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果终究要带着“滤镜”看世界

2021-12-22撰文晓锵

厦门航空 2021年12期
关键词:美颜滤镜网红

撰文_晓锵

接受“泛滤镜”的存在,不等于认同“滤镜泛滥”。

就在今年7月,挪威以压倒性的票数通过了一项法案,规定无论是社交媒体、网红,还是广告商,都必须对精修或PS过的照片加水印,注明“本照片经过编辑”。这项法案的颁布意味着,在挪威这个国度,无论是面容还是身材,但凡发布经过滤镜加工来达到盈利目的的照片,带有法律效力的公开声明都将必不可少。

针对起初只是为了“更美丽”的滤镜,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它的局限和边界、影响力和“危险性”。而这正是人类的能力和所要做的事。某种意义上,挪威人的选择和在这个星球上生活过的人曾经疏导洪水、寻找合适的栖息地、规避战争等等一样,并无二致。一边不断改善外在的环境和社会,尽可能地制定规则或法条,一边也持续修正自己的行为,调整脚步与情绪,且随着对这个世界和真实性的加深理解,对逻辑与状态的不断体认,人们也不断地有新的功课,不断地有新的探索。

不见得是简单的进步抑或退步。但始终有本质,有核心,有原则,有底线,有迈步,也有反顾。比如在这个“泛滤镜”时代,你始终致力于得到那个“生活的本体”,你就不会只剩下甩锅给“生活的滤镜”这一招。

学会适应是首要而必要的,这不意味着你只是在被动地应对,或者干脆只是投降式的沦陷。在一个商业气息和能量都无比发达的当今时代,更应该催生的是具有慧眼慧心的理智消费者。后者具备的技能和意识,和这个时代相匹配,甚至相匹敌。比如,明确地知道一个人企图达到模特的效果和成为模特,是两码事。再比如,明确地知道自己的需求和标准是什么,更明白方向和路径在哪里?而不至于听信一则广告、一些鸡汤、更多大小忽悠里的每一句话。

而另一层面,对卸去各种滤镜效果后的现实世界,仍然有喜欢和热爱,你会是人生和自己真正的赢家。如罗曼·罗兰的精彩箴言所示范,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却依然热爱生活的人——你得去经历“看清真相”的过程。

抵制所有“滤镜”可行吗?其实没有必要。“滤镜”并不会消亡,它作为一种人类欲望与想象共享的工具,始终存在。大到历史滤镜,小到和每个人都相关的“情感滤镜”都是实证。也无法简单地定义“滤镜有罪”,或者“滤镜无罪”。在你眼前“翻车”的网红景点和各种似乎在教你如何“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APP,可能只是整个时代问题的一个小小缩影兼折射。对滤镜的“封杀”,不仅治标不治本,也找错了元凶。你看,随着对互联网营销手段的了解和熟悉,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有主见的年轻人开始反“种草”,也有越来越多返璞归真的中年人执行着“断舍离”的生活方针。

确实要警惕的是种种“无形之手”“幕后势力”的花招与恶意,而不是让一面“滤镜”背锅。所谓“过度美化”,罪在“过度”。所谓“暗箱操作”,错在“暗箱”。滤镜本身无所谓对错,但既然已经认识到滤镜是工具,就要把它变成“好的工具”。一个不断前进且加速前进的时代,就是要不断地解决掉“思维观念跟不上技术理念”产生的认知障碍,而不是诅咒技术的同时又停止思维,更不是禁止思维的同时又诿罪给技术。

仅以“美颜滤镜”为例,对其的追捧定然会使其继续技术升级,也的确可能会引发、改变一些重大命题包括“美”的观念、手段,比如允许“虚拟美”之于一个人的价值、意义。又比如,哪怕“严重”一点说,滤镜会改变人类的美学走向——就像原始人第一次穿上衣服、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人开始化妆、公元19世纪的某一天人类用上了照相机——但最终,并不会打败“人类的美学”,而是成为乃至成就“人类的美学”。

当然,接受并认清“泛滤镜”的现实,不等于认同和接受“滤镜泛滥”。有形的滤镜好判断,无形的“滤镜”更在人的心里。那些歧视、偏见、有色眼镜,或被加持过的所谓“高光”乃至伪善,都比“美颜滤镜”什么的更危险。

如果我们终究要带着“滤镜”看世界、看自己,那么做那个丰富又清醒的自己,探索真实又奇幻的世界,从来都更为重要、更为“有趣”——并且,必不可少。

猜你喜欢

美颜滤镜网红
“绿瓤西瓜”横空出世 是滤镜合成还是“确有其瓜”
人工“美颜”
高坚Nuances系列Extreme Full中灰密度镜套装
材料不能“美颜”——应当着笔干实事
这七种水果熟吃,美颜又养生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我要当网红
Rollei滤镜德国试用评测
“网红”数学课
当网红遇上“网红” 国外网红们都拒绝不了的鞋包好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