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创作中色彩的情感表现及运用

2021-12-22孟庆梅

流行色 2021年10期
关键词:油画色彩绘画

孟庆梅

Meng Qingmei

吉林艺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Jilin Academy of Arts, Changchun Jilin 130000

当代许多中国画家试图将西方色彩观念与中国的传统绘画观念结合起来表达自己的作品,与观众产生共鸣。时代要求我们重塑中国画的色彩魅力,画家要想继承和学习中国传统色彩观念,必须积极接受外来新知识,不断融合西方绘画观念,加强与外界的相互交流,拓展不同的色彩语言,创作出新时代的艺术杰作。

一、中国油画艺术情感色彩发展综述

中国画在中国的艺术文化发展史上早已经历了风风雨雨。15世纪下半叶,随着西方民族宗教主义艺术文化势力的不断入侵,油画逐渐进入到了我国的绘画领域之中。中国古代画家有着水墨飞扬的绘画心境,主要运用色彩来表现作者的艺术情感,创造出独特的绘画王国。中国画的情趣和艺术色彩有一个曲折的艺术发展历程,20世纪初,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与科学民主的推进,“西洋画东传”的现象愈演愈烈,促使中国绘画艺术摆脱旧束缚,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新文化运动中艺术领域的研究者们提出了“艺术革命”的口号,提倡研究西洋画,通过“艺术革命”推动新文化的发展,改造中国社会。受到新文化潮流的影响,许多画家到日本、欧洲学习绘画,把西方油画引进中国。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基础为写实油画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丰沛的土壤。这个发展时期艺术家们以艺术造型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绘画色彩运用作为艺术形式的主要表现手段。绘画色彩中,主体色是情感的主要表征,在西方艺术现代派中一直处于主要地位。中国留学生去到欧美后,正面临欧洲艺术界艺术向西方现代艺术转型的历史关键时期。欧美受18世纪古典风格的潮流影响,对艺术素描、绘画色彩运用和实体的结构完整性要求非常严格。这些留学生回乡后,竭尽全力在国内各地推广古典主义写实书法绘画,名家有徐悲鸿、杨文亮等。但是在那个时候,绘画中还是有大量的中国传统绘画,其中刘海粟、林风眠、吴大禹、潘孙勤等画家受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影响最深,他们的画作色彩丰富,笔触松散,在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觉、思想和情感方面,力求融入那个时代流行的色彩观念。本文研究了中国油画中的色彩的主观性和色彩情感表达。“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中国又一次掀起了一场伟大的文化运动,“八五”艺术新浪潮在改革开放前在中国艺术界爆发。“艺术新浪潮”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新的发展转折点,是民族精神和艺术活力的复兴。画家在作品中表达的主题主要是人的生活、思想、生命状态。他们在创作的同时也顾及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开始强调“个体意识”和“现代意识”。绘画作品不再是传统技艺和描摹物品的再现,而是一种表达艺术家内心经验和对世界理解的方法。中国油画由此时走向多元化的历史发展开端。当代油画从写实艺术转向写意,进入到自由的艺术创作时代。油画的整体色彩结构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色彩不再从属于表现形式,而是变成了画家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新局面。[1]

图1 龙宽 彩墨山水画

二、近现代油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现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一)近现代油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现的差异

色彩在情感上同时具有多种不同含义,这是各国由于不同的民族政治制度、民族观念、传统信仰文化、风俗习惯及文化历史背景,对各种不同色彩的含义、使用和偏好都有极其不同的认知。例如,在我国古代,人们普遍觉得红色和黄色代表着忠贞、幸福、欢乐、安宁、和平的巨大的收获,非常推崇和喜爱这两种色彩。古时的人们具有自己独特的传统颜色情感观念,黄色曾经被认为是中国皇帝的专属颜色,皇帝的服装都是大气庄严的明黄色,具有一定的阶级属性。红色和黄色会让中国人想到光明、希望和热情。白色在中国传统习俗中经常被用来悼念亲朋的死亡,是一种代表哀悼以及其他不幸的颜色。不过,在欧美的一些国家,情况正好相反:新娘经常把白色作为婚纱的颜色,因为西方人认为白色纯洁而神圣;红色在西方代表未知、残酷和血腥。由于宗教信仰不同,各国对色彩有不同的态度。佛教偏爱黄金,黄色有飘逸超脱的感觉;道家护黑黄,儒家护绿,基督教爱红,但基督教徒对黄色的心理状态正好与红色相反。《圣经》中,出卖耶稣的犹大身穿黄袍,所以,黄色被认为是最低级的颜色,它成了恶毒,精神病人的代名词。伊斯兰热爱绿色,绿色被伊斯兰人称为生命之色,而黄色则代表死亡。[2]

(二)近现代油画艺术中色彩的个人情感表现和社会民族情感表现

艺术家作为人,会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识、理解和思考。艺术家的色彩使用是独特的,他们所使用的每一种色彩都是对个人艺术情感的一种具体表现。所以色彩的艺术情感性质也是色彩情感中的重要组成因素。对一个特定的文化群体来说,由于他们属于同一种族,处于共同的文化地域,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他们对大多数色彩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艺术情感。色彩艺术作品能够反映作者的个人修养、教育背景和所处的文化环境,同一个文化地域的作家拥有着类似的孕育他们艺术情感的环境。

西方绘画的基调色彩艺术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精神和现代实证美学研究方法为理论基础的一种艺术美学观念,因其明快、和谐的特色在国际艺术界备受瞩目,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秉持这个观念的绘画色彩艺术大师,他们不仅熟练掌握着科学的色彩色调艺术使用技法,而且在各种色彩的整体表现和综合运用上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20世纪初,绘画流派中后印象派发展得突飞猛进,写实主义油画艺术开始逐渐解体。油画不再只是对自然的一种模仿,色彩也不再局限于自然光线,画家们的思想感情比起以前更为开放、自由,注重个性和情感的体现。画家学习绘画的技巧与形式,最终都是为了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3]

存在论认为,人的存在是一切哲学的基础和起点,但人的存在并非人的真实存在,而是人的精神和意识的存在。20世纪反理性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精神分析理论创始人弗洛伊德把人类的精神分为“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三大部分,随后这种理论发展为基于无意识理论的三维人格理论:个性可被划分为“自我”“本我”“超我”。弗洛伊德的艺术观念对西方当代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认为艺术是对梦境和潜意识欲望的满足。表现派艺术家蒙克的《呐喊》表现了艺术家内心的痛苦、疯狂和挣扎,而这些都是通过绘画语言的外在表现形式来表现的。画作的色彩鲜明,令观者清晰地感受到画中之人的恐惧。本文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出发,研究现代绘画中人的非理性因素。近代西方绘画的哲学思维,使其专注在表现主观色彩、心理色彩和个体色彩的情感方面,忽略了对象的客观实际性,倾向于以视觉、直觉的色彩表达个人情感。中国油画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百年历史文化的积累,更离不开哲学思想的熏陶和影响。在中国画艺术中,传统艺术哲学影响深远。

图2 蒙克的《呐喊》

三、引起近现代油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现不同的原因

无论在古典绘画还是当代绘画中,人类都是万物之灵,人与自然对立的基本思想一直存在。西方学说强调征服自然,这可以追溯到古典基督教的《圣经》,即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希腊人的思想以人为本,人类主宰一切。希腊哲学思想是当代西方艺术的重要思想基础。尼采强调要利用个人无限的潜能来完善自己,不断唤醒人们的冲突意识。西方当代艺术家倾向于以简洁、直接、理性的画面语言思维表达自身对世界的强烈情感,实现非理性的艺术价值。

同时,中华民族由于传统文化、地理气候 环境、文化大众心理等社会因素的不同,对民族色彩的整体认识与西方存在较大差异。人类在世世代代经历了不同的感知刺激,如形状、颜色、声音,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情感倾向,如同一件物品,不同地区的人们却会有喜欢和厌恶两种态度。文化是人类对环境的适应、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总和。民族文化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色彩文化是民族文化中最耀眼、最吸引人的部分之一,在各民族人民的心中不同的色彩有着独特的情感和象征意义。一般来说,文化差异主要是源于人们对自然、地理、世界文化认识的程度差异,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的差异决定了不同民族自然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初始活动方向,中西方传统文化分别是当今世界传统文化中两大重要自然文化起源系统。中国文化主要发源于黄河中下游,中国人民的先辈出生于黄土谷地,生活在黄河边,耕耘着黄土地。黄土地是他们的生命之源和幸福的保证。中国传统自古以来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当代中国人对颜色的独特感受。

结语

对比当代中国油画中不同色彩的各种情感流动表现,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中国油画艺术起源西方,但随着中国传统绘画思想的不断渗透,中国油画与西方绘画艺术不相上下。中国油画与西方油画在情感表现上有不同的趋势。画家在油画创作过程中使用各种色彩技法表现和突出自身的情感活动是目前油画创作的主要时代特征,反映了现实的社会生活和人民大众的精神、思想与世界观。

猜你喜欢

油画色彩绘画
一张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