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开展“四育”改革的思考
2021-12-22刘佩云
刘佩云
著名学者顾明远提出,“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教育不仅仅传播知识,还应该教育学生热爱生命,尊重自然万物,懂得感恩。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立足实践,基于现实生活,在幼儿园原有的课程基础上,恰当、适宜地对幼儿进行自然教育、生态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等,让幼儿获得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懂得感恩等终身受益的品质。
一、幼儿园课程中融入自然教育
我国学前教育奠基人陈鹤琴先生在其“活教育”理论中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最好的活教材,要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幼儿对周围的各种事物都有强烈的兴趣,他们喜欢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并喜欢自己动手探究和解决一些问题。教师不可脱离自然实际空谈教育,学生也不可脱离自然实际空谈学习。总之,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儿童的学,都要结合真实的自然环境,依附真实的自然条件,才能使得教学活动获得最大的效能。教师可引导幼儿在自然中进行观察、种植、照料、欣赏等各活动,一样可以达到甚至超出课堂教学的效果。
让儿童置身于真实的自然环境学习,对孩子进行自然教育,就得先让孩子走进自然中。
一是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让儿童亲近大自然。在信息科技时代,手机、电视、电脑、游戏机等电子产品充斥着幼儿的整个生活生长环境,有的家长甚至为了省事,把幼儿交给电子产品,让孩子长时间地看电视、看手机或玩游戏,只要孩子不哭不闹即可。这些都让幼儿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要让幼儿有机会接触大自然,首先得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户外时间幼儿应隔绝一切电子产品,成人应该心无旁骛地在旁边陪伴幼儿。
二是把幼儿带到大自然中去。教育的功利化容易导致教育价值的取向偏重于“智育”,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唯分数论”的思想根深蒂固。很多家长不愿意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很多幼儿的活动空间也仅限于幼儿园、学校、家庭,或者是校外的培训机构、游乐园。这些将致使幼儿错过了自然教育的黄金时期。卢梭将童年时期视为最接近自然状态的阶段,一是因为幼儿与自然的关系更加纯粹与自然;二是这个时期幼儿仍然保留着单纯、自然的品质;三是幼儿对自然环境充满好奇,如果能在这一阶段提供丰富的自然学习材料和环境,将为幼儿一生的成长成才打好良好的基础。
三是挖掘自然教育价值与内涵。带领幼儿亲近自然、认识自然万物,不仅仅是为了让幼儿认识各种生物,其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超越自然看自然,知道人类与自然万物并非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和谐共生、和平共处的关系,认识到地球是人与其他物种共同的家,其他物种同样也有在地球上生存的权利。
总之,保证充足的时间,把儿童带到户外,带到自然生态的环境中,让儿童亲近自然,充分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为孩子将来健康的一生奠基,将是成人送给孩子人生的第一份最好的礼物。
二、幼儿园课程中普及生态教育
美国人类学家和生态心理学家布朗分布伦纳指出,儿童是在一个复杂的关系系统中成长和发展的,影响儿童个体发展的环境不仅包括了儿童周围的环境,还包括了大的社会、文化环境。由内往外分成四层:微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最外层的宏系统。其中宏系统是存在于这3个系统中的文化、亚文化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广阔的社会意识形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儿童知识经验的获得。
生态教育关系国民生态意识的形成、国民生态行为习惯的培养,关系整个民族、整个人类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向来重视生态教育,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倡导全社会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党的十八大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详细阐述生态文明建设的设想及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他还提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首次对生态学作出定义: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生物环境,这是一个物质环境;二是生物环境的相互关系,这是非物质环境。也就是说,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生物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科学。21世纪以来,工业大发展,人类为满足其发展需求不断地在大自然中获取更多的资源,对大自然进行无止境的掠夺,从而一度出现在严重的生态危机。1976年,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首次提出教育生态学,呼吁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健康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理解、包容的环境中学习成长。本文所指的生态教育,更侧重于对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的正确认识的教育。
可见,生态教育并不是简单的物种之间的竞争与淘汰关系,而是生物多样性并且各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在自然界中共生共存的关系。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生态教育意识,了解生态教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践行生态教育。儿童的成长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范的过程,简单地说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在自然世界里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从学前教育阶段开始普及生态教育,把生态意识、生态素养的种子植入幼儿的心里,让其从小在心灵深处打下这种情感、态度和行为的烙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种子会生根发芽,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在幼儿园课程中加入生态教育的内容,这个内容不仅仅是一些生态知识,还包含一些生态文化、生态健康、生态价值、生态伦理、生态美学、生态文明等等。生态教育从娃娃抓起,像普法一样普及生态教育。
三、幼兒园课程中实施生命教育
2020年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一些人猝不及防地离开了;也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一些人成为人民英雄。这次特殊的生命体验,让人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更期待自己的生命得到关怀与尊重,生命质量得到提高与升华,生命价值问题再次受到关注。教师可以以这次疫情危机对幼儿进行深刻的生命教育,选择适当的时机,适当的环境为幼儿上好生命教育课。
在学前阶段当中开展生命教育,不仅仅限于幼儿园,也应该结合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确保良好的教育效果。一方面,要对幼儿教授正确的生命观。教育幼儿正确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自己的生命,保护和善待他人的生命,积极生存,健康生活,并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也要教会幼儿认识死亡,正确面对和理解死亡。有些幼儿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或宠物死亡,容易产生一些消极的心理和负面的情绪,要及时对其进行干预和教育,让幼儿知道死亡是自然万物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生命过程,帮助幼儿树立科学、合理的死亡态度,消除其对死亡的恐惧。正确认识死亡、勇敢面对死亡,将来才有可能更好地规划人生,更容易找到生命的价值。
四、幼儿园课程中践行感恩教育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有无数人不顾个人安危、前赴后继地投身抗疫战斗中,这些我们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保护着我们的安全,可以由此对幼儿进行深刻的感恩教育。
2020年上半年,因疫情影响,幼儿有一段时间停学在家,幼儿深刻感受到了疫情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影响。如今生活恢复正常,这是因为很多人为了给大家一个安全的环境、舒适的生活而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换来的。抗疫期间涌现了无数感人的事迹:84岁高龄仍奔赴疫区指导工作的院士钟南山,参与火神山医院建设的挖机工人王伟,还有一线的医生、护士、警察、工人、公务员,等等,这些人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迎难而上。在最艰难的时候,我们留在家里,但他们离开亲人到最危险的地方。教师可以运用众多的感人事迹,让幼儿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感谢这些默默奉献的人。
幼儿园还可以把感恩教育的主题进一步拓展与深化。让幼儿知道每一个生命都是母亲十月怀胎后才到这个美丽的世界,除了父母,身边还有很多爱大家的亲人、朋友,要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谢亲人的照顾,感谢朋友的分享,感谢老师的教诲,等等。另外,让幼儿知道还有很多他们不认识的人,为科技進步、社会发展,默默地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他们打造更加幸福的生活,也要感谢这些陌生人。
幼儿园可召开一个班级故事分享会,让幼儿讲讲自己与身边的人的故事;阅读关于感恩教育的绘本资料,与幼儿一起探讨应怎样感恩身边的人——除了说声谢谢外,还有什么方式表达爱和传递爱,让幼儿说说怎样更好地爱身边的亲人、朋友,等等。让感恩教育不仅是口头上说声谢谢,还深入幼儿的内心,让幼儿学会以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恩情感,从而学会要爱自然万物,爱自己,爱他人。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13(9):85.
[2]陈梁.生态伦理视域下的儿童自然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9(12):14-19
[3]疫情下的思考:生命原则与生命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20(6):117
[4]虞永平.在疫情中重新认识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20(6):3-8.
[5]温远光.世界生态教育趋势与中国生态教育理念[J].高教论坛,2004(2):52-55.
[课题:2020年广东省教育厅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职扩招专项“院园融合提升幼儿园在职教师专业素养的行动研究——基于‘东莞市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计划’”(编号:JGGZKZ2020007)。]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