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隔离病房医用防护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改良思考

2021-12-22冯雪莲赵咏梅熊小伟李海红黄红艳

医疗卫生装备 2021年12期
关键词:腕部防护服聚丙烯

冯雪莲,卢 敏,赵咏梅,熊小伟,李海红,黄红艳

(新疆军区总医院院部,乌鲁木齐 830001)

0 引言

自湖北省武汉市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国各地新增病例呈散发状态。新冠肺炎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等特点[1-2],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国家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下,防护物资作为最重要的医用耗材,是医学救治的基础。防护服作为医护人员的重要保护屏障之一[3-4],具有拒水、拒血液、拒酒精以及抗静电功能,通常采用高聚物涂层织物、聚丙烯纺粘布等材料制作[5-6]。优质的防护服可直接降低感染暴露的概率,在院内感染控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7-8]。

本研究通过分析在武汉泰康同济医院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期间使用防护服需求量大、来源渠道多、品型规格不统一等特点[9],以及医护人员工作超负荷、心理负荷重、感染风险高[10]等特殊属性,总结防护服使用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种更舒适、便捷的医用防护服优化改良方法。

1 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颈部松散

对于颈部偏长的医护人员在穿着防护服时需提高衣领、拉紧颈部并用透明胶带粘贴,若不充分固定颈部,部分皮肤外露会增加感染风险,对于颈部偏短者会出现衣领堆积,穿着时间较长会严重影响舒适度。

1.2 袖口较紧

目前所使用的防护服袖口为窄细型单边松紧口,即使选择与体型相匹配的防护服型号,长时间作业腕部也会出现不适感,表现为轻度疼痛伴深度勒痕,造成局部皮肤压力性损伤。

1.3 腕部无法佩带手表

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后不能佩带手表,一是怕污染后消毒不方便,二是即使佩戴后也不便于查看。

1.4 缺少置笔袋

在隔离病房,护士通常需要同步进行多项护理工作,随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记录病情等,因缺少置笔袋导致所用的记录笔没有专用位置,护士只能随时将笔握在手中,不仅占用手的空间,而且极易丢失或不小心刺破防护服,增加感染的风险。

1.5 门襟处拉链材质较硬

防护服门襟处安装的塑制拉链材质较硬,通常穿后在胸前呈拱圆形,医护人员低头、弯腰操作时,易擦伤颈部或使弯腰困难。

1.6 缺少置物袋

由于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极不稳定,需要随时监测并及时处理,因防护服的胸腰部没有设计置物袋,导致患者高频率使用的指脉血氧仪、瞳孔笔、血糖仪等只能放于治疗盘或治疗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

1.7 沟通、交流不畅

在工作初期或遇突发情况时,医护人员经常会忽略在防护服上书写姓名或做个性化的标记,这样会造成与同事或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障碍。

1.8 整体透气性差

由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高,防护服又具有高密闭性、强防水性等特点,通常4 h后在防护服里面穿着的手术衣会全部被汗液浸透,导致局部或周身皮肤出现湿疹、皮疹等,甚至部分医护人员会出现头晕、乏力、虚脱等情况。

1.9 隔离衣加防护服穿脱耗时长

为达到三级防护要求,医护人员通常需在防护服外再穿一层隔离衣,隔离衣材质、密闭性等远不如防护服标准高,这样重复穿脱既耗费时间又影响工作效率。

2 设计改良

鉴于以上调查结果,为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工作流程、增加工作便捷性、提高身心舒适度、节省抢救时间、增进有效沟通、减少感染风险,笔者对使用中的防护服进行了优化改良[11],改良后的防护服如图1所示。

图1 改良防护服示意图

2.1 领口设计

领口的设计材料使用高弹聚丙烯纺粘布和可塑形条,在防护服颈部中间层横向增加可塑形条3~5根,长度约15 cm。其具有可拉伸、可塑形的优点,既有效保证不同身型医护人员颈部的舒适度,又最大限度减少了皮肤暴露,做到了颈部的有效防护及塑形。

2.2 袖口设计

袖口为双层设计,外层为防水聚丙烯纺粘布涂层材质,内层采用宽边螺纹式松紧口设计,既能做到有效的隔离防护又能保证较好的弹性,以满足不同体型医护人员腕围的舒适度,避免造成腕部压力性损伤。

2.3 腕部设计

采用透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TPU)材料,在前臂腕部制作一长6 cm、宽6 cm的可视窗口,在窗口可直观地看到腕部手表的时间,便于观察和记录时间。

2.4 上臂设计

采用透明TPU材料,在大臂中上段处设计长7 cm、宽3 cm的透明置笔袋,可做到随取随用。同时配备隔离病房专用软头防刺记录笔,这样既保证了防护服的安全性,又提高了工作的便捷性。

2.5 门襟面设计

门襟面采用进口柔性气密拉链,既可保证穿脱方便,也可使防护服具有较好的折叠性能,避免弯腰取物时擦伤颈部皮肤,还能提高医护人员的身心舒适度。

2.6 前襟部设计

在前襟部增加一层加厚型聚丙烯纺粘布,长15 cm、宽15 cm,两侧均开口,周边与防护服对接从而形成一置物袋,既保证了防护服本身的密闭性,又增加了储物功能。

2.7 前胸或后背部设计

采用TPU材料,在前胸或后背部增加姓名贴,长7 cm、宽5 cm。将笑脸贴、姓名粘贴在前胸和后背部,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亲和力,而且能有效提高沟通效率。

2.8 腿部设计

基于吴金辉等[12]研制的在腿部增加单项防水出气阀正压防护服的原理,在正压通气的情况下,双侧小腿前部各增加一防水单向排气阀(其原理等同于N95口罩),热气随气阀排出,降低被感染风险的同时提高人体的舒适度[13],从而提高医护人员机体对防护服的耐受性。

2.9 整体设计

改良后的防护服整体均为双层聚丙烯纺粘布材质,内、外层均具有防水、耐酸碱、耐摩擦、气密性佳的特性,里层替代防护服,外层替代隔离衣[14-15],做到防护服、隔离衣一体化。

3 结语

本研究针对使用中的防护服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梳理,设计了一款舒适、便携、实用、安全的改良版防护服,该设计使临床工作更加便捷,但增加了医用防护服的生产工序及成本。目前首要改进的是防护服使用的材质及满足医护人员最大舒适性,以提高工作耐受力,降低被感染的风险,期望为新型医用防护服的研发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腕部防护服聚丙烯
集成有散热功能的防护服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中级篇)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高级篇)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热湿舒适性主动式改善方法研究
独具IP魅力的防护服时装秀
基于高温防护服设计的数学模型研究
大学生腕管综合征发病危险因素的调查统计及其与电子产品使用的相关性分析
透明聚丙烯研究进展
成核剂对聚丙烯釜压发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