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址类革命文物保护策略
2021-12-21王绍杰
王绍杰
文章选取吉林省通化市中共柳河小组旧址为例,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以及梳理近几年国家对革命文物的政策,总结概括出红色遗产中旧址类革命文物具有双重性。同时笔者通过对实地地形和建筑信息的勘测,捕捉记录历史环境要素,发现其面临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提出相关保护策略,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和挖掘起到积极作用。
红色遗产中的革命文物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是革命历史的实物见证,是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资源。革命文物凝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史,蕴含着中华民族和无数共产党人的精神价值和优良传统,是继承优良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财富。革命遗址是重要的红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资源。党中央高度重视革命旧址的保护和利用。2016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强革命文物工作的通知》。2017年,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的意见》《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导则》《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等相关文件。2019年,国家发布了《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特别强调专项资金向革命老区和革命文物倾斜,同年,又颁发了《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导则(2019)》。这些文件的出台更好地指导了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
红色遗产是指与革命活动和革命精神相关的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场所,包括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革命文物是指见证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独立和争取人民自由的英勇斗争,见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光荣历史,并经认定登记的实物遗存。根据国家文物局2018年发布的《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导则》,将红色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划分为五类:重要机构和会议旧址;显要人物的住所、故居、活动场所或者墓地;重要事件和重大战斗遗址、遗迹;具有重要影响的烈士事迹发生地或墓地;近代以来兴建的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纪念碑(塔、堂)等建筑物。
旧址概况及价值
1926年2月,中共奉天支部任命党员孙绂生到柳河以视学的身份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1926年7月,中共中央东北三省特派员吴立石到柳河视察党的组织工作和群众运动,决定成立以五名党员为基础的中共柳河小组,由奉天支部领导,占用党员马向奎家和县城东门外福兴寺建筑作为秘密活动地点,至此长白山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柳河小组成立,小组旧址位于柳河县柳河镇柳河大街1158号,隐藏于居民区。2018年中共柳河小组旧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图1)。
图1 中共柳河小组保护碑
中共柳河小组是长白山区第一党小组,它的存在,对长白山地区的抗日战争工作、党组织的发展、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大,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点燃了柳河乃至长白山区的革命火种,指引了群众革命斗争的方向,为后来东南特委和柳河县委的成立,以及杨靖宇将军开辟辉发江南抗日游击区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中共柳河党小组根据当时的形势和奉天支部的指示,确定了三项斗争任务:一是宣传马列主义和革命思想;二是发展党员队伍,壮大党组织;第三,带领群众同官吏、地主、土豪劣绅、土匪作斗争。党小组根据地的存在,为统一党组织的指导思想,明确工作方针,调整奉天党支部党组织领导机构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吉林省的抗战有着深远的影响。
旧址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共柳河小组旧址坐北朝南现存建筑共三座:1#建筑为主要文物建筑,面宽五开间两进深,总面宽18.06m,总进深6.69m,占地面积约121㎡,硬山屋顶,干槎瓦屋面;2#建筑为附属文物建筑,分为两部分,东侧面宽四间,进深两间,一门一窗式;西侧面宽三间,进深一间,悬山屋顶,后人改为石棉瓦屋面。3#建筑分为两部分,西侧面阔四间,中部辟门,其余全部为窗,进深两间,东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一门两窗式,山墙为封火山墙形式,屋面被后人改为彩钢板覆顶。三座建筑全部因后人填建、改建以及后期闲置导致各部位残损严重,建筑本体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中共柳河小组旧址,自成立就选在了居民区,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加上缺少必要的保养和维护变得非常破旧,屋面、墙体、梁架等部位残损极其严重,已危及建筑的安全。现存院落已废弃多年,建筑坍塌物遍布院内,院面铺装已全部被植物、垃圾等覆盖。1#主体建筑:屋面大部分坍塌,后人用石棉瓦随意遮盖;山墙坍塌后用机砖垒砌;室内地面、装修被改制;墙内柱劈裂,梁架歪闪变形严重;建筑周边地势被抬高,建筑本体有安全隐患。2#附属建筑:屋面和梁架全部坍塌,后人用现代材料随意搭设,将建筑梁架结构改变,建筑屋面及梁架全部有安全隐患,前檐墙体变形严重,不足以支撑上部梁架及屋面重量。3#附属建筑:屋面被改制;室内增加隔墙;外墙全部为后人重砌,机砖砌筑,并贴瓷砖饰面;室内地面被改制;屋面漏雨严重,梁架有不同程度损伤。
中共柳河小组旧址在近百年的使用过程中受到自然因素的破坏,包括长期的风吹日晒自然老化。由于常年缺乏日常维护,加之通风不良,木构件受潮,表面比内部容易干燥,木材纤维内外收缩不一致,木构件逐渐出现劈裂现象。建筑物屋顶漏雨不能及时修复,导致木屋架、望板糟朽严重;由于防水失效和长期积水导致的木构件沤朽和开裂。从当时建造条件来说,建筑时的设计标准较低,建造时没有考虑抗震。建筑材料强度低,建筑周边的建设活动破坏了文物建筑现有的标高系统,建筑防潮层失效,墙面被碱蚀。另外,大型车通过时会扰动建筑物的地基,造成建筑物损伤。
为了适应不同时期的功能需要,后人经过数次装修等不当改造,人为破坏比较严重。中共柳河小組旧址在未被发现前,处于长期的无人管理,缺乏日常保养,相关文物档案还在编制之中,测绘档案资料也不完善,没有编制过文物专项保护规划,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以及管理手段,基础性工作的薄弱给中共柳河小组旧址的修缮和整体保护都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旧址设计思路及保护策略
根据《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和有关文物的法律法规,以及建筑物的具体残损情况,在深入研究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对中共柳河小组旧址1#、2#、3#建筑进行保护修缮的同时对院落环境进行整治。
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保护第一、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坚持“不改变文物原貌”,确保文物安全,保护文物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连续性。文物修复应坚持可逆性和可识别性原则,正确把握审美标准。注重文物及相关环境的整体保护。尊重当地传统,保持当地风格。采用当地传统工艺和材料,尽量采用与原结构相同、相似或兼容的材料,采用传统工艺和技术,为后人的研究、识别、处理、修缮、展示利用留下更多空间,提供更多历史信息。
通过现状评估,确定文物本体的残损状况和病害类型;依据现状评估和最小干预原则,制定适宜的保护措施,确定项目性质,消除病害,使现有文物能得到有效保护,防止新的破坏。为了展示文物原状防止外部环境的威胁加剧对文物的破坏,需要清除可能引起灾害和破坏景观的建筑杂物,在修复过程中坚持修复的“可逆性”,确保修复后的可再处理性。
中共柳河党小组旧址的修缮共涉及两方面的策略:对文物本体的保护修缮;对院落环境的整治。建筑本体的修缮包括1#、2#及其附属建筑、3#建筑的全面维修,排除结构险情,恢复原状。主要是针对屋面、墙体、地面、梁架、木基层等的现状检修加固清洗,保护修缮需与建筑群整体风格相协调,并保留有明显的时代标识(图2)。
院落环境治理主要包括:院面清理和铺墁;围墙修补清洗勾缝和新辟月亮门;停车场的修整等。1#与2#建筑之间中轴线上铺设甬道,其余院面做海墁。甬道宽度在1.5米左右,中部高,两侧低,两边栽牙子石与海墁院面平齐。其余院面全部为条砖错缝海墁。围墙高度在2.5米左右,厚度27厘米,条砖错缝砌筑,使现存三座建筑形成闭合院落。在1#和2#建筑中间院落的西侧围墙上辟月亮门,作为院落主要出入口。停车场位于院落西侧,场地铺墁嵌草砖形成半封闭空间,同时实现入口的人车分流(图3)。
研究红色遗产中旧址类革命文物本身具有的双重属性,即传统建筑的特性和革命特性。从中发现,旧址类革命文物隐藏于居民区,建筑等级和规模并不突出,这也是其能成为革命文物和能够保存下来的重要原因。虽然革命文物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和社会价值并不高,但其自身承载的革命意义和精神极为重要。
作者單位:1.华奕铭匠工程技术咨询(佛山)有限公司;2.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3.北京瀚文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