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时政新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应用

2021-12-22李慧娟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46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初中道德与法治

李慧娟

摘要:枯燥乏味,内容空洞难以理解是很多初中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时共同的感受。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顺应国家依法治国的大背景,是摆在所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时政性特点,也决定了时政新闻理应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一个重要载体。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时政;新闻

一、教材时事内容主题分析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们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这是新课程标准对老师的新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和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运用好时事资源,使时事资源与初中道法教材内容相结合,充实道法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们了解社会的发展,提高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性价值。

二、巧用时政热点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

(一)收集时政热点资料,初步达成多维教学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变化注重以生活感悟观点原理,生活中的时政热点直观性更强、更容易吸引学生。教师平时要多关注、收集、汇编时政材料。同时引导学生平时多看新闻,特别是与课本知识关联的时政热点,及时收集,与知识相印证,教会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上网、看报纸等都是我们获得时政材料的好途径。

(二)科学选择时政热点,精心设计教案课件

一节高效的课首先要有一套高质量的教案课件,教师在备教案课件时要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材、学生情况,对时政热点科学筛选,精心设计。

首先,教师在时政热点的选择上要有“据”,要根据教材来设计。教材内容才是学生们学习的根本,也是考试的重要依据,试题选择的材料可以是变化的,不管怎么变都是对课本知识、学生的能力和价值观的考查。所以,教师在选择时政热点材料时必须严格依据教材。

其次,時政热点选择要“新”,要将最新的时政材料融入教学。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地去分析、讨论,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时政热点的选择要“实”,要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实际。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道法教师选取的时政热点越是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就越能唤起学生们的求知欲。

三、巧用时政热点进行教学,创新教法设计

设计一节精彩、吸引学生的道法课堂教学,就要学会将时政热点巧妙渗透到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

(一)“巧”用时政热点,成功导入新课

道德与法治课传统的新课导入一般是教师照本宣科、高谈阔论开始,学生跟着教师亦步亦趋,效果可想而知。若将时政热点材料以新闻视频播放、新闻播报、展示新闻图片等方式开场,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自然地引入教学主题。

(二)“善”用时政热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能否解决好重难点,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学生好奇心,适时地引入时政热点材料,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感悟,去掌握好本课的重点知识。

(三)“重”用时政热点,及时巩固知识

完成授课后,教师要以时政热点为材料设计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随堂完成,及时巩固新知识。

四、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学会正确使用网络

初中生现在正处于青春期,对新事物都比较的敏感。有些学生用手机主要沉迷于明星八卦、网络游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因此,初中道法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手机进行学习,提高学生们的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来获取新知,通过手机去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大事,传播正能量。引导、教育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要保持理性,不沉迷、不盲从,要遵守网络规则,正确使用互联网,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需要教育工作者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我们要把道法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社会主义的奋斗者。时事资源的运用也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打开了一扇天窗,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课程资源,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初中道法老师要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发挥时事资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做具备科学知识、了解社会发展、懂得思考与实践的新时代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赵英.浅析时政教学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考试周刊,2016(71):132.

[2]刘璐.中学政治课时政教育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初中道德与法治
My Hometown
时政要闻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