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下的《紫颜色》

2021-12-22王春兰

今古文创 2021年47期
关键词:女性主义

王春兰

【摘要】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是同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的《紫颜色》在美国纽约时代报上连续25周上榜。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出发,借助对男性霸权压迫的描写,挖掘《紫颜色》中各类女性形象的内涵意义,进一步探讨女性解放的出路在于经济独立、互帮互助、肯定自己、超越自己。

【关键词】 《紫颜色》;女性主义;自我解放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7-0006-02

一、引言

艾丽丝·沃克(Alice Walker)在《紫颜色》中,以十四岁的西丽亚给上帝写信“亲爱的上帝,我十四岁了。我向来是个好姑娘。也许你能显显灵,告诉我究竟出了什么事”开篇①,将一个小女孩的悲怆与无奈展现出来,希冀以此书来启迪蒙昧的女性同胞从而为女性这个性别找出一条新的不依靠男性、追本溯源、超越和肯定自己的出路。西蒙娜与萨特的相处方式,以新的视角帮助了她对自身性别的解读,在人们用女性主义批评视角来解读《紫颜色》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助于加深对这位伟大的女性思想家的认识,从而形成了全面的女性面面观。

女性主义批评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女权主义运动,它不仅是一种西方的文学批评也是一种跨学科的文化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的形成源于女性寻求解放的三次思潮,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在发展的过程中兼收并蓄,多向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新马克思主义、新历史主义、精神分析等理论,而只有这样女性主义的批评理论才能历久弥新。它基本上被分为法国派和英美派,黑人和女同性恋的批评也以獨特的方式丰富了女权主义的批评。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出发,借助对男性霸权压迫的描写,挖掘《紫颜色》中各类女性形象的内涵意义,进一步探讨女性解放的出路在于经济独立、互帮互助、肯定自己、超越自己。

二、紫色书信

《紫颜色》中的“紫”需要和文中“红”“蓝”相配合看,西丽亚给沙格做了条蓝裤子,给索菲亚做的裤子一条裤腿是蓝色的,一条裤腿是红色的。“在色彩学上来说,红、黄、蓝是三原色,而紫色是一种间色,它由红与蓝两色调配而成,在色环中处于与黄色相对的位置,与之形成对比最为强烈的补色关系。我们有理由相信,作者利用色彩原理选择紫色作书名,目的在于构造一个以紫色为中心色彩的象征体系。”②并且索菲亚一直想要有条属于自己的紫色裤子,对紫色十分渴望,再结合其他人物的性格,可以分析归纳出,“红色”是象征女性的独立自主,“蓝色”象征着生命力的原始冲动,而“紫色”则是女性想要解放获得人格上的平等的欲望。

写信表现了女性对现状的不满或是索求,女性主义具有流动的、不固定的特征,就像书信一样,写的人和收的人都是那么遥不可及,具有不稳定性。③两地书信主要表现两个地方,其一是人间,西丽亚向天堂的上帝写信道:“亲爱的上帝,我十四岁了。我向来是个好姑娘。也许你能显显灵,告诉我我究竟出了什么事……他从来没对我讲过一句好话。只是说你得干你妈妈不肯干的事情。他动起手脚来。我疼得很……” ④到后来,西丽亚一度不相信上帝,因为虔诚的自己总是不被看到。其二,妹妹耐蒂和姐姐西丽亚两人异地通信多年,姐姐一封信也没收到过全都被某某先生给藏起来了。在男权社会的监视下,西丽亚难以抑制压抑,不过幸亏通过沙格的帮忙,找到了遗失的信件,靠着这些信件,西丽亚也慢慢地走向另一个自我,真正的自我。她不断地修饰自己,无论是在衣服颜色或是款式选择上还是对内在的追求上,西丽亚都在做尝试性的颠覆。

三、男权压迫

“性是身体的,本原性的;而性别则是一种身份,由性而生的社会身份。”直到现代社会,其实只要将社会的外层剥开,就会发现“男尊女卑”的事实。⑤女性甚至从小就学着逢迎男性,男性在社会的发展中占有绝对的权威。⑥《紫颜色》处处体现出男权压迫下,女性的悲惨境遇。在《紫颜色》中典型的男性主要有三个,就继父而言,对西丽亚从没讲过一句好话,在西丽亚睡着时,将他俩的孩子送人,在占有西丽亚后,又老是盯着妹妹耐蒂看等,都表现出继父的冷漠至极、卑鄙无耻,总是以男性固有的高姿态来俯视一切,穿着父亲的外衣为所欲为,丧失人性。

就某某先生而言,他来西丽亚家时表现得极度虚伪——清了清嗓子、总算开口后说从来没有正眼看过西丽亚,而儿子将他头砸破,他也是仅仅说以后别干这种事,对西丽亚不闻不问,眼神鄙夷直言西丽亚不需要衣服,更为可笑的是对儿子解释打西丽亚的理由是“他是我的老婆。还有,她太倔了”等等,一系列的行为举措,简直令人目瞪口呆,就因为是女的,就因为是老婆,竟可以是男子欺压女子的权利,这完全是男权压迫下的专制统治。男权社会到处充斥着权利分配,某某先生作为男权社会的代表,以统治的姿态对西丽亚进行权力控制、欺辱和占有。

再就哈波而言,作为某某先生的儿子每天耳濡目染父亲打西丽亚,为了维护自己的男性地位和尊严,结婚之后,向西丽亚讨教治住索菲亚的方法,之后回家就开架,从这里可以看出,男权绝对压迫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女性主义的发展进程具有历史性,一旦女性不再受到压迫,女性主义就会消失。耐蒂去非洲见到了部族里的男性仅仅做了微小的事,而女性就赞不绝口,不断地倒酒拿食。荒唐的是,“以男性固有的标尺去裁定女性的男性中心主义”⑦,这样的男性对女子竟然有生杀大权。而西丽亚、沙格等人作为黑人女性的代表,她们既得不到白人的排挤,又遭到黑人男性的欺辱,在一种边缘地带过着痛苦、无奈并且煎熬的日子。

黑人女性被“边缘化”,她们作为社会的底层人物,希冀通过姐妹间的情谊来温暖被黑人男性和白人群体冷化的内心,西丽亚和索菲亚及沙格之间的情谊促使她们摆脱自我。在某种程度上,黑人女性只有扎根于黑人民族的历史,重新了解本民族的文化,掌握话语权,不断在姐妹情谊的扶持下,带动黑人男性的成长,黑人女性的地位构建之路才会有突飞猛进的进展。

四、女性解放

当“性别”成为标识人性的主要认知方式,女性主义维护者纷纷起义。⑧对西丽亚来说,看到哈波和西丽亚两人像男人那样打架的反应是吓蒙了,可是在沙格的帮助下,逐渐意识到女性自身要解放必须要靠自己,所以他们扭打在一起。西丽亚的打架是她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是走向全新自我、探索未来、告别过去的重要仪式。对莎格来说,她是完全的经济独立的并且有独立的思想,本和某某先生是一对,但发现他不尊重西丽亚就毅然放弃了某某先生,她是西丽亚重生的领头人。对索菲娅来说,虽然在力气上逃脱了哈波,但是终究还是败在了种族和权力之下。女性的解放需要女性独立自主、自强不息,不仅要在思想上解放也要打破男女对性别的固有的思维模式。⑨

五、结语

总之,女性主义批评主要是提倡以女性思想的方式来创作,它主要关心女性在男权压制下的地位问题,极度要求将女性从男权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以寻求一种男女在人格地位上的平等。中国直到现在仍然有不少人认为“男女之别,性(sex)之别也”⑩。女性要从禁锢的藩篱中解放,需要极大的勇气,并且一定要以经济独立为基础,只有这样,女性主义批评才能更好地审视自身,也只有这样,女性主义批评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才能不落俗套地与时俱进。

就像某某先生一样,在西利娅的暴力出走下,他也正式迎来了新生,开始了打扫屋子,下地干活,最后提出要与西丽亚以爱的名义重新结合的要求,这里可以看出男性在女性带动下,逐步得到成长,进而正视两性平等的问题。

作为21世纪的新女性,需要对自身性别足够了解并且熟练地掌握相关知识。当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被活学活用的时候,不管对学业还是生活上都会是一种莫大的帮助。只有在相关学习后,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学习中,对于自身的定位、要求以及责任也会更加清晰。

注释:

①④艾丽斯·沃克著,陶洁译:《紫颜色》,外国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②包丽丽:《〈紫颜色〉中的紫色与爱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名作欣赏》2011年第33期。

③乔以刚、林丹娅:《女性文学教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⑤李小江:《文化、教育与性别——本土经验学科建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⑥倪志娟:《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回顾和当代发展》,《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⑦林树明:《性别诗学:意会与构想》,《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第1期。

⑧鹤桂梅:《當代女性批评的三种资源》,《文艺研究》2003年第6期。

⑨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郑克鲁译:《第二性》,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

⑩林树明:《论20世纪80年代我国文学评论中的性别意识》,《南开学报》2015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艾丽斯·沃克.紫颜色[M].陶洁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6.

[2]包丽丽.《紫颜色》中的紫色与爱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J].名作欣赏,2011,(33).

[3]鹤桂梅.当代女性批评的三种资源[J].文艺研究,

2003,(6).

[4]林树明.性别诗学:意会与构想[J].中国文化研究,

2000,(1).

[5]林树明.论20世纪80年代我国文学评论中的性别意识[J].南开学报,2015,(2).

[6]李小江.文化、教育与性别——本土经验学科建设[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7]倪志娟.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回顾和当代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05,(06).

[8]乔以刚,林丹娅.女性文学教程[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女性主义
Body Writ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Female Subjectivity in The Company of Wolves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中国从女性主义到女性主义翻译的实践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作品赏析13
Comprehension of love and marriage From Pride and Prejudice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大众女性主义”为何流行?
文学改编电影中的女性主义表达
The Ecofeminism Thought of Thomas Har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