业价值、商业价值和经济价值。
(五)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
从宏观方面看,政府要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农业数字化转型一方面需要大量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也需要确保充足的资金流转和大量的复合型人才。政府部门必须加大对农业数字化转型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比如设置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政府补贴力度等方式,鼓励金融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到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发展中,建设多元化融资渠道,进一步降低农业数字化转型的资金成本。
另一方面,涉农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适应能力,提高资金流转水平,积极引进先进的现代化农业机器设备,提升企业运营全过程自动化水平,运用自动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科学化的远程控制,对农业生产进行科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