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草”的尺度

2021-12-22编撰阿夏

厦门航空 2021年12期
关键词:星爷电影票种草

编撰_阿夏

滤镜太厚,看不透。

前段时间“马丁靴搭配”莫名上了热搜。某穿搭博主很快推出一条视频,介绍普通人穿马丁靴的几种搭配思路,她建议大家不要照搬模特图,而是要讲求宽度落差,要么裤子宽松,要么上衣宽松。

评论里有人问,为什么街拍图里模特都是穿紧身裤配马丁靴?她诚实回答,因为人家瘦。又有人问,为什么模特穿短款上衣紧身裤配马丁靴那么好看?她依旧诚实回答,因为人家瘦。视频的最后,她倡导粉丝朋友不要盲目跟风,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种草。狠狠拉了一波好感。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无论是 KOC 种草还是素人种草,纯分享、无任何商业因素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尤其是在私域流量时代,大多数逻辑都是,流量等于钞票。种草本身就是一次体验的分享,这种分享主观性大于客观性,中立性又难以保证。

而在商品品类爆炸式增长的当下,人们也陷入了迷茫——种草类信息琳琅满目,什么才是值得信赖的参考系?于是,入手美妆之前,看看美妆博主的私房分享;旅游度假之前,翻翻热门博主的私家笔记;想找家靠谱的餐厅、酒店,先开启定位,再刷刷某书、某点评……但是,美妆博主推荐的产品,可能夸大其词;不远千里奔赴的网红景点,可能让你大呼“上当”;通过某点评打卡的餐厅、酒店,可能味道或者服务一言难尽……

一项调查显示,近八成网友被网络“种草”坑过,货不对板,滤镜破碎,让人心塞。比如此前因为网友讨伐,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某书,就是因为滤镜营销带节奏,最后引起公愤。在看图就能“种草”的时代,一款产品踩雷的事例并不罕见。靠滤镜和营销圈粉,这类产品火爆的原因各不相同,但翻车的理由却都有迹可循。

有人说,都是滤镜修图惹的祸。事实上,在今天这样一个图像泛滥的时代,稍微调一下图,使其看起来比真实的更华丽漂亮,让真实世界披上画意的外衣,没有问题。令人们厌恶的,是“过度美化”,以及来自它背后的经济利益和商业利益。一个不怎么样的地方,把它过度美化,结果很多人被骗过去,然后拍摄者和商家借此大赚一笔。人们会觉得恼火,关键在于背后的商业利益。

全民种草的时代,纵观当下,我们稍一不慎,就会“拔草即翻车”。而当“照骗”“滤镜”一次次现出原形,损害的绝不仅是一两个消费者的权益,而是产品的口碑乃至整个市场的有序运行。

“种草”千万条,真实第一条。作为分享博主,理该坚持真诚分享,减少套路营销,毕竟虚假分享最终总会被戳破谎言。“种草”的尺度拿捏住了,路才能走得更长远。而对于网友,就像开头提到的那位博主说的,谨记理性剁手,不要盲目跟风。

图书营销:腰封变“腰疯”

豆瓣上有个小组叫“恨腰封”,意思明确:拿起一本心仪的好书,常会被横亘的腰封倒了胃口。比如碰瓷名人,“比肩XXX”;比如打煽情牌,“9000000 人看了都感动落泪”;更有甚者,“托尔金、乔布斯托梦说好”,简直让人看了想发疯。靠谱的腰封宣传,是图书销量增长的正常手段,但不靠谱的腰封营销,就是直接劝退读者。

景点营销:“仙境”变“陷阱”

除了大费周章的推广营销,取一个吸引人的名字是网红景点“吸睛”的好办法。杭州小曼谷、宁波小济州岛、西安小镰仓、大连小瑞士……在“小”字后面加上全球各地的旅游胜地,热度就有了一半。据统计,全国至少有63 个城市拥有“小圣托里尼”,62 个城市拥有“小京都”,61 个城市拥有“小镰仓”,以及59 个城市拥有“小奈良”。

影视剧营销:“诈骗”式宣传

近年来,影视剧“欺诈式”营销五花八门。比如某影片打着“感情牌”,以“原班人马,十年重聚”等宣传口号吊足粉丝胃口,实际却讲述盗墓探险的故事,主角也并非原班人马。比如某影片在宣传阶段将“浪漫仪式”作为噱头,当众多想要拥有浪漫跨年夜的年轻人走进电影院时,才发现该片文艺电影的本来面目。观众表示,“很失望,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怀旧营销:万物皆可“港”

如今在各种平台上,模仿港风穿搭的视频早已泛滥,蓬松的长发、复古印花衬衫、修身吊带连衣裙、有金属感的大耳环……但看过视频后却发现,就算是一样的行头,一样的妆容,一样的pose,我们依然能一眼看出博主和被模仿者之间的差距。关于这轮港风回潮,网上有句神评论,“那些真正的港风,都在老照片里。”

情怀营销:欠星爷的电影票

“那些年,欠星爷的电影票都还了吗?”80 后、90 后一批人小时候掌握不了经济主动权,长大之后,就希望通过买“星爷”电影票这个行为,来满足自己的独一无二“星爷”情怀消费。殊不知,“欠星爷的电影票”这个梗可能是制片人打着旗号来宣传而已,一人一张电影票,“星爷”的情怀营销就到位了。

猜你喜欢

星爷电影票种草
生日礼物种草合集
星爷
节日“种草”
美容须防被“种草”
不能退的电影票
不能退的电影票
电影票怎么分
莫文蔚:没有星爷的电影我也不会有今天
Cut off my Hands!
电影票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