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阴道产钳助产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
2021-12-22高雅楠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300011
高雅楠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天津 300011)
内容提要:目的:探究阴道产钳助产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和康复治疗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初产妇中的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产钳助产,对照组给予常规阴道分娩,于产后6~10周对两组盆底功能进行检查,并对比两组产妇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各项肌电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接受康复治疗后肌力均有明显提高,但观察组在混合肌平均肌电值和慢肌平均肌电值方面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产钳助产术与经阴道分娩对比,对产妇的盆底结构和功能有着更明显的影响,经康复治疗后可得到明显改善,但整体效果不如后者。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进一步放开,高龄产妇的数量有一定的上升趋势,产妇盆底功能障碍(PFD)发生率相应上升[1]。现代研究表明,我国PFD的发生率约为38%~46%,严重影响着产妇的健康和生活。产钳术是临床十分常见和普遍的助产方式,对于减少剖宫产、缩短产程、提高分娩安全性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产钳助产可能进一步加剧盆底损伤,影响后续的康复治疗效果[2]。本文即针对阴道产钳助产对产后盆底功能和康复治疗的影响,择选本院80例初产妇,进行了分组对比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择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初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产妇40例,年龄20~41岁,平均(37.2±4.2)岁,孕周37~40周;对照组产妇40例,年龄21~40岁,平均(36.9±4.3)岁。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全部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阴道分娩,观察组在阴道分娩基础上行产钳助产术辅助分娩。
两组产后6~10周行盆底肌力评估,采用TT公司盆底肌点生物反馈主机和国产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工作台进行评估。检测时,在电极探头上均匀涂抹部分润滑剂,随后缓慢置于受检者阴道内,借助仪器对受检者盆底肌电活动型号进行捕捉和描述。分别记录前静息平均肌电值、快肌最大肌电值、混合肌平均肌电值、慢肌平均肌电值和后静息平均肌电值。
两组产妇在产后12周,恶露干净后接受康复治疗,包括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选用国产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进行,以生物反馈和电刺激为主要手段,前者包含肌肉生物反馈、膀胱生物反馈等,后者选择0.5~100.0mA的电流和50~300μs的脉宽给予刺激。单次治疗时间为20min,每周治疗2次,共接受8周治疗。盆底功能康复训练以盆底功能训练为主,即尿道、肛门、会阴部位的肌肉训练,训练强度和时长根据不同产妇实际情况进行细节调整。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的盆底功能情况,评估产钳助产对产妇盆底功能和康复治疗的影响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各项数据检验,采用19.0版本的SPSS统计学软件包完成。其中,计数资料表示为(n,%)形式,给予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形式,给予t值检验。如最终结果得到P<0.05,则代表分组结果在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两组产妇治疗前的盆底肌力对比结果,见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产妇治疗前的盆底肌力对比(n=40,±s,μV)
表1.两组产妇治疗前的盆底肌力对比(n=40,±s,μV)
分组 前静息平均肌电值 快肌最大肌电值 混合肌平均肌电值 慢肌平均肌电值 后静息平均肌电值观察组 4.62±1.74 27.93±7.49 16.45±6.21 13.87±5.42 4.61±1.73对照组 6.81±2.96 40.54±11.92 24.36±7.68 20.38±6.64 6.64±3.09 t 4.033 5.665 5.065 4.803 3.625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两组产妇治疗后的盆底肌力对比结果,见表2,统计学有差异(P<0.05)。
表2.两组产妇治疗后的盆底肌力对比(n=40,±s,μV)
表2.两组产妇治疗后的盆底肌力对比(n=40,±s,μV)
分组 前静息平均肌电值 快肌最大肌电值 混合肌平均肌电值 慢肌平均肌电值 后静息平均肌电值观察组 8.28±4.71 42.97±6.53 29.92±4.51 21.55±6.53 9.43±1.81对照组 8.79±3.75 42.68±4.88 33.41±4.73 24.87±3.76 9.32±2.06 t 0.535 0.224 3.377 2.786 0.253 P 0.593 0.822 0.001 0.006 0.800
3.讨论
妊娠是导致盆底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产妇在妊娠过程中,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子宫的体积和质量会逐渐增加,盆底支持组织受到的垂直作用力逐渐增大[3]。如盆底肌肉从承受的力超过代偿范围,就会导致肌细胞损伤,引发肌肉收缩功能障碍。产妇出现盆底损伤,可能在产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不良后果。
阴道产钳助产术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类助产术,在产钳的辅助下,可进一步缩短产程,降低分娩风险。但产钳的介入,会加重分娩对盆底功能的损伤。具体来说,产钳助产术会明显延长阴部神经传导的时间,会进一步增加盆底支撑组织受到的力,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直接性损伤。本组研究显示,行产钳助产术的产妇其盆底肌力要明显弱于自然阴道分娩的产妇,即表明产钳助产术会进一步加重分娩对盆底组织和功能的损伤[4]。盆底功能损伤并不是永远的损伤,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积极有效地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产妇盆底功能康复。本组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康复治疗后,盆底肌力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情况略差于对照组,说明产钳助产术会对康复治疗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导致这一结果的成因,可能是产钳助产术在使用过程中,会对盆底肌肉和筋膜产生直接和强烈的作用,对比阴道分娩,神经肌肉被进一步的牵拉,明显超过生理改变可以承受的范围,因此在后期康复治疗中需要更长的时间恢复,恢复难度也更大[5]。
综上所述,阴道产钳助产容易加剧分娩对产妇盆底结构和肌力的损伤,给予产妇积极的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妇盆底功能,但对比自然阴道分娩,效果略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