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叙事与芷江和平文化景观营造
2021-12-21李陈贞朱静
李陈贞 朱静
作为国际和平名城,芷江拥有深厚的和平文化内涵,文章以芷江和平文化的景观营造入手,引入景观叙事的表现手法,从设计思路、设计要素、设计表达三方面通过“叙事+”的形式,以景观空间营造的角度出发,借助于场地环境的建构,提出基于景观叙事的芷江和平文化景观营造。
“一纸降书落芷江”,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历史见证和纪念地,作为湖南第一座国际和平城市,全球第307座国际和平名城——芷江,有着独特且深厚的抗战胜利红色文化。通过“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芷江成功将抗战文化升华为和平文化,向世界人民传递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有效促进了芷江乃至湖南同各国社会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关注度的日趋提升,对芷江和平文化景观的营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景观叙事通过“叙事+”的形式,从景观的角度出发,借助于场地环境的建构,实现人类对于世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自身或社群文化特征表达的方式,满足人们对于文化表达、文化产品、文化认同的需求。
景观叙事内涵
叙事,即讲故事,是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将叙事学的理论和手法与景观设计方法相结合,把故事内容编码、转译为造景元素,通过景观空间予以表达,以故事描述的形式实现空间场所的记忆留存与文化承递功能,即景观叙事性设计。叙事性设计以景观途径阐释的场地自然历史故事,让人们在欣赏和体验景观、感受景观空间变化的过程中倾听、体会场地空间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本质,是构建场所意义和情感体验的有效方式。
叙事者(设计师)、媒介(景观)、受众(观赏者)是景观叙事的主角,设计师作为景观空间的叙事者,通过主观对叙事内容的理解,借助景观元素的选取、利用、组合,文化解读与表达向观赏者传递景观空间中的信息,实现以景观为物质媒介的设计师与受众之间的情感交流;观赏者作为空间的体验者,依据自身的知识积累与既往经验,通过对空间故事的解读引发感官联动与情感触动。故事犹如设计者给观赏者留下的谜,通过解谜的过程带给观赏者极大的满足与愉悦,景观试图讲述什么故事,讲述的方法与手段,都将成为欣赏一个景观必需的环节。
值得铭记的故事总是发生在特定的时间点与空间情境之中,景观的表达以造景元素、表现形式、空间变化等诸要素组织,并建立合理的结构关系,达到营造空间,传达特定景观意蕴的目的,可以是将空间与故事发展序列结合,以时间为轴,按故事发生的起点、高潮、结尾为框架的顺序;可以是通过节奏感的掌控,嵌入有利于叙事信息传递的节点来强调和突出主题信息的插叙;也可以是先告知结果的倒叙或者是更灵活调动空间情节线的跳叙(图1)。
图1 景观叙事时空线框架
景观事件在传递的过程中由于设计师主观对故事的解读与传递手法的差异带来的不同表现效果,以及观赏者在理解故事的时候由于个人文化背景与既有经验对故事情节接受与感受的差异,导致对叙事景观的不同理解,这都是在叙事性景观的表达中正常存在的,因为故事交给了观众,他就属于了观众。
叙事性景观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景观的体验性,通过空间的营造将观赏者带入故事的情境,借助视、听、嗅、味、触觉与景观的叠加与VR等现代科技,触动观赏者的多重感官,触发其情感升华,更深刻地体会、感受故事意境。
芷江和平文化与叙事语境
将景观叙事理论与芷江和平文化的嫁接,既能进一步推动对芷江和平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又能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讲述好中国故事,彰显民族文化自信与自觉,更好地实现芷江和平文化的当代价值,为芷江打造“中国和平文化旅游第一品牌”助力。
叙事理论的“时空特性”使空间中的人可以跳脱物质性空间的局限,有利于梳理、强化芷江和平文化发展脉络,促进景观历史、事件的完整表达。
叙事性设计以文化遗产的具体特质为叙事要素,将场地中的时间、事件、记忆等隐性信息呈现并整合空间中的碎片信息,构架场所景观的物质空间和语境,有助于保护和展现芷江和平文化的地域性特征,提高城市文化竞争力。
叙事性设计具有故事性的特征,是设计者将历史信息符号化后游客体悟式解码的文化信息动态传递过程,通过加强游客的五官感受和情感体验,使景观场所空间和游客更好地“沟通”,加强了空间与人互动的活跃度,提高了景观场所空间的吸引力和参与性,强化了场所空间的认同感和空间感,有利于芷江和平文化的活态传承。
基于景观叙事的芷江和平文化景观营造策略
景观叙事的目的是营造有意义的景观作品,怎样讲好故事,是叙事性景观的重要环节,讲好芷江和平文化故事,需要设计师结合现代景观发展新趋势,充分挖掘芷江和平文化语汇,合理运用叙事性景观的语义与结构,营造意境丰富、体验多样的景观空间(图2)。
结合新时代景观发展的要求,融合叙事性景观的特点,从增强场所参与性与体验性、对和平文化的发展与继承、景观形式的多样性与多元性三大角度延续场所记忆。
作为国际和平名城,芷江的故事除了众所周知的受降纪念坊、飞虎队纪念馆等“显性信息”,还包括重大历史故事、名人轶事、重大活动等“隐性信息”, 对“显性信息”需要在实地踏勘的基础上准确掌握和了解其景观特色、展示效果,对“隐性信息”需要通过文献搜集、调查采访等方式将城市的往事予以归纳、整理,深入挖掘关于城市的共同记忆,这些信息都将在景观设计中作为景观叙事语汇通过一定的结构与形式进行直译或转译表达。
主题是文学作品的核心思想或主旨思想,贯穿全文,在叙事性景观中就是空间或作品元素构建的主导。芷江和平文化景观营造具有极强的主题性,已有一定的既成成果,通过主题的凝练,重述历史事件,传达精神内涵,需要提升的在于设计主题不应仅仅局限于对历史的讲述,需要现代化的造景与科技手段,通过更加多元化的视角予以解读,促进观赏者的理解和体验。
利用叙事性手法营造景观空间,基于设计师对故事的解读与选择,依据场地条件和性质特点赋予故事段落以位置安排、层次解析和意义内涵,在无序中寻找有序,在特定形式的时间和空间安排中安排好人物、事物及其联系。通过文本的编排,将零散的叙事元素串联为一个相关联的系统,同时结合对空间游览路径的设计,使故事的展开产生节奏及主次变化,更具有秩序与韵律,提升场所的叙事性效果,构建更具张力和感染力的景观场所。
运用景观叙事的组织手法营造芷江和平景观空间,可以考虑将整体故事元素划分为“点”“线”“面”“体”四个层次。“点”包括受降纪念坊、飞虎队纪念馆等重要节点,作为最能传达故事内涵的载体,是传递和平文化的代表性空间;“线”指连接“点”的路径,城内凯旋路、和平路等主干道路是叙事氛围营造的重要载体;“面”是指以点为中心辐射的周边环境及讲述相同故事或者传递同样精神的“点”或“线”共同构成的群落,主要传递叙事主题;“体”强调从整体的角度看待景观空间与周围环境及其与观赏受众产生的关联及影响。
景观中的叙事序列就像文章的结构安排一样,表现为按一定的结构组织空间的起、承、转、合变化。各个空间通过顺序安排、流线组织和方向进行串联,强调空间的组织结构关系与秩序感。常用的组织手法有静态叙事、时序性叙事和连续叙事。静态叙事多与点状空间结合表达故事重要节点,突出某一具有张力或特殊价值的瞬间,帮助观赏者联想并积极融入当时的场景和境况,准确体验叙事主题,如芷江抗日受降纪念坊通过再现受降场景带领观赏者感受我国近代史上抵御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光辉一页;时序性叙事将故事线索按照事件的时间顺序组合排序,通过故事的开端、过渡、高潮、结束的序列安排景观空间,清晰地展现出故事的发展历程;连续叙事采用多元、无序的时间安排排列发生在统一语境下叙事场景,营造故事氛围。
场景营造是围绕景观叙事的主题,结合景观叙事结构,借用叙事语言中常见的隐喻、转喻、命名、揭示等修辞手法传达语义,实现故事文化记忆到景观空间叙事载体的转译过程。我们需要利用解构重塑的符号化语言,体现故事的人文价值和精神意义;也需要融合时代精神和现代景观的表现形式,营造体现时代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情境氛围,用物化的形式景观场所的文化精神内涵,触发体验者的情感与反思。
景观叙事,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景观要素的组织讲述故事,这为具有丰富内涵的芷江和平文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通过叙事性的造景手法运用,更有利于深入挖掘芷江和平文化,并通过空间的营造与意境的表达加深观赏者的景观体验。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湖南省和平文化研究基地项目“基于景观叙事的芷江和平文化景观营造策略”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PZB2020-2
作者单位:怀化学院 风景园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