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中活动的设计策略

2021-12-22张凯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王戎蟋蟀住宅

张凯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地方,教师应注重开展多样化的课中活动,让学生逐渐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并运用到自己的语用表达之中去。课中活动整合了教学中的各种资源,替代了教师的零碎提问和学生的简单回答,使学生融入到有趣活泼的活动中进行阅读。恰当地设计课中活动,可以引领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获得丰富的语言素养。

一、设计诵读活动

朗读的好处不言而喻,从古代的私塾教育到现在的学校教育,朗读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最佳方式,朗读多了,自然就能体悟到语言与文字之间的音韵关系,高声地读,慢慢地悟,将来的学问就会变得渊博起来。因此,课堂上设计朗读活动,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对所读文字的印象、提高对所读内容的理解,从而产生阅读的自信。

统编本教材都是一个单元安排一个学习主题,编排古诗词的时候也往往是把同一题材的三首古诗词放在一篇课文里。如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都是描绘景物的,白居易的《暮江吟》抒发了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苏轼的《题西林壁》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庐山的不同景象,卢钺的《雪梅》则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描写了诗人眼中的梅和雪,其中后两首还在描写景物之余道出了朴素而又精辟的道理。在教完三首古诗进行总结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拓展诵读”活动,整合同主题的作品,让学生在朗诵中积累更多写景的古诗。教师在课前已经收集了很多描写景物的古诗图片,课堂上逐一出示,学生看到“一棵柳树正在抽枝长叶”的图片,马上就能吟诵出贺知章的《咏柳》;看到“黄鹂在树上鸣叫,白鹭在天上飞行”的图片,就吟诵出杜甫的《绝句》;看到“一片金黄的油菜花,几只蝴蝶在飞舞”,就吟诵出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大部分学生都积累了较多的写景古诗,诵读时非常积极,少数落后的学生在同伴的带领下,也融入了大声朗诵的氛围中。最后,教师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出示一首学生还不太熟悉的王安石的《梅花》,让学生读一读,理解诗意,明白诗中蕴含着的哲理。

通过整合资源,在课中开展诵读活动,学生对写景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想要阅读更多古诗的愿望,教师趁机提出让学生在课后把寻找到的写景诗做成一份图文并茂的手抄报的要求,使古诗文教学发挥更多的功效。

二、设计画画活动

很多课文都写得很美,通过文字这一载体,学生可以感知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就如同在欣赏一幅幅迷人的风景画,怎样把学生“看”到的风景表达出来呢?不妨设计一个“依文绘画”的课中活动,让学生通过画笔来更好地领悟文意。

如教学四年级上册《走月亮》一课时,学生读着读着,眼前就好像真的看到了“月亮升起图”“月下溪边图”“月下田园图”“月亮牵星图”,这些画面都洋溢着宁静、温馨的氛围,为了让学生把阅读的感受表现出来,教师就让学生自由选择,把自己认为最美的一处风景用彩笔画下来。学生一听,顿时兴趣大增,纷纷在纸上构思起来,有的学生画了一幅“溪水流香图”:在画纸的中间斜斜地画了一条弯弯的小溪,天空中高挂的月亮倒映在溪水里,发出粼粼的波光,溪水清澈见底,鹅卵石一块挨着一块,溪水在轻轻地流动,水面上还有几片花瓣在漂动呢。有的学生画了一幅“洗衣做船图”:蓝蓝的白云天上飘,红红的太阳高高挂,清清的溪水边,阿妈在忙忙碌碌地洗衣服,一个小朋友正在用芦苇叶折着小船,水里还漂着好几只芦苇叶小船呢!

在学生画完图画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欣赏,评选出优秀作品再在全班进行展览,比一比谁画的风景最美,比一比谁会和作者走得最靠近。此项课中活动不仅让学生领会到了优美的洱海风光,而且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美景的喜爱之情。

三、设计批注活动

批注式阅读是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在空白处用简洁精练的文字写上自己的阅读感悟,提高理解能力的一种方法。在课中开展批注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摆脱依靠教师灌输知识的被动局面。

如教学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时,教师就设计了批注活动,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对某个现象的疑惑、对其中感兴趣的地方、遇到写得好的句子等在书上作批注。起初,学生只是对字词的读音、词语的意思做了一些批注,教师就用展示台出示了一个范例:先用黑笔在第1自然段中画出句子“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然后在“不光、还”下面打上三角形标记,在这句话右边的空白处写上批注:“从这句话中的关联词中,我感受到蟋蟀的住宅比蟋蟀的唱歌更有名。”引导学生在自己有体会的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和启发。教师的示范打开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大家纷纷仔细阅读文本,找出自己有想法的地方作批注,比如有的学生对蟋蟀住宅的特点很感兴趣,从第6自然段中圈出了很多词:“平整、简朴、清洁、干燥、卫生”,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批注:“蟋蟀的住宅可以和我们人类的住宅相媲美!”有的学生对课文中把蟋蟀的住宅称为“伟大的工程”很不理解,就在句子旁边写上了自己的疑惑:“蟋蟀的住宅只是光秃秃的一个洞,为什么要把它说成是伟大的工程呢?”从而提醒自己在上课时要仔细听讲,争取弄懂这个问题。

语文的学习丰富了学生对文本的认知,产生出多种阅读情感,语文学习的过程,需要学生细心和耐心。设计课中开展批注活动,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随手记笔记的习惯,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把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四、设计表演活动

在课堂中,如果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探索的活动,让学生在说一说、演一演的过程中把课文所描述的情景、情绪、情感表演出来,可以使语文学习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让课堂教学变得精彩纷呈。

如教学四年级上册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时,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的表述方法不同,有些学生就会觉得学习文言文好难呀。为了打消学生的顾虑,教师就在课堂学习中设计了表演活动。先是让学生分小组逐句理解课文演一演,如“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想一想这棵李树会长成什么样,树上的李子会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数量是多少,看到这么多的李子,许多小朋友都会说什么。“诸儿竞走取之”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呢?有的学生就一边走一边做伸手摘李子的动作,旁边学生就提示说:“不对不对,看到这么多的李子,大家兴奋得不得了,应该是跳着跑过去摘。”通过演一演,学生就体会到了文言文中的“走”字与现代文中“走”之间的区别。“唯戎不动”中王戎为什么和别的小朋友的表现不同?让学生一边演一演王戎的动作,一边想象:此时王戎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当人家问王戎为什么不动的时候,可以推测王戎回答的语气是非常自信的。表演“信然”一词的时候,可以采用语言表扬的形式——用赞美的语言夸奖王戎考虑周全,也可以采用动作表的形式——竖起大拇指、点头赞许、用敬佩的目光看王戎等。最后把这些片段合起来,学生就能把整个故事演得有声有色。

考虑到表演的时候如果需要准备服装、道具等比较麻烦,因此课中表演可以采用“静”演的形式,即课堂表演中,不借助道具和场景,完全是让学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展示中完成表演。这样的表演虽然没有多少外形的支撑,但学生表演的时候加入了想象,内化了课文语言,表演起来仍然充满乐趣。

课中活动是教师根据课文学习的需要,通过精心设计而开展的,能将静默的文字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读读画画写写演演中活跃思想,发展语文能力。当然,课中活动还远远不止文中所举的例子,只要教师善于去开拓,就一定能設计出更多的课中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山东邹平市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刘妍

猜你喜欢

王戎蟋蟀住宅
“事实上的名士”王戎,“魏晋风流”的一个样本
吝啬的王戎
蟋蟀的决心
听秋天里蟋蟀的歌
捉蟋蟀
王戎识李
9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7个月上涨
6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4个月上涨
5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3个月上涨
1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第9个月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