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林业生态景观提升建设研究
2021-12-22李益民
李益民
(广东省岭南综合勘察设计院,广东 广州 510663)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生态建设是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基础,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汕尾市林业生态景观提升建设,就是在保护现有生态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强化生态优势,通过高质量地建设城市林业和森林公园,有效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乡绿化综合发展质量,满足人们休闲、游憩、科教等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显著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1]。
1 林业生态建设现状
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热量充足,气候条件良好。自2012年汕尾市大力推进四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以来,汕尾市林业生态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具备了一定的生态基础,生态恶化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森林结构逐步得到调整,生态系统得到了恢复和巩固,生态功能不断改善。根据2019年度广东省森林资源档案更新结果,汕尾市全市林业用地面积269441.22hm2,占国土面积的55.39%,其中有林地面积225988.05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3.87%,全市森林面积248513.75hm2,森林蓄积量7625778m3,森林覆盖率达51.09%。近年来,汕尾市积极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开展新一轮绿化行动,人工造林超过95万亩,建设生态景观林带413km,新增森林公园18个、湿地公园2个,建成绿化美化示范点160个,森林覆盖率达51.09%,成功创建“广东省园林城市”。
2 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森林资源受到破坏,生态功能脆弱
近年来,汕尾市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张,耕地、林地、水域等生态用地逐渐减少,导致城市生态基底遭受一定程度的削弱,对森林资源造成一定的破坏。长期以来,各地对森林绿化的养护力度不足,群众保护意识较差,常有人为破坏现象,同时汕尾市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风沙侵蚀等问题仍然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总体来看,汕尾市现有林地生态防护功能较弱,整体生态功能不突出[2]。
2.2 森林群落较单一,林分质量不高
汕尾市山体立地条件较差,土壤瘠薄,适生树种较少,营造林难度较大,虽然经过多年林相改造,但全市森林资源林分质量不高,人工纯林多、混交林少,中幼林多、成过熟林少,森林主要树种为松树、桉树和速生相思树类,森林群落较单一,生态效益较低。
2.3 自然保护地建设滞后,公园规模较小
目前,汕尾市森林公园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具有较大规模和成熟基础设施的森林公园,2013年以来,根据新一轮绿化广东的目标任务,汕尾市陆续开展了多个市县级和镇级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林地林木权属不集中,全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还未形成规模,与珠三角地区城市比较,建设规模与成效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3]。
2.4 城乡绿化发展不平衡,缺乏系统规划
一直以来,汕尾市侧重于城区绿地建设规划,忽视了城郊山体绿化和道路林网等建设。对于乡村的生态建设不够重视,忽视了城市与乡村的相互作用与联系。主干道沿线林网化、森林化建设力度不足,城区森林绿地与郊区森林的连通性不强,景观破碎化较严重,城乡森林绿地系统网络尚未建立。
2.5 资金投入不足,保障能力不强
长期以来,林业建设主要以中央、省财政资金为主体,林业聚集资本和社会资源的能力不强,造成了林业投资渠道单一。汕尾市绿化资金的投入与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及规模不相匹配,资金的长期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本地区生态建设的发展[4]。
3 建设总体思路
3.1 建设原则
3.1.1 生态优先,以人为本
汕尾市林业生态提升建设应优先考虑净化大气、保护水源、防风防灾、调节城市小气候环境等生态功能,保护现有城乡绿地资源,有效发挥森林在改善生态、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原则,充分满足人们对森林的多种需求,努力实现生态与经济的相互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1.2 合理布局,城乡一体
汕尾市林业生态建设范围包括市域范围内的城区山体绿地、城郊林带和林地。通过主干道两侧山体生态廊道的建设,做到网络布局合理,点块布局均匀,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实现城市绿化整体功能的优化和提升,让市民更好地接近自然、享受自然。
3.1.3 因地制宜,突显特色
规划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汕尾市的自然环境特点进行战略布局,因地制宜确定不同的建设模式,科学合理规划各项建设任务,实事求是制订建设目标和内容。增加乡土植被的使用,突出乡土植被群落模式的特点,使城市绿地系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文化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形成具有汕尾特色的城市绿地景观。
3.1.4 保护为主, 保育结合
森林作为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汕尾现有的森林资源基质条件下,保护原有的植被、绿地资源,尊重其自然生态群落特点,并通过增加森林和绿地景观的时间和空间异质性,提高绿色景观的渗透性和连接度来提高生物多样性。建立稳定和多样的森林群落,为不同生物提供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最终达到自然保育、生态和谐的目的[5]。
3.1.5 政府主导,社会共建
突出政府主导作用,统筹安排林业生态提升建设,建立完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凝聚社会共识,充分吸引社会生产要素,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调动全社会参与城市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共建宜业宜居幸福汕尾的良好氛围。
3.2 建设布局与策略
根据汕尾市现有的“山-城-海”生态景观格局,综合考虑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性等特征,以主干道山体为骨架,以各县区森林生态景观建设为核心,打造城镇生态核心、主干道生态廊道网络和城乡绿点群落三大工程体系。
3.2.1 城镇生态核心体系——“一环四核”
重点建设城区环品清湖山体绿带,形成城市绿色生态核心,为品清湖国家级美丽海湾建设打下良好的生态基础。同时,在汕尾市各城镇范围内形成分别以海丰县城、陆河县城、陆丰市区、红海湾开发区为核心的城镇生态绿核,使森林与城镇相融合,实现城乡森林一体化。
3.2.2 主干道生态廊道网络体系——“四廊一网”
包括沿高速路、铁路、主干道两侧可视范围的山体带状绿地走廊以及各城镇主要山体、村边生物防火林带网络。“四廊”分别是北部快速路特色景观走廊、南部水土保持与沿海防护林景观走廊、西部特色城镇森林景观走廊、东部水源涵养林景观走廊。“一网”指生物防火林带网络。通过“四廊一网”的建设,实现城市山体景观的网络化,提高景观的连通性,构成保护汕尾市的绿色生态屏障,构建滨海森林景观与安全防灾体系。
3.2.3 城乡绿点群落体系——“多点衬托”
通过汕尾市范围内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郊野公园、乡村绿化美化示范点等众多绿点的生态景观建设,使之成为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的重要连接点,为城乡居民提供更丰富、更便捷的游憩、科教、娱乐场所。
4 结语
林业生态景观提升建设将有效改善汕尾市的生态状况,形成优越的生态环境,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好的场所,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使森林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促进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良性发展,使森林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方面发挥重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