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任务为驱动,让学习“真实”发生
2021-12-23唐若若
唐若若
一、案例背景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育部,2021)明确指出,学校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
在“双减”政策下,学校陆续开展了课后托管服务与课程,但是现阶段课后托管课程项目不够丰富,还是以学生无目的自习为主。因此,课后托管效率不高,学生缺少学习动机与目标,学有余力的学生未能进一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二、理论依据
为提高课后托管服务质量,开展基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后托管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或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一种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在任务驱动的教学下,教师是引导者,学习者是中心和主体。而教师不是知识的讲授者,而是项目活动的设计指导者,更关注学习者的知识构建。布拉夫(N.S.Prahhu)认为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任务而不是他们正在使用的语言上时,他们的学习会更有效率。
三、教学案例
1. 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来自外研版七年级上册第四模块healthy food。教材难度适中,话题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而七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掌握学习策略,缺少学习方式的指导,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亟待培养。
笔者将着重阐述如何通过以任务为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案例概述
本模块词汇量多、知识点较为分散。教师通过课前的任务布置、语料的提供、托管课中的组织讨论、课后的任务布置,驱动学生自主收集、整理资料,运用知识,丰富知识面,同时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课中、课后的任务布置】
【案例分析】——教师“教的多”不如学生自主“学的多”
本模块关于食物的单词很多,但是大部分像milk, rice这样的单词大部分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掌握,如果教师不拓展更多内容,那么就会出现优秀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因此基于学情,教师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让学习真实发生。
1)新单词如何习得:在课前,教师让学生自主去查找收集单词,这样会有更多丰富的内容的产出,学生也有更多选择性,给教师带来惊喜!学生分享里包含了一些如spagetti、lobster这样有难度的单词,这些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激发了学习动机。
2)可数不可数如何分清:单词的可数不可数是这个模块的难点,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单词是可数不可数,而是让学生自主判断思考去分类,教师提供语料,让学生在文本中去观察发现这些但是可数不可数,如I like apples这样的句子,说明apple是可数的,告诉学生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看更多的文章、查找更多的资料去观察、思考、讨论,这样把原本枯燥的可数不可数这样的任务变得有意义、有意思。
3)自主思考如何落地: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食物金字塔”,探索其中的意义,分享见解,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词汇,同时明白如何健康饮食。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教师告诉学生,我们应该多吃蔬菜、水果,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查找资料、分析食物金字塔的方式自己感知。通过分享、讨论,学生对于健康饮食有了批判性的认识:不是所有的食物都是健康的,而是应该注意适量。这样有思维含量的结论不是由教师“鸡汤式”的直接告知,而是学生自己探讨出来的。其次,如何健康生活这一问题的驱动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学生讨论激烈,产出也十分精彩。
小组A提出:要健康饮食,并分享了一些健康饮食的想法和思考。
小组B提出:要多运动,并且说明了运动的必要性和好处。
小组C提出:要注意睡眠,并且说明了睡眠的必要和缺乏睡眠带来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英语是沟通的工具,学生很自然地习得一些表达和词汇,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批判性、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达到了“真实学习”的效果。
四、案例启示
在“双减”之下如何充分利用好课后托管的时间,以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的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教导者”到“组织者”
大部分的教师尤其担心七年级的学生什么策略、方法都是未掌握的,因此“手把手”地教导学生去完成一个個任务,使得原本可能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变得毫无难度,学生无法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过程式的体验和摸索。教师组织学生一步步做什么任务即可,而方式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琢磨、与伙伴探讨。
教学内容的转变——从“填鸭式”到“点拨式”
教师不能总想着要教得“多”、教得“全”,而不考虑学生实际学习的效果。老师讲得越多,学生思考需求就越低,自主探索欲望就越低,无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把整理重点知识和逻辑关系的任务交给学生。比如作文的教学,不要把所有的句型、框架直接给学生,而可以“点拨”式地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作文是好作文,让学生自己去“悟”,去探索。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21.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Prabhu , N.S. ,Second Language Pedagogy: A Perspectiv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