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扇色彩及情感特征浅析

2021-12-22李甜甜

流行色 2021年10期
关键词:羽扇团扇扇面

李甜甜

Li Tiantian

上海大学 上海 201900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900

一、中国古扇色彩审美分析

中国古扇色彩是我国较为常见的色彩艺术形式,一般来说,中国古扇的色彩选择浓淡适宜,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冲击感,不同色彩的古扇所代表的寓意和适用场合也大有不同。受到中国传统色彩的影响,中国古扇也有着其独有的色彩搭配风格。色彩给人的视觉感受是非常强烈的,中国古扇在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冲击的同时,表现出其独有的鲜亮、和谐以及古朴的特色,具有极大的艺术观赏性。扇子自古以来颜色,种类多不胜数,扇子的色彩与材料的使用相辅相成,通过色彩来传达扇子本身所赋予的不同的美感。(如图1)

图1 中国风扇子

二、中国羽扇色彩特征

1.主观性色彩

羽扇的羽毛不同,羽色不同,羽扇品质不同。一般羽扇分为鹅毛扇和雕翎扇两大类,羽扇可作圆形,鸡心形,佛手形,多为白色,少量为灰色,现代羽扇也有染色的多彩羽扇,多为低档,雕翎扇羽色多为纯黑或褐色,少量珍贵雕翎扇的羽毛分布规律,或两端颜色为黑,中间为白,或只有尾端为黑色其他部分为白色;竹扇其颜色呈现为木质独有的浅黄色或深红色,竹料不同,颜色不同;团扇扇面图案或颜色鲜艳、对比强烈,或颜色朴素、清新淡雅,极具独特的地域魅力。扇面的选择多种多样:纱、绢、纨等丝织品,还会在扇面上进行书法、绘画、刺绣等。扇面底色取决于丝织品的颜色,其色彩取决于扇面装饰,如唐代大多以花鸟装饰,被学者称为唐代折枝花;折扇的颜色多种多样,白色文雅,黑色冷冽,无一不是彰显多样的文人之风。

2.象征性色彩

(1)羽扇

晋人崔豹《古今注•舆服》:“雉尾扇,起于殷世。舆车有翣,即缉雉羽为扇,翣以障翳风尘也。”周朝时便有以野鸡等鸟类羽毛制成的扇子,称为尾扇,属于羽扇的类别,羽毛属于扇上的装饰,扇子不仅使用这一种材料,柄是用其他的材料制成的,后代多以竹、木等,表面用以来“障风尘”,实则非诸王贵族不得用,他们是以鸟为自己的部落图腾,且雉尾来源非常少,以此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晋人王嘉《拾遗记》:“(周昭王)二十四年,涂修国献青凤、丹鹊各一雌一雄。孟夏之时,凤、鹊皆脱易毛羽。聚鹊翅以为扇,缉凤羽以饰车盖也。扇一名游飘,二名条翮,三名亏光,四名侧影。时东瓯献二美女,一名延娟,二名造娱。使此二人更摇此扇,侍于王侧,轻风乍至,泠然自凉[2]。”被认为是羽扇的开始。羽扇开始是礼制中的大扇,一般人并不能使用,直至后朝。

图2 白羽扇

图3 黑白相间羽扇

(2)竹扇

湖北出土的战国时期出土的竹扇是在历史上也是出现较早的一种,属于编织扇,是用较粗的竹片,用基本的编织方法制作的,也叫“便面”。开始是用于帝王的仪仗,后来逐渐被平民百姓所使用,因为材料简单,制作成本低,受气候因素影响,多产于南方;工艺持续精进后,做出精美的扇子。竹扇根据各地不同竹子适合制作的扇子不同,毛竹肉比较薄,适合于开片,刚竹,质地较硬,弹性较好,黄竹强度高,编制品使用寿命长,料竹较为脆,但竹筒长,编制的效果较好。其形状各异,五角、六角、圆形、椭圆等,多为平面编制。

(3)团扇

团扇的出现打破以往扇子各种形状的传统,顾名思义,团扇多是圆形的扇子,又名“宫扇”,因刚开始时多为宫中女子使用。团扇由扇面、扇柄、扇框三部分组成,宋代以后还流行起了扇坠,这又是一大创举,从视觉上拉长了扇子的比例,让扇子看起来更加飘逸有灵动之感;扇面又分为单双面两种,扇框为竹篾,柄一般采用木、竹,贵重以象牙、玳瑁等或雕漆柄。传统观念中团扇是女子的象征:唐代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中贵族仕女所持的长柄团扇等。女子手中的团扇,可娇羞遮面,可嬉戏玩耍,可以物传情,成为古代女子的一大特色。想象一下,一位古代女子手持团扇,半掩羞容,温婉矜持,其形象在每个人的脑海便呼之欲出了。

(4)折扇

折扇是现代较为常见的一种,古代称为“聚头扇”或“折叠扇”,分为扇面和扇骨两部分,扇骨的外面两个称为大扇骨,中间称为小扇骨,扇骨聚头的一端为“扇头”,由“扇钉”钉在一起。折扇在明清时期大肆发展,成为众多文人雅士的附庸风雅之物,因扇面多由纸或绢做成,成为文人题诗作画的又一媒介,还由此延伸出扇面构图,一直沿用至今。古时说书的先生手里往往会拿一把扇子,这是因为乾隆皇帝赠予的故事,乾隆皇帝的扇子使说书先生名气大增,不但可以用来盛赏钱,而且制造气氛也是一把好手,也就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沿用了下来。现代的相声表演是由逗哏与捧哏组成的,捧哏也叫打哏,逗哏演员会以模拟场景的方式用扇子敲打打哏,以此逗观众发笑。

3.颜色对比强烈

中国古扇大多黑白色彩搭配,少量灰色,以及夹杂一些其他的颜色,颜色使用对比强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的同时,表现出古朴的特色,具有极大的观赏艺术性。其中尤以羽毛扇子黑白色彩搭配较为明显,团扇的颜色或者鲜艳、或者清新,对比较为强烈。

三、中国古扇情感特征浅析

1.情义断

扇子对于不同的个人主体来说,就成为了不同感情的寄托。这时感情的体现便完全取决于主体。书中《团扇歌》:“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3]”班婕妤是西汉的女文学家,少时被选入宫,后封为婕妤,因被宠妃赵飞燕诬陷,自己主动长居长信宫奉养太后,长居冷宫,却心有不甘,自己找来丝帛制成团扇,有感而发,想着自己就如同这团扇一般,秋日将至,团扇也就没了什么用处,扇子来年夏天可再用,自己却在这永无天日,连把扇子竟也不如,以夏用秋藏的团扇来比喻自己的命运,体现了被弃后的凄冷忧伤,忧愁难诉的心情,且后人很多以此为题,借以作词:晋代陆机《班婕妤》“寄情在玉阶,托意为团扇”,心有一丝希望的婕妤还是拿着团扇在台阶上徘徊,希望皇帝能顾念旧情,却也没有等来,希望变成失望,终还是情断义绝,那把合欢扇也就象征了班婕妤的命运,这是采用了同构的手法,以团扇象征人,以此体现主人公的孤苦悲凉之情。

2.舒胸臆

唐代张九龄与秋扇也有不解的渊源。张九龄是唐代的丞相,每次上朝都会直言不讳,对于朝政问题当场指出,惹得龙颜不悦,时值秋日,皇帝却赐给他一柄白羽扇,警告之意溢于言表,张九龄惶恐,遂作《羽扇赋》呈给皇帝,皇帝看后被张九龄的忠心所感动,表示扇子只是用来消暑的,并无它意,谈不上“弃捐箧笥”,借此表达自己还是要重用丞相[4]。至此,秋扇成为诗人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象征,古人常常用秋扇来比喻自己进行创作,丰富了历史的创作题材,为后世所沿用。

3.显智慧

《三国演义》第一百回“孔明入阵,把羽扇一摇”,第一百零一回“车上端坐孔明,纶巾羽扇,鹤氅皂绦”[5],诸葛亮的出场每一次都是自带羽扇的,好像提及羽扇就是诸葛亮的代名词,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场大战,在他的羽扇挥动之间便已取得胜利,他的羽扇似乎是智慧的来源,谈笑之间,豪迈的英雄气概倾泻而出。在此,扇子成为诸葛亮智慧的载体,成为著作中的经典之一,为后世文学经典人物的形象增添了不可或缺的一笔。

4.托志

扇子除了两性之间的互赠以表达感情,还有其他的方面。相传东晋皇帝昏庸无道,大臣也无所事事,有一个叫谢安的年轻人心有抱负,后来果然做了大官,指挥他的侄子谢玄大战前秦皇帝,留下了“草木皆兵”的史话。他的一个朋友袁宏上任前向他辞行,他拿出一柄扇子挥了挥风,赠予朋友,对朋友说:“愿你上任以后施以仁政,扬仁义之风”,于是就有了“扬仁风”的典故。这里的扇子被寄予谢安对朋友的厚望,希望上任以后会施行仁政,弘扬仁义的作风,为当地的百姓谋求福祉,扇子又被赋予了不一样的志向情感。

结语

在民间艺术中,色彩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中国古扇独特的色彩搭配为我国传统的民间美术艺术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当一柄扇子缓缓打开,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不只是它本身的颜色及图案,还有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与文化底蕴。一柄扇子,被赋予多样的情感色彩:或孤苦悲凉,或怀才不遇,或豪迈机智,或弘扬仁义。时至今日,扇的形态与颜色虽千变万化,但其情感意蕴,我们仍能从历史作品中回味。

猜你喜欢

羽扇团扇扇面
清 程邃 行书双进酒词扇面
南宋 吴皇后 行书题青山白云图团扇
南宋 杨妹子 楷书瀹雪凝酥七绝诗团扇
诸葛羽扇
《念奴娇·赤壁怀古》“羽扇纶巾”考
编辑部的故事
雷家民作品
舒强扇面作品选登
扇面等式
团扇恩深长恋君怀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