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荣格原型理论视角下的中年危机

2021-12-22刘海荣

今古文创 2021年47期
关键词:荣格

【摘要】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观点,中年阶段是人格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要突破僵化刻板的人格面具的束缚,整合潜意识中对立性别的特质,即男性的阿尼玛和女性的阿尼姆斯原型意象。影片《克莱默夫妇》中男女主角结婚七年后经历的一系列危机与转变,反映了中年时期的心理特点和人格发展主题。

【关键词】 荣格;原型理论;中年危机;《克莱默夫妇》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7-0097-03

“我走过我们人生的一半旅程,却又步入一片幽暗的森林,这是因为我迷失了正确的路径。”[1]正如但丁在《神曲》 中所描述的,中年阶段(大约35岁至50岁之间)由于感到青春流逝,年少时期的梦想破灭,健康、事业或婚姻家庭的变化等,人们常常会陷入迷茫失落之中,产生持续的厌倦或抑郁等情绪反应。因此,人们常常把中年时期的这种生理及行为上的不适应和心理上的不平衡称为“中年危机”。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对中年危机做了广泛而深入地研究,提出了不同的应对方式。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认为,中年阶段是一个关键的心理转变时期。他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人生上半场,要处理的课题是身体的成熟及社会的适应;人生下半场,则是由心灵的与文化的发展和目标所主宰。”[2]

电影《克莱默夫妇》于1979年在美国上映,由于两位主演达斯汀·霍夫曼和梅丽尔·斯特里普深情精彩的演绎,加之剧本真实再现了美国当时婚姻家庭的真实状况,该片上映后获得了极大成功,于1980年获得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等五项大奖。影片讲述的克莱默夫妇结婚七年后经历的一系列危机与转变,反映了中年时期的心理特点和人格发展主题。本文将运用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原型理论,来分析克莱默夫妇二人在经历中年危机时的不同表现,以及男女两性在中年时期不同的人格发展任务。

一、荣格原型理论简介

根据荣格的理论,人格结构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组成。意识是能够被个体觉知到的部分;个体潜意识包括被压抑的经验,被遗忘的记忆、知覺等;集体潜意识是先天遗传的,是世代的生活方式和经验在人内心的烙印。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的原型,原型是人的原始经验的总结,是心灵的普遍形式,是想象、思想或行为与生俱来的潜在模式。原型意象是原型呈现给意识的形式,是原型的象征性表现。“原型理论对荣格整体的心灵构思极具关键性。事实上,它是荣格学说的基石。”[3]主要的原型意象包括: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阿尼姆斯等。

人格面具(persona)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本义是演员为扮演某个角色而戴的面具,荣格用这个词来表示一个人在面对周遭世界时呈现给外界的形象,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与人格面具互补的是阴影。阴影是被自我意识拒绝而压抑下的部分,常常是违反社会道德或习俗传统的内容。阿尼玛是男性内在的女性特质,与此相对,阿尼姆斯则是女性内心的男性特质。因此在荣格看来,男性是外阳内阴,女性则正好相反,不论男女都具有阴阳两种成分与特质。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和阿尼姆斯这几种原型意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中年阶段的种种危机与救赎与这几种原型意象有着密切联系。

二、人格面具与中年危机

人格面具是个人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满足社会、家庭及他人的期待而形成的。人格面具与个人的社会角色有关,如同演员容易认同自己扮演的角色,为了寻求社会和他人的认同,人们也容易过度认同自己的人格面具而形成一种刻板的形象,导致真实的个性就无法展现出来。

《克莱默夫妇》反映了美国六七十年代的婚姻家庭状况。二战期间很多美国女性走出家庭参加工作,这引起很多保守派人士的不安。他们担心女性参加工作会打破传统性别分工,抢占了男性的就业机会,因此鼓励女性回归家庭。“自1949年以来,对美国妇女来说,女性的完美,就只存在唯一的一种定义,那就是主妇加母亲。”[4]

美国著名社会改革家和女权运动者贝蒂·弗里丹在其著作《女性的奥秘》一书中,描绘了当时媒体极力塑造“幸福的家庭主妇”的真实状况,由于无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很多女性陷入空虚和痛苦之中,弗里丹甚至用“纳粹集中营”来形容她们的处境。《克莱默夫妇》中的女主人公乔安娜正如弗里丹在书中描述的女性一样,从史密斯学院毕业以后,她曾经在一家女装杂志社工作了几年,婚后因丈夫不支持而放弃工作。做了几年家庭主妇之后,乔安娜的苦闷与日俱增,而丈夫一心忙于事业无暇顾及她的感受。在结婚七年后的一天,她毅然离开了丈夫和六岁的儿子离家出走。

人格面具是为了适应社会需求而形成的,它可以让人获得社会认同和归属感,但是人格面具也会阻碍个人的发展。被限定在妻子、母亲和家庭主妇的人格面具中,乔安娜的自我价值无法充分实现。这种性别刻板印象同样也限制了男性的人格发展,全心投入事业的克莱默先生泰德也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丈夫和父亲。自我与人格面具之间总是存在着矛盾,自我是朝向分离与个体化的方向发展,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人格面具寻求社会的归属和认同。中年时期,自我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僵化刻板的人格面具必须被改变或修正。荣格认为,心理发展的方向是对立面的整合,因此要从刻板的人格面具中解脱出来,就要在某种程度上整合其对立面的阴影。阴影类似于弗洛伊德理论的“本我”,因为不被人格面具所接受,所以常常被体验为邪恶或不道德的。如果乔安娜无法意识到自己压抑到阴影中的需求和愿望,她就无法挣脱僵化的人格面具的束缚。影片中乔安娜为了追寻自我价值而离家工作,打破了自己精心维护的理想的母亲和妻子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当时的社会道德。但是由此她却成了一个更完整的人。而泰德在妻子离开后,也被迫改变了之前刻板的男性角色,开始学习做一个真正关爱理解儿子的爸爸。夫妻二人的人格面具都变得更有弹性,更能适应新的身份与角色。由此可见,中年时期人格面具与阴影对立冲突的危机,也是人格得以发展整合的转机。

三、阿尼姆斯与女性中年危机

如果说人格面具与阴影是正负相对的原型意象,阿尼玛与阿尼姆斯则是阴阳相对的原型意象。人格面具是个人在面对外在世界时采取的态度,可以让人更好地适应社会。阿尼玛与阿尼姆斯则是更深一层的原型意象,是个人与集体潜意识之间的桥梁,帮助个体面对心灵深层的思想、意象与情绪感受等。

阿尼姆斯是女性内心的男性人物形象,荣格认为,男女两性内心都具有异性的特质。女性展现出来的是温柔接纳充满情感的一面,但是在人格面具背后却有刚强理性的一面。跟其他原型一样,阿尼姆斯也有正负两面。当女性没有活出内在的阳性特质,没有意识到阿尼姆斯的力量时,阿尼姆斯常常表现出其负面特质,比如强悍冷酷、冥顽不化的观念或者对自己的贬低与批判等等。当女性开始探索自我价值,努力活出自己的内心的创造力时,她内心的阿尼姆斯便开始显示出其积极的一面,赋予她勇气、坚强、决断力、客观精神等阳性特质。

作为全职家庭主妇和母亲,乔安娜展现的是女性的情感、关怀、滋养、包容等女性特质。当时刻板的性别分工让她的创造性天赋无法得到发挥,得不到丈夫的理解与支持让她失去自信而陷入苦闷空虚之中。当她终于鼓起勇气离开家庭去寻求自己的事业时,她开始整合内心阿尼姆斯的力量。一年半之后当乔安娜回来争取儿子比利的抚养权时,她已经是纽约的一名服装设计师,工资甚至超过了丈夫泰德。她感到自己重新变得完整,有信心可以独立抚养儿子。在争取儿子抚养权的官司中,面对律师的质问,乔安娜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我非常努力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我不应该因此受到惩罚。”

影片的最后,法官把比利的抚养权判给了乔安娜,但是当乔安娜看到父子间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时,主动放弃了儿子的抚养权。这样的结局看起来像是对乔安娜离家出走的“惩罚”,将女性的事业与家庭对立起来,似乎意味着女性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就必将损害或失去家庭,这也反映了当时保守的男权主义价值观对女性的限制。事实上,乔安娜的离家迫使泰德担负起照顾儿子的责任,反而促成了父子关系的重建。她自己也寻回了内心的力量,发展出了独立、坚毅、勇敢等阳性的阿尼姆斯特质,她的人格变得更健全、更有力量。正如乔安娜所说的,她不应该因此受到惩罚,因为这正是她中年时期必经的人生旅程。

四、阿尼瑪与男性中年危机

阿尼玛是男性内在的女性特质,“在男子的心灵中,阿尼玛是一切女性心理倾向的化身,诸如模糊朦胧的感情、心绪、事关未来的征兆预感,非理性的接纳性、个体之爱的能力……”[5]

根据荣格的观点,外表阳刚的男性在潜意识中也具有感性、接纳、温柔、哺育等阴性的阿尼玛特质。强调男主外、女主内的刻板性别分工,不但禁锢了女性的创造性才能的发挥,也限制了男性人格的丰富和情感的深化。在乔安娜离家之前,泰德一心忙于事业,没有很好地尽到丈夫和父亲的职责。他不知道儿子读几年级,对妻子的感受也不能同理和关注。直到他被迫独自照顾儿子,他的阿尼玛特质才开始得到发展。

跟阿尼姆斯原型一样,阿尼玛也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消极的阿尼玛可能表现为烦躁易怒、反复无常或沉默抑郁的心绪,或者让男性陷入一种头脑的智力游戏而远离真实的感受力和生命力。作为潜意识的原型意象,阿尼玛无法被直接意识到,常常被男性投射到外在的某位极具吸引力的女性身上,成为他疯狂追求的对象,如同中世纪的骑士对女性的崇拜和追求一样。然而,这种将作为阴性特质的阿尼玛投射出去的行为并无助于男性人格的完整,只有将阿尼玛视为自身内部的一种特性和力量,一个人才能统合他的潜意识人格,将这种阴性的力量纳入他的生命。

乔安娜离家后,泰德被迫在工作的同时担负起照顾儿子的责任,在陪伴儿子的过程中发展出关爱、耐心,学会了倾听孩子的心声。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跟乔安娜的关系。他跟儿子解释道:“妈妈之所以离开是因为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要她成为某种样子的人,变成我想要的那种太太,但她不是那样的人……她想跟我谈谈自己的感受,而我却并没在听。我太忙了,心里只想着我自己。”

在法庭上,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乔安娜的歉意和理解:“有许多事情我不了解,如果能够重新再来,我会以不同的态度处理很多事情。”他开始突破刻板的男性人格面具,“谁说女人天生就比男人更适合做父母,谁说女人就比男人更富有情感?”感性与同理、包容与接纳等阿尼玛特质开始整合到特德的人格中,这让他开始真正理解女性的心理和感受,也让自己的人格得以更加健全和成熟。

五、结语

根据荣格的观点,人生的上半场主要是社会适应和人格面具的形成。中年阶段作为人生下半场的开始,则要突破僵化刻板的人格面具的束缚,突破家庭和文化因素的限制,而且要整合潜意识中对立性别的特质,即女性的阿尼姆斯和男性的阿尼玛原型意象。因此,中年阶段遭遇的种种危机也是人格进一步健全成熟的转机。

《克莱默夫妇》中,乔安娜和泰德的转变印证了这一中年阶段的旅程。二人都突破了传统刻板的性别角色,乔安娜通过创造性的设计工作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将阿尼姆斯的正面特质融合进自己的生命,泰德则通过照料儿子发展出阿尼玛的阴性特质。穿越了中年危机的幽暗丛林,他们将带着内心的力量和洞见充满信心地面对人生的下一阶段。

参考文献:

[1](意)但丁.神曲·地狱篇[M].黄文捷译.南京:江苏译林出版社,2011.

[2](美)莫瑞·史丹.转化之旅[M].伍如婷等译.台北:心灵工坊出版社,2012.

[3](美)莫瑞·史丹.荣格心灵地图[M].朱侃如译.台北:立绪出版社,2017.

[4](美)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M].程锡林等译.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99.

[5](瑞士)荣格.潜意识与心灵成长[M].张月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作者简介:

刘海荣,女,硕士,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荣格
“神秘选手”实现项目突破
恰好夏风微甜
荣格:神话与集体潜意识
介绍荣格的比较文化研究以及对此可能的研究方向
荣格铸就了一部“神秘天书”
荣格启航
大鹏展翅 腾飞直销九万里
从“爱”到“可持续爱”
理性的回归
荣格:品质见证实力 稳健缔造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