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诠释美丽的中国诗歌

2021-12-22张志英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46期
关键词:诗歌情感

张志英

摘要: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样式,是诗人浸透深厚情感的光、调遣形象而又富于韵律的火、运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段、抒写诗人内心真实感受的艺术表达。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又是异彩独放的部分。学生虽处于青春年少,虽不懂世事,但不识愁滋味的他们偏偏喜好诗。从通俗的角度来看,喜欢流行歌曲也可以看作是对诗的一种喜好;从高雅角度来看,对于生活中美的追求亦是对诗的一种向往。但是纵观时下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它只是停留应试性的零打碎敲的几个点的训练上,好的也只能略及皮毛而已,而忽略了“诗歌”是种品格这一内涵。如何使诗成为学生的品格,应该是诗歌教学的一个目的,这不仅因为诗的形式美,更是因为诗的本质美。

关键词:诗歌;情感;本质美

一、知人论世,为诵读酝酿情感

学习古典诗词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是至关重要的。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孟子的这一原则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历代文学批评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

二、人的认识和时代特点决定教学过程

人认识事物,是由感性而理性,由现象而本质的,然后,才能付诸实践,验证于实践。所以,诗歌教学必须符合这一认识规律:先呈现给学生以现象,再展开给学生以内涵,然后,引导学生去“述而有作”,再以此“校正所作”。所谓“呈现现象”,便是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读诗。俗语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欲具有诗的素养,就必须有一定量的读诗的积累。亦如我们人类学语,因见大人反复说一些词汇,便也有了认同感,也学着说起来一样。诗必须有认同感,才能学好。所谓“展开内涵”,就是有目的地引导去鉴赏诗,亦如人类对食物的认同与识别。这一环节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而今的诗歌教学,“揠苗助长”式过多,忽略学生尚且是“浅尝”的层次,便拿他们以专业水准要求。所谓“述而有作”,就是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诗歌的创作,非为使他们成为诗人,而于诗的认识,亦如人类之游泳,只作岸上观,不下水一试身手,那绝不会懂得什么是游泳。所谓的“校正所作”,就是以读诗、赏诗所得之理,与自己实践创作所得之果进行验合,可进行两相的校正。这四个环节,就是我们熟知的“读诗”“赏诗”“做诗”“改诗”。我在经过自己多年的教学中的实践,发现此种教学过程于学生的诗歌学习极是有益。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不再是过去那种“躲进小楼成一统”,学生们面对的是一个鲜花烂漫而又阳光四合的世界,使得中国诗多数体现的是诗人内敛的情绪和自处的情怀,这是与现今的时代不相合的地方。我们如何解决诗歌特定情感与当今时代的学生心理进行接合的问题,是我们教学者应该予以重视的。

我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理解并抓住时下学生的兴趣所在。此为解决诗歌教学的一大关节。兴趣永远都是引导学生的最好的钥匙。时下的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运动、音乐和网络。而后两者不太分性别的,具有相当强的共性。所以,在我们的诗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两点。

所以,我结合自己擅长计算机运用的特点,和自己在网络上的资源,形成课内课外相结合,现实与虚拟相共存的教育方式。

三、正確进行有关词作诵读的技巧指导,为领悟增强效果

为提高学生诵读水平,激发他们的诵读兴趣,还要加强诵读技巧的指导。词的语言高度凝练,具有鲜明的韵律和节奏。读词的时候语速或快或慢,语调或高或低,感情或欢快或悲哀、或悲壮、或缠绵,都要随着字里行间的情感变化而变化。词是配乐的诗,“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读词必须注意节奏。节奏就体现在朗读的速度和节拍的处理上,只有把速度和停顿诠释得很恰当,才能引起我们内心的共鸣。从速度讲,诵读表现欢快、兴奋、昂扬、紧张、愤怒等情感的词句时,速度应当稍快一些。如《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列缺霹雳”等。而诵读表现悲伤、缠绵、愁绪等情感的词句则要处理得缓慢些。如《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节拍讲,词句的节拍不像诗句那样整齐划一,所以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应仔细琢磨其中的规律。《词谱·凡例》言:“有四字句而上一下一,中两字相连者;有五字句而上一下四者;有六字句而上三下三者;有七字句而上三下四者;有八字句而上一下七、或上五下三、上三下五者;有九字句而上四下五、或上六下三、上三下六者。”但《词谱》又言“此等句法,不可枚举”又暗示我们词句的节拍不是千篇一律、一成不改的。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语言感悟能力的关键,不是靠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也不是靠几道、几十道的习题训练,而应当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在朗读和言语的实践中去琢磨、去体悟。

参考文献:

[1]李媛.在诗歌的海洋里遨游——浅谈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教师,2010(10):2.

猜你喜欢

诗歌情感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情感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小小诗歌汇
台上
一个诗人
冲动购物源于情感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