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数学听算作业的设计

2021-12-21梁兆聪

教育·综合视线 2021年10期
关键词:习惯作业数学

梁兆聪

在小学的学科教学中,语文科有听写,英语科听力,但数学科的“听算”在日常的教学中容易被忽视,从而让我们的课堂单一化,未能让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丰富起来。而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听算”则能让课堂教学多样化,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体会学会、掌握、应用数学所获得成功感,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目前,在小学数学常规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的作业及训练中使用最普遍的“视算(口算)”“笔算”,但“听算”的较为少用,认为简单、实效性不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此,我认为在小学阶段有必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实施听算作业的设计。

一、确立听算方向,分段实施,听算的作业设计从第一学段一年级抓起结合教学内容贯穿到各年级的数学科的教学中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起始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踏入校园,兴趣浓、求知强、好表现等。心理学家观察、研究发现:6—7岁儿童注意力的稳定性持续时间为10—15分钟。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算习惯有助于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专注度的高度集中,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为学生动手、动脑提供了一个平台,有助于激发大脑思维能力的发展,增强记忆力。为此,我们在课堂作业设计上就要准备小方格簿,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在学会写数的基础上,可以设计听数,例如,老师相继读1—10,学生听、写;然后,在后面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和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都可以设计相应习题进行课前、课中的听算作业设计。到下册和二、三年级乃至第二学段,我们有了前面的学习内容设计、实施听算作业水到渠成、信手拈来。

二、围绕核心素养,以听算激发兴趣,落实三维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听算,在日常的活动中是计算能力的一项重要基本技能,其实际上可以理解为“耳听心算”,通过听觉器官收到的指令传输到大脑后,作出反应,调动了学生的眼、耳、手、口多个器官协调联动。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各种交往活动进行研究表明,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进行听算时,我都会结合教材内容编排准备一些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题目,如: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我会从数的分成设置,2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4、5……;1和2合成几……;到1+1、1+2、2+2、2+3……,学生答对率高,这样能使学生得到一个优秀的评价或奖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从而增强学生对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了学习兴趣。所以,一旦布置听算作业,学生即时兴奋起来、动作迅速,精神集中。通过长期、系统、有规律的听算训练,促进了小朋友的专注力、想象力和记忆力的发展,给孩子的大脑开发和活跃思维能力又创造了一个着力点。学生的听算过关意味着视算(口算)的计算能力的提高,在往后的计算中能做到快而准。这就在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既体现了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并把握了知识与技能目标这条生命线,又揉合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使学生数学思维得到了培养和锻炼,数学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三、简单明了,形式多样,注重实效,激活已有经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听,是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和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手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而倾听的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听”“会听”,它同时是衡量和评价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学中怎样设计布置听算作业呢?

1.课前准备,听算作业簿的开设,我就用小方格,这样有利于书写整齐、规范、一目了然,要求小朋友和家长回去添置。

2.明确要会听。在第一学段一年级上册,要让學生明白:什么是“听”,听本身就是一种生理过程,是耳朵接受到的声音。老师要教会学生把听到的复说出来,开始时,如:同学们跟着老师说,老师说一遍,同学们说一遍,老师说:“1”学生说“1”……;然后,过渡到:“打开听算簿,同学们听着老师说,老师说两遍,同学们不用说,把你听到老师说的用你准备的小方格听算簿写出来,看你是不是我们班最棒的一个”。接着提出书写的要求:竖着写,每写一个隔一行,老师说:“1”,学生写“1”;老师说“2”,学生写“2”,这时老师要走到学生中去检查一下有没有按要求书写,及时指正和表扬。第一次,按1—10的顺序听完后自己检查,完成的举手,给予表扬奖励,老师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兴趣,“看来我们的同学都是聪明的孩子,棒棒的!掌声鼓励自己!接下来,老师出一点有难度的,看看谁是最棒的,好不好?”第二次,老师随机倒着由“10-1”;检查反馈……第三次,老师就把“1—10”打乱,如:5、9、7、4、3、1、8、10、2、6;听完后收集作业、批改、讲评。注意读的语速、语调、音量,确保每一个学生能听得清楚。

3.掌握听和算。要让学生清楚地把读出的题目写出来,然后计算写出得数,这就是“听算”。在教《1—5的认识和加减法》时,真正转入正式的听算,如:听算1+1、1+2、2+2、2+3等算式时,老师要示范,也可以让学生读题老师板示。开始前要以情激趣来助听,每题读两遍,语速适中,漏题空行、不会空格,做完一题的举手。由一道题,渐渐每次读二到三题或多道题;由读两遍到一遍;语速由慢到快。要预设目标,保证质量,并且要做到批改反馈快,表扬奖励及时。

4.形式多样。听算作业的设计,时间在3—5分钟,10题以内;可以在课前,把课前的视算(口算)设计成听算,以个人或小组比赛、开火车、提问等形式反馈;课中,可以在新知巩固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听算作业布置;课后,利用信息平台,家校沟通,达成共识,指导家长可以在家进行适当的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形成习惯,确立模式,学生会听、能听,听算的能力提高了,渐渐过渡到听题直接写得数。事实证明,听算并不是纯粹、单一的数学运算,是学生充分利用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听算能力强的学生、班级,学习效率高。在起始年级进行听算作业,从而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在知识探究学习过程中既培养了竞争力,掌握了过程与方法,又能让知识与技能得到巩固和良好的发展,充分提高了数学课堂实效性。

四、掌握契机,优化课堂,养成习惯,全面发展

1.以心理特点来支配注意力

现代心理学认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智力活动的前提。小朋友的注意力有限,利用课堂上不同时段的3—5分钟,可以使学生注意力得到调整。实践证明,经过有效的组织训练,每当进入听算环节,老师说:“听算!”学生会立即停止其他行为动作,迅速拿出小方格,抓起笔,聚精会神地准备听。

2.视、听结合优化课堂

根据世界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建立脑神经条件反射学说、美国学者斯佩里的脑功能定位学说和近年科学家能直接观察人类思维过程中脑功能的动态变化研究成果表明:以听算的手段进入到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听觉神经系统进行训练的同时,又弥补了以视觉为主的视算(口算)不足,听算作业的设计就解决了课内书面作业的问题,优化了课堂教学和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

3.好习惯是养成的

随着教育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就注意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作为基础教育,听算能够很好地把学生课堂个体活动组织起来,注意力调动起来,把注意力分散、自控力差、多小动作等特性调整过来,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渐渐养成了。同时,利用听算可以把小学生的情绪转化为学习的兴趣,课堂一旦开始听算,学生就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全身心投入参与课堂活动,听完后自我检查有无出现漏、错题,有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批改讲评要求保留错题痕迹,订正时用红笔,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养成检查习惯和寻错、找错、对比归因的反思的习惯。实践证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检查、改错、反思的学习习惯,听算作业能得以实体现。众所周知,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是养成的。

《课標》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是一个整体,而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实施课堂听算作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经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印证,结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一年级抓起,通过听算教学,能激发兴趣、树立信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能让学生体会、感受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听算有竞争性,能活跃学生大脑思维,能使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得到良好发展;听算是计算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教学手段,贴近生活,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同时,又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学生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的助燃剂。总之,在一年级落实、开展听算作业设计和训练,持之以恒,贯穿整个小学阶段,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习惯作业数学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快来写作业
好习惯
作业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