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纽马克翻译类型学辨析《将进酒》英译本

2021-12-22潘巧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46期
关键词:诗歌翻译将进酒

潘巧

摘要:纽马克的翻译类型学以布勒的语言功能理论为基础,并受到赖斯的影响,后而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翻译类型学。他通过对语言功能的分类,分别对应了不同的文本类型,从而提出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以著名哈佛大学教授宇文所安译李白诗作《将进酒》为例,以纽马克翻译类型学为理论指导,辨析诗歌文本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翻译类型学;诗歌翻译;《将进酒》

在纽马克早期发表的“一种翻译途径”中,他进一步阐释了布勒的三种语意功能,即“暗指”(symbol),“暗含”(symptom)和“暗示”(signal),并指出了这三种功能相对应的文本类型,即暗指文本,暗含文本和暗示文本,分别可以使用什么样的翻译策略。在此文中,为便于辨析,这里使用现今比较通行的赖斯术语,暗指文本,暗含文本和暗示文本分别用信息文本,表情文本和呼唤文本来表达。诗歌文本归于严肃文学大类,属表情文本,对于表情文本,纽马克阐释了与其相对应的翻译策略。本文拟以美国汉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宇文所安,即Steven Owen 所译《将进酒》译本为例,探究纽马克的翻译类型学对于诗歌文本的翻译策略的现实意义。

一、翻译类型学与翻译策略

纽马克认为,所有的翻译当中都有着语言理论,所以一定程度和某些方面,翻译是应用语言学的体现。根据布勒和雅各布森的语言功能理论,语言可以分为三大功能,表情功能,信息功能和传染功能,纽马克在布勒的语言功能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的二分法。同时,他还总结了不同文本类型与翻译方法之间的复杂关系,并提出了较切合实际的翻译操作规则。

纽马克在总结和吸收布勒和雅各布森等理论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将文本分为表情文本(expressive function text)、信息文本(informative function text)和呼唤文本(vocative function text)。他还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提出要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纽马克根据弗莱格的观点,把意义分为三层:主观思想(idea,文本中代表作者个人的部分),含义(sense,文本意义)和指称(reference,外部世界)。这三种意义与三中文本功能相似,也就是说,表情类文本重“思想”,如文学创作具有很大的主观性或个性;信息类文本重“涵义”,这类文学基本上是客观的;呼唤类文本重“指称”。纽马克提出,只要知道文本类型,就能知道相应的翻译方法。因此,当译者拿到一篇翻译的原文时,首先要分析原文是属于哪种文本类型,进而确定其翻译的着眼点。如,诗歌、短篇小说、长篇小说这几类最重表达作者的感情,是典型的表情文本。由于表情文本是写出来作者“自娱”的,而译文读者只为兴趣而读,所以不用考虑动态对等之类的翻译方法。表情文本的翻译难在语音效果,如节奏、韵脚、拟声等。文学翻译和其他类型翻译相比偏重于“理想”文本,具有其独特性,翻译单位小,常常是词或者词组。翻译文本的源语言,原文的形式也是译者关注的焦点,如作者个人的习语以及其独特的表达形式等。在翻译方法上多重于“字面”翻译,与原文比例大致相同。文学的语言都是寓言或比喻,所以“比喻总是要按字面翻译的,要求译者要有辨识比喻、用自己的语言再造比喻的直觉”。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纽马克翻译理论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这两个概念的提出,扩展了传统的直译和意译的概念,为翻译研究指出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表达性文本或是重要的审美性文本,其表达形式和内容一样重要,那么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哲学、宗教、政治、科技作品都用语义翻译。因此,语义翻译较适合本文所选取的诗歌文本的翻译。

二、译文分析

李白是中国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人物,有“诗仙”的美誉。李白的诗歌语言平实,不饰雕琢,卻又气势磅礴,意气风发,想象丰富,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自我意识与奋发激昂的精神。当代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以及著名哈佛大学教授Steven Owen(宇文所安)等人都曾英译过这首诗,本文选取了以英文为母语的宇文所安教授翻译的版本,以纽马克翻译文本类型学的表情文本翻译策略浅析宇文所安译本。

(一)内容上:表达作者的感情为主

这首诗是李白被信赖的君主放逐离长安之后而作,思想激昂而沉淀,一开始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开头,以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作为兴,形容内心如黄河般激涌澎湃。“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以一日白头作比,表达内心的愁绪万千。从内容上来看,饮酒是整篇的主题,“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面上看诗人将满腔的情绪都化在酒里,可酒又何尝不是一剂催化剂,催得诗人青丝成白雪。“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酒对于诗人而言,即使情感催化剂,也是他的精神麻醉剂,使他沉浸在酒精里难以面对现实,不想面对现实。

纽马克认为,在表情文本中,作者的地位是神圣的,这类文本最重表达作者感情。在内容的翻译上要尽量体现原作者情感的表达。宇版译文几乎都保留了原句的内容,翻译了原文的意象,使读者原汁原味地感受原作者所想,如高堂mighty halls、明镜bright in the mirrors、青丝blue-black strands of silk、金樽goblet of gold等。也译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样的经典句子,用了“heaven bred in me talents”上天孕育了我的才华,以表现自己满腹才华却不得重用的抱憾之心,与原文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古文中特有的物品在宇版中也尽量保留,如“钟鼓馔玉不足贵”中的“钟鼓馔玉”,宇版译为“the bells and drums,the tasty morsels”,都尽量地保留,能更真实地让读者体会原作的内容。包括岑夫子Master Cen,丹丘生Dan-qiu,陈王the Prince of Chen,这些古人也都保留在译文中,不会削减原文内容的丰富性和诗人的眼界。所以在诗歌这一文本内容的翻译上,尽量以作者为主,保留源文本的意象等有助于保留原作者的感情表达。

(二)美学上:难在语音效果

在对表情文本的翻译中,因为要考虑作者的地位,文本重点是源语言,所以译文在语音效果方面比较难实现,特别是诗歌翻译,主要难在节奏、韵脚和拟声词上。李白的诗歌气势磅礴,读起来朗朗上口,气宇轩昂,这一首乐府诗虽然不如他的五言、七言每一句的韵尾压得那么整齐,但是节奏依然整齐,长句有长句的气势,短句有短句的精练,句末的抑扬更是搭配得当,译成英文之后,这些方面就缺失地比较严重。如开头几句的尾字“欢,月,用,来”,扬抑得当,读起来很流畅。英文译文是“life,limit,gold,empty”,虽然也有扬抑,但是和原文的点完全不同了。以及后面的“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几句节奏加快,有照应不停地豪饮,“杯莫停”的感受,译文“Hey,Master Cen,He,Dan-qiu,Bring in the wine! Keep the cups coming!”虽基本译出内容,但在节奏上却大打折扣,甚至有一些闲适之感。所以在语音效果层面,翻译诗歌时要多注意原作的节奏、韵脚、拟声词等,能尽量贴近原文就更好了。

(三)形式上:新词与新意的保留

如果原文有新词与新意,那么一定要保留,这是纽马克在阐述语言功能对译者的影响时说的。新词与新意包括作者个人的习语以及其独特的表达形式。在这篇诗作中,诗句的短短对应,长长对仗,是古诗特有的对照方式,也是李白自己独特的表达形式,译为英文时也应当尽量保留。宇版译文中也译出了不少,如开头的“君不见”小的断句,译为了“Look there!”这样的小短句,在一定程度上也算保留了形式。但也不全然,诗的原作大多用七言句,看起来对仗工整,读起来节奏感也较强,因为是乐府诗,要便于颂唱,然而翻译却不能完全做到。比如宇版的“亨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译为“So boil a sheep,butcher an ox,make merry for a while,And when you sit yourselves to drink,always down three hundred cups”翻译的内容基本脱离了樂府诗的形式,增加了主语和动作背景,但是表达的内容和场景与原诗相差不大,所以不是很影响读者理解。

中诗英译在这一方面非常难契合,中国古诗和英文诗很难有对应的形式,所以在诗歌翻译文本的形式上,要尽量保留原文作者特有的形式,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诗歌文本的翻译质量又会再上一个台阶了。

诗歌是世界文学瑰宝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如果能为诗歌翻译找到更多的,可行的理论翻译,那么这一文学瑰宝将更于世界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Newmark,Peter.An Approach to Translation[M].Bable:Bable,1973.19

[2]廖七一.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3]徐雯婷.元功能理论视域下《将进酒》英译本对比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4]鲁燕燕,余龙菊.纽马克的翻译类型模式及其应用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02):22-23+67.

[5]东篱子.最美古诗词全鉴 珍藏版[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7,09.

猜你喜欢

诗歌翻译将进酒
《将进酒》篆书
将进酒
将进酒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将进酒》解读
《将进酒》的“三气”
阐释学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研究
诗意与诗体的“旅行”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诗歌翻译
从格式塔理论赏析《西风颂》的不同译本
庞德《在地铁站》诗歌翻译的概念整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