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稻、蛙、蔬菜共生养殖模式
2021-12-22徐翔黄敏毅罗育才曹小红董文静刘阳万羽岳
徐翔 黄敏毅 罗育才 曹小红 董文静 刘阳 万羽岳
摘 要:随着社会与生产力发展,绿色和环保成为时代的新方向,人们越来越重视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和肥料使用过度等问题。近年来,共生养殖逐渐成为热点。本研究克服稻蛙共生养殖、菜蛙共生养殖技术的短板,结合生存绿色蔬菜的理念和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养殖蛙技术,缩短蛙的饲养期限,减小蛙的死亡率,减少物质投入,为提高食品品质、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蛙;蔬菜;共生养殖
中图分类号 S96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23-0051-02
Analysis of Symbiotic Breeding Mode of Rice, Frog, Vegetable
XU Xiang et 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Biotechnology,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417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productivity, gree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come the new direction of The Times.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s of pesticide residues and excessive use of fertilizer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recent years, symbiotic culture has gradually become a hot topic. This study overcomes the shortcomings of symbiotic culture technology of rice frog and vegetable frog, combines the concept of living green vegetables and the technology of frog culture with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shortening the breeding period of frog, reducing the mortality rate of frog, and reducing material input. It provides reference value for improving food quality, obtaining higher economic benefits and protect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Rice; Frog; Vegetable; Symbiotic breeding
蔬菜是仅次于粮食作物的第二大农产品,人体可以从蔬菜中获取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一般菜田的产量是粮田的10多倍。但是环境污染也是惊人的[1]。在蔬菜种植旺季,大量杀虫剂的使用能保证蔬菜正常生长。虽然目前使用的杀虫剂大多是“高效低毒”,但是在蔬菜上仍有一定量的“残留”[2]。随着生态环保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可利用蛙类捕食昆虫这一特性控制昆虫数量。
稻田是蛙类的天然栖息场所,适于蛙的生活和生长;同时,蛙类喜食稻田中的害虫[3]。将蛙类放养到稻田和蔬菜大棚中,不但可以减少稻田、菜棚中的农药用量,还能给养殖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对菜蛙共生养殖技术和稻蛙共生养殖技术的探究已趋于完善。蔬菜大棚内的温度适合蛙类进行生长繁殖等活动。有研究表明在有井的大棚内养殖牛蛙,可以打破牛蛙的休眠期促使蛙类提早繁殖[4]。蝌蚪和幼蛙懼怕高温,培育期间需使用遮阳网避免阳光直晒[5]。在稻田内培育幼蛙灵活度不高,因此结合稻田、蔬菜大棚养殖蛙,在蔬菜大棚内培育驯化成功的幼蛙放养到稻田内,既能缩短获得成年蛙的总时长,又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等具有重要意义。
1 稻、蛙和蔬菜共生养殖模式
1.1 场址选择 养殖场地应选在地势低平、水源充足、通风透光、排水方便、天旱不缺水、洪涝不积水、无环境污染的地方。
1.2 养殖区域规划与改造
1.2.1 稻蛙共生养殖田 考虑到水稻、蛙类收益最大化,以0.067hm2为1个养殖单位,在稻田的边缘垒造比稻田表面高0.5m以上、埂面宽1.5m左右不渗水的田埂。在田埂内侧挖2条宽1.5m左右、深约0.5m的蛙沟。在蛙沟与田埂中间设置摄食区,宽约1.0m。为了方便蛙类上岸取食,蛙沟需与摄食区有一定坡度,坡度比约为1∶1.5。在稻田内部修建1条机械作业通道,方便水稻收割。
1.2.2 菜蛙共生养殖区 在稻田近距离、面积约为0.067hm2的蔬菜大棚上面盖上双层塑料膜。产卵池建于含水井的大棚中央,池深1.5m,坡度1∶1.5,池内移植水花生、水葫芦;旁边建造深约0.6m的孵化池。其余面积分为若干小块,在垄与垄之间开挖田间沟,便于蛙类进入水中,也便于浇水施肥。
1.2.3 养殖废水净化池 在低于稻田最低平面的相邻土地挖适当大小的养殖废水净化池,在废水池内放养适当数量的鲢鳙鱼,种植具有净化功能的水草和藻类,在废水水质达标后排放。
1.3 改造与建设 在稻田的对角安装进、排水管,稻田的地势呈进水管处的水流易于流向出水管处。在水管处加上铁网以防蛙类逃跑,在铁网内侧加上尼龙纱网以免蛙类被铁网所伤。另外,蛙类弹跳能力好,所以需要在蛙池、稻田和蔬菜大棚四周围高约1.2m的浅色防逃网,同时也能防止老鼠、蛇等动物危害蛙类。稻田上方还应安置天网,防治鸟兽捕食蛙类。在稻田摄食区的上方安装杀虫灯,既能杀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主要害虫,害虫尸体还可作为蛙类的饲料。
1.4 场地消毒及水源水质 为减少和杀灭病菌,放养蛙种前15d,在养殖场所填满水之后倒入适量的生石灰,对养殖场所进行消毒。消毒后灌入水质达到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的地下水作为养殖用水。
1.5 品种选择 水稻选择抗病、抗倒伏、耐肥、分蘖能力强的优质品种。放入蔬菜大棚的亲本蛙类可以是性成熟的牛蛙或者美国青蛙。雌雄蛙的比例是1∶1。蔬菜种类应选取易生害虫在蛙类捕食范围之内的蔬菜。
1.6 培育幼蛙及种养安排 在10月中旬将亲本蛙放入蔬菜大棚的蛙池中,到11月中旬蔬菜棚中的温度稳定在20~28℃,水的温度保持在20℃以上。此时气温稳定,亲本蛙活动旺盛,每日以膨化性饲料为主,需搭配蚯蚓、蚕蛹等活动性饲料喂食。11月中旬到次年2月底,气温稳定在15℃左右,亲本蛙吃食正常。次年3月中旬气温开始回升,4月上旬雌蛙开始大量产卵,比棚外蛙类早1个月产卵。在水稻返青成活后可将幼蛙放养到稻田、蔬菜棚中。
1.7 养殖管理 由于蛙类看不见静态物,因此饲养蛙只能摄食蚯蚓、鱼、虾等活动性饲料或经过人工训练摄食饲料。可将饲料直接洒在有小鱼或泥鳅的蛙池中,也可以把饲料置于浮在水面上的投饲台上,每天在上午10:00、下午4:00投喂2次。为了不让饲养蛙过于依赖人工投喂饲料而忽略捕食害虫,人工投喂应该控制饲料的数量,让饲养蛙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摄食。每日投喂还需根据天气、温度等环境条件进行调整。除此之外,养殖水需要保持洁净,定时更换,保证水体流动,每隔15~20d用生石灰消毒1次。每天早中晚巡逻3次,留意水稻、蔬菜和饲养蛙的情况,若出现病害要立即采取措施;发现青蛙逃跑或遭受蛇鼠等动物的迫害,要及时修补防逃网以及做好应对措施;遇到灾害天气,做好预防工作。
2 注意事项
2.1 水稻、蔬菜病害防治 蛙可以捕食稻田、蔬菜棚中的昆虫,因此农药用量大大减少,一般可以不施农药。如果稻田或菜棚遇到严重的病害,选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施药时可将蛙隔离在蛙沟后再施药或者用喷雾防治,以减少对饲养蛙的伤害。
2.2 蛙病防治 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起捕[6]。保证饲养蛙养殖水的水质,定期换水以防水质过肥。投喂的饲料无污染,减少病害发生几率。蛙池要定期消毒,喂食维生素、鱼肝油以防止皮肤病的发生。留意蛙池的状况,若有死蛙应及时清理。
2.3 捕捞收获 捕捞成蛙按照“捕大留小,分批捕捞”的原则,在8、9月份即可陆续上市。捕捞一般在夜间用灯光照捕,以减少蛙的应激反应。稻田中的饲养蛙差不多被捕捞完毕,就可进行干塘处理,为来年养殖作好准备。10月下旬开始,谷粒黄熟后可借助機械收割。种植的蔬菜生长周期不同,蔬菜成熟后收割即可。
3 结语
菜—稻—蛙共生养殖模式克服了稻蛙共生养殖、菜蛙共生养殖的缺点,缩短了饲养蛙的冬眠时间,能比普通饲养户先一步上市成蛙。此外,菜—稻—蛙共生养殖模式符合环保经济的原则,减少了农药、饲料的使用,综合利用了土地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该共生养殖模式比传统养殖模式具有更高的出产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伟,马天博,张焱屾,等.蔬菜农药残留的根本原因及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01):173,177.
[2]包乐天.蔬菜地养殖牛蛙的试验[J].江苏农机与农艺,2000(02):13.
[3]刘静.稻蛙共生种养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13(24):59-60.
[4]闫旭,郭兴隆.利用蔬菜大棚进行牛蛙早繁试验[J].水产养殖,1998(06):11.
[5]许超,靳联娟,黄利国,等.稻-蛙生态共生关键技术及效益分析[J].四川农业科技,2020(05):58-60.
[6]蒋静,郭水荣,陈凡,等.稻蛙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技术[J].中国水产,2016(04):73-75.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