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传统纹样的魅力

2021-12-22徐璐璐

流行色 2021年10期
关键词:工笔画纹样时期

徐璐璐

Xu Lulu

天津美术学院 天津 300141

Tianjin Fine Arts Institute,Tianjin 300141

传统纹样是我国珍贵的艺术文化遗产,它随着历史的变迁,经过千年风霜的演变,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在当今时代,不论是影视剧、拍摄手段、时装、平面设计广告等的不同领域,富有传统风味的民族性语言大受欢迎,同时也成为一种流行元素。而中国画中,在表现形式和风格上都逐渐偏向具有装饰性和个性化的新工笔,也逐渐出现民族性语言,出现了不少用传统纹样作为绘画语言的一大批新工笔画。

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可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永久性血管通路。美国目前25%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使用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2]。因此,本研究对我科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使用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透析中心使用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探讨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在一定时期内的透析充分性及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分析了解传统纹样的发展历程和造型规律;其次分析应用传统纹样的当代新工笔画画家,是如何将纹样融入中国画的创作当中,总结出如何直接或间接地借鉴纹样造型;最后,结合自己的工笔画创作经验并加以说明,分析总结。

一、传统纹样的发展历程、造型规律

传统纹样的发展开始于新石器时代,最开始承载纹样的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了夏商周时期有了青铜器的使用和诞生,主要表现的是动物纹样和几何造型,例如饕餮纹(图1);而后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纹样已经演变为描绘日渐繁荣的生活。从这三个历史时期不难看出,早期纹样的诞生和样式随着当时生活需求演变着,彩陶纹样的诞生是人类对于生活的期望,他们把对生活的观察和喜好作为一种标记作用到物品的外观,这是表达了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淳朴又充满生机活力。而青铜器时期的动物图腾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写实场景的转变,这实际上是纹样的描绘手法从“神”到“人”的转变,在图腾时期对“神”的信奉和敬仰表现出了昔日人们在权威之下庄重和威严的氛围,而后随着人民生活日渐富足,随着“百家争鸣”思想活跃的盛况,开始富有了人文气息,纹样的内容也从盲目对权力和对神灵的信仰,到亲近现实生活的浪漫,这体现了早期纹样的演变是随着不同时代下人们的心境所变迁的。

图1 饕餮纹

秦汉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纹样主要是受权力和宗教传播的影响,从宗教历史上看,这一时期佛教文化的传入,出现了新一批承载纹样的形式,例如画像石、画像砖、瓦当等,后期还有壁画和浮雕的彩绘出现。在政治动乱的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开始尊崇佛教,莲花作为佛教的标志,也成为了佛教艺术广泛使用的题材,同时还有忍冬纹及许多吉祥寓意的图样出现,这一时期的纹样主要是为权力和宗教服务,多以雄厚而又盛大的风格呈现。

通过梳理中国传统纹样发展的历史,清晰地看到这些题材丰富的传统纹样是前人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结晶,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结晶,它代表着每一时期的政治文化特点。中国传统纹样不仅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沉淀的韵味,而且是具有传统风味的民族性语言,是中华民族在艺术文化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纹样多与中国画题材紧密相连,同时它也在不同的艺术表现上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并形成一种特有的艺术语言,这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传统文化事业。[2]

例如笔者这幅作品的背景运用到的是“云纹”(图3),“云纹”作为一种常见的装饰纹样在作品中广为使用,也是我国传统纹样中的杰出代表。创作者对“云”作出艺术化处理,以“云纹”作为局部的陪衬,更表现浓郁的古典色彩。

传统纹样在造型中特有的形式感,是经过不断地演变抽象到具体的一个过程,其造型的独特性凝结着相应时期散发出的独特的艺术审美观。从原始社会的简单、朴素的纹样造型,再到奴隶社会的庄重、威严的青铜器时代,再到封建社会艳丽、富贵的折枝花、飞禽走兽等的吉祥图案的装饰性纹样(如图2)。这样富有民族性语言的标志性题材启发了一部分当代画家。

明清两代则进入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政治经济开始走下坡路,这个时期的传统纹样进入成熟时期,宫廷画开始盛行的同时,吉祥题材的纹样在这一阶段开始盛行,其纹样的内容及外型的多样,是不断融合了中国的宗教以及风俗习惯而形成的具有时代特点的装饰性纹样,是中国上下几千年经过社会生活和权力集中不断演变来的智慧结晶,而吉祥纹样也在这一时期发展到了巅峰,纹样的应用的普遍性也达到了高潮。

唐代时期的艺术风格主要是以艳丽、富贵、丰富为主,在这一时期,唐代各个民族相互融合,商业繁荣,政局统一稳定,对外本着开放和兼容的态度,再加上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基础沉淀,博采众长,使唐代的纹样艺术更加丰富、华丽、富贵。主要是以各种花卉为主的植物纹样到禽兽类的纹样为主要装饰,内容更加表现了时代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富足,也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唐三彩,还有折枝花、团花、卷草的纹样。

二、传统纹样的造型与特征在新工笔画中的体现

错因:一是对题意把握不准而错选B项,该情况是忽视了离子组合的共存必须符合强酸性或强碱性环境任一情况的要求;二是忽

图2 “富贵吉祥”寓意的纹样

为保证压实度,混凝土碾压采用平推碾压,施工中自卸汽车倒退直接入仓,下料应从远端开始,在完成三层薄层均匀摊铺作业后,将81cm的厚度碾压为75cm。以条块摊铺方向为基准,使用型号为BW200的设备进行碾压,此过程应遵循先2遍无振、后8遍有振,最后再次2遍无振的顺序,碾压速度不大于1.1km/h,最后再用BW75型手扶震动碾找平,使表面平整。在高温天气下作业时,碾压过程中要根据气温与蒸发量适当进行补水处理。

宋元时期的传统纹样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已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出现在了建筑彩绘、陶瓷、漆器、纺织物、刺绣等物件上,此时的纹样达到了高度流传的时期,在这个大发展和大繁荣的时期,随着诗歌,绘画等艺术领域的繁荣发展,宋元时期形成了多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成就的新风尚,也逐渐出现了东西方相互融合的文化局面。例如“梅兰竹菊”的使用,从绘画到诗歌再到纹样;又如合欢、白头翁等纹样,这些纹样都被赋予了不同的寓意,呈现出了当时艺术发展的小高潮。

在当代新工笔画的创作中,创作者会将古今中外的纹样造型借鉴到绘画题材之中。一般这类作品大多是用来表现富有浓郁的古典色彩、传统的意蕴或民族的情境。此类绘画中所涉及的纹样多为特定的器物纹样或局部陪衬的纹样。还可以在创作中的局部使用与之相合适的传统纹样造型,通过类似的方法进行处理,使得传统纹样与边缘细节相匹配,从而达到整体画风格调的提高。此外还有将创作的主体造型通过借鉴、加工的方式加以适当的变形处理,使得主体造型更加新鲜、更具有语言特征,这一类的变形主要依赖于创作者在实践中丰富的实践阅历,以及其擅于观察生活细节及丰富的写生经验,这样能够将纹样通过观察与艺术化处理,以夸张、概括等的手法应用,从纹样中吸取创作造型的灵感,对传统纹样进行艺术化处理,并最终实现绘画中的“巧妙”之处,并实现个人绘画语言。[3]

图3 中国画创作中“云纹”的借鉴

当代新工笔画的创作不仅借鉴了纹样的图式,还借鉴了传统纹样的特征性艺术手法。其一是在画面色彩上的处理,例如纹样巅峰时期的色彩配色较为富贵且强烈,也有较青铜器时期般的清冷。因此,作者在确立画面的主色调后可以根据纹样的配色应用到创作的局部画面当中,兼顾主体画面统一调子的同时,也使得局部有色彩对比的视觉效果。其二是在画作中构图方面的处理,传统纹样的特点在于“多而不挤,满而不乱”,当代工笔画家运用和继承传统纹样的构图方式到绘画上,在创作的疏密处理中借鉴到这一特点,参考其画面中的节奏和关系,在节奏和疏密的关系处理中找到画面的主次关系。[4]

三、传统纹样的传承与传播

传统纹样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传达文化和社会信息的物化形态。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历程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承载着几千年以来,社会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各式各样的纹样形式,反映了历代朝代的更迭与变化,是历史赋予文化的美感,是经过岁月的沉淀。创作者将它所蕴含的艺术特征在创作设计中加以使用,在当今这个倡导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开创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语言尤其重要。而在中国画绘画中,不仅可以描绘人物山水花鸟,亦可承载纹样的美。纹样不仅作用于中国画,中国画的发展也影响着纹样的发展与变革,例如前文所提到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就是在中国写意画中的重要题材,颇受画家和群众的喜爱,由此也逐渐地发展到装饰纹样上。因此,传统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不可一味孤立。

在这个新时代,传统风味的民族性语言大受欢迎,传统纹样为当今的绘画和设计艺术增加了新的表现形式,除了中国画,也同样影响着如今的平面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多方面,甚至于影视作品。如今的我们更应该重视传统艺术,例如“剪纸”“皮影”等传统艺术,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传播,只有植根于本土文化精髓的土壤中,深入探索并发扬光大,把民族性语言的元素融入现代艺术,融汇成艺术的主流,才能贯彻民族的文化自信,缔造出具有中国风味的视觉艺术。

智能小桶还具有强大的娱乐功能,主人可以在无聊的时候“逗小桶玩”。设计者预计,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都需要一款这样节约时间的小桶。

猜你喜欢

工笔画纹样时期
工笔画作品
工笔画
小学工笔画
清代时期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粉红荷花工笔画法
袁飞纹样设计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