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运用
2021-12-21韩庆龙
韩庆龙
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是指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2016 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结合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信息处理、参观探访等实践性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提高道德判断和法治观念,为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要富有新意和挑战性,遵循课程的综合性和生活性特点,注重课标中对评价的落实,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架起学生课内外学习的桥梁,实现知、情、行的统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素养、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原则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过程中要坚持以目的性、实践性、主体性、过程性为原则,进而让学生在主题鲜明的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中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发展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法治观念,为学生形成適应社会发展与个人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奠基。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目的性原则
新课改强调品德培养回归生活,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儿童的生活是多样的,道德教育就是要使儿童在多样的可能生活中选择一种更有价值、更具意义的生活,并通过这样的生活来涵养他们的德性。我们要通过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让学生看到一些平时看不到或者熟视无睹的,但却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可能的生活,并引导他们尝试过这种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目的性原则要求作业的设计紧扣教材内容,设定明确的作业目标,作业的目标设定要有针对性,突出儿童特点,不空泛。例如,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生活中离不开他们”教学后,可以设计“劳动岗位大体验”主题实践性作业,作业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不同岗位劳动者的艰辛和不可替代的贡献,这样作业设计就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原则
生活德育论强调要使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起来,从而有助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原则要求体现知行合一,从“学科内容为主的课堂内”转向“以生活为基础的课堂外”,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行动起来,在丰富多彩的社会调查和访谈、问题探究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作业。例如,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我是一张纸”教学后,可以设计“废纸妙用”主题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亲自搜集与查找废纸妙用的方法后,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作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性地落实节约用纸的行为,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操作与实践能力。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的主体性原则
鲁洁教授一直提醒我们道德教育要“走近儿童,走近些,再走近些”。道德教育要落实尊重儿童的理念,力求呈现一个儿童的生活世界,建构一种儿童文化,富有童心和童趣。为了让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能够符合儿童的特点,满足他们的需求,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的主体性原则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实践性作业设计、实施、评价全过程,对于能靠学生独立完成或者同学间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对于学生不能自主完成的实践性作业教师和家长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但不能包办。例如,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弘扬优秀家风”教学后,教师可以设计“弘扬我的家风”主题实践性作业,可以将实践性作业设计为两个内容:一是传承我的好家风,二是践行我的好家风。在完成《传承我的好家风》这一内容时,学生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通过“学生问、家长讲、共同立”的方式,引导学生与家长一起挖掘、整理自己家庭或家族的好家风;而在完成践行我的好家风这一内容时,学生则需要通过“日行一孝”“今日我当家”等一系列的自主实践活动,加以落实自家的好家风。
(四)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的过程性原则
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我们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时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关注过程性。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的过程性原则要求重视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发现、体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特别是是在作业评价时能单一地关注学生的作业结果。例如,在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后,教师可以设计“变废为宝小发明家”主题实践性作业,组织开展变废为宝小发明展览会,当然并不是所有同学的变废为宝发明都非常成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在变废为宝发明过程中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解决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环保意识的培养才是真正宝贵的财富。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围绕教材,设计内容自主与合作并举
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材内容,不能够脱离教材和教学目标,作业的设计要符合学科的课程的特点,要和一般的德育实践性作业的侧重有所不同,要根据教材编写意图设计符合学情的主题实践性作业,根据教材目标和学情特点设计学生自主完成的或小组合作式的主题实践性作业。例如在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小水滴的诉说”教学后,教师可以设计“保护小水滴”主题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调查家庭中浪费水的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方法,为了区别和一般德育实践性作业的不同,还可以让孩子和老师一起设计家庭节水公约。
(二)围绕社会热点,设计内容时效与实效并存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要密切关注社会热点,确保时效性,更要准确把握社会热点问题的动向,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其更能够真正起到实效作用。例如,在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自主选择课余生活后”教学后,教师可以围绕时下“双减”政策带来的影响,设计“我们的课余新生活”主题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双减”政策下小组内同学课余生活的新变化,设计“我的课余生活计划表”,让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围绕基本学情,设计内容多样与层次兼顾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要把握学情,一方面要设计符合学生年龄与身心发展特点的作业,低年级的一些实践性作业形式也可以以亲子的形式呈现;另一方面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要照顾到不同孩子的家庭实际情况,作业内容要呈现多样性,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选择,要有层次性,做到满足不同的孩子有所不同的發展。例如,在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后,教师可以设计“向抗战英雄致敬”主题实践性作业,鼓励有条件的孩子可以到当地英雄纪念馆实地参观,也可以让孩子们采用网络云游的形式在网络上参观。参观后可以让孩子们分享某一个英雄的一个小故事,有能力的同学也可采用思维导图等形式描述英雄一生的光辉事迹。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评价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评价倡导多元、开放、整体的儿童评价观。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样的,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的内容应该是多维的,侧重发展性评价,确保评价的客观、公正、全面,提高评价的实效性与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感受实践作业带来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一是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学生自己对实践作业的一个反思,也是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再次回顾自己完成实践作业的整个过程,再次感知实践作业的意义,反思完成的情况,在自我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评价的客观性,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又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二是可以组织同伴互评。同伴互评可以改善学生自我评价的片面性,在评价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评价的公正性,让学生能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别人优秀的地方,同时又能够给同伴中肯的建议,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三是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家长参与实践作业的评价一方面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让家长也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在家长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精神层面的支持,更多的是对孩子实践过程中的肯定,不能仅仅是对结果的物质奖励。四是教师评价。教师的评价要力求全面,评价内容多维,关注学生的整个实践作业的过程,对学生在整个实践性作业完成过程中的态度、方法、结果等角度进行全面的发展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对实践作业的兴趣,同时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个性的发展。
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作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载体,在“双减”政策下,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围绕教材目标,围绕基本学情,围绕社会热点,以目的性、实践性、主体性、过程性为原则,探索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题实践性作业,并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中提高法治意识与道德情操,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开发与实践性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YQJK226)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