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黑陶工艺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2021-12-23薛童心
薛童心 杜 偶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一、黑陶的历史与现状
(一)黑陶历史文化
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是继仰韶文化后的优秀陶种,是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在红、灰陶之后,窑炉技术趋于成熟,黑陶烧造工艺被掌握,它出现本身就是一种创新。黑陶采用独特的烟熏渗碳工艺,有黑如漆,声如磬,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著名的高柄镂空蛋壳陶杯,最薄处0.2毫米,重仅22克,制作堪称一绝,被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的杰作”。
(二)黑陶应用现状
随着时代发展,烹饪用的黑陶器皿被新材料取代。如今黑陶大多脱离实用,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记忆,转为室内外陈设观赏品作收藏用,或封存于博物馆供人参观。黑陶退居幕后导致大众对其了解愈发局限以至沉寂,造成现状的原因主要有:
1.创新有待提高
虽然手艺人在陶器表面用金属、彩绘、镂空雕刻或瓷片镶嵌等方式进行装饰,但仍未突破传统样式,循规蹈矩,墨守成规。传统黑陶工艺品虽有收藏价值,但受众范围也在缩小,缺乏革新的产品无法抓住人的眼球、把握互联网时代下的良好机遇,黑陶需要推陈出新。
2.传承与推广艰难
制陶艺人年事已高,人才青黄不接,传承人制度不完善。有时因交通不便,黑陶更难以走出乡村等闭塞环境。包括黑陶在内的许多工艺品普遍面临市场需求低、收入微薄、新生力量不足等问题。加之许多少数民族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制作较为分散,制约了产业发展。
随着多种带货方式渗透人们的生活,调研发现虽有店铺以直播制作黑陶工艺品的方式打开市场,但即便是国家级黑陶大师的手艺,观众也仅在个位数,情况不容乐观。
二、黑陶首饰设计
(一)陶瓷首饰的意义
首饰是人们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方式,时代发展下首饰的属性是多变的,传统首饰的价值取决于材料,而现代首饰的价值也可由其设计水平决定。这不仅是工艺的提升,更是观念的转变。优秀的首饰设计能够彰显个人品位、表达自我,满足个性化需求。
陶瓷首饰因纯净、温润的气质在首饰市场已有一席之地,以其成本低廉、原料丰富、可批量生产等优势被众多商家认可。比起体量庞大的摆件,陶瓷制成的戒指、发簪、项链、手镯等首饰别致自然,玲珑精巧,成了打动顾客的敲门砖。
(二)黑陶首饰的优势
黑陶是我们国家独有的文化,但其创新设计寥寥无几,有待后人挖掘。我们将现代设计理念与黑陶结合进行首饰设计,结合传统黑陶文化内涵探索出让人耳目一新、凸显黑陶特色的产品,包含以下优势:
1.与时代接轨
现代设计理念包含“少即是多”的艺术哲学,根据当代的设计流行趋势,顺应时代发展,设计出实用与收藏价值兼备的黑陶首饰,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紧密结合,引起特别是年轻人的关注,赋予黑陶新的生命活力,响应国家振兴传统工艺计划。非遗面临失传的危机,通过创新型首饰设计使黑陶产品多元化,为非遗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向,彰显时代对古老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2.产业扩大
借助首饰日益庞大的市场,带动黑陶效益。黑陶原材料易得,且以大批量购入更为划算,陶泥可重复利用。首饰体积小,用量较为节约。经计算单件产品的陶泥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一次进窑可以烧制上百件产品,量产具可达性,虽有一定失败率造成瑕疵品,成品率依然可观。暂不计人工费的情况下合算成本,将运输破碎、首饰配件等纳入考量,一对耳环的成本完全可控于较低范围。
由此观之,销售价格多因制作者和设计师的附加值有所翻倍,并不会过分溢价直至高不可攀。纵观整个首饰行业,陶瓷首饰的价位都较为受大众接纳,能够以设计而非稀有金属的贵重决定价值,吸引眼光独到者,一般是愿意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这些人也是黑陶首饰的主要目标客户。黑陶首饰的开发同时促进自身和行业的进步,为扩大黑陶产业铺路。
(三)设计出发点与内涵
黑陶颜色统一,其艺术表现语言需通过产品外形变化或表面肌理来体现。黑陶颜色的解读如下:万物起始为黑、混沌为黑,中国传统的“五行”观念中,居于最高地位的就是黑色,它是五色的归宿,纳五色于一体,具有永恒的本质。作为道家的象征色,黑色博大深厚,遮盖浮华,常用来表现坚毅、肃穆、刚正、大公无私,象征着“义”的精神。黑陶所包含的内核有一种沉潜久远的时空性,能够引发人们的哲思。
由于体量较小,进行手工雕刻或打磨时容易发生炸裂或其他意外,设计重点于是放在形态多样性。依据简洁大方、和谐统一、摒弃琐碎、追求极简、注重实用等设计理念,利用扭曲旋转的手法设计成自由奔放,不拘一格的黑陶耳饰,如图1。在首饰设计中,黑陶的“拙”与首饰本身的“精”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黑陶野性、粗犷、自然的独特韵味。
图1 黑陶首饰立体图(来源:作者自绘)
三、黑陶首饰制作
(一)制作流程
由于设计尺寸受到功能性、实用性的限制不宜过大,给制作施加了较大压力。此设计的独特性在于曲线形态变化丰富,而烧制过程产品至少需有一个受力点作为支撑,陶泥难免因重力作用发生非设计形变,影响了原设计的流畅度。
实际烧制包含许多不可控因子,如个体的受热、水分、风速不同、伸缩效果也会有差异,或许会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这样的首饰即使批量生产,烧制的结果也很难找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产品。这本是制作的一个难点,但因现代人越来越喜欢个性化、定制化的物品,大众审美的多元化,陶瓷烧制中的多变性反倒成为它受追捧的一大因素。我们决定尊重个体因窑变而产生的微妙变化,不使用呆板的模具作为复制手段,而采用手工成型——这也是最适合它的加工方法,能够得到每一件都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作品。
由于手艺人加工有一定成本,在其烧成黑陶主体部分后,我们自己采买首饰配件进行DIY收尾。饰品设计所需材料种类多样,各部分配件的比重也有所差异。原本烦琐的一件产品,将整体分解,按步骤制作,可将问题简化,通过组装、粘接得到理想效果,最终做出了黑陶耳饰的成品,见图2,图3。
图2 正面效果
图3 侧面效果
(二)遇到困难与规避方法
最初找寻的制作黑陶工艺品的师傅并不适合首饰加工,师傅擅长大件成型塑造和表面镂空雕刻,但在首饰方面无甚经验,制作的黑陶部件略显笨重,不够精致,难以褪去工艺品的风格基调。后期我们及时调整,去往景德镇寻找擅长加工首饰的年轻工匠,他们思维活泛,装饰手法多样,极富首饰加工经验,制作出了我们理想中的轻盈、美观、实用的产品。
此外,原产品方案最内层直径不到2cm,在这种尺度下,陶泥进行手工造型非常困难,于是我们决定舍去最内层设计,保留外围两圈。这样的简化遵循内密外疏的原则,考虑了设计的节奏韵律。若完全复制原方案易成品分量感过重,加之黑陶的色相本就较为厚重,给佩戴者施加了心理压力,简化后实现了质的飞跃,整体因中空而更显轻盈。从设计图纸到三维立体化实物面临诸多困难,设计者不单要设计思维成熟,也要对工艺有所了解,才能在图纸阶段思虑到工艺特性和制作难度从而推断产品的可达性。过程需保持敏锐,随时发现问题,懂得优化,产品终会成功。
陶瓷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尤其黑陶更可以说是“华夏艺术之魂”,但随着时代发展,黑陶面临诸多困难遭遇发展瓶颈,古老的艺术难以在节奏快速、流量充斥的时代扎稳脚跟,因此,推进领域融合进行创意设计成为扩大非遗传播的又一途径,会使更多人关注到黑陶这一极富意蕴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